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运用InVEST模型并结合实地调研结果,对云南10个典型低丘缓坡建设项目区开发前后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进行定量测算,比较分析不同类型项目区水源涵养功能的差异.结果表明,开发后项目区平均产水量和平均产水深度均低于开发前,城市建设区的产水总量高于工业区,下降程度也高于工业区;大部分项目区水源涵养总量均低于开发前,仅光华项目区水源涵养总量高于开发前,城市建设区的水源涵养总量高于工业区,工业区水源涵养量下降程度高于城市建设区;导致项目区开发前后水源涵养量变化的原因有土地利用结构、植被、地形、径流、降水、土壤等自然和人为因素,其中受土地利用类型影响较大;低丘缓坡开发导致区域生态环境受到干扰和破坏,但不同的开发模式和功能定位对其影响存在差异.因此在低丘缓坡开发过程中,应采取工程、监管、法律和经济等综合措施,实现低丘缓坡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协调.  相似文献   

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8):170-171
以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井开区)低丘缓坡项目为例,运用德尔菲法对项目区的建设用地适宜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建设用地适应性因子叠加后总分为82.22分,该项目区属于适宜建设区。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紫色土侵蚀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试验在盐亭站7个不同坡度、不同土层厚度的径流小区进行,每小区进行两种土壤含水量(10%和20%)的降雨试验,研究雨前土壤含水量对紫色土坡耕地地表产流过程的影响。[结果]当雨前土壤含水量较高时,地表产流较快且径流上升较快,在降雨6 min后开始产流,产流10 min后地表径流达到稳定;而土壤含水量较低时,降雨10 min后才开始产流,产流25 min后地表径流达到稳定;当产流稳定后,2种土壤含水量条件下的稳定入渗率差异不明显,相对偏差小于10%。雨前土壤含水量较高时,地表径流量较大。[结论]雨前土壤含水量对地表产流过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降雨初期。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技术,探讨低丘缓坡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划分低丘缓坡建设用地适宜性等级,确定适宜性评价体系,将低丘缓坡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分为特殊因子和一般因子,选定各评价因子并进行质量量化。以云南省罗平县为例,在Arcgis软件的支持下,获取了低丘缓坡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地表径流对地形地貌的改造侵蚀过程及产生的水土流失问题,以及对相关学者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结果表明,地形地貌特征与水土流失均与地表径流存在直接相关联的关系,大趋势上地形地貌的改变是地质侵蚀时期发生的各种构造运动作用的结果,而局部产生的地形地貌是地表径流作用产生的,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侵蚀营力是地表径流作用的结果,地表径流与冻融侵蚀、土壤侵蚀相互作用加剧了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6.
数字高程模型是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地形分析的基础数据,利用DEM可以提取地形因子,如坡度、坡向、高程信息、体积、水系、河网密度等.地形起伏度、地表切割深度、地表粗糙度等是反映地表起伏变化和侵蚀程度的指标.本文以浙江省低丘红壤区域为研究对象,在ArcGIS的支持下,利用1:10 000地形图的矢量化等高线对研究区域内DEM的生成进行了探索,实现了研究区域内的地形三维模拟;提取了坡度、坡向、坡长等地形特征因子,利用ArcGIS表面分析模块,结合通用水土流失方程,就地形变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为红壤地区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7.
喀斯特山区低丘缓坡开发利用现实困境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喀斯特山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但受地形坡度大、土壤层浅薄、岩石露头率高、生态环境脆弱等因素影响,试点开发工作问题多。本研究通过对低丘缓坡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区域展开实地调研,就开发利用中的规划布局、环境影响控制、土地权属调整以及土地收益分配等突出问题进行探讨,分析问题原因,提出改进喀斯特山区低丘缓坡地开发利用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江西省信丰县低丘缓坡可综合开发利用低丘缓坡荒滩等劣质农用地和未利用地为例,在GIS的支持下,利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在充分考虑影响城镇建设各种因子的基础上选取参评因子,构建低丘缓坡建设适宜性评价因子体系,运用特尔斐法确定各参评因子的权重,对低丘缓坡土地开发成建设用地的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信丰县内低丘缓坡土地开发为建设用地的最适宜面积为4928.31公顷,适宜为9946.85公顷,临界适宜19259.08公顷,不适宜有18445.56公顷。评价结果可为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的建设开发提供依据,为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综合开发未利用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王娜  左小清  杨益军  邵妍妍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2):11512-11514,11517
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对保护优质耕地、拓展建设用地空间、保障城市建设用地的供给具有重大意义。大理市低丘缓坡资源丰富,可利用潜力巨大。该研究根据大理市实际情况,构建低丘缓坡建设适宜性评价体系,确定因子权重与评分标准,利用ArcGIS软件空间分析功能,对大理市低丘缓坡建设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大理市85 606.33 hm2低丘缓坡土地中,适宜建设的占67.78%,不适宜建设的占32.21%。评价结果可为大理市重点区块及重点项目选址布局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低丘缓坡未利用地为例,在GIS的支持下,利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在充分考虑影响城镇建设各种因子的基础上选取参评因子,构建低丘缓坡建设适宜性评价因子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参评因子的权重,对低丘缓坡土地开发成建设用地的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东川区内低丘缓坡土地开发为建设用地的最适宜区面积为0,适宜区为5 035.74 hm~2,基本适宜区71 274.57 hm~2,不适宜区有14 754.07 hm~2。评价结果可为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的建设开发提供依据,为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综合开发未利用地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喀斯特区石桥小流域不同条件的坡面径流的产流特征。[方法]在喀斯特区石桥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验区,按不同治理措施条件设置了23个径流小区、3个固定植物群落样地,通过长期定位观测,收集了小流域2005年以来的基础数据和2006至2009年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后的监测数据,分析不同条件下坡面径流的产流产沙特征。[结果]不同坡度对径流深的影响依次为:坡度为5°时径流深为392 mm<坡度10°的404 mm<坡度15°的423 mm=坡度20°的423 mm<坡度25°的424 mm<坡度30°的438 mm<坡度40°的442 mm;不同坡度对土壤侵蚀模数影响依次为:坡度5°时土壤侵蚀模数为38.08 t/km2.a<坡度10°时的83.90 t/km2.a<坡度15°时的120.50 t/km2.a<坡度20°时的136.21 t/km2.a<坡度25°时的210.50 t/km2.a<坡度30°时的272.71 t/km2.a<坡度40°时的308.08 t/km2.a。[结论]径流深和土壤侵蚀模数均随坡度增加而增大;坡长与径流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川中丘陵区紫色土坡耕地土壤侵蚀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通过径流小区定位观测,研究了川中丘陵区坡耕地土壤侵蚀特征。结果表明,坡面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年际间存在差异;随着坡度的增加,坡面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呈增加的趋势。多元回归分析表明,降雨量与坡面径流深、土壤侵蚀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而降雨强度、降雨历时与土壤侵蚀量分别存在着显著的幂函数和二次函数关系。主成分分析表明,降雨量和降雨强度为坡耕地主要的土壤侵蚀因子,降雨历时对土壤侵蚀的贡献率随坡度的增加逐渐加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揭示生长于不同环境的桉树幼林地径流特性。[方法]通过在广西钦州市低丘地区选择不同更新方式的巨尾桉幼林地建立径流小区,进行水土流失量及其养分流失量的定位对比监测研究。[结果]不同植被类型年均地表径流量为灌草坡(215.930mm)〉萌芽林(168.499mm)〉实生林(122.455mm),地表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为夏季(395.043mm)〉春季(96.343mm)〉秋季(19.452mm)〉冬季(0mm),与该区降雨量的季节分配相吻合。不同植被类型年土壤侵蚀量依次为实生林(7.220kg/hm2)〉灌草坡(6.345kg/hm2)〉萌芽林(6.285kg/hm2),土壤侵蚀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降雨强度。水土主要养分流失量为实生林(0.0955kg/hm2)〉灌草坡(O.084okg/hm2)〉萌芽林(0.083okg/hm2),与土壤侵蚀量大小规律相一致,并显示出K〉N〉P。[结论]该地区不同植被类型幼林地表径流差异显著,其养分流失量各有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定位研究喀斯特洼地不同森林类型的坡面径流和侵蚀量变化。[方法]在喀斯特洼地底部建立雨量观测点,分别在不同森林类型建立径流场,定时定位观测主要指标变化。地表径流量于降雨期间的每日8:00、20:00观测;雨量点观测参见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泥沙量测定:在测量蓄水池水位后,将池水搅拌均匀,用量筒取1 000 ml,过滤、烘干、称重,并换算成1次降雨产生的径流悬移质量。土壤取样与相关指标测定参照森林土壤分析方法进行。[结果]不同森林类型地表径流呈单峰型,为2 ~11月,其中6 ~7月间有低谷;径流系数呈双峰型,分别为2 ~5月、7 ~9月;径流变动系数呈三峰型,分别为3 ~4月、7 ~8月、9 ~11月;泥沙浓度呈单峰型,为3 ~5月;侵蚀模数呈双峰型,为3 ~5月、6 ~8月。随着林木生长和植被层结构的发育,径流量呈逐年降低的趋势。不同森林类型径流量同相应的泥沙浓度呈正相关,径流量同相应降雨量和蒸发量的正相关达显著水平,泥沙浓度同相应降雨量和蒸发量的相关性不显著,趋势性明显。通过地表径流量和侵蚀模数拟合分析发现石漠化加剧了地表径流的不均匀性,增加了地表径流量和侵蚀模数。幼林地表土的渗透性小于森林地,不同森林类型表土的渗透性大于底土层。[结论]该研究可为喀斯特地区水土保持、石漠化治理的生物管理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生态措施对亚热带丘陵区紫色土水土保持效应及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砂页岩紫色土为对象,研究不同坡度下生态措施对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与相应的裸露荒地相比,坡度5°时,坡改梯、横坡种植、杨梅林地和恢复草地的土壤侵蚀模数分别降低10%、18%、37%和94%;10°时,坡改梯、刺槐、枫树和枣树林的地表径流系数和土壤侵蚀模数分别降低7%-60%和15%-86%,而林间除草的藤茶林增加30%和77%;15°时,草地恢复结合谷坊工程的地表径流系数和土壤侵蚀模数降低了30%和40%.坡改梯、横坡种植、经果林和水保林可在较低坡度(≤10°)降低水土流失,但须减少土壤扰动、增加林间或林下植被覆盖;人工或自然植被恢复结合谷坊工程可在较大坡度(15°)有效防治水土流失.砂页岩紫色土的地表径流系数与土壤侵蚀模数呈显著指数相关(R2=0.73-0.98,P<0.01),说明地表径流系数可用于指示和评价易分散岩性土壤的水土流失状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揭示不同坡型坡面不同空间部位表层土壤发生侵蚀、搬运、堆积作用的差异。[方法]对六苟小流域烧荒林地不同坡型的坡面表层土壤进行降雨前后机械组成分布及变化特征研究。[结果]烧荒林地坡面表层土壤机械组成各粒径组分含量在坡面不同空间部位分布不一致。降雨前后坡面表层土壤机械组成的变化特征,可以指示降雨作用下,不同坡型坡面表层土壤在坡面不同空间部位的侵蚀——堆积作用。[结论]对于不同坡型条件下的坡面表层土壤侵蚀,还需要做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覃其云  曹继钊  梁燕芳  王会利  唐健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4):1566-1568,1578
[目的]研究广西国有七坡林场内桉树人工林水土流失及养分损耗情况。[方法]利用径流小区进行定点连续监测研究,分析了间种牧草对桉树林水土流失及其养分损耗的影响。[结果]不同植被类型年平均地表径流量为桉树纯林(2 919.50 m3/hm2)>桉树林+桂牧1号象草(2 219.42 m3/hm2),地表径流量季节变化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与该地区同期降雨量的季节分配基本一致。土壤侵蚀量为桉树林+桂牧1号象草(4.125 t/hm2.a)>桉树纯林(3.835 t/hm2.a),桉树间种牧草流失的泥土比例高,而桉树纯林流失的径流比例大。水土养分流失量为桉树林+桂牧1号象草(4.388 5 kg/hm2.a)>桉树纯林(4.303 1 kg/hm2.a),与土壤侵蚀量大小规律相一致,并得出养分流失大小为有机质>Ca>K>N>P>Mg>Zn>B>Cu。[结论]该地区不同植被型桉树林的地表径流量差异明显,土壤侵蚀量和养分流失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喀斯特洼地不同森林类型的坡面径流和土壤流失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定位研究喀斯特洼地不同森林类型的坡面径流和侵蚀量变化。[方法]在喀斯特洼地底部建立雨量观测点,分别在不同森林类型建立径流场,定时定位观测主要指标变化。[结果]不同森林类型地表径流呈单峰型,为2-11月,其中6-7月间有低谷;径流系数呈双峰型,分别为2-5月、7-9月;径流变动系数呈三峰型,分别为3-4月、7-8月、9-11月;泥沙浓度呈单峰型,为3-5月;侵蚀模数呈双峰型,为3-5月、6-8月。随着林木生长和植被层结构的发育,径流量呈逐年降低的趋势。不同森林类型径流量同相应的泥沙浓度呈正相关,径流量同相应降雨量和蒸发量的正相关达显著水平,泥沙浓度同相应降雨量和蒸发量的相关性不显著,趋势性明显。通过地表径流量和侵蚀模数拟合分析发现石漠化加剧了地表径流的不均匀性,增加了地表径流量和侵蚀模数。幼林地表土的渗透性小于森林地,不同森林类型表土的渗透性大于底土层。[结论]该研究可为喀斯特地区水土保持、石漠化治理的生物管理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郭学尧  代肖  周大迈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7):9311-9313
[目的]揭示坡度对石灰岩坡面径流的影响。[方法]通过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坡度对石灰岩坡面产流过程和侵蚀过程的影响。[结果]在5°~25°范围内,石灰岩坡面径流总量和动态径流量随坡度的增大而增大,临界坡度接近或大于25°。径流泥沙含量也随坡度的增大而增大,同一坡度下泥沙含量在产流初期迅速达到峰值,随后的20 min内持续下降直至稳定。径流系数、径流深随着坡度的增大而增大,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该研究为建立石灰岩土壤侵蚀预报模型和实现石灰岩区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