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青海省重要麦类种植区麦类黄矮病的发生情况、株系种类及传毒介体蚜虫进行系统调查,结果表明,2013年麦类黄矮病在青海省为轻发生年,2014年为轻度流行年;冬麦区田间麦蚜在小麦灌浆期达到高峰,拔节期开始出现黄矮病病株;春麦区麦蚜在拔节期以有翅蚜形态出现,灌浆期蚜量达到高峰,孕穗期田间开始出现黄矮病病株;麦蚜在禾本科杂草和春麦上越夏,冬小麦、春小麦、青稞、栽培燕麦、野燕麦均可以感染大麦黄矮病毒;流行黄矮病株系为GAV,株系PAV有少量发生,没有发现GPV株系;传毒介体蚜虫优势种为麦长管蚜,麦二叉蚜及禾谷缢管蚜发生量较小;青海省循化、贵德等冬麦区的麦蚜可以越冬。  相似文献   

2.
<正> 江淮地区春季麦田发生的病虫害主要有小麦丛矮病、黄矮病、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麦红蜘蛛、麦蚜、粘虫等以及地下害虫蝼蛄、金针虫,其防治方法如下: 1.防治丛矮病、黄矮病 关键消灭传毒媒介昆虫灰飞虱和麦蚜。在麦苗分蘖盛期、返青至起身期,于晴好天气中午前后,亩用40%氧化乐果或40%久效磷  相似文献   

3.
<正>麦蚜属同翅目、蚜科,是我国小麦田发生面积最大、危害最重的一种常发性害虫。麦蚜分布面积广,可在整个生育期对小麦产生危害。麦蚜的成虫、若虫能够直接刺吸小麦汁液,而且其排出的蜜露对小麦光合作用有一定影响,尤其是小麦抽穗后,气温升高,加速了蚜虫繁殖,若不及时防治,会造成小麦瘪粒,千粒重严重下降,减产率可达10%~30%。麦蚜能够传播小麦黄矮病病毒,引发黄矮病的流行,造成小麦植株早衰、严重可致全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蚜虫、灰飞虱传毒引起的小麦条纹叶枯病、小麦丛矮病、小麦黄矮病的发病症状、特点、发生原因及综防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 在小麦害虫中,麦蚜是对小麦造成双重危害的一类害虫。其一,麦蚜常聚集在叶片、茎秆、穗部危害,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直接造成减产。其二,能传播大麦黄矮病毒(BYDV),导致小麦黄矮病的发生和流行,间接造成小麦的减产。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耕作制度的改变和生产水平的提  相似文献   

6.
小麦苗期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海珍 《油气储运》2011,(28):41-42
小麦苗期是病虫草害防治的关键时期,一旦防治不利,往往造成缺苗断垄或弱苗病苗。主要病虫草害种类有地下害虫、土蝗、麦蜘蛛、早期麦蚜(黄矮病传毒媒介)、灰飞虱(丛矮病传毒媒介)、根腐病、纹枯病、全蚀病、黑穗(粉)病、恶性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等。  相似文献   

7.
小麦黄矮病是一种由麦蚜传播的小麦病毒病,其防治的关键时期主要在返青至拔节期,该病毒是麦蚜口器刺吸带毒病株传播的一种毁灭性病毒,在青海省冬麦区及冬春麦混种区发生。近几年该病已给青海省部分冬小麦种植区造成了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8.
崔彦 《农村新技术》2011,(21):15-16
小麦播期和苗期也是很多病虫草害防治的关键时期,一旦防治不及时,往往造成缺苗断垄或弱苗病苗。主要病虫草害种类有地下害虫、土蝗、麦蜘蛛、早期麦蚜(黄矮病传毒媒介)、灰飞虱(丛矮病传毒媒介)、根腐病、纹枯病、全蚀病、黑穗(粉)病、恶性禾本科杂  相似文献   

9.
转基因技术为培育抗黄矮病小麦提供了一条有力的途径,综述国内外在小麦抗BYDV的转基因研究进展。探讨目前主要基于BYDV自身的外壳蛋白基因、复制酶基因、运动蛋白基因以及蚜虫传毒相关蛋白基因进行的抗BYDV小麦转基因研究现状和成果,并对未来培育抗黄矮病小麦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小麦播期和苗期也是很多病虫草害防治的关键时期,一旦防治不及时,往往造成缺苗断垄或弱苗病苗。主要病虫草害种类有地下害虫、土蝗、麦蜘蛛、早期麦蚜(黄矮病传毒媒介)、灰飞虱(丛矮病传毒媒介)、根腐病、纹枯病、全蚀病、黑穗(粉)病、恶性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等。防治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小麦长管蚜是我国小麦的主要害虫之一,该虫先危害小麦叶片,等小麦抽穗后,再转移到穗部危害,造成小麦产量损失和品质下降。此外,小麦长管蚜还是小麦黄矮病的传播媒介,引起小麦黄矮病的流行,造成更为严重的损失。南疆地区是新疆果粮间作的主要区域,小麦与核桃、红枣间作的种植模式较为普遍。随着果粮间作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小麦长管蚜的发生也呈现加重的趋势,在麦蚜发生重的年份,单纯依靠自然天敌较难控制麦蚜的危害,必须辅  相似文献   

12.
经介体蚜虫传毒和植株病毒含量测试,中5,中4和多年生1号对小麦黄矮病(BYDV)表现高度抗病,系首次鉴出的小麦黄矮病抗源材料。对主要病毒株系组成GPY和DAV株系均抵抗,属于成株期抗病性,并且兼抗小麦黄叶病(WYLV)。  相似文献   

13.
1951年4月在美国加州的大麦上发现大麦黄矮病(我国叫小麦黄矮病),当时鉴定为某几种麦蚜传播的病毒病害。30年来,随着植物病毒学的发展,大麦黄矮病也取得新的进展。 一、五十年代的宏观研究 本病害在加州发现后,继而在明尼苏达、堪萨斯、密西西比、威斯康星等州及加拿大和欧洲等国家发现并引起重视。10年期间发表的有关论文达200多篇,主要集中在传毒  相似文献   

14.
经介体蚜虫传毒和植株病毒含量测试,中5,中4和多年生1号对小麦黄矮病(BYDV)表现高度抗病,系首次鉴出的小麦黄矮病抗源材料。对主要病毒株系组成GPY和DAV株系均抵抗,属于成株期抗病性,并且兼抗小麦黄叶病(WYLV)。  相似文献   

15.
小麦蚜虫,属同翅目蚜科,繁殖能力强,可吸食小麦液汁,携带黄矮病毒,影响麦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造成小麦产量和品质下降,是四川省麦类作物主要害虫之一。据资料记载,危害四川省小麦的蚜虫主要有6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麦长管蚜是四川盆地的优势种,70年代以后逐渐被禾谷缢管蚜取代。麦苗受麦蚜危害后,叶片呈现黄色斑点,严重时全叶发黄,小麦抽穗后,麦蚜会群集麦穗危害,受害麦粒干瘪、味苦。  相似文献   

16.
大麦黄矮病(BYD)在我国华北和西北,特别是甘肃河西地区,是危害小麦、大麦等禾谷类作物的一种重要病毒病。1960年始发于民乐县,以后逐年严重,1964年由王鸣岐和卫润屋等现场考察论证,诊断为大麦黄矮病。随后反复经蚜虫传毒等一系列生物学试验,进一步得到证实。1966年武威县大麦黄矮病大面积流行,使小麦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17.
抓好小麦秋播期至苗期病虫防治是确保苗全苗壮的重要技术内容.小麦播期和苗期也是很多病虫草害防治的关键时期,一旦防治不搜时.往往造成缺苗断垄或弱苗病苗。主要病虫草害种类有地下害虫、七蝗、麦蜘蛛、早期麦蚜(黄矮病传毒媒介)、灰飞虱(丛矮病传毒媒介)、根腐病、纹枯病、全蚀病、黑德f粉)病、恶性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等。防治技术建议如下:  相似文献   

18.
韩城市小麦蓝矮病发病条件及防治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5年陕西省韩城市小麦蓝矮病的发生条件进行田问调查,明确了冬小麦返青-拔节 期蓝矮病发病危害的主要时期,蓝矮病在韩城流行原因主要是田间地头有充足的带毒杂草成为主要初 侵染源,禾秆还田改善传毒介体的越夏场所,感病品种的连片种植,春季气温偏高且持续时间长、传毒介 体条沙叶蝉数量大增加了自然带毒率。通过严密监测病情,提出合理防治对策,通过开展播前种子处理, 冬前化学防治条沙叶蝉,发病初期喷施抗病毒制剂,加强植株抗性等综防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病害,确保 小麦丰产丰收。  相似文献   

19.
小麦蚜虫及黄矮病综合防治研究综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根据多年来麦蚜及黄矮病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成果,总结出麦蚜的防治适期为秋季拌种、春季小麦扬花末期和灌浆初期;防治指标为百株蚜量500头;防治方法为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及化学防治相结合。掌握其防治理论,可以准确有效地控制麦蚜及黄矮病为害。  相似文献   

20.
利用庆阳市西峰区后官寨乡1985—1992年小麦黄矮病(BYDV)发生量的调查数据,建立了黄矮病发生程度与上年秋苗蚜虫量、早春蚜虫量间的回归模型。对模型的分析表明,上年秋苗蚜虫量和早春蚜虫量与黄矮病发生程度呈正相关。利用该模型对1993—1999年当地小麦黄矮病发生程度进行预测,预测结果与实际发生程度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