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密度和分蘖对超甜玉米‘晶甜8号’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晶甜8号'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种植密度为7.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穗长、鲜果穗重和分蘖数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株高、穗位高、秃尖长随密度增加而增加.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可使‘晶甜8号’采收期提前,生育期缩短,但与分蘖去除与否无关.同一种植密度下保留分蘖导致鲜果穗重和产量下降、株高和穗位高增加、穗长和秃尖长变短,但差异不显著.‘晶甜8号’的适宜种植密度应在6.0万株/hm2左右,生产上不必去除分蘖.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甜玉米‘申科甜1号’适宜的种植密度,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甜玉米‘申科甜1号’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申科甜1号’的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穗位高逐渐增加,茎粗逐渐变细,单穗重、正品果穗率、穗长、穗粗、行粒数、鲜百粒重均降低,秃尖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变长。种植密度在5. 25万—6. 00万株/hm2时综合性状较合理,果穗性状、植株性状、抗倒性、抗病性均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3.
不同种植密度对青薯9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索马铃薯青薯9号的最佳种植密度,设置4.50万、5.25万、6.00万、6.75万、7.50万株/hm~2共5个种植密度处理的净作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产量随之提高,以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达到40 350 kg/hm~2,再增加密度,产量开始降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马铃薯的商品率随之下降,商品率由4.50万株/hm~2的92.4%降至7.50万株/hm~2的81.9%。综合产量和经济效益,青薯9号净作最佳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  相似文献   

4.
种植密度对超甜玉米新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超甜玉米新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为新品种的进一步大面积推广,提高农业种植效益提供科学的栽培依据。【方法】以超甜玉米新品种桂甜161和桂甜171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2个新品种在广西农业科学院明阳基地和广西横县试点的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并利用DPS软件对产量、果穗外观品质和倒伏率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种植密度对2个新品种的株高、穗位高、穗行数和行粒数以及桂甜171的穗长和穗粗影响不大,桂甜161的穗长和穗粗随着密度增加总体上呈下降趋势;2个品种的茎粗和单穗重随着密度的增加逐渐减小,产量和倒伏率随着密度的增加逐渐增大;横县试点桂甜161和桂甜171的产量高于明阳试点;桂甜171不管是植株性状、果穗性状还是产量都优于桂甜161;桂甜161在密度为46 425株/hm~2时综合权重最大,桂甜171在密度为53 565株/hm~2时综合权重最大。【结论】桂甜161和桂甜171的适宜种植密度分别是46 425和53 565株/hm~2;2个品种在横县试点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桂甜171是一个综合性状更优的超甜玉米新品种,推广潜力更好。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种植密度对双低油菜新品种‘镇油6号'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万~18万株/hm~2范围内,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产量表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镇油6号'高产优质栽培的适宜种植密度为15万株/hm~2;单株分枝有效角果数、单株有效总角果数、千粒重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少;每角粒数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不同种植密度对甜玉米产量及其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不同种植密度对甜玉米产量及其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为5.0万株/hm2时甜玉米的综合性状较合理,产量、单果穗重及果穗长等均表现较好,经济效益也较高。  相似文献   

7.
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茎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晋南地区玉米适宜的栽培品种和种植密度,以‘先玉335’、‘郑单958’和‘浚单20’3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7个密度处理,4.50、5.25、6.00、6.75、7.50、8.25和9.00万株/hm~2,分析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对晋南夏玉米茎秆及产量等性状。结果表明:随着玉米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和穗位高均增加,茎粗减小,倒伏率呈现增加趋势。同密度条件下,‘郑单958’的倒伏率低于‘先玉335’和‘浚单20’。‘先玉335’、‘郑单958’和‘浚单20’在种植密度为7.50、8.25和9.00万株/hm~2获得最大产量分别为1 1034、8 668和8 456 kg/hm~2。随着种植密度增加,玉米单位面积穗数增加,而穗长、穗粗、行粒数和百粒重均降低,但对穗行数的影响不显著。综合茎秆性状和产量结果看,‘先玉335’种植密度为6.75~8.25万株/hm~2时,可取得较好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8.
合理的种植密度有利于提高高粱的生产潜力。本试验为了阐明矮秆早熟高粱品种‘吉杂141’在佳木斯地区的合理播种密度,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设置了15万、20万、25万、30万、35万株/hm~24种播种密度,研究不同密度对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叶面积指数增加,叶绿素含量下降,株高差异不显著,穗长、穗粗逐渐下降,生物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千粒重和单穗重对产量影响最大,二者与产量均呈正相关关系。在佳木斯地区,‘吉杂141’最适播种密度为20万株/hm~2,产量可达到9183.00 kg/hm~2。为该品种在本地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不同栽培密度对‘晶糯8号’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密度在3.75×104~7.5×104株/hm2范围内,随着密度的增加,果穗长度缩短、粗度变细、穗行数和行粒数减少、秃尖长增加、单穗重逐渐下降,但产量不断增加。2)不同密度对株高和穗位高度的影响不明显。3)综合考虑果穗各个性状,‘晶糯8号’适宜的栽培密度为6.0×104~6.75×104株/hm2。  相似文献   

10.
通过烟后种植不同密度的苦荞田间试验,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对烟后苦荞产量及生物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对苦荞的生育期影响不明显,对主茎节数、一级分枝、茎粗、千粒重等生物性状影响不显著,株高、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在不同种植密度下差异均显著,表现出与种植密度呈负相关性。不同种植密度产量差异极显著,种植密度为135万株/hm~2产量最高,达2 366.79 kg/hm~2;其次为150万株/hm~2,达2 133.44 kg/hm~2;种植密度为90万株/hm~2产量最低,仅为1 733.42 kg/hm~2;种植密度由135万株/hm~2增加到150万株/hm~2,产量呈有所降低的趋势。通过试验结果综合分析表明,在玉溪市生态环境条件下,烟后种植苦荞的最佳种植密度控制在135万~150万株/hm~2,烟后苦荞田间生长的综合生物性状较好,同时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1.
合理的种植密度有利于提高高粱的生产潜力。本试验为了阐明矮秆早熟高粱品种‘吉杂141’在佳木斯地区的合理播种密度,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设置了15、20、25、30、35万株/hm~2 4种播种密度,研究不同密度对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叶面积指数增加,叶绿素含量下降,株高差异不显著,穗长、穗粗逐渐下降,生物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千粒重和单穗重对产量影响最大,二者与产量均呈正相关关系。,产量可达到9 183.00 kg/hm2。为该品种在本地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在佳木斯地区,‘吉杂141’最适播种密度为20万株/hm~2。  相似文献   

12.
为在西藏机械化生产油菜,研究不同氮肥水平下密度对油菜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以甘蓝型油菜品种藏油12号为试材,在常氮(285 kg/hm~2)和低氮(150 kg/hm~2)条件下,设置种植密度为30万、60万、90万、120万株/hm~2,分析氮肥水平与密度对油菜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主茎长度和有效分枝数明显减小,株高略有降低,而分枝高度呈持续增加的趋势,且常氮处理的各株型指标高于低氮处理。在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方面,随着密度的增大,单株产量减小,千粒质量持续增加,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和油菜产量先增加后减小,常氮处理在种植密度为60万株/hm~2时各值达到最大,低氮处理在种植密度为90万株/hm~2时各值达到最大。因此,施氮量正常时(285 kg/hm~2),种植密度应控制在60万株/hm~2左右;施氮量较低时(150 kg/hm~2),种植密度应控制在90万~120万株/hm~2范围内,这有利于油菜农艺性状的发挥和籽粒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冀南地区麦套条件下杂交棉的适宜种植密度。[方法]以中早熟抗虫杂交棉邯杂9号为材料,在冀南地区曲周示范点研究了种植密度(3.75万、4.50万、5.25万、6.00万和6.75万株/hm~2)对棉花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种植密度对棉花农艺性状有明显影响,在5.25万株/hm~2处理时,籽棉产量达到最高(4 693.4 kg/hm~2),显著高于低密度处理(3.75万株/hm~2)和高密度处理(6.75万株/hm~2),与其他2个处理差异不显著。在4.50万株/hm~2时,皮棉产量最高(1 942.6 kg/hm~2),显著高于低密度(3.75万株/hm~2)和高密度处理(6.75万株/hm~2),与其他2个处理相当。在3.75万~5.25万株/hm~2处理时,铃重变化不大,但显著高于6.00万、6.75万株/hm~2处理。[结论]在维持较高铃重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可提高群体铃数,从而实现麦套棉高产。  相似文献   

14.
以‘耀青2号'为材料,通过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和品质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和施氮量对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及品质具有显著影响。在一定施氮量范围内,腊熟期生物产量及粗蛋白等品质含量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增加,生物产量、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在施氮量225 kg/hm~2时达最大,粗纤维含量在施氮量150 kg/hm~2最大。生物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但品质含量总体上随密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综合施氮量和密度处理对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及饲用品质的影响,在扬州地区种植青贮玉米‘耀青2号'适宜的施氮量为225 kg/hm~2、密度为7.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明河南省夏谷品种适宜的种植密度,以生产上常用的5个夏谷品种豫谷18、济谷20、保谷22、豫谷23、豫谷28为试验材料,设置30、45、60、75万株/hm~2 4个种植密度,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对顶三叶和穗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顶三叶宽、长及穗长、穗粗、单穗质量、穗粒质量均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呈明显降低的趋势,株高、千粒质量、出谷率总体上变化不显著,品种间存在轻微差异。在低种植密度(30万~45万株/hm~2)或者高种植密度(60万~75万株/hm~2)条件下,随着种植密度增加顶三叶、穗部性状的差异总体上均不显著;而种植密度从45万株/hm~2增加到60万株/hm~2,顶三叶和穗部性状总体上变化明显。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5个品种的产量均先升高后降低,豫谷18、济谷20、保谷22、豫谷23等4个品种在60万株/hm~2种植密度下的产量最高,豫谷28在45万株/hm~2种植密度下产量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顶三叶性状(叶宽和叶长)与穗部性状(穗长、穗粗、单穗质量、穗粒质量)呈正相关。综合分析,推荐夏谷品种适宜种植密度为45万~60万株/hm~2。  相似文献   

16.
为探寻金玉669的合理种植密度,为其大面积生产推广提供技术支撑,笔者于2019年分设3.75万株/hm~2、4.50万株/hm~2、5.25万株/hm~2、6.00万株/hm~2、6.75万株/hm~2等5个密度处理对其产量及其农艺性状进行鉴定和产量分析。结果表明,该品种的适宜密度为6.00万株/hm~2。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于2017年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中和试验田进行,研究种植密度对3个宜机收玉米品种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以郑单958、德美亚1号、九玉1034为试验材料,设4.5万、6.0万、7.5万、9.0万、10.5万株/hm~2 5个密度水平。结果表明:每个玉米品种有适宜种植密度,超出适宜种植密度会影响玉米农艺性状,如株高和穗位高度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增加,绿叶数减少,熟期延长等;生理成熟前5 d和成熟后5 d,同一品种不同密度之间的籽粒脱水率有显著差异;不同密度下的籽粒水分、产量、破碎粒率有极显著差异,不同品种的同一密度下的粒水分、产量、破碎粒率有极显著差异;3个玉米品种的产量不会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持续增加,当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不再增加,反而呈下降趋势。呼伦贝尔地区郑单958最佳种植密度为9.0万株/hm~2;九玉1034最佳种植密度为7.5万株/hm~2,德美亚1号最佳种植密度为7.5万~9.0万株/hm~2。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施氮量与种植密度对油菜机收性状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宁油20号为试验材料,设置施纯氮量240 kg/hm~2、300 kg/hm~2、360 kg/hm~2,以及种植密度1 hm~23.00×10~5株、3.75×10~5株、4.50×10~5株、5.25×10~5株、6.00×10~5株不同处理。结果表明,高施氮量能获得最高的籽粒产量与产油量,但籽粒产量的增加幅度大于产油量,产油量在不同施氮量间差异不显著。改变施氮量与种植密度对经济性状、产量构成因素均可产生显著影响,其中密度间差异对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超过施氮量的差异,施氮量差异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超过密度间差异。随施氮量增加含油量和硫苷含量下降。籽粒脂肪酸组成比较稳定,但芥酸含量随施氮量增大而增加;油酸含量随施氮量增大而降低。株高随施氮量增加升高不明显,随密度增加而降低;低氮量高密度种植能获得较高分枝点高度;分枝数随施氮量减少而减少,随密度增大而减少。因此,若以减少施肥、节本增效为前提,选择施纯氮240 kg/hm~2,并且在1 hm~23.00×10~5~6.00×10~5株范围内提高密度,有利于获得高产油量和机收性状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山西农业科学》2016,(6):769-771
通过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强盛51号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确定最适宜的种植密度,为农业生产和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时,产量达到最高(13 117.5 kg/hm~2),密度在6.00万~6.75万株/hm~2时产量差异不显著,确定6.00万~6.75万株/hm~2为大田种植的适宜密度;高水肥条件下以6.75万株/hm~2种植密度为最佳。  相似文献   

20.
以鲜食甜玉米品种金甜钰6号为供试材料,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烟后鲜食秋甜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金甜钰6号烟后秋播最适密度为5.25万株/hm~2,农艺性状较好、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