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正>近年来,国家启动实施了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青海省牧区草原实现以草定畜、草畜平衡、草地生态退化的趋势得到缓解,草地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生态功能得到恢复,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为了巩固草原生态保护,达到"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牧"的目标,要加强饲料种植和加工基地建设,增加畜牧业基础设施,发展半舍饲、舍饲圈养和规模养殖,实现生态有效保护,推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卓尼县退牧还草工程的显著效益与后续建设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卓尼县在天然草原植被恢复与建设中,通过禁牧、休牧、舍饲圈养、建设人工草地等措施的实行,退牧还草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了实现天然草原永续利用,走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本文提出了退牧还草工程后续建设建议。  相似文献   

3.
国外草地保护措施对新疆草原保护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6,(6):867-870
草原的合理有效利用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通过开展对国外草地保护建设政策的研究,综合社会环境、草地类型和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分析,得出国外草地保护措施对新疆草原保护建设的启示,提出新疆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为新疆畜牧业"转方式、调结构"减少资源环境压力和促进草食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的牛羊饲养中均以放牧为主,随着放牧牛羊饲养头数的增加,对草牧场的压力越来越大,已超过其承载能力,加之近些年来自然的、人为的因素影响,致使草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产草量和载畜能力急剧下降,使草原畜牧业面临全面危机。根据近几年生态畜牧经济区舍饲圈养牛羊的实践,笔者认为实施牛羊的舍饲圈养是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实现畜牧业生产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现将有关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草原是农牧民群众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构建完善的草原生态保护系统,对促进草原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改善农民群众经济收入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现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更是发展现代畜牧业,保障农牧民群众实现增产增收的关键。实现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转变传统生产经营模式,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协调发展,促进现代畜牧经济的可持续。近年来内蒙古化德县坚持建管并举的原则,切实加强禁牧舍饲工作,将禁牧舍饲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采取有力措施,树立"禁牧不禁养"的思想,确保禁牧舍饲工作取得实效,地区的畜牧养殖产业结构逐步得到调整,由传统养殖模式向着设施养殖办设置养殖转变。  相似文献   

6.
在概述了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生态畜牧业内涵的基础上,总结了生态畜牧业的发展类型;依据生态畜牧系统耦合理论,提出了三江源区生态畜牧业应以保护生态为前提、以资源循环利用为目标、以现代绿色生态养畜经营方式的草地生态畜牧业为发展方向;并提出了天然草地放牧+舍饲育肥、人工草地放牧+舍饲育肥、人工草地刈割青贮+人工草地放牧+舍饲育肥的三江源区生态畜牧业优化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7.
由于近些年来自然的、人为的因素影响,致使草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产草量和载畜能力急剧下降,使草原畜牧业面临全面危机。实施牛羊的舍饲圈养是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实现畜牧业生产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舍饲圈养可以解决畜草矛盾,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养畜生产水平,缩短出栏时间,增加养殖收入。可以广开饲料来源,提高农作物秸秆利用率。可以根据牛羊生理和生长发育规律,配制营养全面或比较全面的饲料进行饲养,达到"营养互补",提高草料转化率,促进牛羊生长发育。可以优化畜群结构,增加良种畜比例,  相似文献   

8.
对新疆新一轮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前后畜牧业生产水平和农牧民生产方式的变化等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项目区用于畜牧业生产的设备数量逐年增长;畜种结构为大畜增长、小畜减少;良种畜逐年增加;舍饲以牛舍饲、羊半舍饲为主;生产性能肉牛产肉、羊产肉量量逐年提高、母牛个体产奶量产量增长较多、绵羊个体产毛量下降;畜牧业直接生产费用中增长最快的是外购饲料费、外购秸秆费。通过分析第二轮补奖政策实施后牧民生产变化及存在的问题,为更加合理科学实施政策及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一、立草为业把生态畜牧业发展成大产业 1.牧区 放牧畜牧业实施以草定畜,遏制草原超载退化,根据草原产草量制定载畜量,减轻草原负担;缩短饲养周期,实施放牧加补饲或全舍饲,肥育非母羔羊和老龄羊,体重达到出栏标准,宰杀出售市场.  相似文献   

10.
我国草原畜牧业整体仍停留在粗放经营、靠天养畜的传统草地畜牧业生产阶段,"欠开发、欠发达、欠开放"是当前牧区草地畜牧业发展现状和实际。只有通过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产业化经营模式和营销组织方式,强化政府服务职能,抓好动物疫病监控体系建设,拓宽融资渠道,走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才能提升牧区草地畜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保护草原生态,实现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就我省草地畜牧业现状、可持续发展制约因素、转型发展的必要性和有利条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促进草地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按照国家草原生态安全优先、生产兼顾的发展战略,该旗草原保护建设力度随之加大。从2000年开始全面禁牧,实施舍饲圈养,草原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取得重大突破;借助国家"退牧还草"、"农业综合开发"等生态项目实施,使畜牧业基础设施得到有效加强,初步形成了草业发展、农牧民增收、生态好转的局面。但是与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目标还有较大的差距,大力推进草原畜牧业科学发展,是伊金霍洛旗畜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该文论述了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草原畜牧业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加快草原畜牧业的发展对策,以进一步推进伊金霍洛旗草原畜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按照国家草原生态安全优先、生产兼顾的发展战略,该旗草原保护建设力度随之加大。从2000年开始全面禁牧,实施舍饲圈养,草原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取得重大突破;借助国家"退牧还草"、"农业综合开发"等生态项目实施,使畜牧业基础设施得到有效加强,初步形成了草业发展、农牧民增收、生态好转的局面。但是与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目标还有较大的差距,大力推进草原畜牧业科学发展,是伊金霍洛旗畜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该文论述了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草原畜牧业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加快草原畜牧业的发展对策,以进一步推进伊金霍洛旗草原畜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有着大面积的天然草地,畜牧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草原,属于一种草原畜牧业经营体系。草原畜牧业看起来比较简单和粗放,其实并非如此。因为草原畜牧业既是以草地为基础,就必然涉及到草—土—畜三者之间的关系。因此,要发展畜牧业,首先要了解和研究草—土—畜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使它们保持一个平衡和发展的关系,以便维持草原的生产力和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因而这就有一个如何管理好草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力格吉  索南加 《现代农业科技》2010,(13):362-362,367
为了全面科学地掌握贵南县草地饲草料资源总量,根据农业部关于《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技术规程》及《天然草地合理载畜量的计算》的要求,配合草地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加强草地保护及改良工作力度,合理安排和调整草地畜牧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促进贵南畜牧业经济的发展,于7月中旬至8月15日对全县天然草场、人工草场、农田作物秸秆进行了产量监测工作。监测结果表明,2009年贵南县载畜潜力亏,草畜不平衡,牲畜存在超载现象。因此,要控制牲畜数量,减少放牧强度,建设高效畜棚,围栏划区轮牧育肥牛羊,提高总增率、出栏率和商品率。  相似文献   

15.
新疆草地资源丰富,但受畜牧业发展影响,草原生态受到影响,这种情况下,国家制定草原生态保护补助机制,有助于保护草原生态。本文分析新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机制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绩,对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锦州市下属义县拥有一百多万亩草原,适合大力发展畜牧业。但由于生态被破坏,草地出现了退化问题,同时生产方式落后,畜牧技术推广难,管理水平也比较滞后,导致产业化水平较低。要加强畜牧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推广力度,同时加强生态保护,确保畜草平衡,还要建立科技入户机制,推行良种繁育,全面加快草原基础建设步伐,在政府扶持下形成规模化畜牧产业,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草原是草原畜牧业最根本的基础。草原的状况与草原畜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草和畜的关系问题,即草畜平衡问题,是保护草原资源、维护草原生态的关键性因素,而且同时也是草原畜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和主要矛盾。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新疆不断加大草原保护建设的力度,在哈巴河县相继实施了退牧还草、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等重大生态工程,逐步推行了基本草原划定、草原生态保护、禁牧、休牧、草畜平衡、全权承包等草原利用制度,极大地带动了项目区的饲草料生产,草畜矛盾得以  相似文献   

18.
建立中国草原生态补偿长效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魏琦  侯向阳 《中国农业科学》2015,48(18):3719-3726
生态补偿是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生态资源可持续开发的重要环境经济政策。如何建立公平和效率相统一的生态补偿长效机制,是国内外生态补偿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具有长期挑战性的课题,关系着补偿政策的方向和重点、政策实施的效果和效率、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永续性的关键问题。草原作为中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生物多样性保存中心、生态安全屏障和食物安全的接续地,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已初步建立,投资规模和覆盖面均较大,并已取得明显成效,但草原生态环境“局部好转、总体恶化”的形势仍然没有根本转变。因此,探讨和建立公平性和长效性相结合的生态补偿长效机制,是协调草原资源的多重功能、实现生态生产生活“多赢”、确保草原资源保护利用可持续性的重要手段。笔者通过对国内外生态补偿概念、理论和长效机制发展趋势的分析,阐述建立生态补偿长效机制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农牧民致富中的必要性。通过对不同草原区域实施草原生态补偿进行实地调研、对牧户固有的生产决策行为对草原生态补偿效果的影响进行分析,以及对中国当前草原生态补偿政策实施效果分析,认为目前草原生态补偿存在如下主要问题:长期欠账,草原生态治理难度巨大;草原生态投入少、周期短,保护成果尚难以得到有效巩固;牧民存在心理载畜率和超载惯性,对生态补偿减畜产生影响。针对以上问题,提出进一步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草原生态补偿长效机制的政策建议:延长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期限;增加草原生态补奖经费;实行多样化的适应性减畜模式;大力发展草原生态畜牧业经营模式和加强草原畜牧业制度保障体系。旨在为中国脆弱性生态资源的科学保护和草原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市2001年开始实施禁牧、休牧政策。到2006年,全市禁牧草场达3518万亩,占草原总面积的40%;季节性休牧草场5075万亩,占草原总面积的58%.其中2384万亩实现了划区轮牧。占到放牧利用草原面积的47%。全市720万头只牲畜实现了全年舍饲,占到大小畜存栏量的55%.450万头只牲畜实现了4—6月份季节性休牧期舍饲,占大小畜存栏量的35%。禁牧前后畜牧业变化如下: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广大人民群众的膳食结构已得到调整,牛、羊等食草动物肉食品深受人们青睐,推动了草地生态畜牧业的不断发展,但过度放牧导致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草原(草地)不断沙化、石漠化,有限的草原(草地)已不能满足大力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