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菲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中间产物分析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生物降解是多环芳烃从环境中去除的主要途径,而获得高效降解多环芳烃的优势微生物是当前进行多环芳烃污染生态系统修复的关键所在。本研究采用水-硅油双相体系从污染土壤中富集到3个以菲为惟一碳源和能源的混合菌系GY2、GS3和GM2,这3种混合菌在72h内对初始浓度为100mg·L-1菲的降解率分别达到99.9%、99.9%和91.9%。从GY2中分离得到高效降解菲的菌株GY2B,48h对菲的降解率达到99.1%。经UV-Vis和GC-MS分析发现,混合菌GY2降解菲的中间代谢产物主要有1-羟基-2-萘酸和1-萘酚,纯菌GY2B降解菲的中间代谢产物主要有水杨酸、1-萘酚和1-羟基-2-萘酸。  相似文献   

2.
以菲降解菌--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sp.)GY2B和芘降解菌--假单胞菌(Sphingomonas sp.)GP3A为研究对象, 对两株菌进行融合前的抗药性标记筛选, 融合后的菌株通过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进行分析鉴定, 并测定其对菲和芘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 筛选出GY2B的遗传标记为哌拉西林抗性(80 μg·mL-1),GP3A的遗传标记为头孢他啶抗性(80 μg·mL-1)或红霉素抗性(100~150 μg·mL-1).通过菲和芘的初步降解实验筛选出一株融合菌株F14, 通过平板菌落形态、扫描电镜(SEM)及PCR-RFLP分析鉴定F14是不同于亲本的菌株, 是GY2B 和GP3A 的融合子。融合菌株F14既可以降解菲又可以降解芘, 对初始浓度为100 mg·L-1的菲和芘的降解率分别为99%(24 h)和18%(10 d),降解能力和降解效果明显高于其亲本。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硅油双相体系从污染土壤中驯化分离到2株能够以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为惟一碳源和能源生长的菌株TS2H、TS2L,经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以及16SrDNA序列分析,菌株分别鉴定为乙酸钙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和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对其降解DBP的特性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可能的生物降解途径。结果表明,菌株TS2H、TS2L在48h内对40mg·L^-1初始浓度DBP的降解率分别达到98.64%、74.62%,TS2H降解DBP的中间代谢产物主要有邻苯二甲酸以及一些小分子酸类和醇类物质。  相似文献   

4.
从甲基叔丁基醚(MTBE)污染场地的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一株高效降解菌株A-3,经形态及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该菌株鉴定为金黄杆菌(Chryseobacteriumsp.)。对该菌株降解MTBE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添加100mg·L。酵母膏及0.05~0.1mg·L^-1。Co^2+对细菌的生长及MTBE的降解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该菌的降解动力学进行了分析,MTBE的降解符合抑制动力学Haldane模型,最大降解速率Vmax=0.11d^-1,半饱和常数ks=161.7mg·L^-1抑制常数k1=68.2mg·L^-1。该菌株对于烃类等物质具有广泛的利用能力.其在环境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选育能利用廉价碳源并且高产聚羟基烷酸的优良菌株,对分离自活性污泥中的菌株Zoogloeasp.GY3进行了摇瓶发酵条件的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其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蔗糖浓度3%,摇瓶种子接种量10%,接种种龄18 h,在此条件下发酵32 h后,PHAs的含量可以达到84.1%。此外,在以自来水为溶剂的条件下,菌株GY3对微量元素无特殊要求,因而降低了发酵成本。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西柏三烯-4,6-二醇(CBT)的生物降解机制,探究CBT降解菌在再造烟叶中的应用,以CBT(0. 3 g/L)为唯一碳源,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从初烤后烟叶中分离得到1株高效降解CBT产香的菌株H3-1,该菌株发酵30 h后CBT的降解率达到85. 85%,降解产物为金合欢醛,在培养基中加入麦芽糖(2 g/L)时,发酵液中有茄酮检出;根据形态特征和系统进化树分析,初步鉴定菌株H3-1为新鞘氨醇杆菌(Novosphingobium sp)。将H3-1菌制剂按5%接种到再造烟叶浓缩液中,发酵24 h后检测发现,苯甲醇、2-乙酰基吡咯、甲基麦芽酚、苯乙醇、2-乙基-3-甲基马来酰亚胺、甲基环戊酮、茄酮、二氢猕猴桃内酯、4-羟基-β-二氢大马酮、9-羟基-4,7-巨豆三烯酮、4-(3-羟基丁基)-3,5,5-三甲基-2-环己烯-1-酮、叶绿醇、棕榈酸含量升高;评吸结果显示,发酵后再造烟叶较发酵前相比香气浓度和香气量均有所改善。综上,新鞘氨醇杆菌H3-1可降解CBT生成金合欢醛和茄酮,且该菌株具有增加再造烟叶浓缩液香气量、提高香气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甲基叔丁基醚(MTBE)的生物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摇瓶振荡法,利用自行富集驯化培养的混合微生物对甲基叔丁基醚(MTBE)好氧降解规律进行了研究,讨论温度、pH值、MTBE初始浓度、接种量对MTBE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MTBE为碳源的微生物生长极其缓慢,使得MTBE的生物降解性较差.本研究条件下的最高降解率为48.88%,且在约200h的降解时间内没有发现中间产物叔丁醇(TBA)的进二步降解。MTBE降解规律可用Monod-no—growth模型很好描述,其基本降解动力学参数为μmax=0.085h^-1,Ks=381.70mg·L^-1。  相似文献   

8.
为选育能利用廉价碳源并且高产聚羟基烷酸的优良菌株,对分离自活性污泥中的菌株Zoogloeasp.GY3进行了摇瓶发酵条件的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其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蔗糖浓度3%,摇瓶种子接种量10%,接种种龄18 h,在此条件下发酵32 h后,PHAs的含量可以达到84.1%。此外,在以自来水为溶剂的条件下,菌株GY3对微量元素无特殊要求,因而降低了发酵成本。  相似文献   

9.
低温下降解阿特拉津的细菌菌株的筛选鉴定和降解特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从吉林市农药厂排污口和长春市裴家垃圾场渗滤液中分离、筛选出2株能够在低温条件下(10℃)高效降解阿特拉津的菌株L1和N8.对其进行鉴定并研究了其降解特性。结果表明:经Biolog细菌鉴定系统鉴定两株菌分别为深红酵母菌(Rhodotomla glutinis)和嗜麦芽糖寡养单胞菌(Burkholderia glumae);通过室内降解条件优化确定2株菌对10mg·L^-1 AT最佳降解条件:初始pH为7,碳源为葡萄糖,L1的接种量为10mE(1.53×10^8个),N8的最佳接种量为2mL(2.48×10^8个),第15d最大降解率L1为80.7%,N8为73.6%。在最佳降解条件下,L1和N8对初始浓度为5、10、15、20、25mg·L^-1阿特拉津的生物降解反应多数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半衰期3.10d.从而为生物降解阿特拉津提供了优势菌种。  相似文献   

10.
2,4-D除草剂降解菌的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陕西省关中地区的农田及菜园土壤中分离筛选出23株能够以2,4-D为惟一碳源的细菌。采用以2,4-D为惟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液,在30℃及180r·min^-1的恒温摇床中对不同菌株进行培养,通过测定培养12h后培养液中剩余的2,4-D浓度,计算不同菌株对2,4-D的表观降解率。结果表明,菌株SX09、SX13、SX15和SX21对2,4-D初始浓度为0.5g·L^-1时的降解率分别达到40.93%、38.00%、35.47%和39.02%。降解特性试验表明,选择2,4-D浓度分别为0.14、0.50、1.40和3.00g·L^-1条件下,4株细菌降解2,4-D的最适浓度为0.50g·L^-1。4株细菌利用2,4-D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5℃。菌株SX09、SX13和SX21的最适生长pH值在7.0—8.5之间,而菌株SX15最适生长pH值为7.0。  相似文献   

11.
采用L(934)正交设计试验,对山茱萸浸提液中山茱萸多糖的酶水解法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并对浸提液的中有效成分马钱苷含量进行了HPLC法分析。结果表明,山茱萸多糖浸提的最佳工艺为:液料比1∶5,浸提时间4 h,浸提温度80℃,果胶酶添加量0.55 g/L。用HPLC法测定出的山茱萸浸提液中马钱苷平均含量为0.512 ...  相似文献   

12.
饲料中有效能是供动物生长发育的基础.不同动物所用的有效能体系不同,目前大多数动物采用消化能、代谢能体系,但随着研究的发展与深入,发现最能反映饲料有效能的是净能体系.无论哪种体系,采用合理的测定技术准确测定饲料中的有效能值显得尤其重要,通过对饲料有效能值的准确测定可以实现动物所需能量的精确供给,减少养殖成本,使经济效益最大化.文章综述了几种有效能评价体系的测定技术.  相似文献   

13.
姬松茸碳源利用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麦秸培养基,系统研究了姬松茸在生长期间对碳源的利用规律。结果表明,姬松茸降解的有机物质绝大部分被菌体的呼吸过程消耗掉,绝对生物学效率较低;在菌丝生长阶段,木质素的降解速率大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这对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十分有利;非木质纤维素组分在菌丝生长阶段被主要利用,而木质纤维素则是子实体生长阶段的主要碳源。且就整个栽培过程而言,姬松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79.86%的碳源来自木质纤维素。  相似文献   

14.
切花菊耐热性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8个切花菊品种为材料,通过对离体叶片进行50℃高温胁迫后,采用电导法、电阻抗图谱法测定电导率、电阻,并对大田栽培植株进行田间高温胁迫试验,比较品种间的耐热性。结果表明:电导法测得的50℃直接相对电导率、修正相对电导率和电阻抗图谱法测得的胞外电阻在品种间有明显差异,但与田间高温胁迫法测定的热害指数不完全一致。电导法和电阻抗图谱法都可以作为测定切花菊耐热性的方法,但需要结合田间耐热性观察。  相似文献   

15.
三种镰刀菌引起的板栗内腐病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板栗内腐病的病原,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BL-5、BL-7和BL-9共3株病原菌,通过柯赫氏法则、形态学特征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显示,BL-5在PDA培养基上初期菌丝白色,菌落中心部位有淡红色素,后期菌落逐渐变成深红色,菌落中心可见黄色菌丝;BL-7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呈白色、绒毛状,分生孢子长椭圆形或梨形、颜色透明、具隔膜;BL-9在PDA培养基上菌丝呈棉絮状,初期菌落呈粉红色,随着菌落的生长,后期菌落颜色逐渐变为浅黄色或褐色,分生孢子中间粗、两头较细长,似镰刀形,弯曲或直立,具有厚垣孢子。BL-5、BL-7、BL-9的ITS序列分别与Fusarium graminearum KJ847741、Fusarium proliferatum MW686898、Fusarium equiseti KU984711的序列同源性均达99%。因此,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判断引起板栗内腐病的3种镰刀菌分别为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层出镰孢菌(Fusarium proliferatum)、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为板栗内腐病的有效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郑艳霞  王永刚  李志忠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7075-17076
[目的]寻找开发啤特果产业的新途径,提高其附加值。[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啤特果中的多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多糖的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对影响啤特果多糖提取工艺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确定了提取啤特果多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温度95℃,料液比1∶2,乙醇浓度67%。在该工艺条件下,啤特果多糖的得率为1.05%。[结论]该研究为开发利用啤特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利用已构建的过表达拟南芥(Arabidopsis)GEF7基因植株,在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并与野生型植株进行对比分析,对GEF7基因过表达植株的幼苗表型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GEF7基因过表达植株幼苗的根长比野生型对照明显增加;其子叶形态、数目和幼苗形态等方面均有异常表型,表明GEF7基因的功能与根的发育有关,并参与调控植物的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客源市场生态旅游消费的潜在特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就长沙市居民对湖南金洞生态旅游开发的意向等问题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生态旅游符合人们“回归自然”的旅游新时尚,有着极大的开发空间,指出生态旅游的开发要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开发的产品要以休闲度假类的大众产品为主,开发生态旅游都市客源市场还要多种渠道并用,尤其是要注重媒体的宣传.  相似文献   

19.
精胺对菊花蕾期叶片生理及花期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浓度(0,0.1,0.2,0.5mmol·L-1)的精胺(Spm)对菊花品种兼六香菊绿蕾期叶片生理生化、开花时期和花期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Spm可使菊花蕾期叶片中硝酸还原酶(NR)、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及叶绿素(Chl)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都比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处理组花期的花径、株径、株高均高于对照组,外观株型整体比对照美观,其中以0.1 mmol·L-1处理的效果最明显,开花时间比对照提前3d,整个花期延长10d.  相似文献   

20.
王秀云  陈晔  舒强  张强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5):3603-3604,3606
介绍了利用生成的1∶5万3、0 m分辨率溧水县DEM数据和土地利用类型栅格数据,借助于GIS软件,首先对DEM数据提取坡度信息,然后将坡度信息与土地利用类型栅格数据结合进行空间叠加分析,研究了溧水县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各个坡度级内的面积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