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潮土区小麦—玉米轮作周期内土壤钾素动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大田试验和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豫北潮土区小麦-玉米轮作周期内土壤钾素的动态及垂直变化。结果表明:在不施钾肥条件下,轮作期内土壤钾素消耗量较大,速效钾的大量消耗促进了缓效钾的释放;缓效钾在土壤供钾水平降低时也是作物吸钾的重要来源。土壤钾素的动态变化及其在剖面中的垂直移动,主要受作物吸收、温度、降水及土壤水分运动的影响。作物生育前期以表层钾素供应为主,在需钾高峰期心土和底土供钾也很重要。小麦生育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豫北潮土区在小麦 玉米轮作周期内不同施钾水平上作物的产量效应与土壤钾素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供试土壤施钾后不仅提高耕层土壤速效钾含量,而且也很快向缓效钾方向转化,转化量随钾肥用量的提高而增大。整个轮作周期内土壤速效钾及缓效钾含量与施钾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转化为缓效钾的肥料钾比土壤原有缓效钾更易释放,有效性较高。施钾对小麦、玉米都有显著增产效果,以小麦、玉米2 季各施钾素200 kg/hm2 左右为宜,不仅可获理想的作物产量,而且可有效地提高土壤钾素含量和供钾水平。  相似文献   

3.
潮土区小麦—玉米轮作周期内土壤钾素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豫北潮土区在小麦-玉米轮作周期内不同施钾水平上作物的产量效应与土壤钾素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供试土壤施钾后不仅提高耕层土壤速效钾含量,而且也很快向缓效钾方向转化,转化量随钾肥用量的提高而增大。整个轮作周期内土壤速效钾及缓效钾含量与施钾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转化为缓效钾的肥料钾比土壤原有缓效钾更易释放,有效性较高。施钾对小麦、玉米都有显著增产效果,以小麦、玉米季各施钾素200kg/hm^2左  相似文献   

4.
在旱田作物小麦玉米轮作制度中,进行了三年的钾肥定位试验,采取与小麦秸秆还田措施相结合,并考察了钾肥的增产效果及经济效益,同时分析了土壤钾素的变化情况,针对土壤钾的平衡状况进行了核算。结果表明:在产量较高时,施钾可明显提高小麦玉米的产量,增产幅度可达18.2%,14.7%。施钾配合秸秆还田增产效果最佳。不使用钾肥,土壤钾素处于不平衡状态,速效钾含量呈下降趋势。在现有产量水平下,每年亩施20公斤氧化钾土壤钾素可基本保持平衡。若采用小麦秸秆还田措施,钾肥用量可以减半  相似文献   

5.
浅析河南省土壤钾素肥力演变与钾肥肥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钾素是作物营养的三大要素之一。长期以来,由于受“土壤富钾”概念的影响,人们忽视按作物需要的氮、磷、钾比例实行平衡施肥,在施肥中只注重对氮磷化肥的使用。土壤钾素肥力的消耗得不到应有的补给,致使钾素含量逐年下降,作物施钾肥的肥效逐年增长。其增长的幅度因土壤肥力和作物种类不同而异。一般表现,高产田的施钾肥效大于中、低产田;玉米、棉花、大豆、芝麻施钾肥的增产机率大于小麦。由此可见,保持土壤钾素平衡,对实现农作物的持续增产,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6.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中长期定位施肥的土壤钾素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25年的长期定位试验, 研究了非石灰性潮土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中长期定位施肥的土壤钾素变化。结果表明, 单施有机肥及有机肥配施无机氮肥, 都能明显提高土壤缓效钾的含量; 无机钾肥与氮肥配施能显著提高水溶态钾的含量。土壤速效钾与全钾呈显著正相关, 与土壤缓效钾、交换态钾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施氮肥的土壤, 速效钾、缓效钾含量均降低, 全钾含量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施钾和秸秆还田对华北地区不同种植制度下作物产量和耕层土壤钾素状况的影响。【方法】在华北平原的河北潮土和山西褐土上进行连续13年的施钾和秸秆还田试验。【结果】施钾和秸秆还田能增加小麦和玉米产量,处理之间表现为:NPK+St>NPK>NP+St>NP,施钾处理的作物产量与NP处理的产量差异显著,轮作制度下玉米的施钾效应高于小麦。与山西单作制度相比,河北轮作制度下的土壤钾素损耗严重,除NPK+St处理外土壤钾素均表现亏缺。秸秆还田和施用钾肥较NP处理可不同程度提高河北潮土和山西褐土耕层土的水溶性钾、非特殊吸附钾、非交换性钾、矿物钾及全钾含量,且降低矿物钾比例的同时提高其余几种形态钾的比例。与定位开始相比,两种类型土壤各形态钾含量和比例随时间变异特点不同,两定位点土壤矿物钾和全钾含量均表现下降。【结论】整体看直接施用化肥钾的效果优于秸秆还田。但从提高作物产量和缓解土壤钾素下降来看,小麦秸秆还田是一个有效的补钾措施。  相似文献   

8.
潮土区小麦-玉米轮作周年秸秆还田及施钾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山东省西部潮土区研究了小麦-玉米周年轮作模式下连续两年4个种植茬口秸秆全还田和施用钾肥对耕层土壤钾素状况、作物产量及土壤-作物系统钾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定位两年后,秸秆还田及施用钾肥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其中秸秆还田配施钾肥(NPKst)处理提高幅度最大;小麦或玉米产量各个茬口均以NPKst处理最高,不施钾肥秸秆不还田(NP)处理最低。施用钾肥小麦平均增产8.03%,玉米平均增产2.92%;秸秆还田条件配合施用钾肥,小麦平均增产14.13%,玉米平均增产6.99%。施用钾肥秸秆不还田(NPK)处理和NPKst处理第一种植季的钾肥当季回收率分别为31.8%、24.4%,4个种植季钾肥累计回收率分别为39.2%、25.3%。定位两年后,单施钾肥处理(NPK)土壤钾素平衡达到-481.2 kg/hm2,秸秆还田配施钾肥处理(NPKst)土壤钾素平衡达到74.2 kg/hm2。为实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目标,秸秆还田配施钾肥是维持潮土土壤钾素持续供应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介绍平顶山市土壤钾素现状及变化,并于2009—2012年连续4年在平顶山的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作物上进行了钾肥肥效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质地土壤增施钾肥增产效果不同,其顺序为砂壤土>中壤土>重壤土。在速效钾低于120 mg/kg时,施钾肥增产率在10%以上,速效钾含量越低增产效果越显著。从作物种类来看,钾肥增产效果大小顺序为大豆>小麦>玉米>水稻。最佳经济施钾量依作物不同而有差异,一般为75.0127.5 kg/hm2,其用量大小为砂壤土>中壤土>重壤土。  相似文献   

10.
水稻-大麦长期轮作体系钾肥效率及土壤钾素平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水旱轮作系统中土壤自然供钾力、钾肥利用率和土壤钾素表观平衡,为农田钾素的可持续性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不施肥(CK)、施氮磷肥(NP)和施氮磷钾肥(NPK)3个处理,利用20年稻麦水旱轮作定位试验数据,研究大麦和水稻地上部生物量、产量及籽粒和秸秆中含钾量对不同施肥处理的响应。【结果】在一年两熟和三熟制稻麦轮作系统中,20年不施肥(CK)的作物平均每年可生产籽粒8.24和9.22 t•hm-2,其相当于相应轮作体系平衡施肥(NPK)的75.6%和71.9%,因此施肥对作物产量提高的贡献率分别为24.4%和28.1%,施钾肥对作物籽粒产量提高的贡献分别为11.8%和14.0%。钾肥对旱季作物的增产贡献率高于水季,其中钾肥对大麦产量提高的贡献率平均为17.9%,比水稻的高36.1%。在一年两熟和三熟轮作制中,不施肥的作物平均每年从土壤中吸收的钾量相当于相应平衡施肥的59.1%和58.3%。作物地上部吸钾量的绝大部分来源于秸秆。其中大麦地上部吸钾量的81.7%来源于秸秆,水稻为74.2%-87.6%。旱季土壤钾素自然供应能力低于水季。大麦生长期平均每年土壤钾素自然供应能力为69.8%,比早稻、连作晚稻和单季晚稻分别低15.5%、19.7%和19.4%。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大麦生长期土壤钾素自然供应能力以每年1.6%的速率降低,但水稻生长期土壤供钾能力在时间上没有显著变化,20年定位试验后仍维持在80%以上。尽管施钾肥降低了作物钾素内部利用率,但是年度间各施肥处理作物钾素内部利用率没有显著变化。在平衡施肥条件下,每吸收1 kg钾素,大麦、早稻、连作晚稻和单季晚稻可生产籽粒平均为42.4、44.7、41.3和44.8 kg。每施入1 kg钾肥可生产籽粒分别为83.5、79.7、71.6和69.7 kg。旱季钾肥效率高于水季。在一年两熟轮作制中钾肥表观利用率平均为29.5%,而在一年三熟轮作制中,表观利用率可达41.5%。由于作物对钾素不断的吸收,造成在一年两熟和三熟水旱轮作系统中不施肥(CK)的土壤每年钾素亏缺148.2和182.7 kg•hm-2,而且施氮磷肥加速了土壤钾素的耗竭,每年多携带走钾素57.8和65.0 kg•hm-2。尽管施钾肥缓解了土壤钾素不足,但在一年两熟和三熟轮作制中施钾土壤平均每年仍亏钾分别为146.5和85.5 kg•hm-2。【结论】在水旱轮作系统中,水稻生长期土壤供钾能力高于麦季,但旱季钾肥的利用效率高于水季,在年施钾量(K2O)187.5 kg•hm 2的条件下,土壤钾素仍表现亏缺,因此,应该重视土壤钾素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11.
稻草与钾肥配合施用对冬作马铃薯土壤钾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施钾肥和稻草还田对南方冬作马铃薯土壤钾素状况的影响,在施氮磷肥基础上设计了稻草与钾肥不同组合的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仅施氮磷肥,增施钾肥和稻草可显著增加土壤速效钾、有效钾、缓效钾含量,且以氮磷钾肥配施稻草处理对土壤钾素提高的效果明显好于氮磷肥基础上施用钾肥或稻草;至马铃薯成熟期,氮磷钾肥配施稻草处理的土壤速效钾、有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平均高180.13%、125.16%和10.62%,而且较种植前也有较大提升,土壤速效钾含量平均提高33.33%。钾肥与稻草不同配比中以T5(K3S2)、T8(K2S3)对土壤钾素影响比较明显,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比种植前分别增加69.69%、14.09%和81.98%、10.76%。从节约资源和改善土壤钾素状况综合考虑,在南方早稻-晚稻-马铃薯种植模式下,钾肥和稻草施用量以199.7 kg/hm2和9 000 kg/hm2较佳。  相似文献   

12.
黄潮土的钾素状况与钾肥效应的长期定位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黄潮土18年肥料定位试验的系统资料,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下的土壤钾素平衡、速效钾的变化以及钾肥的效应。结果表明:①长期不施钾肥或仅施化学钾肥,土壤钾素始终亏缺,有机厩肥-无机化肥配合施用,土壤钾素可达到平衡有余;②不施钾肥地NP处理,第1年土壤速效钾含量即达到“最低值”,连续施用钾肥的NPK处理,10年后土壤速效钾含量趋于稳定;③土壤钾素呈亏缺状况下,土壤缓效钾含量与作物产量显著相关,且缓效钾是  相似文献   

13.
长期定位试验表明:施钾肥能提高作物对钾素的吸收利用率,但不能提高冬小麦和玉米的农学效率.长期不施钾土壤钾素耗竭严重,土壤速效钾下降明显,氮磷钾化肥长期配施,土壤钾素仍有60;的亏缺,但对作物高产没有明显影响;长期配施有机肥土壤钾素实际盈余4.75;~61;,根据钾素允许平衡盈亏率-104;指标,这种盈余是不合理的,势必造成资源浪费及潜在环境风险,从养分资源优化管理的角度看,钾肥施用量应以补充土壤钾库消耗为标准.  相似文献   

14.
土壤钾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钾是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土壤是作物所需钾素的主要来源.近年来,我国土壤缺钾的面积不断扩大,而我国钾肥资源有限,使用替代物无疑可以缓解这一矛盾.根际土壤钾素动态直接影响作物对钾的吸收,农田钾素平衡状况同样影响土壤钾素动态.土壤速效钾有下降的趋势.文章从土壤钾素分级、根际钾素动态、农田钾素平衡和钠对钾的替代作用等4方面对土壤钾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一些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在缺钾红黄泥和紫潮泥稻田土壤上进行了施钾对钾肥效应及土壤钾素状况的研究。结果表明,施钾均有利于水稻产量的提高,增产率表现为严重缺钾土壤〉中度缺钾土壤、晚稻〉早稻、紫潮泥〉红黄泥:水稻的吸钾量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土壤钾素亏缺量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而减少,除紫潮泥高量钾处理(施K2O 187.5kg/hm^2)钾素有盈余外,其它处理钾素平衡均为负平衡;在中度缺钾的红黄泥和紫潮泥及严重缺钾的红黄泥上,早稻NPK0(0.0)和NPK1(112.5)2处理速效钾含量较试验前下降,NPK2(150.0)和NPK3(187.5)2处理速效钾含量较试验前有所增加,晚稻收获后4个处理的速效钾含量较试验前均下降:早、晚稻4个处理的缓效钾含量均比试验前低,且随施钾量的增加而下降的量减少,连续4季施钾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均比试验前低,连续4季施钾虽可缓解缓效钾下降程度,但没有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水平。为提高缺钾稻田土壤钾素肥力,发挥钾肥的最大增产效应,在稻一稻复种制中,应采取“早稻轻.晚稻重”的施钾分配原则,且应连续施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定位方法研究连年施用钾肥对草甸土土壤钾素动态变化及产量的影响,红兴隆草甸土钾素含量较高,施钾对大豆和小麦有一定的增产效果,但增产幅度不大,施钾肥结合秸秆还田对增加作物产量,提高钾肥利用率有积极作用,施钾肥和秸秆还田明显缓解土壤耕层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的下降,对维持土壤钾素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氮磷钾不同配施条件下,钾肥的效应及土壤钾素的变化,结果表明:玉米施用氮、钾肥有显著的增产作用,氮、钾对玉米的影响程度为:N>K,钾素的盈余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施用钾肥对抑制土壤钾素的下降作用明显。郑州潮土区建议施钾量(K2O)为112.5kg/hm2,驻马店砂姜黑土区建议施钾量(K2O)为150kg/hm2。  相似文献   

18.
天津地区土壤钾素状况及不同施肥措施对钾素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全面分析评价了天津地区耕层土壤钾素丰缺状况,通过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下不同施肥措施对土壤钾素影响的定位试验表明,单施氮磷化肥加速了土壤钾素耗竭,在现有生产水平下每作增施钾肥150kg/hm2和增施钾肥加秸杆还田措施可维持土壤钾素平衡,尚有盈余,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用硫酸钾、矿物钾肥及富钾岩矿粉在含钾低的黄沙泥土上经过2年、3茬(玉米,油菜,玉米)盆栽试验,研究了玉米、油菜对施钾的反映。通过盆栽后土壤速效钾、缓效钾的连续提取曲线及Q/I曲线的测定,研究了连续施钾情况下土壤中钾的变化。结果表明:施硫酸钾不但明显促进了土壤的交换性钾含量,而施矿物钾肥和富钾岩矿粉则主要增加了土壤的缓效钾贮备。施硫酸钾的玉米植株从抽雄期开始吸收土壤缓效钾,其量占吸钾总量的23% ̄4  相似文献   

20.
对小麦-玉米、小麦-大豆两种轮作制下钾的分配及其施用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玉米轮作施钾肥年产量、年净收益高于小麦-大豆轮作;小麦-玉米轮作,以两季均衡分配施用钾肥,年产量高,经济效益优;小麦-大豆轮作则以钾肥全部施于小麦上产量高,效益佳;轮作制下的年收益很大程度依赖于两季作物的价格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