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曹楗翊  屈升银  孙占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489-13491
[目的]了解毛乌沙漠樟子松浇水覆膜造林技术的成效。[方法]对该区樟子松进行了浇水覆膜、浇水不覆膜、不浇水不覆膜三种技术的处理试验,对比分析三个处理的成活率及生长量,并对樟子松浇水覆膜技术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做了分析。[结果]樟子松的存活率和生长量浇水覆膜时最大,浇水不覆膜次之,不浇水不覆膜时最差;通过浇水覆膜能提高土壤含水量,土壤含水量的明显增加,直接影响樟子松的存活与生长。[结论]浇水覆膜这一造林措施可以获得良好的效益,对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具有极其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试验在行上覆膜、行间覆膜及不覆膜3种不同处理下,对玉米土壤水分动态变化、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从播种到6月中旬,不同覆膜处理表层土壤含水量表现为:SPF-N>UPF-W>UPF-N>SPF-W>ck;6月中旬到7月下旬不同覆膜处理表层土壤含水量则表现为:UPFW>ck>SPFW>UPFN>SPFN;8月上旬到玉米收获,不同覆膜处理下表层土壤含水量差异较小.同时,玉米产量以行间覆膜处理产量最高,平均产量为10568.8 kg/hm2,较对照增加2000.5 kg/hm2,增产18.9%;UPF处理次之,较对照增加1004.5 kg/hm2,增产10.5%.试验结果进一步表明,以行间覆膜处理水分利用效率为最高.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冀西北地区露地鲜食葡萄园最佳灌溉保墒措施,试验以5年生春光葡萄为供试材料,以常规灌溉为对照(CK),研究4种灌溉保墒措施(滴灌、滴灌覆膜、调亏滴灌、调亏滴灌覆膜)对春光葡萄园土壤水分动态、耗水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园覆盖园艺地布(滴灌覆膜、调亏滴灌覆膜)可以提高土壤含水量,在整个葡萄生育期滴灌覆膜处理0~1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最高,调亏灌溉处理0~1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最低;5个处理均是在果实转色期到成熟期耗水量最高,坐果期耗水量最低,CK在全生育期耗水量为731.06 mm,与CK相比,滴灌、滴灌覆膜、调亏滴灌、调亏滴灌覆膜处理的耗水量分别降低了4.29%、2.99%、8.82%、12.07%;与CK相比,滴灌覆膜处理提高了果实产量,调亏滴灌和调亏滴灌覆膜处理降低了果实产量;滴灌覆膜处理灌溉水利用效率最高(10.69 kg/m3)。滴灌覆膜处理提高了土壤含水量、降低了耗水量、提高了果实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为最佳灌溉保墒措施。  相似文献   

4.
不同灌溉方式节水控盐效果及对枸杞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节约水资源,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以及预防灌溉引起的土壤盐碱化问题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滴灌、沟灌、漫灌3种灌溉方式对宁夏银北盐碱地区枸杞进行灌水处理,探索各处理土壤含水量、全盐、产量变化以及水分生产效率高低。[结果]枸杞萌芽前,漫灌0~100 cm平均土壤含水量最大,沟灌次之,滴灌略低;土壤pH沟灌>滴灌>漫灌;土壤全盐漫灌>滴灌>沟灌。随着枸杞的生长发育以及灌水的实施,秋果采摘后,滴灌0~100 cm平均土壤含水量最大,沟灌次之,漫灌最低;土壤pH仍表现为沟灌>滴灌>漫灌;滴灌表层0~20 cm出现盐分表聚现象,20 cm以下漫灌土壤全盐含量最大,滴灌次之,沟灌最低。沟灌产量最高,其次为滴灌,漫灌虽灌水量大,但水分利用率最低,枸杞产量最低。[结论]在盐碱地栽植枸杞实行沟灌、滴灌灌溉方式在节水控盐的同时,还可以提高枸杞产量,是经济、高效、可行的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5.
地膜覆盖对旱地春小麦土壤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西北半干旱雨养农业区,研究了春季覆膜和秋季覆膜2种模式下,春小麦全膜覆土穴播、全膜穴播及膜侧沟播对土壤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具有普遍增温效应,0~25cm土层全生育期平均地温覆膜处理较露地对照(CK)高0.77℃.覆膜增温效果在3种种植方式间以全膜穴播模式最高,全膜穴播覆土模式次之,膜侧沟播模式最小;春、秋覆膜对土壤地温影响差异不大;覆膜增温效果表现为:土壤下层>上层,早晨>傍晚>中午.  相似文献   

6.
在全膜双垄沟播的覆膜方式下,研究不同覆膜时间、覆盖材料对土壤含水量、温度和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时间以4月20日为宜,该处理下玉米产量最高;普通地膜、黑色地膜、生物降解膜处理均可提高土壤温度,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从而保证土壤水分含量,均比对照显著增产;普通地膜处理优于其他2种地膜处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影响中国沙棘生长的关键光合指标、生理指标及土壤含水量,并对中国沙棘苗木生长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最优的整地方式和保水措施。【方法】以天山北坡前山带不同整地方式和保水措施下种植的中国沙棘为研究对象,设置水平沟整地、穴状整地与覆膜、膨润土的不同组合处理,分析不同造林技术对中国沙棘生长指标、光合特性、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1)水平沟整地的土壤含水量、造林成活率、新梢生长量显著高于穴状整地(P<0.05),覆膜、膨润土的土壤含水量、造林成活率、新梢生长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2)影响中国沙棘生长的关键生理指标为可溶性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光合指标为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土壤含水量指标5月土壤含水量、8月土壤含水量;(3)水平沟整地-覆膜-膨润土处理的评分最高,水平沟-覆膜处理次之;其造林成活率分别为80.63%、72.26%。【结论】中国沙棘在天山北坡前山带造林的综合配套技术为水平沟整地-覆膜-膨润土综合技术、水平沟整地-覆膜综合技术。  相似文献   

8.
不同覆膜栽培模式对土壤水分及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挖掘旱作区增产潜力,有效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开展了不同覆膜栽培模式对土壤水分及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收获期,以秋季全覆膜栽培模式土壤含水量最高,露地种植模式土壤含水量最低。不同覆膜栽培模式对玉米生育期的影响比较明显,在玉米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株高、叶片数、茎粗均为露地种植模式较其他模式低,且差距较大;各覆膜栽培模式产量差距很大,秋季覆膜处理产量较露地种植高314.70%。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不同土壤含水量对辣椒果实抗氧化物质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相对含水量的逐渐下降,果实辣椒素、黄酮、自由酚、维生素C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呈逐渐增加趋势,当土壤相对含水量为20%时达到最高水平, 土壤含水量80%时为最低;叶绿素含量随着土壤含水量的下降而不断降低,其中土壤含水量为80%时含量最高,土壤含水量为20%时含量最低;SOD、POD、PAL、PPO的活性随着土壤干旱程度的加剧呈逐渐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0.
梅江区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物理性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区域调查和定位试验方法,系统研究梅江区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物理性质及其对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种林地中,表层土壤砂粒含量以马尾松林地为最高,天然常绿阔叶林地最低;黏粒含量大小为马尾松林地<人工桉树林地<灌木林地<天然常绿阔叶林地。表层土壤容重和比重马尾松林地为最大,灌木林地次之,天然常绿阔叶林地最小;孔隙度与自然含水量则为天然常绿阔叶林地>人工桉树林地>灌木林地>马尾松林地。在土层垂直方向上,阔叶林地的物理性质变化差异较大,针叶林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1.
土壤水资源是独立于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并具有独特存储空间和性质的水资源,本研究结合河北省土壤水资源评价工作,明确了土壤水资源的概念,提出了计算模型。阐述了评价层概念和河北平原区评价层的确定,针对土壤水资源的概念和动态特性,运用水量平衡原理,在地表产流上基于超渗产流模型计算,在评价层以下损失量(不形成土壤水资源的量)上基于蓄满排泄模型计算,以日为计算时段长度,综合考虑截流、蒸发等损失,周年土壤水资源量为逐日降雨量和与逐日损失量和之差。该模型已用于河北省土壤水资源的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12.
黑土坡耕地水保措施下土壤水分时空变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对黑土坡耕地水保措施下土壤水分含量的时空变异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黑土坡耕地土壤水分呈现中等强度的空间异质性,水土流失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可达2 km,采取水保措施可逐渐减弱其空间异质性,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可缩短到100 m以内。不同水保措施对减弱土壤水分空间变异程度表现不同,其中梯田和地埂植物带最为显著。合理使用人工水保措施是黑土坡耕地高效管理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不同质地土壤的水分特征曲线参数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常用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模型进行了比选,选取Van Genuchten模型的4个参数进行了拟合计算,得到重壤土、中壤土、轻壤土、紧砂土和粗砂等5种不同质地土壤的水分特征曲线,分析了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及参数的变化规律:粗砂的水分特征曲线变化最陡直,紧砂土、轻壤土、中壤土和重壤土的水分特征曲线变化较平缓;曲线的形状系数n随着粒径变大、物理性粘粒含量的减小而变大;重质粘性土壤α值较小,轻质土α值较大。  相似文献   

14.
对不同供水处理阿月浑子苗木水分参数的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土壤相对含水量的降低,Ψπ100、Ψπ0、RWC0、RO WC0和εmax均呈下降趋势,束缚水与自由水比值Va/Vs逐渐提高;严重干旱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为20%)条件下,Ψπ100、Ψπ0增加幅度较小,而RWC0、RO WC0下降幅度较大,说明苗木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细胞吸水能力的增加小于细胞保水能力的增强,因此,阿月浑子抗旱性以耐旱性为主。  相似文献   

15.
秸秆深施对土壤蓄水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耕地进行秸秆深施,可提高土壤的入渗速率,增加土壤蓄水空间和能力,提高降水的利用率,是缓解干旱半干旱地区农田的水分匮乏的有效措施。将厚度为8cm的大豆秸秆、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分别深施于宽5cm、深28cm的沟中并回填土壤,研究其蓄水效果。结果表明,秸秆深施后,地表下0~20cm的土壤含水量比对照地提高了0.5%~2.0%,深度越接近秸秆深施处土壤含水量越大,反之越小,深施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的蓄水效果与对照地有显著差异(P0.05),而深施大豆秸秆的蓄水效果无显著差异(P0.25)。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明人工桉林的土壤孔隙状况及水分含量变化影响因子,为华南红壤丘陵区桉树种植生产中土壤水分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相同气候区内,按上中下不同坡位,采集表土层(A)、淀积层(B)和母质层(C)3个不同剖面发生层的土壤,测定人工桉林、天然林、松林的土壤孔隙度和水分,并在垂直和水平方向分析土壤水分含量的差异状况及影响因子。【结果】A、B、C三层的人工桉林、天然林与松林的土壤孔隙度平均值分别为45.9%和41.4%、55.3%,水分平均值分别为13.3%、13.4%和15.5%,这3种林分的土壤水分在剖面上和坡位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不同林分间的表层土壤水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水平方向上,总盖度与土壤水分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冠层及草本、落叶层的总盖度是林分表层土壤水分变化的主控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针对红壤坡耕地土壤结构差、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研究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容重、孔隙度等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为实现红壤坡耕地的持续、高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等高花生常规耕作为对照(CK),探析表施聚丙烯酰胺(PAM)、香根草篱和PAM+香根草篱等3种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容重、孔隙度、持水量的影响,综合评价不同措施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良效果。【结果】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处理下0~20 cm土层土壤容重差异显著(P0.05),3种水土保持措施主要对红壤坡耕地0~20 cm土壤容重改善效果明显;不同处理下0~40 cm土层土壤孔隙度和持水量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0~10 cm土层土壤孔隙度和持水量的提升效果较好。土壤容重与其他土壤物理指标呈负相关,且作为主成分评价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良效果的贡献率较高(76.517%)。【结论】土壤容重是评价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物理性质改良效果的重要因子,影响着土壤孔隙度和持水量等物理性质;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0~10 cm土层土壤物理性质的综合改良效果较好,且以表施PAM+香根草篱效果最佳,是值得推广应用的红壤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  相似文献   

18.
应用化学改良剂是改良利用盐渍土的重要措施之一。竹炭型土壤调理剂(Bamboo-charcoal Soil Amendment,BC)能有效改善土壤的物理结构,但其用量至关重要。本文按照BC占干土的比例设置为0‰、4‰、8‰、12‰、16‰、20‰,通过盐化潮土的一维垂直入渗试验,探求改良轻度盐渍土的较适宜BC用量范围。结果表明:1)施用BC能够增大湿润锋运移深度,增加土壤累积入渗量。相同历时(240 min)情况下,施用BC处理的湿润锋移动深度较CK分别增加4.5%、11.9%、10.2%、15.3%和17.6%,累积入渗量较CK分别增加5.1%、18.4%、11.2%、23.5%和23.6%。2)添加BC可以改变土壤水分的分布特征,随BC用量的增加,0~10 cm土层含水率呈减小趋势,10~30 cm土层含水率呈增大趋势。3)各BC处理的土壤浸提液电导率随土层深度增加呈增大趋势,土壤盐分分布呈"底聚型";土壤湿润区中Cl-和Na+在剖面上均呈"L"型分布;4)综合土壤水盐的剖面分布及其数量特征,BC施用量为8‰时,对土壤的改良效果最好,但此用量的实际应用效果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9.
秸秆深施还田历经时间对蓄水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人工控制降水条件下,对黑龙江省黑土耕地土壤深施3种不同作物秸秆,研究其蓄水效果及土壤含水量随历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秸秆深施初期在各深度土层上大豆和玉米秸秆的蓄水效果显著(P<0.05).秸秆深施9个月在距离秸秆深施较近15和20 cm土层处玉米、水稻和大豆秸秆有显著效果.秸秆深施22个月仅玉米秸秆在20 cm土层处有效果.随着深施秸秆历经时间的延长各种秸秆蓄水效果整体呈下降趋势.在水平方向上,随着距秸秆深施处距离的增加,土壤含水量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20.
保水剂对土壤持水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6,自引:1,他引:65  
利用张力计和恒温脱水动力学方法,研究了不同剂量保水剂(聚丙烯酰胺和水解淀粉)施入轻壤质潮土后土壤持水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土壤低吸力段(0-80kPa),随保水剂用量的增加,土壤持水容量增大,从而增加了作物可利用的有效水;在相同含水量时,土壤水能保水剂量用量增大而降低;但在相同水分能态下,土壤含水量随保水剂的增加而明显增大、施用保水剂后,土壤可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较高的水分含量;且随保水剂用量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