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主要生态区小麦施肥增产效应分析   总被引:46,自引:7,他引:39  
【目的】分析中国主要农业生态区小麦的化肥增产效应,为小麦进一步增产和提高化肥效率提供依据。【方法】总结近年来全国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示范数据,通过化肥偏生产力、农学效率等指标分析中国主要农业生态区小麦施肥的增产效应及其变化特点。【结果】各区域施肥量水平较高且差异明显,其中黄淮海区施肥量最高,为383 kg.hm-2;北部高原区施肥量最低,为233 kg.hm-2。西北区和长江中下游区的化肥增产作用高于北部高原区和黄淮海区。化肥偏生产力水平最高的区域是西北区,为23.9 kg.kg-1;最低的地区是黄淮海区,为17.4 kg.kg-1。化肥农学效率的最高的地区是西北区,为9.7 kg.kg-1;最低的地区是黄淮海区,为4.2 kg.kg-1。与20世纪80年代初相比,长江中下游区和西北区的氮肥农学效率分别提高了21.6%和5.6%,而黄淮海区和北部高原区分别降低了46.0%和12.4%;北部高原区和西北区的磷肥农学效率分别提高了13.7%和10.4%;黄淮海区和长江中下游区分别降低了38.6%和6.24%。【结论】各区域小麦施肥水平明显提高且差异加大,化肥增产作用仍很显著,增产效应差异明显,粮食低产区不一定是化肥高效区。合理施肥,提高化肥养分效率仍然是各区域小麦增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纳米增效肥料对冬小麦产量及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纳米增效肥料对冬小麦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不同地域的田间试验,研究纳米增效肥料对冬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施用纳米增效肥料,小麦的增产幅度在12.34%~19.76%。纳米增效肥料使小麦蛋白质含量减少7.52%,脂肪含量增加33%。高量尿素肥料比低量型纳米增效肥料增产2.31%,但低量型纳米增效肥料比高量尿素肥料节省肥料用量为150 kg/hm2,有明显省肥效果;中量型纳米增效肥料为秋季一次性施肥,比高量尿素肥料节省春季两次追肥工序,增产17.0%,还有省工效果。[结论]该研究为纳米材料在肥料应用方面的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许诺  韩宗友  马秀婷  张长坤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7921-17922
[目的]研究冬小麦上施用"控失"型复合肥的肥效和经济效益。[方法]实施小麦施用不同肥料的田间试验。[结果]"控失"高肥区产量与等养分普通基施区相比增产2.5%;"控失"低肥区与普通基施区平产。"控失"型复合肥区小麦中后期生长发育表现突出,肥力充足,肥效优于普通肥;氮肥基施、拔节期追施各50%,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与普通基施区相比产量增加7.7%,纯收益最高;不同施肥方式的经济效益分析显示:"控失"型复合肥的投入产出比较高,"控失"低肥区的经济效益更加明显,投入产出比最高,纯收入比普通基施区多315.0元/hm~2。[结论]"控失"型复合肥控失效果显著,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高产、稳产,合理施用氮肥提供依据。[方法]研究了连续施氮对冬小麦-夏玉米产量、经济效益、氮肥吸收利用效率和土壤无机氮的影响。[结果]施氮使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显著增产,2个轮作周期分别增产17.76%~30.32%、22.24%~46.63%;施氮量660.0kg/hm2在2个轮作周期的产量均最高,分别为23391.19和23444.35kg/hm2,经济效益和产投比较佳,氮肥利用率分别为22.2%和30.7%,农学效率分别为8.3kg/kg和11.3kg/kg。施氮量540.0和660.0kg/hm2的氮肥利用率和农学效率均无显著差异。2个轮作周期后,施氮量540.0kg/hm2的0~40cm土壤无机氮积累量与试验前基本平衡。[结论]该试验条件下,综合产量、效益、氮肥效率及土壤无机氮平衡考虑,高产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适宜施氮量为625.3~660.0kg/hm2。  相似文献   

5.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沿淮流域水稻土区小麦合理施肥技术,结果表明,施用适量氮磷钾对小麦生长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能显著提高小麦籽粒产量。2年3地试验,小麦施氮肥增产率为33.8%~76.7%,施磷肥产量相对提高1.8%~8.1%,施钾增产0.4%~10.2%,平均增产55.1%、4.6%和4.2%;小麦产量与施氮量间呈一元二次抛物线关系。当前生产水平下,沿淮水稻土区冬小麦适宜施肥量为:纯氮210kg/hm2、五氧化二磷75~90 kg/hm2、氧化钾90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6.
冬小麦氮肥和磷肥总量控制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冬小麦氮肥和磷肥的适宜用量。[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氮肥和磷肥施用量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氮肥的施用量与小麦产量的二次模拟函数为 y=-0.6611x2+20.091x+234.85,相关系数为0.9708,冬小麦产量达到最高时的氮肥施用量为228.0 kg/hm2。磷肥的施用量与冬小麦产量的二次模拟函数为 y=-0.5726x2+13.168x+340.4,相关系数为0.92195,冬小麦产量达到最高时的磷肥施用量为172.5 kg/hm2。[结论]该研究为冬小麦合理施用氮肥和磷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验证商品有机肥在冬小麦上的增产效果,进行了商品有机肥在小麦上的田间肥效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商品有机肥150kg/667m2,虽然能增加小麦的穗粒数和千粒重,但和常规施肥相比,增产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深度施磷对小麦生长、经济性状、产量及磷肥利用率的影响。[方法]对小麦根层不同深度施用磷肥,研究磷肥施用效应。[结果]0~5 cm施磷肥处理具有较好的增产效果,产量为4 500.00 kg/hm2,比不施磷增产42.8%,明显提高肥料利用率,比最小磷肥耕层施用利用率(15~20 cm)提高2.9个百分点。[结论]小麦施磷肥以0~5 cm施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化冬小麦氮肥和磷肥的适宜用量。[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氮肥和磷肥施用量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氮肥的施用量与小麦产量的二次模拟函数为y=-0.661 1x~2+20.091x+234.85,相关系数为0.970 8,冬小麦产量达到最高时的氮肥施用量为228.0 kg/hm~2。磷肥的施用量与冬小麦产量的二次模拟函数为y=-0.572 6x~2+13.168x+340.4,相关系数为0.921 95,冬小麦产量达到最高时的磷肥施用量为172.5 kg/hm~2。[结论]该研究为冬小麦合理施用氮肥和磷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何武  杨虎  姜忠米  张君江 《农技服务》2012,29(7):860+862
为晴隆县小麦肥料施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3414"田间试验,对晴隆县沙壤土小麦栽培施用的氮、磷、钾肥肥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植冬小麦的最大施肥量为氮肥258.3 kg/hm2、磷肥131.4 kg/hm2、钾肥106.8 kg/hm2,产量为3 210.15 kg/hm2。最佳经济施肥量为氮肥152.25 kg/hm2、磷肥74.7 kg/hm2、钾肥64.05 kg/hm2,产量为2 966.7 kg/hm2。  相似文献   

11.
[目的]系统研究春小麦生长发育特性以及植株氮素吸收规律,阐明不同农艺措施与氮素利用的关系,深入揭示节水条件下氮肥高效利用的生理机制,明确节水灌溉春小麦实现高氮素利用效率的适宜农艺措施,以期达到减少氮肥施用量、提高氮肥利用效率、降低小麦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方法]在前期研究确立的节水灌溉模式基础上,通过4因素5水平二次回归正交设计试验,以基本苗数、种肥磷量、施氮量和灌水定额4项主要农艺措施为决策变量,以氮素农学利用效率为目标函数,建立了内蒙古河套灌区主要农艺措施与春小麦氮素农学利用效率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结果]4项农艺措施对氮素农学利用效率的影响大小顺序为:基本苗数>灌水定额>施氮量>种肥磷量.通过频数寻优,定量化地提出了河套灌区春小麦实现高氮素农学利用效率的农艺措施优化组合方案,即基本苗数控制在678.9万~710.9万株/hm2,种肥磷量(P2O5) 142.4 ~ 158.9 kg/hm2,拔节期追施氮量(纯N)124.5~142.0 kg/hm2,拔节期和抽穗期灌水定额均为903.5 ~951.6m3/hm2,可实现节水春小麦氮素利用率大于10 kg/kg.[结论]该研究可为建立河套灌区春小麦节水省肥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晋南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的氮肥运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是晋南的主要种植制度。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内氮肥分配(控制氮肥总量420 kg/hm2)对作物产量、农学效率和纯收益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内氮肥分配量及比例显著影响作物产量、纯收益和氮肥的效率,冬小麦季施总氮55%(231 kg/hm2)、夏玉米季施总氮45%(189 kg/hm2)时,可获得最高的轮作总产量(13 026 kg/hm2)和最大的净收益(22 146元/hm2),氮肥的农学效率和利用率较其他分配方式均有提高,是晋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氮肥分配的适宜比例。值得指出的是,由于作物生长期间受春寒和夏旱的影响,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内的氮农学效率和氮肥利用率均较低,仅分别为4.6 kg/kg和20.8%。  相似文献   

13.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0、120、180、240 kg/hm~2)对3种基因型优质小麦品种(郑麦0943、郑麦0856和郑麦7698)干物质积累、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旨在深入揭示优质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特征,为发挥其产量潜力和优化施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施氮可不同程度地促进3种优质小麦生长,施氮量在0~240 kg/hm~2时,功能叶片SPAD值、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相关指标总体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郑麦0856除外)。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比较,郑麦7698所有处理的产量均高于其他2个小麦品种,主要归因于其穗粒数和千粒质量较高,其中施氮240 kg/hm~2处理的产量(11 591.70 kg/hm~2)、小麦干物质转移率(29.45%)及转移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91.66%)最高,氮素利用效率、氮素吸收效率和氮素农学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变化幅度较大。郑麦0856在不施氮条件下产量最低,较其施氮180 kg/hm~2处理的最高产量(10 200.00 kg/hm~2)降幅最大,为18.63%,氮素农学利用率明显高于其他2个品种,说明郑麦0856对氮素较为敏感。郑麦0943在不施氮条件下干物质转移率及转移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明显低于其他2个品种,产量较其施氮240 kg/hm~2处理的最高产量(9 933.45 kg/hm~2)降幅最小,为8.89%,氮素收获指数则高于其他2个品种,且氮素利用效率在不施氮和高氮条件下均较高,说明郑麦0943具有氮素高效利用特征,且干物质积累以生育前期为主。综上,郑麦7698不施氮条件下具有较高的产量,最佳施氮量为240 kg/hm~2;郑麦0856产量对氮素缺乏较为敏感,最佳施氮量为180 kg/hm~2;郑麦0943产量对氮素缺乏不太敏感,具有氮素高效利用特征,最佳施氮量为240 kg/hm~2。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后移量对稻套麦产量的影响,探讨其适宜的氮肥施用方式。[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共7个处理,其中稻套麦10月25日播种,拔节肥按不同尿素施用量分5个处理:A:150 kg/hm2;B:225 kg/hm2;C:300 kg/hm2;D:375 kg/hm2;CK1:0kg/hm2。收稻后旋耕撒播小麦(茬后种麦)分2个处理,分别为CK2:于11月5日播种;CK3:于11月15日播种。稻套麦大田用种量225kg/hm2,茬后种麦大田用种量150 kg/hm2。[结果]在基肥、壮蘖肥一致的前提下,施用拔节肥225 kg/hm2后其穗粒数、千粒重、理论产量、实际产量及经济系数均高于其他施氮处理以及不施氮处理CK1。但与稻茬后撒播小麦相比,在基肥、壮蘖肥一致的前提下,稻套麦产量要低于适期茬后种麦水平,高于迟播小麦。[结论]该研究可为稻套麦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肥料配施对冬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冬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与化肥配施能显著提高冬小麦产量,尤其是猪粪、玉米秸秆与化肥配施处理,产量高达5705.3 kg/hm2,比未施肥处理和习惯施肥分别增产20.35%和8.98%.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的氮收获指数和氮肥农学效率均高于习惯施肥处理.其中,猪粪、玉米秸秆与化肥配施处理的氮肥农学效率为8.04 kg/kg,而习惯施肥处理的氮肥农学效率仅为3.30kg/kg.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氮肥运筹对节水高产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以形成最佳的氮肥底追比例,保护有限水资源。[方法]在统一施用270 kg/hm2纯氮条件下,选取节水高产冬小麦品种衡4399为材料,研究了底施与追肥比例3∶7、5∶5及7∶3这3种氮肥运筹方式对其产量、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氮肥运筹方式与产量及水分利用率高度相关,种植衡4399等节水高产冬小麦品种采用底追比3∶7的施氮方式,平均产量最高,为7268.21 kg/hm2,水分利用率最大,为21.56 kg/(hm2·mm)。[结论]在黑龙港地区施用270 kg/hm2纯氮条件下,种植衡4399这类分蘖能力较强的节水高产冬小麦品种宜采用底追比3∶7的施氮方式。  相似文献   

17.
于2007-2008年,选用小麦品种皖麦48,进行行距、密度、施氮总量、基追氮比例、追施时期等稻茬小麦5个关键农艺因素试验,研究其对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行距15 cm、基本苗375万/hm2、施氮总量300kg/hm2、基施氮比例60%和追氮叶龄余数为2时,小麦产量最高,达到8852.4kg/hm2。  相似文献   

18.
李邦发 《安徽农业科学》2014,(16):4996-4998,5006
[目的]建立发挥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品种西科麦6号优良特性的栽培技术,使品种达到高产高效.[方法]将小麦所需磷肥和钾肥固定在大田生产水平上,设计10种施氮水平(0、60、90、120、150、180、210、240、270、300 kg/hm2),研究氮素对西科麦6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氮素对叶片叶绿素含量、子粒产量、子粒粗蛋白质含量都有较大影响.氮素过低过多都不利于品种光合作用、干物质积累和蛋白质含量的提高.在小麦的各个生长时期中,各处理均以开花期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高,SPAD值最大,210 kg/hm2氮肥处理SPAD值达到60.9,光合效能强.施氮210 kg/hm2时,在抽穗期、开花期、灌浆前期叶片SPAD值较高,子粒产量最高,达8 237.25 kg/hm2.施氮180 kg/hm2 时,子粒粗蛋白质含量最高达1 271.70 kg/hm2.初步确定施氮水平在180~ 210 kg/hm2为宜.模拟分析施氮量与子粒产量的最佳关系为二次方程曲线,Y=5 114.487 +21.414X-0.041X2,R2=0.880,理论产量可达9 721.779 kg/hm2.施氮量与子粒粗蛋白质含量的最佳拟合关系也是二次方程曲线,Y=12.911 +0.021X-4.578E-5X2,R2=0.906,理论蛋白质含量可达16.88%.[结论]确定西科麦6号最佳施氮量为180~210 kg/hm2,达到提高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目的,为农民更好地推广使用西科麦6号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秸秆和氮肥配合施用对高肥力土壤烤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在高肥力植烟土壤上研究施用小麦秸秆对烤烟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和病害发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30kg/hm^2及60kg/hm^2时,加秸秆处理比不加秸秆处理分别增产烟叶12.2%和13.9%,增加净收益47.65%和39.25%,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在不同氮水平下,加秸秆处理比不加秸秆处理增加烟株茎围和可采收叶片数,降低烟株炭疽病及赤星病发生率,还可提高下、中、上部烟叶中总糖含量,降低烟碱、总氮及蛋白质含量,并使香气质、香气量、杂气、余味和刺激性等指标优于不加秸秆处理,使评吸总分值高于不加秸秆处理0.5~2.5分,高于对照处理4.8~8.5分。综合各项分析结果认为施用秸秆并配施适量化肥是一项调控高肥力植烟土壤氮素过剩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不同肥力土壤小麦、大豆轮作施氮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肥力土壤小麦、大豆轮作周年最佳施氮量和分配,对高、中肥力土壤小麦大豆轮作进行了不同施氮量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施氮与不施氮相比,高、中肥力地块小麦平均分别增产为15.7%、41.9%,大豆平均分别增产为33.4%、46.8%;小麦、大豆氮肥偏生产力随着施氮量增加而降低,氮肥农学效率以处理3(麦N 210kg/hm2-豆N 90kg/hm2)最高,小麦、大豆氮肥贡献率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后降;同等施氮量在中等肥力地块的产量效应高于高肥力地块的效应;从不同肥力小麦、大豆氮肥效应函数得出,高肥力条件下,小麦、大豆达到最佳产量时的施氮量分别为213.0kg/hm2和121.5kg/hm2;中等肥力条件下,小麦、大豆达到最佳产量时的施氮量分别为330.0kg/hm2和130.5kg/hm2,即河南省平原农区小麦、大豆轮作高、中肥力土壤周年最佳施氮量分别为334.5kg/hm2与460.5kg/hm2、小麦、大豆氮分配比例分别为1∶0.57和1∶0.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