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通过溴氰菊酯对野桑蚕进行抗性品系的筛选,探明该药剂的抗药性发展情况,为科学施药和抗性治理提供依据。[方法]室内饲养繁殖来自3个不同地区的野桑蚕,点滴法测定其亲代对溴氰菊酯的敏感性。分别以半数致死量左右的剂量通过点滴法逐代处理其幼虫,统计幼虫死亡情况,建立毒力回归方程并计算抗药性倍数及其提高倍数。[结果]在桑叶育条件下,经3代室内筛选,启东野桑蚕(YQD)F4代抗药性倍数为14.26,较F0代提高了0.2倍;苏大桑园野桑蚕(YSD)F4代抗药性倍数为16.48,较F0代提高了0.9倍;在人工饲料条件下,经6代室内筛选,吴江野桑蚕(YWJ)F6代抗药性倍数为18.67,较F0代提高了0.2倍。[结论]相同剂量筛选下,YSD比YQD抗药性倍数提高快;YWJ在人工饲料饲育和杀虫剂筛选双重选择下,抗药性发展较慢。  相似文献   

2.
通过春,夏2期桑蚕1~2龄人工饲料1回育3~5龄桑叶育的农村试养,结果表明,试验区的茧丝质成绩春香基本接近全龄桑叶育,夏季优于全龄桑叶育;通过小蚕人工饲养育的成本分析,采用1-2龄人工饲料1回育每盒吞种可节省7.53元。  相似文献   

3.
桑蚕稚蚕人工饲料网育蚕技术宋淑环,谭智达,郑淑梅,林学祝,王兰瑞(山东省蚕业研究所烟台264002)(文登市丝绸公司)用人工饲料育蚕是桑蚕发展的必然趋势,已成为我国蚕业科研的重要内容。山东省蚕业研究所自1989年开始进行人工饲料育蚕技术研究,于199...  相似文献   

4.
以家蚕原种为研究材料,探讨小蚕用人工饲料育及继代中,蚕生长发育、蚕卵蛋白质质量分数及SOD和CAT活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932和芙蓉经过3代的选择,疏毛率分别从14.6%和9.4%提高到52.4%和53.8%,存活率从20.5%、19.2%提高到38.2%、32.0%;而湘晖、7532选择效果不明显.(2)人工饲料育的湘晖和7532的卵蛋白质质量分数都比桑叶育低;而932和芙蓉三代的卵蛋白质质量分数分别保持在52.50~55.00和41.50~52.50mg/g,与桑叶育基本保持不变.(3)蚕卵的SOD和CAT的活力与蚕品种和饲料有关,人工饲料育蚕卵的SOD和CAT活力比桑叶育高.  相似文献   

5.
二化螟对三唑磷的抗性发生动态与风险评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浙江省苍南县稻田第一代二化螟的抗药性进行了3年的监测。结果表明:二化螟对三唑磷、灭多威和阿维菌素的抗药性上升迅速,尤其是对三唑磷的抗性达到极高抗水平(2367.3);对水胺硫磷与甲胺磷抗性变化不大;而对氟虫腈的抗性则有所下降。在室内用三唑磷对采自浙江省苍南县的二化螟进行连续14代筛选,结果抗性由203.3倍上升到3272.6倍,室内三唑磷筛选抗性的现实遗传力(h^2)为0.3105,表现出较大的抗性风险。生物适合度的实验表明,抗性品系、田间抗性种群的生物适合度均低于敏感品系。在抗性筛选过程中,当抗性达到1523.7倍(第9代)时,停止筛选,5代后抗性水平下降到327.1倍并保持相对稳定;恢复筛选后,抗性水平又上升。表明二化螟对三唑磷的抗性应采取早期治理。  相似文献   

6.
通过室内筛选试验,评估了小菜蛾对多杀菌素的抗性风险,并对抗性遗传和交互抗性进行初步研究.以采自广东深圳小菜蛾为起始种群(SZ),在室内筛选26代, 获得1个中等抗性水平的品系(SZ-Spin).该品系与SZ品系相比,抗性提高到22.4倍,与PHI-S敏感品系相比抗性达到60.7倍.在筛选过程中,小菜蛾对多杀菌素平均抗性现实遗传力较低(0.09),表明小菜蛾对多杀菌素产生抗性的速度较慢.SZ-Spin抗性品系与PHI-S敏感品系正、反交试验结果表明,小菜蛾对多杀菌素的抗性为不完全隐性、常染色体遗传.SZ-Spin抗性品系对阿维菌素、氟虫腈、杀虫单没有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室内筛选试验,评估了小菜蛾对多杀菌素的抗性风险,并对抗性遗传和交互抗性进行初步研究.以采自广东深圳小菜蛾为起始种群(SZ),在室内筛选26代, 获得1个中等抗性水平的品系(SZ-Spin).该品系与SZ品系相比,抗性提高到22.4倍,与PHI-S敏感品系相比抗性达到60.7倍.在筛选过程中,小菜蛾对多杀菌素平均抗性现实遗传力较低(0.09),表明小菜蛾对多杀菌素产生抗性的速度较慢.SZ-Spin抗性品系与PHI-S敏感品系正、反交试验结果表明,小菜蛾对多杀菌素的抗性为不完全隐性、常染色体遗传.SZ-Spin抗性品系对阿维菌素、氟虫腈、杀虫单没有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8.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与试剂野桑蚕采自苏州大学独墅湖校区桑园;宿主菌E.coli TOP10为苏州大学基础医学及生物科学学院生物资源与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室保存;植物次生性物质芸香苷和内源性物质蜕皮激素均购自SIGMA公司;氯氰菊酯购自拜耳杭州作物科学有限公司;外源性化合物NaF(分析纯)购自西安化学试剂厂;RNAiso reagent试剂盒购自TakaRa公司;其他常用试剂购自TaKaRa公司或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9.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家蚕为该实验室保存的“大造”品系,25℃桑叶育,羽化后2h内收集家蚕蛾于-70℃保存备用。 1.2家蚕副肌球蛋白(PM)和小副肌球蛋白(mPM)cDNA的克隆  相似文献   

10.
植物源农药苦参碱是一种桑园选择性农药,对家蚕残毒期短,对桑毛虫、桑尺蠖、棉大造桥虫、白毛虫、红腹灯蛾、桑蓟马、朱砂叶螨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对桑螟、野桑蚕这2种主要害虫防治效果较差。为保证对家蚕有较短的安全间隔期,同时还要提高对桑螟、野桑蚕的防治效果,经室内小区试验、室外大田试验调查,筛选出1个桑园专用选择性复配农药配方,即2%苦参碱、25%灭蚕蝇和水,3者配比为1∶2∶2 000,该配方农药对家蚕的安全间隔期为8 h,对桑螟和野桑蚕LC50分别为0.280 1、0.291 0 mg/L,对2种害虫的共毒系数分别为446.8、469.3,增效作用明显,对桑螟和野桑蚕的防治效果可达80%,对桑园其他害虫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桑叶成熟度对洞庭原蚕生命力及F_1卵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解不同成熟度桑叶对洞庭原蚕生命力及其F_1卵质的影响,从4龄起至5龄见熟分别用适熟叶、嫩叶和老叶对洞庭原蚕进行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叶质对洞庭原蚕幼虫的生长发育情况、虫蛹生命力和F_1卵质等都有较大的影响.4~5龄期小蚕发生率、蚕期发病率和蔟中死蚕率老叶区分别是对照适熟叶区的1.85倍、2.08倍和1.81倍;4龄结茧率和4龄健蛹率老叶区分别较对照适熟叶区偏低2.91百分点和6.33百分点;老叶对F_1卵质的影响较小,单蛾产卵量和良卵数与对照适熟叶区差异不显著,但不受精卵率和死卵率高于对照,分别是适熟叶区的1.40倍和1.84倍.嫩叶对洞庭原蚕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较小,但对产卵量和卵质的影响较大,单蛾产卵量和良卵数显著低于对照,不受精卵率和死卵率分别是对照适熟叶区的2.83倍和2.46倍.洞庭原蚕以适龄适熟桑叶饲养成绩最好.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异迟眼蕈蚊对溴氰菊酯的抗性风险和抗性生化机理,在室内采用溴氰菊酯对异迟眼蕈蚊进行抗性选育,对其抗性现实遗传力和解毒酶活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个体选育法和群体选育法分别对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进行选育,抗性选育24代后,抗性倍数达到11.36倍,现实遗传力h~2为0.077 1。当致死率为80%~90%时,预计异迟眼蕈蚊对溴氰菊酯的抗性增长10倍需要11~14代。增效剂对溴氰菊酯的增效结果表明,抗性品系中增效醚和磷酸三苯酯对溴氰菊酯的增效作用显著(P0.05)。解毒酶活性分析表明,随着抗性选育代数的增加,多功能氧化酶O-脱甲基和羧酸酯酶的活性显著增加(P0.05)。说明异迟眼蕈蚊对溴氰菊酯的抗性风险较小,但在食用菌生产中也要尽量降低溴氰菊酯的使用浓度;多功能氧化酶和羧酸酯酶活性的增强是异迟眼蕈蚊对溴氰菊酯产生代谢抗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家蚕近等基因系分子标记育种技术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构建近等基因系的方法,连续回交,将耐热基因导入到敏感品种欧_(17)中,经过6代回交,耐热辅助选择,2代自交。[结果]获得了具有耐热基因的家蚕近等基因系(新种质)。同时监测了各回交后代的抗性水平,测定了近等基因系的分子标记,并利用SSR标记与耐热基因连锁的品种尝试耐热实用品种的杂交种组配。[结论]成功构建了耐热近等基因系,监测了回交后代的抗性水平、饲养成绩,并测定了近等基因系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东莨菪内酯对家蚕中肠组织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性的影响,为桑园使用东莨菪内酯防治虫害的安全性及家蚕抗性品系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毒叶法对家蚕进行添毒,测定东莨菪内酯对家蚕中肠组织GSTs活性的影响,并通过离体抑制试验求出东莨菪内酯对GSTs的抑制中浓度(IC50).[结果]摄食不同浓度东莨菪内酯(0.026~0.104 mol/L)处理桑叶的家蚕表现出相似的中毒症状(吐液和拒食),但在添毒36h后中毒症状完全消失.相对于正常的家蚕,摄食东莨菪内酯处理桑叶后家蚕中肠组织的GSTs比活力呈前期降低、中期升高、后期降低的变化趋势.不同浓度(0.001~0.016 mol/L)的东莨菪内酯均显著抑制家蚕中肠组织离体GSTs活性,且抑制率随东莨菪内酯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东莨菪内酯对家蚕中肠组织GSTs的IC50为0.00474 mol/L.[结论]东莨菪内酯可抑制家蚕中肠组织GSTs活性.  相似文献   

15.
转基因741杨抗虫持续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室内用转基因741杨叶片连续饲养舞毒蛾和杨扇舟蛾幼虫,以探讨转基因741杨对不同世代昆虫的影响及昆虫种群的持续效应.转基因741杨对连续两代取食其叶片的幼虫,抗虫性高于只第一代取食其叶片的幼虫;只第一代幼虫取食转基因741杨叶片而下一代取食CK的幼虫,其死亡率高于两代均取食CK的幼虫.另外,连续两代取食转基因741杨叶片的幼虫蜕皮指数、排粪量、化蛹率及羽化率都低于仅一代取食转基因741杨的幼虫,且二者均低于取食对照的幼虫.结果表明转基因741杨的抗虫性具有持续性,可以影响到下一代幼虫的生长发育,使下一代幼虫的死亡率升高,生长发育减慢,降低下一代幼虫虫口密度,进而影响到未来种群的发生与发展,达到很好的抗虫效果.  相似文献   

16.
稀土镧对桑树生长及桑叶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稀土镧对桑树生长及桑叶品质的影响。[方法]通过盆栽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镧对桑树生物量及桑叶叶绿素、淀粉、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低浓度镧(≤30mg/kg)可促进桑树生物量的生长及桑叶叶绿素、可溶性糖、淀粉含量的增加,30mg/kg时达到最大值,而镧浓度在高于30mg/kg时对桑树生物量的生长及可溶性糖、淀粉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呈现低促高抑的“Hormesis效应”。当镧浓度达到试验设置的最高浓度600mg/kg时,桑树植株矮小,叶片生长明显受阻。[结论]该研究为稀土镧的农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家蚕近等基因系分子标记育种技术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构建近等基因系的方法创建新种质。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原理,采用连续回交方法将耐热基因导入到敏感品系欧17中。采用常规耐热选择结合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经过6代回交、接种选择,2代自交,获得对具有耐热基因的家蚕新种质。[结果]经过3年8代分别用欧17(敏感性品种)为父本,东34为母本(抗性品种)杂交得BC6F3,后以欧17为轮回亲本,育成了具有耐热基因的近等基因系NK(BC6F3)。同时监测了各回交后代的抗性水平,测定了近等基因系的分子标记,并利用SSR标记与耐热基因连锁的品种尝试耐热实用品种的杂交种组配。[结论]成功构建了耐热近等基因系,监测了回交后代的抗性水平,饲养成绩,并测定了近等基因系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优质、高产、抗逆为育种目标,对桑树新品种种质资源进行系统鉴定和综合评价。[方法]采用辐射与复合杂交相结合的育种方法,选育优质、高产、高抗桑树新品种,通过四川省桑品种区域试验和农村生产试验进行鉴定。[结果]新品种川826发芽率高、枝条直立、生长势旺;全年平均公顷桑产叶量比对照湖桑32号高13.95%;桑叶养蚕的万蚕产茧量比对照高8.88%,万蚕产茧层量比对照高8.8%,5龄担桑产茧量比对照高13.51%;秋叶硬化迟,抗干旱能力强。[结论]川826是一个优质、高产型桑树品种,综合性状优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