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玫瑰花产量灰色分析、Kriging插值及选择指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玫瑰(Rosa rugosa Thunb.)高产品种的选育理论与技术。【方法】对20个玫瑰品种的15个数量性状与单株产花量进行灰色系统分析、Kriging插值模拟、综合选择指数分析。【结果】单株花数、分枝数、花蕾宽和单花鲜重等4个性状与单株产花量的灰色关联度较大(大于0.5)。根据单株产花量的Kriging插值模拟结果,单株产花量随单株花数、分枝数的增加而增加,任何单一因素的变化均不能保证主要目标性状的提高。【结论】提高玫瑰单株产花量的选育方法应该采用多性状综合选择法,选用单株花数、分枝数、花蕾宽和单花鲜重等4个性状,以关联度为权重建立了单株产花量综合选择指数模型:I=0.3187x1-318.6164x2+670.1262x4+ 6.3474x8,指数遗传力=0.8014,综合育种值选择进展ΔH=245.8811,该研究结果对今后玫瑰高产花量品种的选育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唐白’、‘紫枝’、‘唐红’和‘朱龙游空’4个玫瑰品种为试材研究不同的外植体、暗培养时间和激素组合对玫瑰不定芽直接诱导和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玫瑰品种在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上黑暗培养10~15d转入光照培养15~20d,而后转入含有0.5mg/L BA和0.01mg/L NAA的MS培养基光下培养,再生效果最好;不同外植体间存在显著差异,未展开小叶的再生能力最好;不同基因型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唐白’在添加1.0mg/L TDZ、0.05mg/L NAA的1/2MS培养基中再生率最高,达到70.6%;‘紫枝’和‘唐红’在添加1.5mg/L TDZ、0.05mg/L NAA的1/2MS培养基中再生率最高,分别为47.9%和36.5%;‘朱龙游空’在添加1.0mg/L BA、0.3mg/L TDZ和0.05mg/L NAA的1/2MS培养基中再生率最高,达到60%。黑暗培养对不定芽分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不利于不定芽再生,‘唐白’、‘紫枝’和‘朱龙游空’的最佳暗培养时间为10d,而‘唐红’的最佳暗培养时间为15d。另外,4个玫瑰品种在添加有IBA 0.5mg/L的1/2MS培养基上生根率最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黄淮海地区糯玉米区域试验品种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效应,为黄淮海地区糯玉米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利用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对2018年黄淮海糯玉米区域试验中的18个糯玉米品种(g01~g18)在13个试点的农艺性状(鲜穗产量、穗长、鲜百粒重和出籽率)进行分析,以综合评价参试品种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效应。【结果】通过AMMI模型分析发现,鲜穗产量丰产性和稳产性均较好的品种为金跃糯58(g06)和景坡82(g07),苏玉糯2号(g15)是丰产性较差但稳产性最好的品种(对照);出籽率高且稳定性好的品种为斯达糯44(g18)和郑白甜糯3号(g05),对照是出籽率居中但稳定性差的品种;鲜百粒重较重且稳定性好的品种为万糯2018(g04)和金跃糯58(g06),而对照是鲜百粒重居中但稳定性好的品种;穗长较长且稳定性较好的品种为景坡82(g07)和花糯680(g11),对照是穗长较短但稳定性好的品种;鲜穗产量、出籽率和穗长的基因型、环境及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均达极显著影响(P<0.01,下同),鲜百粒重的基因型和环境达极显著影响,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达显著影响(P<0.05);4个农艺性状的3个主成分累计解释基因型和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G+GE)均达60.00%以上,说明AMMI模型可较好地解释基因型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通过GGE双标图分析发现,万糯158(g03)、金跃糯58(g06)和景坡82(g07)是鲜穗产量丰产性和稳产性均较好的品种,郑白甜糯1号(g02)是长穗丰产且稳定性最好的品种,万糯2018(g04)是鲜百粒重较高且稳定性好的品种,中糯336(g16)是出籽率高且稳定性好的品种。【结论】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的侧重点不同,可实现优势互补。基于二者分析结果,综合表现较好的品种为景坡82(g07)和金跃糯58(g06),可用于丰产稳产型糯玉米品种选育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利用AMMI模型分析了1999年宁夏优质米多点试验的数据,并着重探讨了G×E互作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解释环境对G×E互作的影响,以鉴别利用具有有利G×E互作的品种.结果表明参试地点的垩白率主要受环境因子中的日平均气温差、日平均最高气温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AMMI模型在油菜品种区域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油菜品种区域试验中,品种在各地点的表现很不一致,说明品种的基因型(G)和环境(E)存在工作用,常用的GXE交互作用分析法约束性较强,解释G×E交互作用较少。加性立效应和来积交互作用模型(简称AMMI模型)在常规的基因型和环境的加性模型中加入了乘积形式的交互作用,能更多地解释G×E交互作用。本文应用AMMI模型分析1995-1997年度通过四川省油菜区试的品种,结果表明:AMMI模型是具体、直观、灵敏地综合评价油菜品种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AMMI模型在水稻品种区域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中,品种的产量性状在各地点表现出不一致,是因为品种的基因型和环境(G×E)存在着交互作用。用一般的线性回归方程,只解释G×E交互作用很少一部分。AMMI模型在常规的基因型和环境的加性模型中加入了乘积形式的交互作用,能更多地解释G×E交互作用,并且借助于双标图可以直观地描绘和分析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贵州食用玫瑰栽培及其产业发展提供依据,对引种栽培的紫枝玫瑰、大马士革玫瑰、平阴玫瑰和白玫瑰4个食用玫瑰品种的花色、花瓣形状、花朵重量、叶片特征及精油组分等进行品质特性比较,探明其对贵州贵阳地区气候环境的适应性。【方法】采用田间调查和数量统计方法对4个食用玫瑰品种的生物学性状进行比较分析,利用水蒸气提取法提取其挥发油,气相-质谱技术对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结果】紫枝玫瑰、大马士革玫瑰、平阴玫瑰和白玫瑰4个食用玫瑰品种主要香气成分共有39种,其挥发油分别检出19、22、10和26种物质,分别占总香气成分的99.48%、98.00%、94.00%和100.00%。紫枝玫瑰精油以香茅醇和香叶醇为主,分别占51.44%和20.47%;大马士革玫瑰精油以香叶醇和橙花醇为主,分别占到总香气成分的32.72%和22.71%;平阴玫瑰与白玫瑰精油主要成分均为香茅醛和香叶醇,平阴玫瑰的含量分别为55.87%和24.59%,白玫瑰的含量分别为28.21%和30.38%,大马士革玫瑰和白玫瑰精油组分与ISO 9842:2003标准最为接近。紫枝玫瑰、大马士革玫瑰、平阴玫瑰和白玫瑰的挥发油中均含有芳樟醇、松油醇、香叶醇、金合欢醇和正十七烷5种物质成分,分别占挥发油的24.78%、46.28%、30.83%和37.54%。【结论】大马士革玫瑰、白玫瑰和紫枝玫瑰品质较好,可很好地适应贵阳地区的气候环境,适于在该地区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8.
黄淮海地区大豆产量及其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解析黄淮海地区大豆育成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贡献及其品种与环境的互作,鉴定代表性品种高产与稳产性,为黄淮海大豆育成品种在生产及育种中的有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能够直观分析农作物双向数据的GGE(genotype + genotype-by-environment interaction)双标图,根据GGE中的“环境之间的关系”(“environmental vector” view)、“哪个赢在哪里”(“which-won-where” view)及“高产性和稳产性”(“mean VS stability” view)分析参试品种的高产特性与不同年份试验的代表性,解析黄淮海区域有代表性的94个夏大豆品种在2008—2010年份的产量与产量组成因子。【结果】不同年份相同区域的试验品种表现差异很大,品种与环境存在互作。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单株荚数、百粒重是产量的主要贡献性状,其中,影响产量最重要的因素是单株粒重。三年中,受不同年度环境影响较小、稳产性较好且高产的品种有冀9号-3L-2、冀豆17、徐豆10号、中作00-484和7651-1。【结论】在产量构成因素中,对产量影响的最重要因子是单株粒重,其次为单株粒数、单株荚数和百粒重;相同区域不同年份间品种产量差异较大,品种与环境之间存在互作。  相似文献   

9.
陈浪  覃成  罗希榕  英敏  杨恩琼 《农技服务》2011,28(4):411-413,424
以2009年贵州省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C组各承试点的产量为资料,应用AMMI(additive main effects and multiplicative interaction,又称为主效可加互作可乘)模型对小区产量的基因型、环境和基因型与环境(G×E)互作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AMMI模型很好地解释了玉米新品种产量性状的基因型效应、环境效应和G×E互作效应。根据AMMI双标图和分析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小区产量高且稳定的品种有C2、C6和C8(10.689~11.433kg),相对稳定的品种有C7、C10和CK(10.071~10.594kg),高产但较不稳定的品种有C3和C4(10.571~11.055kg),产量低也不稳定的品种是C1、C5和C9(9.543~10.157kg);试点E1、E5和E2的分辨力较强,E6、E7和E3的分辨力较弱。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杂交中稻产量相关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福建省2006~2010年连续5年10个不同生态条件的杂交中稻联合区域试验数据资料,应用AMMI模型和相应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结果表明:以基因型效应为主的有千粒重,以环境效应为主的有生育期、产量、穗长、株高、穗实粒数,以基因型与环境间互作效应为主的有有效穗;千粒重、穗长、有效穗性状的稳定性好,受栽培环境及G×E互作效应影响较小,其次为生育期和株高,第三为穗实粒数,最差的为产量,受栽培环境及G×E互作效应影响大,因此选育、引种和利用适合福建省杂交中稻品种时,需考虑性状的基因型、环境、基因型与环境间互作效应,才可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11.
玫瑰SRAP遗传多样性分析与品种指纹图谱构建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从分子水平分析玫瑰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并建立起玫瑰品种的指纹图谱,为杂交育种、品种分类和品种鉴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技术对玫瑰46个品种和4份野生种质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和品种指纹图谱的构建。【结果】15对引物共扩增出264个位点,其中227个为多态性位点,多态性比率为85.98%,说明玫瑰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50份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GS)为0.6012~0.9852,平均值为0.7835;平均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2665,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033;4份野生玫瑰种质的H=0.1225,I=0.1787,显著低于栽培品种的H=0.2684,I=0.4059,说明玫瑰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更为丰富。【结论】根据聚类结果,玫瑰品种类型的划分应首先考虑亲本来源,再按株型、花型划分。利用三对核心引物,构建了玫瑰品种的标准指纹图谱,为品种鉴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22份国产玫瑰资源的自交亲和性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明玫瑰(Rosa rugosa Thunb.)自交亲和性状况,为玫瑰及以玫瑰为母本的月季、蔷薇等重要蔷薇属观赏植物的杂交育种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统计分析田间坐果率及平均种子数与荧光显微观察花粉管生长状况相结合的方法。【结果】(1)所有试验材料开花当天及开花前4 d的自交坐果率均为零,且花粉管只能伸长到花柱上部1/3处;(2)蕾期授粉能够一定程度地提高玫瑰的自交亲和性,其中开花前2 d授粉效果最好;(3)蕾期自交坐果率及平均种子数与其自由授粉坐果率及平均种子数显著正相关。【结论】(1)玫瑰普遍具有配子体型完全自交不亲和性;(2)蕾期授粉可提高玫瑰自交亲和性,但效果因授粉时期不同和品种不同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3.
朱春艳 《农学学报》2015,5(9):82-86
摘要:为了充分了解新引进的杜鹃花种质资源的特性、解决适宜本地区栽培品种少的问题,连续3年对新引进的28个杜鹃花品种的花期、花色、花瓣等主要花期特征指标及开花率、保存率等主要栽培适应性指标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各品种间主要花期特征及栽培适应性存在明显差异,28个杜鹃花品种按落叶与否、花色、花瓣及花期分类,并结合栽培适应性,筛选出‘五彩夏鹃’、‘劳动勋章’、‘天章’、‘辉煌’4个品种适合在杭州地区园林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氮素对日光温室独本菊‘神马’外观品质影响的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定量研究氮素对日光温室独本菊外观品质的影响,为温室切花菊氮肥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以温室独本菊品种‘神马’(Dendranthema morifolium‘Shenma’)为材料,根据不同定植期、不同氮素处理的试验资料,以生理辐热积为发育尺度,以现蕾期叶片累积氮含量为植株氮素特征指标,定量分析氮素对独本菊品质指标(株高、茎粗、叶片数、花头直径、花颈长)动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氮素对日光温室独本菊外观品质影响的模拟模型,并用独立的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在试验的土壤当季供氮量范围内,叶片累积氮含量对株高和叶片数的影响不显著。模型对株高、茎粗、叶片数、花头直径和花颈长的预测精度较高,模拟值与实测值基于1﹕1线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9、0.96、0.96、0.97和0.98,相对预测误差(RSE)分别为5.25%、3.04%、8.9%、10.92%和9.22%。【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模型可以为日光温室中秋菊品种‘神马’生产中的氮素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5.
利用亚菊属矶菊获得栽培菊花新种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将矶菊的优异性状或基因导入栽培菊花,进行菊花种质创新,创造既可观花又可观叶的菊花新种质。【方法】利用远缘杂交获得栽培菊花品种‘意大利红’(2n=6x=54)与矶菊正反交杂种F1,并进一步以正反交杂种F1为母本,‘意大利红’为父本进行回交,获得回交后代;利用扦插苗根尖进行杂种F1和回交后代中期染色体计数。【结果】正反交杂种F1染色体数目均介于64~72,以70~72为主;正反交杂种F1回交后代染色体数目介于52~63,以60~63为主。正反交杂种F1回交后代的株高、冠幅、叶形、叶片柔毛、分枝性等性状的遗传表现基本一致,介于原始双亲之间,较杂种F1更接近回交亲本‘意大利红’,说明这些性状为数量性状。舌状花的遗传表现正反交杂种F1回交后代间存在差异,正交(‘意大利红’×矶菊)F1的回交后代舌状花先端不分裂,且不同个体间颜色变化丰富;反交(矶菊ב意大利红’)F1的回交后代舌状花先端1~4裂,以2、3裂为主,颜色较单一,表明可能与细胞质遗传有关。【结论】研究证明远缘杂种生殖过程正常,两属间有很近的亲缘关系。实现了矶菊与栽培菊花属间远缘杂交,并利用栽培菊花品种进行回交获得了一批既可观花又可观叶的新种质。  相似文献   

16.
新丰和新光两个核桃品种光合特性及产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核桃品种新丰、新光的叶绿素含量、光合特征参数、叶绿素荧光特征参数和单株产量等指标的差异性研究,为核桃生产中的合理调整株行距及丰产品种的选择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利用SPAD-502叶绿素仪、Licor-6400光合系统和FMS-2叶绿素荧光仪,测定两个核桃品种的光合特征参数和叶绿素荧光特征参数及单株产量、单株仁产.[结果]与新光相比,新丰叶片含有极显著高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其光补偿点(LCP)、呼吸速率均低于新光,而表观光量子效率(AQY)和光合速率(Pn)均极显著高于新光,其Pn比新光高29.1;;两个核桃品种的Fv/ Fm、ΦPSⅡ、ETR、NPQ之间差异不显著;而新丰的单株产量和单株仁产极显著高于新光,新丰和新光的单株产量分别为(1.20±0.22)、(0.55±0.10)kg/株.[结论]核桃品种新丰的光能利用效率观显高于新光,在生产上具有较高的丰产潜在特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葡萄糖/果糖(glucose/fructose,G/F)类型桃果实内G/F差异的部位和时期。【方法】以不同G/F类型的6个桃品种(G/F≈1品种:‘冈山白’、‘山一白桃’和‘燕红’;高G/F品种:‘张黄7号’、‘龙246’和‘临白7号’)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果实发育期果实和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并在盛花后74 d或101 d测定了‘冈山白’、‘山一白桃’、‘张黄 7号’和‘龙 246’新梢韧皮部中可溶性糖的含量。【结果】两类不同G/F桃果实中均以蔗糖作为主要碳水化合物积累形式,花后43~85 d蔗糖含量很低,随后持续快速积累直至果实成熟;花后43~85 d山梨醇有升高趋势,在果实成熟前40 d左右迅速降低;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在果实发育早期较高,之后逐渐降低;但两类不同G/F桃在整个果实发育过程中G/F值与果实成熟时相似。叶片中贮藏的可溶性糖主要是蔗糖和山梨醇,在果实整个发育期间,G/F≈1品种叶片中G/F约为1~3,而高G/F品种叶片中G/F约为2~7。G/F≈1品种‘冈山白’和‘山一白桃’与高G/F品种‘张黄7号’和‘龙246’韧皮部中山梨醇占总可溶性糖47%~58%,显著高于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的含量,G/F为0.8~0.91,且两类不同G/F桃品种间G/F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光合产物在韧皮部的运输对桃果实的G/F没有显著影响,果实中G/F的差异主要由于果实内糖代谢差异所导致。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紫枝’玫瑰5个开花时期花瓣中的花青苷、类黄酮苷和类胡萝卜素的种类和含量,推定‘紫枝’玫瑰花的花青苷代谢途径,为探讨玫瑰花色的呈色机理和花色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紫枝’玫瑰不同开花时期的花瓣为试材,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超高效液相色质联用分析法(UPLC-DAD-Q-TOF-MS)对其花青苷、类黄酮苷和类萝卜素进行结构推定和定量分析,结合化学反应过程推测‘紫枝’玫瑰花青苷代谢途径。【结果】在‘紫枝’玫瑰中鉴定出8种花青苷、16种类黄酮苷和β-胡萝卜素,没有检测到叶黄素;花青苷主要以芍药素、飞燕草素、矢车菊素和天竺葵素的双糖苷为主,四类花青苷都在花蕾期和初开期相对含量最高;检测到芍药苷的两种甲基化衍生物,没有发现飞燕草苷的甲基化衍生物;类黄酮苷以槲皮素和山萘酚的糖苷化、酰基化和甲基化的衍生物为主。定量分析显示,芍药苷和飞燕草苷占‘紫枝’玫瑰总花青苷含量的90%以上;芍药苷含量在‘紫枝’玫瑰开花过程中随花色变浅而降低,飞燕草苷在开花过程含量变化不大;芍药苷和飞燕草苷的比例(Pn/Dp)随花色变浅而降低。【结论】‘紫枝’玫瑰花中含有芍药素、飞燕草素、矢车菊素和天竺葵素,这四类花青素在半开期之前完成全部积累,盛开期后只降解不合成。芍药素是形成‘紫枝’玫瑰花色的主要成分。‘紫枝’玫瑰的花青苷代谢途径中,甲基酶(Rr AOMT)的催化作用有底物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