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植物化感作用抑制藻类具有生态安全和灵敏高效等优点,对水体富营养化的生态控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了利用植物化感作用抑藻的进展,从化感物质对藻细胞光合作用、酶活性、细胞膜、细胞超微结构、基因表达的影响方面探究了植物化感抑藻作用的机理。并分别就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中提取的各类化感抑藻物质的抑藻效果进行分析比较,尤其探讨了木本植物抑藻的潜在价值,为开发新的抑藻剂提供理论指导。本文还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提出植物抑藻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2.
植物化感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植物化感作用物质及其作用机制,以及化感与可持续农林生产、生态系统的关系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化感作用研究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植物化感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俊英  许永利  李富平  韩冬芸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357-6358,6409
对植物化感作用的产生、研究方法、作用机理以及国内外对植物化感作用研究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植物化感抑藻物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水环境污染,水体由于藻类疯长形成的"水华"、"赤潮"现象日益严重,各种化学、物理、生物方法被用于抑制藻类的生长,但这些方法都存在不易控制、成本高、易破坏生态等问题。植物化感物质的出现为控制藻类生长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由于植物化感物质具有高效性和选择作用性,并且对环境无污染,所以利用植物间的化感作用来抑制藻类可达到杀死有害藻类,而又不影响其他藻类的目的,并且化感抑藻不会产生新的生态和环境问题。介绍了植物的化感作用和植物化感物质的种类,讨论了植物化感抑藻物质的作用机理、表现形式、释放条件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5.
化感现象广泛存在于植物界,植物之间的化感作用对生态系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但是有关化感作用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还停留在主要化感物质的生物和化学鉴定方面,在化感作用的机理以及应用仍需要更进一步的探究。笔者综述了植物化感作用的定义,化感物质的种类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化感物质的作用机制,并介绍了化感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及其前景,展望了化感作用研究的范围和方向。  相似文献   

6.
姚伶  何开跃  郭丽君  郑纪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463-17466,17507
化感作用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涉及植物学、化学、生态学、生理学和微生物学等学科,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有关植物化感作用的研究报道较多,且大多偏重于植物化感作用的有害方面。该研究综述了化感物质的种类、作用方式、作用机制和化感物质的释放途径以及收集方法,以期为生产实践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通过化感育种,提高植物化感作用(如对杂草),降低植物自毒作用(如对黄瓜)是减少杂草及作物连作障碍的根本途径.阐述了前人在植物化感种质资源的筛选、鉴定和利用上所作的研究,并对植物化感育种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植物化感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化感作用由于在农业和林业上的巨大应用潜力,成为近年来倍受重视的研究热点。综述了植物化感物质的种类、释放方式、作用机理以及研究方法,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以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植物化感作用在草地生态系统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植物的化感作用(allelopathy)是植物化学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在生态系统中化感植物通过淋溶、挥发、残体分解和根系分泌等过程,释放出化学物质,引起植物种间或种内的相互作用,产生有害或有利的影响。化感作用影响着群落的植物组成及分布格局、群落的演替、种子的保存和萌发以及氮循环等。主要对草地植物的化感物质种类、化感物质作用特点、释放途径、影响化感物质产生的因素以及化感物质提取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同时,提出了草地植物化感研究存在的科学问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植物化感物质的种类、释放途径、作用机理及化感物质的自毒作用等角度论述了植物化感作用的原理,指出自毒作用是连作障碍的主要因子,进而提出减弱或消除自毒作用的技术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植物生长调节剂冠菌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阐述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冠菌素的结构、性质和生理作用,冠菌素与植物内源激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冠菌素在提高植物抗逆性方面的作用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生物质炭对不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存在差异性,总的来说施入一定生物质炭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不仅对须根系农作物有增产效应,也对块根、块茎类作物增产效果明显;连续低剂量的施入对稳产、高产的效果高于高剂量;生物质炭与肥料混施能提高肥效的利用率、减少养分的淋失。也有个别反例存在。单独施用生物质炭对作物平均增产8%~15%,生物质炭混施能显著提高一些作物的产量。不同原料制备的生物质炭对作物增产效果存在一定差异。畜禽粪便的生物质炭28.3%~66.4%、木材12.1%~19.0%、作物秸杆类生物质炭2.6%~31.2%。生物质炭对不同作物类型的增产效果不同。果菜类增产28.6%~60.6%、豆类增产33.3%~79.5%。生物质炭不同施用量对作物增产效果不同。当施用量10 t/hm~2时,作物增产18.0%~30.8%,当施用量在30~40 t/hm~2范围内增产效果较好,当施用量60 t/hm~2后增产效果不显著。在300~650℃条件下制备的生物质炭对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均有较好的增产效果。在匹配生物质炭特性、作物习性与土壤性质的前提下,适量适时施用合适的生物质炭可以达到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和保护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植物黑色素是一类具有复杂化学结构的大分子物质,在食品、药品、化妆品等行业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对近年来植物黑色素的提取工艺、理化性质、结构归属、生理功能等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植物黑色素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从铵转运蛋白(AMT)的系统进化、蛋白结构功能及生理生化特征等方面人手,对植物AMT1与AMT2两大亚类成员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植物中AMT1与AMT2一定程度上存在分工合作,共同调节植物对铵态氮的吸收,维持植物体内NH4+的稳定并使土壤中铵态氮得到高效利用,可为农作物氮素吸收机制提供较深入的理论依据,对农作物增产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土壤中的微塑料可通过多种方式影响植物生长,并且其在植物体内积累会最终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厘清微塑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机制,有助于系统掌握其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环境行为。微塑料的赋存状态和理化特征均可影响其对植物的作用效果,本文从粒径、形状、浓度、种类、塑料添加剂和老化程度等方面,梳理了土壤微塑料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及作用机制,并对未来研究的重点内容提出展望,以期为进一步明晰微塑料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低温胁迫条件下,植物体的电解质透出率、电阻,植物体内抗冻性物质的积累水平、抗冻蛋白与冷激蛋白的诱导活性以及相关抗冻基因的响应机制等方面都将发生相应的适应性变化,就植物抗冻性在表型和基因型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植物病毒研究及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植物病毒病害对农业生产影响重大 植物病毒是导致粮、油、菜、果、花卉产量下降、品质优劣的重要原因.自1892年俄国Iwanowsky发现烟草花叶病毒以来,已被正式命名的植物的病毒789种,并明确病毒只含有一种类型的核酸,即核糖核酸(RNA)或脱氧核糖核酸(DNA).70年代后发现了只含有小分子量RNA、不含蛋白质、侵染活性很高的类病毒25种,80年代后发现了含有线状病毒基因组RNA和与类病毒相似的环状RNA的拟病毒40种.  相似文献   

18.
滇牡丹又名“白药”、“滇丹皮”等,是中国西南地区分布着一种具有观赏价值的野生花卉,其中除了具有观赏价值外,还是传统中药材的主要来源物质之一。本文对滇牡丹形态学特征、种子休眠与破眠方法、应用价值及濒危原因等方面进行研究进展,提出了滇牡丹在资源保护、遗传特性和种子萌发等方面有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对进一步开展滇牡丹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最后,针对国内外的研究不足进行了探讨,并对未来需要进一步开展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胚胎发育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极为重要的过程,而种胚败育现象在许多植物中普遍存在,研究植物种胚败育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国内外植物种胚败育研究现状开展综述,重点阐述植物种胚败育生理生化、胚胎学及分子机理等方面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植物种胚败育机理、植物品种种质资源创新及无籽或无核果实性状育种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