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在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尤其是在植物抗病虫育种、生物农药等方面 ,目前已大面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由于与病虫害防治有关的基因的发现 ,以及转基因和微生物重组技术的一系列突破 ,用于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植物基因工程产品首先得以开发并在农业上实现了商品化生产。植物基因工程正在开辟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新途径。我们不难看出 ,首先得益于现代生物技术成果的病虫防治领域已率先进入了堪称“生物学世纪”的 2 1世纪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模式的不断深入,农业害虫防治技术在许多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农业种植过程中,病虫害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农业生产。通过对农业病虫害的深度分析和种植过程中的防治,开发利用病虫害对农业的不利影响,提高农业生产产量,实现农业害虫防治技术的高速经济增长。本文主要对现阶段我国农业病虫害防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对防治技术应用的总结,提出了一系列提高防治效果的解决措施。希望为我国农业病虫害防治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转基因技术作为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缓解资源匮乏、提高粮食产量、保护生态环境安全、拓展农业功能等方面做出巨大贡献。RNAi是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基因阻断技术,近年来,在作物防治病虫害和品质改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商业化应用已成为现实。因此,基于RNAi的转基因作物研发现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就已产业化的RNAi转基因产品、RNAi转基因植物的研究进展及对RNAi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研究展望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病虫害是影响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不仅会影响农作物产量,还将影响农作物质量。合理应用农业病虫害防治技术,可减低其会农业生产的不良影响,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稳定发展。本文分析了几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了农业病虫害防治现状,提出了加强病虫害防治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病虫害防治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在蔬菜种植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防止病虫害对蔬菜生产产生影响。该文对无公害蔬菜的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6.
农作物病虫害监测是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本文首先在阐述高光谱遥感监测农作物病虫害原理的基础上,对高光谱遥感技术近年来在农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按主要大宗作物种类进行分类,体现了高光谱遥感在植保领域中广阔的应用前景。最后,对该技术在农业病虫害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已经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但是由于在农业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对我国现阶段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的提升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本文主要就现阶段农业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经济和科技发展的背景下,农业在新的发展形式下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农业的发展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农业发展的重点环节,是影响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在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背景下,植保无人机这种新型的技术也迅速得到发展和推广,为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将这种新型的喷药技术应用到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中,不仅能够减少的病虫害的种类和数量,而且还能减少对农作物的损害,为此就需要将这种技术合理的应用到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本篇文章主要分析植保无人机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有机农业中害虫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子英  刘保明 《农业与技术》2003,23(4):69-70,73
有机农业是一种在生产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化肥、农药、除草剂、生长调节剂以及转基因产品的系统.因此,有机农业的病虫害防治要求从作物病虫害的生态系统出发,综合应用各种生物的、农业的以及物理的方法,以创造不利于病虫害发生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生态环境,保证农业生态系统平衡.下面介绍几种有机农业中害虫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0.
农作物病虫害监测是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本文首先在阐述高光谱遥感监测农作物病虫害原理的基础上,对高光谱遥感技术近年来在农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进行了归纳总结,按主要大宗作物种类进行分类,体现了高光谱遥感在植保领域中广阔的应用前景。最后,对该技术在农业病虫害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测定GLT加入不同的助剂和杀虫剂防治烟粉虱的试验结果表明,加入不同的助剂或者与其他杀虫剂进行复配在烟粉虱防治中具有较好的效果。微粒涂布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无公害的病虫害防治技术,能够有效地控制病虫害,并达到增产和提高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蚜虫是一种常见的农作物害虫,作为多种植物病毒的载体而成为影响农业发展的重要害虫之一,对蚜虫的防治一直是众多科学工作者所面对的难题。构建了雪花莲凝集素(GNA)和苋菜凝集素(ACA)双价植物表达载体pBI121-GA,在农杆菌介导下,叶盘法转化烟草NC89,得到卡那霉素抗性植株65株。通过基因组PCR、ELISA、RT-PCR和Western-blot等分子生物学检测,从中筛选出外源凝集素不同表达水平的转基因烟草5株。对筛选出的5株转基因烟草植株进行初步蚜虫抗性实验,证实转基因烟草对桃蚜表现出一定的抗性,最高抑制率达85.8%,为农作物双价抗蚜基因的应用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植保统防统治、病虫测报技术以及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综合病虫草害防控技术措施的介绍,详细阐述了现代农业病虫草害防治过程中减少农药使用量的具体方法,为农产品农药残留的控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枇杷病虫害绿色防控主要是指利用生态管控、生物防治等保护生态环境的手段控制农 作物病虫危害的保护方式。健康栽培,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利用有益生物控制病虫,综合运用 农业防治技术以及科学使用农药杀虫是常用的枇杷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能够起到理想的病虫 害预防与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5.
利用WebGIS技术,结合数据库和.NET技术,设计开发了基于SuperMap IS.NET的病虫害监测系统,该系统充分发挥了WebGIS的信息的发布和检索功能,直观高效地实现了农业病虫害监测数据的网络共享,通过WebGIS结合空间数据的分析处理,能有效地实现对农业病虫害的动态监测,可为防治病虫害提供及时、准确、直观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过去的三十年间,中国从事农业生物技术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已经培育了数百个适合中国自然生长条件并满足其它不同农业需求的新型农作物新品种。其中,有的可以更有效地抵抗害虫和病害爆发,有的可以节约水分和肥料,有的则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许多这样的作物品种是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而成,也就是有目的地将供体的遗传物质转移到受体作物中,而毋需通过传统的杂交育种手段。这样一种转基因技术在一些国家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在中国,尽管转基因技术研究在实验室内正在广泛开展,但到目前为止,只有转基因抗虫棉真正在农业生产上发挥着作用。在名为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兴起和前景”的新书中,笔者首先介绍了目前在中国正蓬勃开展的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产业,然后详细论述了中国对农业生物技术的投资在中国国内和全球范围内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如何依赖于实验室之外的一些因素:传统农业研究和生物技术方面的所获基金支持及其成效,中国对于生物安全性所持谨慎态度的影响,种子流通渠道的效率,以及国内外公众对转基因产品的接受程度。  相似文献   

17.
几丁质对昆虫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且不存在于植物和哺乳动物中,因此其合成途径的关键酶是较为理想的杀虫剂靶标。近年来,多种害虫的几丁质合成关键酶基因被克隆和鉴定,通过RNAi技术应用于一些重要害虫的防治研究工作中。本文较为系统的总结了近些年害虫几丁质合成关键酶的基因克隆及功能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几丁质合成酶、海藻糖酶基因基于RNAi技术应用于害虫防治取得的研究进展,分析了RNAi技术通过转基因植物表达dsRNA(RNAi抗虫作物)以及作为核酸农药(dsRNA)直接进行作物喷施的两种应用途径,文章最后还探讨了RNAi在害虫防治中面临的主要瓶颈问题以及主要应对策略。上述较为系统的归纳和总结,目的是为今后基于几丁质合成关键酶的RNAi技术应用于害虫绿色防控研究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就转基因技术在蔬菜抗病(毒)、抗虫、抗除草剂和抗逆性育种以及人为创造雄性不育和提高耐贮性、提高产量、延迟成熟、品质改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展望转基因技术在中国蔬菜育种中应用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9.
绿色低碳是我国当前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其推广和应用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我国在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和推广上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本文分别从生态调控技术、农艺栽培措施、物理防控技术、生物防治和应急精准化学防治方面系统梳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20.
RBF网络在农业病虫害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复杂的农业病虫害预报过程,开发了基于RBF神经网络技术的病虫害预测模型。测试结果表明,该模型准确有效,适合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