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广西农业面源污染的时空演变规律,提出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控对策,为广西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实施乡村振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西江经济带、桂西资源富集区和北部湾经济区为研究单元,构建农田化肥和畜禽养殖粪便污染清单,采用单元调查法测算2008—2019年广西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量和排放强度。【结果】农业面源污染地...  相似文献   

2.
通过调研明确了宁夏引黄灌区农业生产中存在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结合分析当前国内外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和农田清洁生产领域先进的技术,提出了宁夏引黄灌区农业绿色生产和乡村振兴战略需求实现途径,为指导宁夏引黄灌区农业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洞庭湖区沧浪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摸清洞庭湖区汉寿县沧浪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情况,依据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对沧浪河流域水产养殖、畜禽养殖、种植业及农村生活污染的总氮(TN)、总磷(TP)和化学需氧量(COD)等农业面源主要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区内TN、TP和COD的排放总量分别为243.4、37.9和891.6 t/a;其中,水产养殖的污染排放最为严重,分别占排放总量的60.8%、71.5%和26.6%;其次为畜禽养殖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染,种植业污染排放相对较轻。因此,沧浪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应重点开展水产养殖污染治理。  相似文献   

4.
揭示粮食生产大省农业面源污染时空变化规律及其与粮食生产内在脱钩关系,为农业生产管理提供理论依据。该文以湖南省为研究区,基于农村统计年鉴等数据并选取化肥、牲畜排泄物和农药污染源为研究对象,采用清单分析法评估2007一2019年农业面源污染时空变化特征,并基于脱钩理论揭示粮食生产与农业面源污染的脱钩效应。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湖南省农业面源污染物的排放强度持续降低,其中牲畜污染排放强度下降幅度达到35.16%,由2007年的60.21kg/hm^(2)降至2019年的38.04kg/hm^(2),化肥污染排放强度和农药污染排放强度分别下降了6.05%和10.13%,农业面源污染政策管控措施效果明显;2)农药、牲畜污染排放强度呈显著聚集性效应,高排放区主要分布在湘中、湘南及湘东地区,而化肥污染高值区逐渐向湘东地区聚集;3)湖南省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效果显著,粮食生产与3类污染物排放强度均呈阶段性耦合脱钩特点。最后,本文提出了优化畜禽养殖结构,在保障粮食生产前提下控制化肥施用数量,推广农药减量和虫害防治技术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前言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绿色发展、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建设美丽中国任务目标,这是进入新时代农业生态与环境领域科技工作者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2016年起,国家实施了"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  相似文献   

6.
为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解决南方典型水源保护地——蒸水河水源地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以蒸水河发源地邵东县简家陇镇蒸源村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了研究区畜禽养殖、村域地表径流、农田面源等主要污染物排放现状。结果表明:畜禽养殖排放的TN、TP和COD的排放总量分别为11.349、2.172和143.703 t/a,为区域主要农业面源污染源。提出了结合"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遵循"源端控制-过程拦截-末端治理"的思路,建议通过推广清洁减排的农业生产技术措施,建设农村废弃物处理和利用设施,构建面源污染拦截体系,优化农民居住环境,打造农民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长效机制,防控村域范围内生产生活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促进区域范围内生态环境改善,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保育型可持续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建设农业绿色发展制度,"四梁八柱"已构建如何准确判断当前农业环境形势?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廖西元说,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监测有利于全面掌握我国农业污染现状,是督  相似文献   

8.
劳动力转移、化肥过度使用与面源污染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为研究农村劳动力由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以当前最主要的农业污染源——化肥为例,基于2004—2013年中国31省的面板数据,运用STIRPAT模型考察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化肥面源污染排放的关系。结果表明:劳动力非农转移促使农户在农业生产中投入更多的化肥,加重了中国化肥施用的面源污染;并且由于化肥面源污染排放增加速度高于劳动力转移速度,未来劳动力转移会继续放大化肥面源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基于此,本研究认为对化肥面源污染进行有效控制,除应用污染防治技术外,还应当充分考虑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政府的农业治污减排政策应适应农业劳动力日益稀缺的现实,以确保政策"落地"。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战略,立足于农业、农村、农民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党重大创新战略,这一战略的提出为进一步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构建和谐美丽中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其中,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必须高度重视。生态兴,则文明兴。在乡村治理过程中,如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农村珍贵的水资源、土地资源、大气资源等至关重要。本文立足于农业面源污染问题,通过对德州市乡村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德州市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并提出了相关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本研究调研了南县农村人居环境及治理现状,分析了影响南县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区域内农村生活污染排放最为严重,TN、TP及COD排放量分别占排放总量的42.97%、43.41%及54.36%,其次为畜禽养殖污染排放,种植业与水产养殖污染相对较小。针对当地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研究提出以自然村为单元,在搞好综合基础设施建设、配套物质装备、优化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上,重点抓好美丽乡村、面源污染治理、农业清洁生产和生态文明理念提升四大工程建设的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空间差异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乡村生态振兴战略背景下,深入考察当前农业面源污染的空间差异以及影响因素,对推进乡村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03—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单元调查法和空间计量分析方法,探讨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空间差异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业面源污染的地区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其中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农业面源污染较轻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即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呈现出由东中部地区向西北和东北地区递减的趋势。空间计量分析表明,农业面源污染呈现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高污染集聚区域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低污染集聚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北和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生产效率、清洁能源技术、产业结构优化、环境治理投资是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因素。因此,建议强化环境治理投资,加强农业绿色科技投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立完善区域间联防联控,以提升乡村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与总量,制定相应控制措施,基于输出系数模型,以总氮和总磷的排放作为评价对象,研究安徽怀远县2014—2018年农业面源污染情况并分析面源污染来源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14—2018年该区域的总氮排放量分别为309.8、293.6、300.6、305.2、310.5t,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总磷排放量分别为21.7、21.9、22.4、23.0、22.8t,整体呈现增加趋势;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自耕地源、人口源和畜禽源。各污染源对总氮排放量的贡献率为耕地源人口源畜禽源,对总磷排放量的贡献率为:人口源畜禽源耕地源;综合单位面积面源污染排放强度,将区域分为4等级,时空分布具有明显变化。单位面积总氮排放强度多分布在2、3等级,单位面积总磷排放强度分布多分布在1、2等级;大部分村总氮、总磷排放强度分布一致,西北部余夏、找母和东部联合村排放强度较高,南部刘楼和镇南等村排放强度较低。因此,安徽怀远县主要面源污染物为总氮,可通过调整所施肥料的氮磷比,控制总氮排放量,同时根据各区域内各村不同的污染源构成,提出适宜对策。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活动中,农田中的土粒、生活垃圾、氮素、磷素、残余农药与农村禽畜粪便等有机或无机物质,随着降水和径流冲刷,通过渗漏、地表径流和农田排水,使大量污染物流入附近的河流、水库、湖泊等,对周围的水体和土壤环境引起的污染。近年来,文山市通过先进生态农业科技的推广运用、禁养区治理、"七改三清"、乡村环境治理等措施的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上农业面源污染日益加剧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加快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力度,促进农村生产生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文山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市场主体培育及国际经验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废弃物的大量产生,中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形势日益严峻。同时中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存在投入不足、治理效率不高、投融资机制不健全、社会参与程度低等问题。本文在梳理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市场主体培育的相关政策与探索实践基础上,通过借鉴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方面的经验,从强化政策法规制定、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实施农业绿色补贴、推动落实税收扶持政策、开展农业面源排污权交易试点、因地制宜探索公私合营模式(PPP)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以便为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市场主体培育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正为加快仁怀市生态文明建设,强化农村面源污染治理,解决农业和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实现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全覆盖,全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根据《仁怀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要求,结合仁怀市农村面源污染整治工作实际,制定本防治措施。1防治目标深入推进畜禽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整治,以统筹产业发展、脱贫攻坚、扶贫生态移民、环境整治、乡村  相似文献   

16.
<正>产业兴,百业兴。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首位。笔者认为,实现乡村振兴要把乡村产业的发展摆在突出的位置,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要坚决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形成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要加快培育乡村产业、乡土产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笔者以新乐市为例,针对乡村产业发展谈谈自己的看法:一、新乐市农业产业基础较好新乐市地处太行山东麓,属山前倾斜平原,  相似文献   

17.
以贵州省中部的清镇市为研究对象,采用清单分析法及等标污染负荷法,对清镇市各乡镇的畜禽养殖、农业化肥施用、农村生活污水产生的面源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清镇市农业面源污染TN、TP、COD实物排放量分别为13.09×103、3.63×103、50.36×103t/年,等标排放强度分别为6.42、8.86、1.08 t/km2。其中,畜禽养殖业为主要污染源,其等标污染负荷比达到70.84%;主要污染物为TP,其等标污染负荷比达到54.15%。根据各乡镇农业和农村污染等标排放强度的聚类分析及敏感性的评价结果,清镇市农业和农村污染优先控制区域应为红枫湖镇和百花湖乡,面源污染防治应以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为重点。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排放的空间差异及其动态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2003—2014年为研究时段,在测算农业面源污染排放强度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基尼系数和非参数估计方法,研究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空间差异及其动态演变,结果表明:1)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排放总体下降,且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东部和中部地区的排放强度较高,西部和东北地区则相对较低。2)2003—2014年,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略微扩大,地区间差异是其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3)核密度估计结果表明,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排放总体差异表现为"下降-上升-下降"的波动变化趋势。4)马尔科夫链分析表明,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在不同类型间的相互流动较为微弱,但从长期来看,存在向两极分化发展的趋势特征。  相似文献   

19.
农业面源污染是目前影响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制约了农村增绿、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以广东省为例,采用排污系数法估算2008—2017年农业面源污染的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污染负荷,结合ArcGIS 10.2可视化分析其时空特征,并通过各污染物的地均排放量及其综合指数对广东省21个地市农业面源污染强度进行风险分析及提出针对性措施。结果表明,2017年广东省农村地区COD、TN及TP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为104.47万、16.87万、2.45万t;2008—2017年COD、TN及TP污染强度整体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2016—2017年部分地区变化幅度明显,主要由于化肥使用量、畜禽养殖量大幅增加。21个地市农业面源污染风险大小顺序为茂名、汕头、湛江、珠海、佛山、阳江、中山、江门、揭阳、肇庆、潮州、汕尾、广州、清远、云浮、深圳、梅州、惠州、韶关、河源、东莞。乡村振兴背景下探究农业面源污染时空分布与风险特征,提出污染防治针对性措施,有利于广东省开展农业绿色发展行动,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对水体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通过分析中国化肥用量的变化与湖泊富营养化进程,揭示了农业面源污染的增加与水体污染的加重几乎同步,农业面源是造成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从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大、污染复杂和防治难度大三方面指出中国农业面源防治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最后提出建立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政策和法规、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加强生态建设是防治中国农业面源对水体污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