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高粱丝黑穗病菌小种对美国小种鉴别寄主致病力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人工土壤接种高梁丝黑穗病菌方法,用中国高梁丝黑穗病菌不同生理小种对美国国高梁丝黑穗病菌小种进行了致病力测定。在Tx7078,SA281,Tx414,TAM2571和ATx622等一套鉴别寄主上的测定结果,我国高梁丝黑穗病菌的3个生理小种与美国的4个生理小种对寄主致病力完全不同。中国和美国的生理小种不属于同群。应根据我国高梁丝黑穗病菌的小种对寄主致病力反应,有效地引进外来抗性资源用于抗病育种。  相似文献   

2.
稻瘟病菌对防治药剂的敏感性可因生理小种的变化而改变。利用水稻稻瘟病菌鉴别品种对2012年采自贵州省开阳、桐梓和黄平3地的30个稻瘟病菌有效单孢分离菌株进行接种鉴定,3地共鉴定出3群13个生理小种,其中开阳县的优势小种为ZA1,桐梓县的优势小种为ZA11袁黄平县的优势小种为ZB15。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对稻瘟灵的敏感性测定结果显示,桐梓县的稻瘟病菌对稻瘟灵表现为最不敏感,EC50平均值为4.21μg/mL;黄平县的稻瘟病菌对稻瘟灵表现最为敏感,EC50平均值为2.59μg/mL。同一地区的不同生理小种对稻瘟灵的敏感性不同,不同地区相同生理小种对稻瘟灵的敏感性也不同,同一地区相同生理小种对稻瘟灵的敏感性也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3.
2006年广西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组成与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颜群  高汉亮  张晋 《广西农业科学》2009,40(8):1004-1006
利用中国统一的7个稻瘟病菌鉴别品种对2006年采自广西桂南、桂中、桂北和高寒山区4个不同稻作区28个县(市)的139个稻瘟病菌有效单孢菌株进行生理小种鉴定,结果共鉴定出7群27个生理小种,其中ZB为优势种群,出现频率高达67.62%,ZB1为优势小种,出现频率为25.18%,其次为ZB9小种,出现频率为19.42%,其他小种出现的频率较低。对不同稻作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定结果表明,不同稻作区的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类型有明显差异,而同一稻作区内的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类型则较丰富。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贵州省2013~2014年马铃薯主产区致病疫霉生理小种的类型、组成及分布,为贵州省有针对性地选育、引进和推广马铃薯抗晚疫病品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一套含有11个主效基因的鉴别寄主,对2013~2014年从贵州省13个马铃薯主产县(市、区)采集得到的260个马铃薯晚疫病菌菌株进行生理小种鉴定.[结果]从260个马铃薯晚疫病菌菌株中共鉴定获得16个生理小种,其中2.5.6.8.9.11号小种出现频率最高,发生频率为26.5%,主要分布在威宁县、黔西县、赫章县、大方县、七星关区、盘县、安顺市和遵义县;其次是2.5.6.8号小种,发生频率为20.8%,主要分布在遵义县、安顺市、黔西县和大方县.2013~2014年贵州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组成中,复合型毒力基因生理小种占据主导地位,其中1.2.4.5.6.8.9.11号小种含有的毒力基因数目最多.安顺市、遵义县、道真县和荔波县的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组成较复杂,生理小种数在4~6种;而黔西县和雷山县的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组成较简单,仅有2个生理小种.[结论]2013~2014年贵州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有16种类型,优势小种为2.5.6.8.9.11号,次优势种群为2.5.6.8号.贵州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已呈多样性和复杂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用中国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品种对2008年采集的稻瘟病标样进行分离、鉴定。鉴定的100个单孢菌株中,优势种群为ZE群,优势生理小种为ZE1,其次是ZG1和ZA57。并用9个单基因系对稻瘟病菌生理小种致病性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6.
利用鉴别寄主法对40个新疆棉花枯萎病菌菌系进行了生理小种测定,同时采用nit硝酸还原酶缺陷型突变体技术对棉花枯萎病菌菌系进行了营养亲和性测定。结果表明,28个供试菌系高度侵染海岛棉、陆地棉及K102,属典型的7号生理小种,其余12个菌系在鉴别寄主上的反应与7号生理小种略有差异;供试菌系属于一个营养亲合群,且与7号生理小种的标准菌系相亲和,与3号、8号小种的标准菌系不相亲和;新疆棉花枯萎病菌依旧以7号生理小种为主。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比,新疆棉花枯萎病菌的群体组成基本没有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7.
王文华  曾会才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7):8440-8442
寻找香蕉枯萎镰刀菌1号生理小种(Focr1)和4号生理小种(Focr 4)在rDNA-ITS区段序列上的差异,为香蕉枯萎镰刀菌小种的快速检测提供依据。对来自海南省和广东省的3个Focr 1和5个Focr 4菌株进行rDNA-ITS测序,并与GenBank中的4个尖孢镰刀菌的rD-NA-ITS序列进行比对分析。8个菌株中ITS1和ITS2分别为147和152 bp,与GenBank中的尖孢镰刀菌有97.0%~99.0%的同源性。香蕉枯萎镰刀菌4号生理小种和1号生理小种与GenBank中尖镰孢菌菊花专化型、尖孢镰刀菌黄瓜专化型和一品冠萎凋病菌在rDNA-ITS序列的367与386 bp位点存在两处共性差异:4号生理小种的碱基均为T(胸腺嘧啶),而1号生理小种和GenBank中3个菌株的碱基均为C(胞嘧啶)。尖孢镰刀菌rDNA-ITS区段序列不适于区分种内不同专化型及生理小种。  相似文献   

8.
利用全国统一的七个鉴别品种,对采自四川各大稻区的120个稻瘟病菌样进行生理小种鉴定,共鉴定出4大群9个生理小种:4大群分别是ZB、ZC、ZG和ZE群,9个生理小种分别是:ZB31、ZB29、ZB13、ZB21、ZB15、ZB32、ZC15、ZG1、ZE1。5年来优势种群ZB群一直保持相对稳定,优势小种是ZB31、ZB29。运用鉴别出来的生理小种对四川4个抗病品种R9、R10、3263、448及Lemont和普感品种丽江黑谷进行抗谱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丽江黑谷对四川的生理小种均表现感病,R10对全部生理小种表现抗性,R9只对E1和G1表现感病,3263仅对C15、B29表现感病,448仅对B31生理小种表现感病。表明四川几个抗性水稻品种均具有多个抗不同生理小种的抗性基因,为后期进行基因的聚合与转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东北春麦区小麦白粉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及其RAPD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1999-2000年小麦白粉病菌的生理小种进行了鉴定,并分析了小种种群的变化。应用23个随机引物对白粉病菌8个不同生理小种进行RAPD分析,其中11个引物的扩增型在不同生理小种间出现差异,共扩增出59条谱带,多态性为47.5%。通过对RAPD分析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初步探明了折菌小种间的亲缘关系及其与小种毒力高低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2006年江西省部分稻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中国7个统一鉴别品种对2006年在江西省部分地区采集的42个稻瘟病菌单孢分离菌株进行了生理小种鉴定。共鉴定出5群28个生理小种,其中ZA1为优势小种,出现频率为16.70%。生理小种的组成由1989年邓敏军等报道的4群发展到5群28个生理小种,优势小种也由ZB1转变为ZA1。所鉴定出的28个生理小种对3个籼稻鉴别品种有较强的致病力。地域较近的地区稻瘟病茵的生理小种群体组成也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1.
沙参(RADIX ADENOPHORAE)是著名的养阴清肺、镇咳祛痰的中草药。秦岭约有沙参属植物资源20余种,其中药用的有12种。沙参富含多糖、甾体、三萜、脂肪酸、氨基酸、微量元素和磷脂等成分,在镇咳、祛痰、抗辐射、抗肿瘤和提高免疫调节功能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对秦岭野生沙参属植物资源进行了归类和分析,为合理开发利用这一植物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谷歌地图的地形图、TM片对确定秦岭森林火灾现场的位置、林相、地形特点都能借鉴作用。然后接合秦岭森林防火理论制定出接合火场实际情况的灭火方法。  相似文献   

13.
柯丽君  赵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6993-16994
报道了陕西秦岭苔草属Cyperaceae一新记录种——匿鳞苔草(Carex aphanolepis Franch.)。该种与秦岭地区日本苔草(Carex japonica Thunb.)相近,所以比较了两者的形态特征,并对该新记录种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4.
油松分布区气侯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油松主分布区157县1951~1980年间12个项目的气象资料,用主分量分析技术将油松主分布区分分为四个区。  相似文献   

15.
秦岭是我国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之一,蕴藏着中国生态密码和人文密码。然而秦岭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情况愈加严重,因此,秦岭保护的行动刻不容缓。传统的生态观测方法效率低、时效性差,难以满足当前秦岭生态保护对环境监测的高时效性需求。遥感技术以其覆盖范围广、获取信息速度快等优点,已成功应用于众多领域。研究首先介绍秦岭生态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然后重点介绍遥感技术在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领域与前景。  相似文献   

16.
马建军  赵军 《北京农业》2012,(12):166-167
结合秦岭林区林分特点,看修枝能否提升以防护性能为主的秦岭林区森林的防护能力提升、改善林木干形、增强天然更新能力等,得出秦岭林区森林抚育根本就不需要修枝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对陕西鸟类资源有更进一步了解,2002年5月至2006年10月,对秦岭(陕西地区)6个市、23个县和10个自然保护区与森林公园的鸟纲种类、分布变化进行了资源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秦岭共分布鸟类435种,隶属17目66科。与2001年资料比较,本研究记录的鸟类种类大为增加,其中属陕西省鸟类新纪录62种,秦岭区域鸟类新纪录14种。鸟类分布区域有由南向北移动、由较远地区向秦岭移动倾向。秦岭中原有的一些鸟类种类没有被调查到。  相似文献   

18.
秦岭锐齿栎林的生物量和生产力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根据36块标准地250株伐倒水的资料,通过建立锐齿栎各器官生物量、材积和叶面积的估计方程,研究了秦岭锐齿栎林的生物量和生产力。结果表明:秦岭南坡的锐齿栎林生长普遍优于北坡,在南坡以中段分布区生长最好,在北坡以西段分布区生产力最高。在同一分布区内,锐齿栎的生物量和生产力随林分类型、叶面积、林龄、密度及海拔等因素而变化。在秦岭林区锐齿际林的平均蓄积量为181.2m3/hm2;平均现存量为208.4t/hm2;叶面积指数5.631;平均生产量17.97t/hm2。秦岭林区的锐齿栎林具有很高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9.
秦岭林区森林火灾扑救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和防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秦岭林区森林火灾扑救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安全因素,这与秦岭特殊的地质地貌特征、气象条件、林相、动植物分布、动员扑火人员的素质、所采用的扑救工具和方法都有关系。总结秦岭几十年森林火灾的不安全因素大致分为九类,竹茬戳伤、滚石击伤、过河落水、土蜂蛰伤、枯木砸伤、大火烧伤、登山崴脚、毒株刺伤和工具损伤,先逐个分析所发生的机理,再给出几个伤害火灾现场的补救措施,最后全面系统给出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20.
应用中欧针叶林培育理论和技术,以秦岭林区落叶松和油松林为对象开展了抚育间伐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实施抚育间伐可以有效改善目标培养树的生长环境,促进培养木生长和形质的改善;抚育间伐后,林分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材积均比对照样地有明显增大。说明该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抚育间伐方法和林木增产措施,可在秦岭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