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玉米秸秆是十分重要的有机物和能源物质,吉林省玉米秸秆资源丰富,有利于开展秸秆还田。本文简要介绍玉米秸秆还田现状和秸秆还田的益处,以及玉米秸秆还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正玉米是黑龙江省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旱田作物。玉米秸秆量较大,如何实现秸秆的综合利用成为关键问题。2019年,为全面实现《打赢蓝天保卫战》3年行动计划工作部署,黑龙江省政府提出了"疏堵结合""一主两辅"的总体思路,并将秸秆资源综合利用规划为"五化"技术工程。秸秆综合利用"五化"指的是秸秆燃料化、饲料化、工业原料化、基料化和有机肥料化,但是"五化"利用的秸秆总量不足50%。归根结底,秸秆还田是收口技术。目前,黑龙江省主要有玉米秸秆全量地表覆盖还田、玉米秸秆部分地表覆盖还田、玉米秸秆翻埋还田和玉米秸秆碎混还田4种玉米秸秆直接还田方式。在采用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前,应注意选用秆强、抗倒伏、穗位低、生育后期脱水快的玉米品种,玉米采用配套合理密植、化控抗倒伏技术,确保玉米收获时不倒伏,或者在收获时不影响机械作业。现将4种玉米秸秆直接还田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为全面禁止焚烧秸秆,保护生态环境,开展秸秆综合利用,2014年小麦收获期间颍州区程集镇普遍开展了小麦秸秆还田工作,焚烧小麦秸秆现象得到根本遏制,但小麦秸秆还田对土壤墒情、玉米出苗和病虫草害发生都产生了很大影响。该文主要分析了小麦秸秆还田对土壤墒情、玉米出苗及病虫草害发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玉米是全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生产中会产生大量秸秆,如果直接燃烧会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玉米秸秆还田能够降低肥料用量,有效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达到增产、稳产的目的。但现阶段,玉米秸秆还田还面临着不少突出问题,还田不当会对农业生产有一定负面影响。应加快秸秆还田作业,加快秸秆离田进度,加强垛放秸秆防火安全,强化宣传和技术服务,以期更好地推动玉米秸秆还田工作的高效开展。  相似文献   

5.
该研究通过开展玉米联合收获秸秆还田作业质量以及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条件下的小麦旋耕精少量播种、小麦免耕播种作业质量对比试验,验证玉米秸秆还田小麦免耕播种技术在安徽省的适应性,为推广先进农机化技术提供试验支撑。结果表明,模式二(机械化收获→秸秆粉碎还田→小麦免耕播种)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
玉米秸秆还田是指将农业耕作中产生的玉米秸秆通过粉碎的方式处理后置入农田土地增加其肥沃程度的方法。但在秸秆还田过程中存在秸秆粉碎翻埋不达标、氮肥不足、缺乏造墒镇压等问题。为了提高玉米秸秆还田的实施效果,促进玉米秸秆还田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要区分带病秸秆避免病虫害;掌握好还田时机,整合"探墒沟播"技术,减少播种量;补充氮肥,并深度翻耕实现及早腐熟;补充水分,整地镇压改善土壤环境。  相似文献   

7.
东北地区玉米秸秆还田培肥机理及相关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农业科学》2016,(2):44-49
本文提出了我国东北地区玉米秸秆还田现状与存在问题,从玉米秸秆还田腐解规律、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物理性状、土壤有机质(碳)、土壤微团聚体、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等方面,总结了东北地区玉米秸秆还田培肥机理研究进展,阐述了玉米秸秆还田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及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今后东北地区玉米秸秆还田领域的研究方向与重点。  相似文献   

8.
针对玉米连作体系下秸秆覆盖还田分解慢、配套农机具现代化程度较低和秸秆肥料化利用过程中存在的技术瓶颈,本文提出玉米连作体系下秸秆覆盖还田关键技术体系,同时配套相关装备与机具,以县(区)为单位,建立玉米秸秆"一翻两覆盖"轮耕技术运行模式,促进作物产量提高。玉米秸秆全量还田技术对于保护农田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生物活性,开展定位试验,设置旋耕秸秆不还田、免耕秸秆覆盖还田和深翻秸秆还田3种方式,测定玉米生育期内,不同耕作与秸秆还田方式对根际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苗期至吐丝期,根际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迅速增加,吐丝期达到最大值后逐渐降低。和旋耕秸秆不还田相比,免耕秸秆覆盖还田和深翻秸秆还田可提高玉米生育中后期菌群数量及酶活性,且深翻秸秆还田作用效果更为显著,说明深翻秸秆还田对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生物活性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玉米生产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展了技术研究与总结,形成了包含秸秆还田和整地、精细播种、品种选择、田间管理、"一喷三防"、机械收获与秸秆粉碎为主要技术关键点的技术规程,为玉米绿色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和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11.
秸秆还田对小麦玉米轮作田土壤有机碳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小麦-玉米轮条件下不同秸秆还田方式进行定位试验,对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含量进行了6a11季的连续监测,结果表明:单施化肥和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均能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3种还田方式均能显著提高活性有机碳和碳库管理指数,表现为玉米秸秆还田>两季秸秆还田>小麦秸秆还田;3种秸秆还田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增长速率为玉米秸秆还田>两季秸秆还田>小麦秸秆还田。小麦季玉米秸秆还田对有机碳活性提升效果优于两季秸秆还田和玉米季小麦秸秆还田。  相似文献   

12.
一、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发展概况1.玉米秸秆还田的概念玉米秸秆还田就是把玉米秸秆通过机械切碎或粉碎后,直接洒在地表或通过机械深翻或旋耕犁深旋把秸秆施入土壤的一种农业措施。这一技术从2001年在夏县开始推广,2008年大面积实施,2010年得到普及。2.秸秆还田的方法玉米秸秆还田技术主要分直接还田和间接还田,直接还田主要通过玉米收获机和旋耕犁来完成;间接还田则是将切  相似文献   

13.
王荔 《吉林农业》2012,(10):180
推进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是一项重要工作。为减轻三秋防火压力,实施好"玉米机收提升计划",借助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惠农政策,大力发展玉米联合收获机和秸秆粉碎还田机械等大型农业机械,加快推进玉米机收推广步伐,努力提高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全区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水平,为圆满完成任务目标。我们的主要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前言:就秸秆处理而言,用玉米秸秆还田机将收获后的玉米秸秆直接粉碎还田是最实用、最容易复制、见效最明显的方法。玉米秸秆还田机是处理田间玉米秸秆的耕整地机具,需配套大中型拖拉机或玉米联合收割机使用,因其工作效率高、省劳力、性能稳定,能实现秸秆取之于田,用之于田,达到培肥地力、改良土质、化废为宝、保护环境的要求,近年来被各地大力推广。玉米秸秆还田质量、还田效率和还田效果由秸秆还田机性能的好坏决定,而正确使用与调整  相似文献   

15.
玉米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冬小麦产量和土壤硝态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关中地区玉米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冬小麦产量和土壤硝态氮的影响,为该区域秸秆还田条件下冬小麦氮肥管理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2-2016年,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处理设玉米秸秆还田和秸秆不还田2个水平,副处理为5个不同施氮水平(0,84,168,252和336kg/hm2),共计10个处理,研究关中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玉米秸秆还田对后茬冬小麦产量及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结果】5年玉米秸秆还田定位试验结果表明,与玉米秸秆不还田处理相比,秸秆还田处理呈"低氮减产,高氮增产"的规律。2012-2016年,当施氮量分别高于153,187,99,146,115kg/hm2时,玉米秸秆还田处理冬小麦产量明显增加,最高增产率分别为7.2%,5.6%,9.5%,5.8%和7.5%。2012-2016年,与玉米秸秆不还田处理相比,玉米秸秆还田处理冬小麦收获后0~2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平均值分别增加25.4%,3.4%,13.5%,24.0%和1.7%。2012-2015年,与秸秆不还田处理相比,秸秆还田处理冬小麦播种前0~2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总体增加。不论玉米秸秆还田还是不还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冬小麦收获后和播种前0~2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均逐渐增加。【结论】在关中地区,玉米秸秆还田配施一定量的氮肥可以提高冬小麦产量;玉米秸秆对土壤硝态氮具有十分明显的保持效果,可以为后茬作物提供养分。  相似文献   

16.
秸秆还田后接种蚯蚓对夏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消除小麦秸秆还田对夏玉米生长的不利影响,设置秸秆还田后接种蚯蚓、秸秆还田、无秸秆还田且不接种蚯蚓(对照)3种处理,探讨了秸秆还田后接种蚯蚓对夏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和秸秆还田相比,秸秆还田后接种蚯蚓加快了秸秆腐熟速度,提高了土壤肥力,促进了夏玉米的营养生长,显著增加了玉米株高、基部第1、2节间直径和叶面积指数,极显著增加了棒三叶叶面积;秸秆还田后接种蚯蚓处理玉米穗粒数和百粒重分别比对照提高6.1%、7.8%,其产量分别比对照和秸秆还田提高14.5%、5.2%。说明秸秆还田后接种蚯蚓具有更好的增产效果,建议引导农民秸秆还田后接种蚯蚓,以提高夏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7.
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是用玉米联合收获机在收获玉米的同时将秸秆直接粉碎还田,或者用单一秸秆粉碎还田机将摘穗后的玉米秸秆粉碎还田。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玉米秸秆还田的优势,总结了玉米秸秆还田的技术,并分析了秸秆还田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玉米秸秆还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玉米秸秆还田的优势,总结了玉米秸秆还田的技术,并分析了秸秆还田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玉米秸秆还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秸秆还田的土壤酶效应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探讨秸秆还田适宜模式。【方法】试验地位于陕西关中平原的三原县,在小麦-夏玉米一年二熟轮作模式下,采用田间试验,进行2因素3水平试验设计,分别设置小麦、玉米秸秆还田2个因素,每个因素下设3个水平(小麦秸秆还田:小麦秸秆高留茬覆盖还田模式、小麦秸秆粉碎还田模式和小麦秸秆不还田模式;玉米秸秆还田: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模式、玉米秸秆粉碎深松还田模式和玉米秸秆不还田模式),共组成9种模式,分析不同秸秆还田模式下5~30和30~60cm土层土壤有机碳、易氧化碳含量及β-葡萄糖苷酶、FDA水解酶、蔗糖酶、多酚氧化酶、碱性磷酸酶、脱氢酶活性和总体酶活性(TEI)的变化特征。【结果】与对照(玉米秸秆不还田+小麦秸秆不还田)相比,8种秸秆还田模式有机碳、易氧化碳含量均明显增加,其中小麦秸秆不还田+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模式5~3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幅最大,达到34.72%;小麦秸秆粉碎还田+玉米秸秆不还田模式5~30cm土层土壤易氧化碳含量增幅最大,达到27.02%。与对照相比,秸秆还田模式总体上提高了5~60cm土层β-葡萄糖苷酶、FDA水解酶、蔗糖酶、多酚氧化酶、碱性磷酸酶和脱氢酶6种酶的活性,除脱氢酶外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在5~60cm土层,所有秸秆还田模式TEI均高于对照,总体上差异达显著水平,其中小麦秸秆不还田+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模式5~30cm土层TEI增幅最大,达到40.23%。土壤FDA水解酶、蔗糖酶和TEI可在一定程度上用于表征秸秆还田模式的优劣。【结论】综合考虑可知,小麦秸秆不还田+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模式是陕西关中地区适宜的秸秆还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