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987年5月份,在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发生了特大森林火灾,过火面积达100万ha以上,引起国内外高度重视。为了尽快恢复大兴安岭北部火烧迹地的森林,提出按植物群落生态学特性,依据其森林的组成、分布、生长和更新规律,加速恢复火烧迹地森林的建议。为不同类型落叶松林火烧迹地的迅速恢复,以及合理经营、利用与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及途径。  相似文献   

2.
以1987年"5.6"森林大火过火区6种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木法和收获法,分析不同生态系统在火干扰27 a后的植被碳储量。结果表明: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植被碳储量存在差异,相同森林群落类型中不同组分的植被碳储量差异也较大,其中乔木层和凋落物层是森林植被碳储量的主要贡献者;6种不同森林生态系统在火烧干扰27 a后的植被碳储量为23.17~54.06 t/hm^2,碳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兴安落叶松人工林、樟子松次生林、兴安落叶松次生林、樟子松人工林、白桦次生林(沟谷)、白桦次生林(坡中);植被碳储量恢复度从大到小的依次为兴安落叶松人工林、白桦次生林(沟谷)、白桦次生林(坡中)、兴安落叶松次生林、樟子松次生林、樟子松人工林,分别恢复到同林型成熟林分的49%、43%、36%、35%、33%和25%;兴安落叶松人工林碳储量最高,恢复效果最好。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碳储量与其对应的成熟林碳储量的巨大差异,说明随着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将继续积累大量生物量碳,具有潜在碳汇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林木空间分布格局对于评估森林是否需要经营至关重要,判断林木处于哪种分布状态(聚集分布、随机分布或者均匀分布)是制定合理的森林经营方案的前提。中重度林火会直接导致林木大量死亡,进而改变林分直径分布特征及林木空间分布格局。本文主要研究了达尔滨湖国家森林公园林火发生一年后,不同火烧烈度下兴安落叶松林的林分状态。【方法】通过比较林分直径分布、不同类别树木空间格局及其关联性,分析林火对林木空间格局的影响。【结果】火烧烈度高的区域,小径级林木存活数量少,小死树的聚集半径相对小。与未过火样地相比,发生火烧的区域,中活树均出现中等尺度的聚集。中度火烧样地内的中树和小树存在关联性,中死树与周围的小死树在4~8 m范围内呈正相关,中活树与周围的小死树在8~20 m范围内呈负相关。【结论】火烧烈度会影响树木的空间格局以及不同大小不同存活状态树木之间的关联性。针对不同火烧烈度下林木的聚集尺度选择适合的抚育措施对火后森林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可为兴安落叶松林的火后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大兴安岭火后不同强度(轻度、中度、重度)及未火烧区森林为研究对象,利用光能利用率模型和ETM+影像,结合植被资料,估算了火烧结束12 a后(1999年8月)过火区的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的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分析了1987年"5.6"大火不同强度火烧对森林分布和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轻度和中度过火区林地面积的比重与未过火区相近,且NP,P比未过火区高;重度过火区部分林地的比重降低,森林退化成非林地,但林地NP,P与未过火区相近。  相似文献   

5.
林火因子对大兴安岭森林植被演替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森林火灾因火烧强度、频率及大小等方面的不同,形成了许多不同的火烧迹地,对火后演替有重要的影响 不同火烧程度的迹地上残存的活植被繁殖体的多度及其空间分布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且直接影响火后植被的初始演替格局及动态 相对于中轻度火烧迹地而言,重度火烧迹地由于残留的活植被繁殖体很少等因素,极大地增加了演替的不确定性 火烧频率随着林分位置、类型、林龄以及林分的疏密度等方面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火烧频率的增加会阻碍植被向森林演替,甚至导致森林向灌木草本演替 一般面积大的火烧迹地相对于中小火烧迹地而言,火后森林物种的丰富度低,灌木草本的盖度低,外来物种多 火烧程度、频度和大小等林火因子往往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火后植被,增加了演替的复杂性及其不可预测性  相似文献   

6.
大兴安岭森林火灾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5  
1987年春发生在大兴安岭北部的森林火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人们关心火灾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我们通过较全面的调查研究,得出一些基本的结论:①经重度火烧的林地,兴安落叶松(Larix gemelinii)与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的大径级树木未被烧死,而山杨(Populus davidiana)、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在中度火烧情况下就全部死亡.②火灾后,形成了大面积的天然幼龄林,主要是白桦的萌芽更新.白桦的实生苗虽也很多,但生长慢、难成林.而落叶松因缺少种源则难以更新.樟子松在各种火灾等级的樟子松林地上都有良好的更新.③落叶松林火烧后的10年中,生长率降低,以后恢复到正常状态,但生长量有所提高.樟子松林重度火烧后生长率明显降低,但生长量显著提高.④火烧对森林群落的植物多样性影响不大.⑤火烧后的3年内,斜陡坡与阳坡土薄处,植被恢复慢,水土保持能力大为降低,侵蚀强度大,后来形成较多荒山.而水分条件好的大面积谷地、缓坡地植被恢复较快、环境变化不大.⑥火烧迹地的土壤有机质大为降低,矿质养分也明显降低,坡度越大的地段,土壤更为贫瘠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树种组成、密度、生长性状(基径、株高、冠径)、空间分布格局4个方面探讨辽河源自然保护区油松人工林火烧迹地林木更新特征,为火烧迹地植被恢复和森林科学经营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保护区内火烧迹地油松林为研究对象,根据重度火烧下不同更新方式(天然更新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天然更新下不同火烧强度(重度火烧、中度火烧、轻度火烧)和对照(未过火)分别设置3块20 m × 20 m样地,重度火烧下天然更新样地和天然更新下重度火烧样地为相同样地,共15块样地,调查林木更新出现的种类和数量,测量林木更新的基径、株高、冠径,进行每木检尺并记录样地的地理坐标和立地因子等信息。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分析林木更新密度、生长性状的差异,利用方差/均值法分析林木更新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1)油松林火烧迹地林木更新树种主要是蒙古栎和山杨,分别占所有林木更新的38.1%和42.3%,此外还包括油松、裂叶榆、大果榆、榆树、色木槭等。重度火烧下不同更新方式之间所有林木更新的密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5),天然更新下不同火烧强度之间所有林木更新的密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5)。(2)重度火烧下不同更新方式之间所有林木更新的生长性状特征无显著性差异(P > 0.05),天然更新下不同火烧强度之间所有林木更新的生长性状特征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 < 0.01)。(3)油松林火烧迹地林木更新的空间分布格局受到种子来源、种间竞争和火灾后生长空间的影响,适宜的微生境、动物携带种子扩散等因素会促进更新小规模聚集。结论火烧后4年的油松林火烧迹地更新树种主要是蒙古栎、山杨,中、低强度地表火可以促进林分天然更新,采取抢救性采伐等管理措施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可以加速火烧迹地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8.
不同森林管理方案对森林景观长期影响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解森林景观的动态变化对于制定合理的森林管理措施和恢复规划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应用空间直观森林景观模型(LANDIS)模拟小兴安岭友好林业局在当前天保工程方案下(P1)、自然演替方案下(P2)以及采伐后完全依赖天然更新方案下(P3)森林景观的动态变化.模拟结果表明:不同的森林管理方案对树种分布面积百分比、空间格局和年龄结构有显著的影响.与其他两个方案比较,当前天保工程方案(P1)可以显著增加造林树种(红松、落叶松和蒙古栎)面积,提高树种的聚集程度,减小白桦所占面积,但是在模拟的前50年,人工更新造林措施使得幼龄林所占面积百分比显著增加,而成过熟林的增加以及建立合理的林龄结构仍需很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大兴安岭森林火灾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春发生在大兴安岭北部的森林火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人们关心火灾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我们通过较全面的调查研究,得出一些基本的结论:①经重度火烧的林地,兴安落叶松(Larix gemelinii)与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的大径级树木未被烧死,而山杨(Populus davidiana)、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在中度火烧情况下就全部死亡.②火灾后,形成了大面积的天然幼龄林,主要是白桦的萌芽更新.白桦的实生苗虽也很多,但生长慢、难成林.而落叶松因缺少种源则难以更新.樟子松在各种火灾等级的樟子松林地上都有良好的更新.③落叶松林火烧后的10年中,生长率降低,以后恢复到正常状态,但生长量有所提高.樟子松林重度火烧后生长率明显降低,但生长量显著提高.④火烧对森林群落的植物多样性影响不大.⑤火烧后的3年内,斜陡坡与阳坡土薄处,植被恢复慢,水土保持能力大为降低,侵蚀强度大,后来形成较多荒山.而水分条件好的大面积谷地、缓坡地植被恢复较快、环境变化不大.⑥火烧迹地的土壤有机质大为降低,矿质养分也明显降低,坡度越大的地段,土壤更为贫瘠化.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国营林场森林蓄积量,对天然白桦次生林进行30多年的改造,在国家已审批可改造林地,对不同坡向选择栽植华北落叶松、油松、樟子松等针叶树,与白桦天然萌芽更新形成针阔混交林.结果表明:在阴坡、半阴坡混交林中落叶松生长最快,樟子松次之;而在阳坡、半阳坡混交林中,油松、樟子松生长旺盛.随着林龄的增长,森林蓄积量稳定增长.实践证明科学合理改造北方林区天然次生林,可达到森林经营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1.
大兴安岭主要树种抗火性的分析与排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应用因子分析和专家打分法对16种乔木和灌木的6种性状进行统计分析。通过计算和分析,得出抗火性最好的树种是稠李、黑桦、兴安落叶松;抗火性最不好的是杜香、樟子松、杜鹃。  相似文献   

12.
中俄输油管道工程漠河—大庆段贯穿大兴安岭地区及松嫩平原区,施工不可避免地会对森林植被和土壤产生影响。本文以大兴安岭典型的兴安杜鹃—白桦林、越桔—兴安落叶松林和胡枝子—樟子松林为对象,研究中俄输油管道工程建设对森林土壤化学性质、生物量和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显示: 1)输油管道工程建设对土壤pH值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使土壤全磷量减少(P<0.05),0~10 cm土层全氮量减少(P<0.05),而10~20 cm和20~30 cm土层全氮量增加,兴安杜鹃—白桦林0~10 cm和10~20 cm土层全钾量减少(P<0.05),而越桔—兴安落叶松林和胡枝子—樟子松林土壤全钾量基本没有影响(P>0.05); 2)兴安杜鹃—白桦林中乔木层生物量大幅度下降(P<0.05),灌木和草本层生物量略有增加,但差异不显著(P>0.05),越桔—兴安落叶松林和胡枝子—樟子松林中乔木层和灌木层生物量大幅度下降(P<0.05),而草本层生物量显著增加(P<0.05); 3)输油管道工程建设对森林乔木和灌木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大于草本植物,越桔—兴安落叶松林灌木层生物多样性变化较小,另外2个类型森林的乔木和灌木生物多样性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胡枝子—樟子松林草本植物多样性略有升高,而另外2个类型略微降低。研究结果表明,施工破坏土壤导致植被恢复困难;土壤结构较差地点的生态系统在受到破坏后,应该考虑施加更多的人为措施来促进植被恢复,否则可能会对输油管线的安全运营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13.
2001-2005年5-6月(除2003年),在内蒙古红花尔基地区的巴日图林场,应用样方法对樟子松(Pinus stris var.mongolica)火烧迹地生境的鸟类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目的在于揭示樟子松林被大火烧后鸟类群落结构年间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樟子松林火烧后的第5、6、8、9年共观察到鸟类的种数为17种,雀形目的鸟类最多,12种,占70.59%.树鹨(Anthus hodgsoni)是樟子松林火烧迹地生境的鸟类优势种.每一年鸟类群落组成有差异,但差异不显著(F=0.205,P>0.05).火烧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草原类型的鸟类--云雀(Alauda ar vensis)出现于樟子松火烧迹地,但云雀、金翅雀(Carduelis sinica)在火烧生境中的密度减少,云雀减少最为明显(r=-0.978,P<0.05).在樟子松林被火烧后,鸟类多样性指数和鸟类密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鸟类多样性指数年间变化正相关(r=0.922,P=0.078>0.05),鸟类密度年闻变化也是正相关(r=0.941,P=0.059).  相似文献   

14.
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林火烧后恢复演替的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火烧是天然樟子松林自然更新的主要驱动因子之一。该研究以火烧后12年的樟子松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樟子松大树、幼树(苗)和侵入阔叶树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探讨了火烧对天然樟子松林更新演替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表火干扰后,1 hm2的天然林分中保留的樟子松大树的空间格局在较小(0~625 cm)和较大(1 150~5 000 cm)的尺度上呈现均匀分布状态,在中尺度上趋向于随机分布(750~1 125 cm),从而在林分中均匀地形成了许多林隙,侵入的阔叶树和大量的樟子松幼树(苗)在这些林隙内以群聚的状态出现。但随着火烧后林分的逐渐恢复,原有樟子松大树与阔叶树和樟子松幼树(苗)间的关系均呈现负相关,表明竞争开始出现。这种竞争最终可能会导致侵入的阔叶树死亡,同时使得聚集分布的樟子松幼苗逐渐稀疏,最终逐渐趋于均匀分布状态。掌握火烧后林分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恢复演替过程,将有助于通过合理的经营管理活动,达到人工促进林分更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盐渍条件下林木种子的萌发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不同树种、不同种源及不同家系的种子,在不同盐浓度条件下进行发芽试验,通过方差,多重比较及各种活力测定等方法分析,结果表明,樟子松种在不同盐浓度条件下,种子发芽率差异极显著。种间存在耐盐性差异,各树种耐盐怀由强至弱依次为兴安落叶松,鱼鳞云杉、红皮云杉、樟子松、长白落叶松、樟子松不同种源的种子相对发芽率差异显著。在0.9%盐浓度条件下,起源于海拉尔沙地的章古台人工林次生种源、第人工林次生种源抗盐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东北百里香化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生物测定法研究了东北百里香茎叶和根水浸液对樟子松、兴安落叶松、白桦、万寿菊、矮牵牛的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东北百里香茎叶和根水浸液对白桦、矮牵牛的种子萌发有一定抑制作用,抑制效应随水浸液母液与水的体积比降低而减弱;母液与水的体积比低的水浸液对樟子松的种子萌发有一的水浸液对樟子松、兴安落叶松的幼苗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东北百里香茎叶水浸液对受体植物的化感作用强于根水浸液。受体植物幼苗的根长受到的化感作用强于苗高。  相似文献   

17.
伊金霍洛旗樟子松和油松引种试验对比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该文调查了伊金霍洛旗地区的油松和樟子松生长状况、二者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植株的含水率和生物量以及其在生物体各构件中的分配 ,并测定分析了植物体的蒸腾速率 .结果表明 :该地区的樟子松的生长状况要明显好于油松 ;该地区种植这两种树种有出现地力衰退的趋势 ,提倡营造针阔叶混交林 ;从蒸腾速率来看 ,油松的抗旱性要比樟子松强 ,但二者都是弱蒸腾树种 ,且樟子松所具有的生态和经济效益较油松的高 ,在该区沙地应更提倡营造樟子松 .  相似文献   

18.
曹楗翊  屈升银  孙占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489-13491
[目的]了解毛乌沙漠樟子松浇水覆膜造林技术的成效。[方法]对该区樟子松进行了浇水覆膜、浇水不覆膜、不浇水不覆膜三种技术的处理试验,对比分析三个处理的成活率及生长量,并对樟子松浇水覆膜技术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做了分析。[结果]樟子松的存活率和生长量浇水覆膜时最大,浇水不覆膜次之,不浇水不覆膜时最差;通过浇水覆膜能提高土壤含水量,土壤含水量的明显增加,直接影响樟子松的存活与生长。[结论]浇水覆膜这一造林措施可以获得良好的效益,对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具有极其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公别拉河流域主要森林类型的土壤肥力与涵养水源功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公别拉河流域5种主要森林类型的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有效磷、活性酸(pH)、有效钾、容重、持水状况和孔隙状况进行了分析,并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土壤肥力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森林类型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较大,天然阔叶混交林>天然针阔混交林>天然白桦林>落叶松人工林>樟子松人工林;不同森林类型枯落物持水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天然针阔混交林>天然白桦林>落叶松人工林>樟子松人工林>天然阔叶混交林;林地最大蓄水量和有效蓄水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天然针阔混交林>天然白桦林>落叶松人工林>天然阔叶混交林>樟子松人工林。  相似文献   

20.
东北内蒙主要用材树种的种源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白落叶松、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松、红皮云杉、胡桃楸、水曲柳7个主要用材树种的种源选择进行了全面地、系统地、综合地分析与总结。主要对各树种的早期选择,种源遗传稳定性研究及最佳种源选择等3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结果:种源选择不仅为各造林地区提供了最佳种源,而且也为今后各树种的遗传改良、种子调拔、良种基地建设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