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又名青蛙,是一种在教学、科研和医学等领域被广泛采用的实验动物。青蛙作为两栖类的代表,属于首先登陆的类型,其身体结构及器官机能既保持着原祖的水栖特性,又获得了一系列适应陆地生活的进步特征。国内外对其他种类蛙科动物的组织结构研究较多,而对黑斑蛙组织结构的研究少见报道,且主要集中在超微结构的研究上。已有的研究证实,不同种类蛙科动物消化器官的显微结构间存在着差异。为了解黑斑蛙消化器官的结构特点,本试验对黑斑蛙的消化器官进行了组织学观察,以期丰富无尾两栖类的组织学资料,为显微水平研究进化问题提供更多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牛蛙是一种两栖动物,隶属于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是蛙科中体形较大的食用蛙种。本文通过对牛蛙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养殖方法和饲养管理等方面进行介绍,以便科学养殖。1形态特征体形与一般蛙相同,但个体较大,雌蛙体长达20cm,雄蛙18cm,最大个体可达2kg以上。牛蛙身体由头、躯干和四肢3部分组成。头部扁平而阔,成三角形。双眼位于头的最高处,椭圆形,眼球带黄色,有瞬膜和上、下眼睑,能开  相似文献   

3.
牛蛙,是一种体积大小仅次于巨蛙的大型蛙类。因为它的叫声似公牛,故名牛蛙;又因为它主供食用,故又称食用蛙。  相似文献   

4.
牛蛙,原产北美,属两栖动物,多栖于水中,在陆地上也活动.不喜群集,往往一对或几对相集,啼声如牛吼,故名.牛蛙是食用蛙中个体最大的种类,体重可达1kg以上,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欢迎.牛蛙在蝌蚪期食性比较复杂,成蛙期则一般只吃活的动物饵料,饵料不足时,也会自相残食.牛蛙养殖的常见病害及防治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5.
用克氏耶尔森氏菌、奇异变形菌、不动杆菌和爱德华氏菌等4株牛蛙致病菌,在相同条件下分别感染牛蛙和青蛙,均可发病和死亡,且两种蛙感染同一病原菌后的症状及病变也相同,证实青蛙对牛蛙的常见传染病有易感性,是牛蛙病发生的重要传染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6.
蔡思杰 《新农村》2013,(10):34-34
牛蛙是养殖蛙类中体形最大的蛙类,成年体重一般可达400~800克。烂皮病是牛蛙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如不及时诊治,可继发感染多种疾病,造成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7.
牛蛙的人工繁殖是牛蛙养殖中的一个重要技术环节。直接关系到养殖能否成功、规模能否扩大和经济效益能否持续稳步提高。 1.选种选择好种蛙是人工繁殖牛蛙的基础。幼蛙在经过一年饲养后即可达到性成熟,但无论雌雄亲蛙都以两龄为佳。体重要求在0.5公斤左右。同时要求体格健壮、体色光亮、无创伤、无病态、  相似文献   

8.
丁义志 《饲料博览》1996,8(3):29-29
膨化颗粒饵料养殖牛蛙技术厦门市饲料工业公司(361004)丁义志牛蛙(bullfrog)原产于北美洲洛山矶西部一带沼泽地区,是蛙类中仅次于非洲林溪蛙(RanaGoliath)的大型食用蛙。其肉质洁白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胆...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1999,(1)
牛蛙原产北美,是蛙类中仅次于非洲林溪蛙的大型食用蛙,因其鸣叫声宏亮酷似牛叫,故名牛蛙。牛蛙的营养价值非常丰富,味道鲜美,备受人们的喜爱。牛蛙养殖最早是19世纪末在美国东部及加利福尼亚州兴起的,目前几乎遍及世界各地。我国牛蛙养殖始于本世纪30年代。1962年我国又从古巴引进一批牛蛙,分别放养于云南、广东、湖南、浙江、天津、上海等  相似文献   

10.
蝌蚪是牛蛙个体发育的幼体阶段,也是生产过程的苗种阶段,所以是生产牛蛙的物质基础。蝌蚪饲养工作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蝌蚪的生长发育、规格大小、质量,而且对以后变态的幼蛙质量和成活率,也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是牛蛙养殖生产中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对牛蛙养殖的成败,具有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大花萱草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取大花萱草茎尖为外植体接种在不同培养基上,研究了不同浓度的NAA和6-BA对于外植体生长的影响,并探索了最适于产生愈伤组织和生根的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有利于外植体产生愈伤组织的培养基配方是MS+6-BA1.0mg·L-1+NAA0.05mg·L-1+30g糖+8g琼脂;适合愈伤组织诱导生芽培养基配方是MS+6-BA1.0mg·L-1+30g糖+8g琼脂;适合幼苗生根的培养基配方是1/2MS+NAA0.5mg·L-1+30g糖+8g琼脂。  相似文献   

12.
烤烟成熟时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厚度比值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田间条件下,对烤烟下、中、上3个部位的叶片在成熟过程中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栅栏与海绵组织厚度比值等3个叶片组织结构特性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烟叶部位的上升,叶片栅栏组织厚度、海棉组织厚度、栅栏与海绵组织厚度比值均表现为随之降低的变化规律;随着烟株移栽后天数的增加,各部位烟叶栅栏与海绵组织厚度比值的变化无明显规律性.3个烟叶部位之间叶片栅栏组织厚度的差异极显著,海绵组织厚度、栅栏与海绵组织厚度比值的差异显著;烟株移栽后天数与栅栏组织厚度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海绵组织厚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烟叶栅栏与海绵组织厚度比值和栅栏组织厚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海绵组织厚度与栅栏组织厚度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以种子和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离体条件下外植体类型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山桐子器官发生和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为诱导愈伤组织的适宜外植体; 在MS+1.0 mg·L-16-BA +1.0 mg·L-1 NAA +3%蔗糖+0.6%琼脂的培养基上,愈伤诱导率达96.8%; 继代培养在MS+0.08 mg·L-1 TDZ + 1.5 mg·L-16-BA +0.05 mg·L-1 NAA 培养基上能成功的诱导芽的分化,诱导率达48.3%以上; 芽增殖的适宜培养基为1/2MS +0.03 mg·L-1 TDZ +2.0 mg·L-16-BA +0.1 mg·L-1 NAA +3%蔗糖+0.6%琼脂,增殖系数为4.83; 在1/2MS+ 0.5 mg·L-1 IBA +2%蔗糖+0.6%琼脂培养基上,无根苗生根率达88%。  相似文献   

14.
以金心吊兰黄色叶片部分和绿色叶片部分为试材,对其叶绿素初始荧光参数(Fo)、最大荧光参数(Fm)、最大量子效率(Fv/Fm)、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非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NO)]、电子传递速率(ETR)等数据进行测定,并运用Imagingwin软件进行分析,在生理角度水平阐明2个组织的差异.结果表明:相对于绿色组织,较低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和较低的Fo,Fm,Fv/Fm,ETR都说明黄色组织的光合能力较弱,而相对降低幅度不大的NPQ和逐渐降低的Y(NO)又说明黄色组织的自身具有一定的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5.
花椰菜无菌苗下胚轴切段。接种于MS培养基附加KTO.5mg/L及NAAO.5mg/L诱导生根生芽,经一次培养35~40天形成完整植林。然后接种于MS KTO.1mg/L NAAO.1mg/L培养基进行继代培养25天100%形成完整植株。由于生出的芽与根由下胚轴直接连结,因此植株成活率高,成苗速度快,同时取材也不受大田和季节的限制。从而为保持优良品种种质及杂一代的快速繁殖提供了可靠途径。花椰菜试管苗往外移栽容易成活,一周内注意保温保湿90%以上可成活,因而为组织培养苗应用于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试管苗经两年栽到地里观察“3198”及瑞士雪球两品种结球正常,因此花椰菜下胚轴切段离体培养对花椰菜种性的提纯,良种及杂一代的快速繁殖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龙蒿的茎、叶、花为外植体,将其置于MS附加不同浓度BA和NAA的培养基上,诱导分化、增殖.结果表明,最佳的增殖培养基为MS+ 0~0.3mg/L BA+0~0.04mg/L NAA,增殖率高.在生根培养基筛选中发现,用NAA,IAA,IBA三种激素处理龙蒿之后,激素IBA比IAA,NAA促进龙蒿生根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百合胚状体形成途径及植株的再生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百合的花托、花柱、花丝、柱头、茎段、鳞片进行组织培养并获得再生植株.研究中发现百合不同外植体以及鳞片不同部位的材料分化形成小植株的能力存在较大差异;百合组培中形成胚状体的途径有4条;2.4-D对胚状体形成具双重效应.  相似文献   

18.
乳腺炎作为一种乳腺炎症反应,是奶牛场“最昂贵”的疾病。乳腺炎奶牛的乳腺组织在细菌因子和宿主免疫等作用下其上皮组织受到损伤,其相关机制有待深入研究。本文拟从细胞凋亡或坏死、细菌感染、中性粒细胞、血浆蛋白等方面总结奶牛乳腺炎乳腺组织损伤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以期为有效防控奶牛乳腺炎提供科学理论基础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杨树形态特征、组织结构与天牛危害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研究对不同杨树树叶、树皮、木质部的形态特征、组织结构进行了分析。毛白杨等白杨派树种叶片具毛,栅栏组组发达,树皮较光滑是黄斑星天牛不愿取食和刻槽产卵的重要机制;相反,大官杨、Ⅰ—214杨、加隆杨等黑杨派、青杨派及其杂种树叶无毛,海绵组织发达,树皮较粗糙,树皮和木质部质地较疏松,有利于天牛取食和刻槽产卵,因而成了黄斑星天牛的嗜食树种。  相似文献   

20.
辽西地区树种叶片结构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