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急性心肌梗死(以下简称"急性心梗")是心血管病中最危急的一种,我国每1分钟就有15人死于急性心梗。很多人认为,该病突如其来,无迹可寻。可实际上,大多数心梗患者发病有一定时间轨迹,如果能及时发现,尽早就医,就能帮助患者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降低致残致死风险。发病前几小时或几天。有些人在发病前1个月就会出现身体不适,遗憾的是,  相似文献   

2.
正多数人对"心梗"这一词并不陌生,其发病常呈现急性、猝死等特点,让人闻之色变。其实,致人猝死的一般是急性心梗,这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疾病。"对于急性心梗患者而言,抢救的黄金时机是发病之后的120分钟以内。在这120分钟内,患者心肌梗死的面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面积的关系.方法以86例AMI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梗死相关部位的不同将其分为前壁心肌梗死组57例,下壁心肌梗死组29例.结果 Aldrich公式法预测的心梗面积与治疗前BNP水平显著相关,而QRS积分法预测的心梗面积与治疗后BNP水平显著相关(r分别为0.889,0.872,P〈0.01);前壁心肌梗死组治疗前BNP水平高于下壁心肌梗死组.结论 BNP与AMI的面积有相关性,BNP越高,心肌梗死的面积越大,BNP可能为急性心肌梗死初期的危险分层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酷似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改变与临床的诊断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5倒酷似急性心肌梗死(简称酷似心梗)的心电图改变与临床症状关系。结果:15例临床诊断为酷似心梗的心电图异常Q波、ST抬高、T波改变随原发病治愈而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5例;随原发病治愈或好转,异常Q渡仍存,ST段恢复基线,T波倒置好转的3例;因原发病治疗无效,病情加重死亡的7例。结论:心电图检查发现异常Q波、ST段异常抬高及T波改变,要结合临床、病史和相关检查全面分析,除外急性心肌梗死,对临床上有某种病因可致心肌严重损伤的,可提示酷似心梗。  相似文献   

5.
右室梗死(RVI)过去只能在尸检时作出诊断.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诊断技术的快速发展,右室梗死的临床诊断成为可能.但因常规心电图诊断右室梗塞有一定的困难,故急性右室梗死(ARVI)在临床上易漏诊或延误诊断.据报告右室梗死占急性心肌梗死的7.7%~23%[1].近几年来我院收治急性心梗113例合并右室梗死或单纯右室梗死者25例,占急性心梗的22.1%.其中存活出院有20例,3例死于休克,1例死于室扑、室颤,另1例死于心衰.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 (AMI ,以下简称急性心梗 )是指因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 ,心肌持久而严重地缺血所致的心肌坏死。临床上表现为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以及心电图反映心肌急性损伤、缺血和坏死的一系列特征性演变[1 ] 。临床上常予心电监护、吸Q2 、扩张血管、营养心肌、尿激酶、链激酶溶栓及抗心律失常等治疗。近 3a来 ,我科收治急性心梗患者 3 2 8例 ,其中男2 46例 ,女 82例 ,年龄 42~ 91岁 ,明显胸痛 2 63例 ,溶栓治疗2 2 6例 ,卧床期间出现便秘者 3 2例。现将作者对急性心梗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的点滴经验作一报道。1 病情观察严…  相似文献   

7.
2011年9月25日是第12个世界心脏日,心脑血管专家呼吁:心脏病特别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年轻化趋势明显,年轻人心脏意外事件频发令人揪心,改变生活方式、早期进行干预刻不容缓。案例:27岁小伙发心梗险些丧命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血管内科今年初曾收治了一名患心肌梗死的小伙子,非常年轻,才27岁。据了解,这位年轻人平时喜欢约上三五好友打麻将,这次心梗发作是连续打麻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以晕厥为首发症状的心肌梗死误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以晕厥为首发临床症状的22例心肌梗死误诊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2例中,误诊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8例,误诊为急性左心衰竭4例,误诊为癫痫发作2例,误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例,误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例,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2例。22例经临床分析、心电图检测、心肌酶以及超声检查确诊为心肌梗死:14例为急性下壁心梗,其中5例伴有右心室心肌梗死;正后壁2例;下壁与正后壁1例;3例为前壁心肌梗死;2例为广泛性前壁心肌梗死。结论以晕厥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极易被误诊;对于原因不明的晕厥,应常规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同时进行相关心肌酶学检测,从而降低误诊率,提高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率。  相似文献   

9.
正急性心肌梗死是人体心脏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服用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高危人群要注意以下10个诱发心梗的"危险时间",及时防范。1.洗澡。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切记饭后不要马上洗澡,因为刚吃完饭,大量血液聚集在胃部,其他器官处于相  相似文献   

10.
误区一:急性心梗保守治疗好。有些冠心病患者对新技术、新疗法了解太少,觉得手术有风险,在紧急时刻不愿选择急诊介入手术。有资料表明,在我国仅有30%的急性心绞痛、急性心梗等患者在发病后6小时内接受了紧急介入手术;高达70%的急性冠心病患者由于种种原因选择了药物保守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酸激酶MB型(CK-MB)及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三项指标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临床意义及其相关性.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1~11月收住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资料116例,根据病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6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 47例,阶段性测定其血清CK-MB、cTnI及hs-CRP指标并与6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K-MB、cTnI及hs-CRP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升高(P<0.05);AMI组血清hs-CRP与其他心梗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hs-CRP与CK-MB及cTnI之间有正相关.结论 血清CK-MB、cTnI及hs-CRP联合测定可早期快速诊断冠心病,一定水平的hs-CRP与血清CK-MB、cTnI联合检测可早期预测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资料与临床资料完整的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83例,以及同期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109例,分别就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狭窄程度、侧枝循环形成情况及临床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单支病变较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少(P<0.05),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三支病变较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多(P<0.05),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90%的狭窄病变较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多,但<90%的狭窄病变较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少(P<0.05),而两组间血管100%闭塞情况相似(P>0.05);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Ⅱ级以上的侧枝循环较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多见(P<0.05);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既往心绞痛与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多见(P<0.05),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较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明显要低(P<0.01),急性肺水肿、心源性休克、致死性心律失常等严重急性并发症比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明显要少(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住院期间死亡率和随访3年的冠心病死亡率与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相似(P>0.05),而梗死后心绞痛比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则明显增多(P<0.05)。结论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病变相对复杂,多支及严重狭窄病变多,发作前多已有缺血预适应,且侧枝循环多见,这是心肌梗死形成非ST段抬高的主要原因,也决定了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突然 ,病情严重复杂 ,病死率高。近年来 ,由于心电监护、电除颤的普及以及 β-阻滞剂的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已明显降低 [1 ] 。尽管如此 ,护理工作仍在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2 8例 ,其中男 2 0例 ,女 8例 ,年龄37~ 6 8岁。心电图示梗死部位 :广泛前壁 6例 ,下壁 8例 ,侧壁14例。 2 8例中存活 2 6例 ,死亡 2例。2 护理体会2 .1 合理安排休息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梗死后 1周内病情变化快 ,病死率高 ,故应给予绝对卧床休息 1周 ,有并发症者适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心梗前心绞痛(AP)对急性心肌梗死(AM I)患者的影响。方法:266例AM I患者分为有AP组(n=188)及无AP组(n=78)两组,比较两组肌酸激酶(CK)峰值水平、肌酸激酶同工酶(CK-M B)峰值水平和左室功能的差异。结果:有AP组的CK峰值、左室射血分数、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病死率等情况均优于无AP组(P<0.01))。结论:既往及AM I前心绞痛可使心肌循环做出适应性调节,对梗死心肌具有缺血预适应的保护作用,从而减少心肌的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15.
张谷  陈晓 《湛江医学院学报》2010,28(4):413-414,474
目的观察多巴胺联合左卡尼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疗效。方法88例住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深陛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左卡尼汀治疗,观察组采用多巴胺联合左卡尼汀治疗,治疗14d后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心电图情况。结果治疗后14d后,观察组患者心泵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心电图改善情况也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巴胺联合左卡尼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观察通脉软胶囊对犬急性心肌梗死作用的影响。采用冠脉结扎法造成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通脉软胶囊能明显改善犬急性心肌梗死,明显减轻由心外膜电图所标测的缺血程度(∑-ST),明显减少通过N-BT染色所显示的梗塞区,降低血清AST、CPK、LDH活性。通脉软胶囊能明显缩小心肌梗死范围,起到保护心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观察红豆杉提取物对急性心梗动物模型心肌细胞中Bcl-2、Bax凋亡因子的影响,探讨其对梗死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机制.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分支法复制心肌梗死动物模型,运用免疫组化法定量分析心肌组织中Bcl-2和Bax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红豆杉提取物给药组可增加心肌组织中Bcl-2的表达,抑制Bax的表达.红豆杉提取物可通过上调Bcl-2和下调Bax的表达,使Bcl-2/Bax值上升,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从而对梗死心肌的保护起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直接介入干预(Primary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及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的影响。方法:选取行急诊PCI手术,并且受累血管为前降支的STEMI患者33例为急诊PCI组;受累血管为前降支,STEMI未行急诊PCI手术,但1周后(10~14d)行择期PCI术患者31例为择期PCI组;选取同期医院门诊体检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ELISA法检测各组患者入院时和心梗后1月血清TNF-α、BNP水平。结果:心梗后1个月,急诊PCI组较择期PCI组血清TNF-α、BNP水平低(P0.05)。结论:与择期PCI比较,急诊PCI使炎症因子TNF-α下降,同时降低BNP,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淫羊藿总苷的抗实验性心肌缺血作用。方法通过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产生急性心肌梗死模型,观察淫羊藿总苷对实验性心肌梗死的影响。结果淫羊藿总苷对急性心肌梗死24h大鼠可明显缩小心肌梗塞面积,降低心肌三酶活性。结论淫羊藿总苷对急性心肌缺血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方法对我院2000-2007年门诊及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129例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9例心肌梗死患者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比例占首位,为109例(占84.5%)。其它类型的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速9例(7.0%),心房纤颤5例(3.9%),房室传导阻滞6例(4.7%),束支传导阻滞7例(5.4%),房性早搏3例(2.3%),窦性心动过缓12例(9.3%)。死亡病例13例(10.1%),其中死于室速、室颤等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者10例,死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2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结论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在心肌梗死时均可发生,但是以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最高,也是心肌梗死最主要的卒死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