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木兰科植物海岛引种与筛选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自1976年开始木兰科植物引种试验,时至今日,舟山海岛已引入该科植物76种,保存65种。根据各树种在引种地的生长、越冬表现情况和开发利用价值。将引进树种筛选划分为成功、较成功、可望成功、较难成功和未成功等5种类型。并对各类型作出了相应的开发利用建议或引种结果评价。最后,对红运玉兰等部分优良引进树种在开花习性、形态与观赏特性和繁殖应用等方面作了简单介绍。表1参6。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性状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方法]根据气候相似理论,针对性引进木兰科含笑属的6个品种,进行试验观察。[结果]结果表明,综合各方面性状,在合肥及其相似地区推荐应用金叶含笑和阔瓣含笑。[结论]该研究为优良园林绿化树种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我国木兰科观赏新树种的开发及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木兰科植物具有观赏价值较高、利用历史悠久且极富文化底蕴等特点。本文对近几年已初步开发利用,并显示出较好应用前景的几种木兰科观赏新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生态适应性及主要观赏特性进行了简要评述,总结了木兰科新树种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新树种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木兰科植物在安徽省的分布及园林应用状况,对安徽省木兰科种质资源进行系统调查.方法:通过查找相关文献以及实地调查获取数据,掌握木兰科植物的种质资源在安徽省的地理分布状况,并对该科植物的观赏价值及在安徽省的园林应用方式进行分析.结果:安徽省分布的木兰科植物现共有6属34种(含1亚种1变种1杂交种).结论:木兰科在安徽省树种种类分布较多,但在园林应用方面的树种却比较单一.从地理分布情况看,木兰科植物主要分布在安徽省偏南的地区,如江淮丘陵区和皖南山地丘陵区,而在安徽省北部地区分布较少.  相似文献   

5.
玉兰育苗与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兰(Magnolia denudata Desr)别名望春花、辛夷,为木兰科木兰属植物,落叶乔木,是名贵的园林观赏树种,也是药用树种,各地均有栽培。根据我们多年对玉兰育苗与栽培的实验与实践,现将玉兰育苗与造林技术总结如下。1作用与经济价值1.1观赏特性和园林用途玉兰美丽多姿株高达6m,树冠  相似文献   

6.
木兰科观赏树种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曹受金  刘辉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3):6183-6184
木兰科植物是一类具有很高观赏价值的园林绿化树种。从木兰科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园林观赏特性等方面入手,探讨了木兰科植物的地位与现状及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情况,得出木兰科植物完全符合园林绿化的需要,应该大力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7.
首次在陕西成功引进这一经济价值高、市场前景广阔的新树种,并实现了商业化栽培丰富了果树栽培多样化选出了三个优良新品种,提出了系统栽培技术区域。  相似文献   

8.
近几十年来我国成功的从国外引进多种金合欢树种,并在广东、海南、福建、广西等地推广种植。总结这些树种的引种地和原产地,并从微型繁殖、器官发生、体细胞胚胎发生3个方面总结了近年来在我国引种成功的金合欢树种离体繁殖的研究进展,这将对我国金合欢树种的进一步研究及其推广种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南京木兰科观赏植物引种调查及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南京历年引种栽培的木兰科植物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南京共引种木兰科树种32种,其中落叶的木兰属和鹅掌楸属种类生长好,观赏效果佳,常绿的含笑属、木莲属和拟单性木兰属种类次之;各属的成活和生长情况及观赏效果有一定差别,鹅掌楸属>木兰属>含笑属>木莲属>拟单性木兰属。对引种的木兰科树种的适应性和观赏效果分8个级别进行了评价,并对影响适应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表明引种木兰科植物的适应性受引种地的气候和种区系起源共同影响,其中,气候因素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安徽省木兰科植物的地理分布概况,对其在合肥、芜湖、马鞍山城市园林中的应用进行了调查,发现目前应用的仅有荷花玉兰、紫玉兰、白玉兰、含笑等少数树种,具有很大的园林应用发展空间,并由此提出了木兰科植物推广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韦宇  李秀寨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1):161-162
对楚雄师范学院绿化植物种类概况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楚雄师范学院校园绿化植物现有105种隶属51科,其中物种较丰富的科有蔷薇科、桑科、柏科及木兰科。笔者根据楚雄师范学院绿化植物现状,提出今后合理配置绿化植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介绍上海园林中所应用的竹类,从中推荐适合上海生境、长势旺盛、又具有观赏价值的12个竹种,以供进一步推广应用。并对竹种在上海园林中的应用和发展,提出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3.
上海地区气候温暖多雨,水网纵横交错,水生植物资源丰富。经调查,有水生高等植物50科,95属,180种。根据上海园林水生观赏植物景观现状,通过筛选,对有栽培利用价值的42种尚未应用的水生高等植物作了报道,同时对它们的“综合利用价值”进行了评定,并对水景设计中植物应用可能存在的问题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茶花Camellia spp.在上海各公园绿地中广泛应用,但长势差异明显。为更好地提升茶花在上海的应用效果,对上海茶花栽培土壤的理化性质及不同品种的生长状况等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氢离子浓度指数(pH)和水溶性盐浓度(EC)是影响茶花生长的重要土壤因子。金华8个栽培样地的pH 6.66,上海8个样地为pH 7.77;上海地区长势差的品种‘红露珍’‘Hong Luzhen’栽培土壤水溶性盐浓度(EC)为0.22 mS·cm-1,显著高于金华和上海长势良好的栽培土壤。在上海弱碱性土壤条件下,不同茶花品种的适应性差异显著,‘大红金心’‘Dahong Jinxin’‘状元红’‘Zhuangyuan Hong’‘十八学士’‘Shiba Xueshi’等品种在偏碱性土壤中具有较好的适应性。上海植物园培育茶花新品种‘小粉玉’‘Xiao Fenyu’可以在pH 8.16的土壤中正常生长,为茶花在偏碱性土壤中生长和应用提供了可能。图1表3参10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乔木林生物量估算及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2014年上海市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统计报告和2013-2014年乔木林典型样地实测数据,采用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CM法)和单木异速生长方程法(AM法)对上海全市乔木林生物量进行估算。结果显示:2种方法估算的乔木林总生物量较为接近,分别为4.828×106和4.805×106 t,前者仅比后者高0.47%。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其他硬阔类,阔叶混,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其他软阔类和杨树Populus是上海乔木林生物量的主要贡献者,CM法估算这6个树种组在总生物量中占比为88.7%,AM法估算占比为85.7%。幼、中龄林是上海乔木林生物量的主体部分,CM法估算这2个龄组在总生物量中占比为86.2%,AM法估算占比为79.3%。自1999年起上海市乔木林总生物量持续快速增长,到2016年接近6.400×106 t;1999-2016年乔木林总生物量年均增长率为19.2%,超过同期乔木林总面积的年均增长率(16.8%)。乔木林单位面积生物量同样总体上呈增长趋势,到2016年达75.7 t·hm-2。由此认为:CM法和AM法在上海市乔木林总生物量估算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过去20 a,上海城市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显著提升,且仍存在一定上升空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引种栽培,掌握鼠尾草属植物的生长习性,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为该属植物的人工栽培和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丹参、南丹参、皖鄂丹参、红根草等17种鼠尾草属植物进行引种栽培,观察品种的引种适应性及物候期。【结果】大部分鼠尾草属植物的引种成活率高、花期长,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在上海地区生长良好。【结论】只要采取适当的引种栽培措施,鼠尾草属植物可以在上海地区成功引种驯化,其中丹参、白花丹参等品种的观赏价值较高,值得在园林绿化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引种栽培,掌握鼠尾草属植物的生长习性,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为该属植物的人工栽培和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丹参、南丹参、皖鄂丹参、红根草等17种鼠尾草属植物进行引种栽培,观察品种的引种适应性及物候期。【结果】大部分鼠尾草属植物的引种成活率高、花期长,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在上海地区生长良好。【结论】只要采取适当的引种栽培措施,鼠尾草属植物可以在上海地区成功引种驯化,其中丹参、白花丹参等品种的观赏价值较高,值得在园林绿化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确定适宜的抚育方式以建立适宜的林分结构,使森林的多种效益得到充分发挥。此次试验采用标准地法,通过测定林分生长量、林分蓄积量及林下植被3个方面的5个指标,进行青海云杉林抚育效果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抚育间伐显著地提高了青海云杉林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的生长量,分别提高了23%和30%;(2)抚育间伐极显著的提高了青海云杉林分的蓄积量,提高了40%;(3)抚育间伐前期明显抑制了林下灌木的生长,加快了林下草本的生长,后期灌木和草本又慢慢恢复为抚育前的状态,但林下植被种类变得单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近几年,关于城市树木的气候适应性研究在国际上已成为前沿和热点,然而,我国开展园林树木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研究则较少。本文通过对上海1961—2015年55年间40种园林树种气候适应性的定量化评估,探讨了气候变化对树木健康生长产生的潜在影响,为适应未来气候的园林树种选择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物种分布模型(Species distribution model)从世界范围内对目标树种的自然地理分布进行广泛而全面的信息收集,提取其地理分布所在区域的气候因子数据,构建树种气候因子数据库,确定树种最适气候幅度,最后采用欧式距离计算各树种最适气候因子与上海气候的差异,进行气候适应性评估。结果近55年来,上海年均温度由15.5℃上升至16.6℃,市区温差上升趋势最为突出,但未达到显著水平;年均降水量由1086.0mm上升至1198.9mm,湿季全市平均降水、郊区之间、市区与郊区之间变化均达到显著性水平;按年均生物温度和干湿指数可将目标树种分为4类:炎热干燥气候型、温暖湿润气候型、温凉干燥气候型和温凉湿润气候型;前30年,上海郊区气候条件最适宜温凉干燥的落叶树种生长,温凉湿润型树种次之,温暖湿润型树种再次,炎热干燥气候型树种居末;近30年,市区气候出现新变化,温暖湿润型树种适应性排名已占据绝对优势,温凉湿润型和温凉干燥型树种适应性依次下降。结论上海近55年来的气候变化以温度的普遍升高和湿季降水的显著增加为特征。上海气候变化对园林树种的适应性产生了潜在影响,改变了园林树种选择的优先序列。   相似文献   

20.
上海市新江湾城道路中央隔离绿带是上海近年建设的植物种类最丰富、结构最复杂的隔离绿带之一,具有借鉴和推广价值。本研究选择新江湾城淞沪路中央隔离绿带的典型群落进行调查,分析了隔离绿带复层型植物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特征,总结了群落中植物配置方式。研究表明:新江湾城中央隔离绿带植物种类丰富,调查的4个群落有维管束植物33科55属57种。整个绿带呈现草本层和灌木层物种丰富度高、乔木优势度大的多样性格局,不仅增加了群落稳定性及物种多样性,更提高了生态景观效果。此绿带主要以乡土植物为主,同时选择抗逆性强的外来种以适应中央隔离带的特殊生境。隔离绿带普遍采用乔-灌-草自然混交林式与模纹式相结合的配置结构,不仅丰富了生态景观,也提高了群落稳定性,降低养护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