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减少茎腐病在玉米生产中的发生和危害,本文总结了玉米茎腐病的种类、发病条件、发病机理、发病规律、危害症状和病源,玉米茎腐病抗性品种的鉴定和评价方法,玉米茎腐病的病情分级与抗性评价标准等内容,并提出了玉米茎腐病防治策略及防治方法,主要包括:田间合理轮作,选育和栽培抗茎腐病玉米新品种,加强玉米田间栽培管理措施,改善田间生长...  相似文献   

2.
超甜、糯玉米苗枯病及茎腐病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苗枯病、茎腐病是近10年新上升的病害,在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00年首见。两病发生与品种、气候、栽培水平等因素有关。药剂防治主要抓好拌种及苗期、抽雄期用药。  相似文献   

3.
玉米茎腐病常年处于高发状态,跃升为危害玉米生产的主要病害。本文主要对玉米茎腐病的病原、危害症状、发病机理、发病条件与病害鉴定、等级及茎腐病综合防治策略等方面进行概述与总结,从品种、管理、药剂等方面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为防治玉米茎腐病和提高玉米产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玉米茎腐病病原菌侵染和发病始盛期与玉米生育期关系进行了5a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出苗后3d就已被茎腐病原菌侵染,根部呈褐色病斑,植株矮小,叶片变黄。播种期接种较常规期接种发病高。玉米茎腐病发病始、盛期都在玉米灌浆后出现。在调查玉米茎腐病和采集病株标本时,可根据玉米灌浆期预测茎腐病的显症期及发病盛期,确定调查适宜时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 系统评价新疆玉米种质资源对玉米茎腐病优势病原菌的抗性水平,为玉米抗茎腐病遗传育种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田间人工土壤埋接法,对62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抗肿囊腐霉(P. inflatum)茎腐病水平鉴定,鉴定及评价100份玉米种质资源的抗镰孢茎腐病水平。【结果】 62份种质资源抗肿囊腐霉(P. inflatum)茎腐病达到高抗(HR)7份,占比11.29%,抗(R)、中抗(MR)、感(S)、高感(MS)材料分别为5份、18份、5份和27份,依次占比8%、29%、8%和24%。100份种质资源抗镰孢茎腐病鉴定与评价则筛选出高抗(HR)、抗(R)、中抗(MR)、感(S)、高感(MS)材料分别为14份、16份、37份、15份和18份。病株率与株高、穗长、穗粗呈极显著负相关,高杆穗粗的玉米品种具有良好的抗病基础。而干穗重、粒重、百粒重与病株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病株率对产量指标具有极大的影响。21KBL054抽雄期、吐丝期、散粉期受影响程度较小,分别推迟2、2和4 d,21KBL096受影响程度严重,抽雄期、吐丝期、散粉期则分别推迟13、12和8 d。21KBL058病株平均株高(224.80cm)、穗位(83.09 cm)较对照相比分别增长(22.15%、51.76%),而处于同一抗性水平的21KBL045病株平均株高、穗位为186.50和72.64 cm,较对照相比增幅仅为(-0.40%、3.04%)受影响程度较小。【结论】 筛选出21KBL096、21KBL030、21KBL033等优异抗病性且田间性状稳定的抗病品种。  相似文献   

6.
近年,随着玉米产量的不断提高,大面积推广玉米秸秆还田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原因,使已经得到控制的病虫害正在回升,新的病虫害不断出现,危害加重。其中,玉米顶腐病、玉米褐斑病、玉米粗缩病、玉米茎腐病、玉米蓟马、二点委夜蛾等病虫害不断加重,给玉米生产带来一定影响,成为制约玉米高产优质的重要因素。因此,认识这些病虫的田间危害症状并采取防治措施,是促进玉米产量进一步提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 近几年来,由于外来品种大量增加。杂交品种所占比重逐年加大,氮素化肥用量增加.玉米病虫害发生危害加重。主要发生较重的病害有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玉米锈病、玉米穗腐病、玉米灰斑病.疑似玉米霜霉病.此外还有玉米纹枯病、玉米瘤黑粉病、玉米干腐病、玉米茎腐病等。  相似文献   

8.
玉米是沧州市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在600万亩左右,随着种植结构调整、种植方式和气候条件的变化,玉米病虫害的发生呈逐年加重趋势。近几年来,沧州市夏玉米发生的病害主要有:玉米粗缩病、苗枯病、玉米褐斑病、玉米大小斑病、玉米顶腐病、玉米茎基腐病和玉米青枯病等,玉米虫害主要有:玉米蓟马、玉米螟、棉铃虫、粘虫等虫害。根据近年来夏玉米病虫害的发生特点,提出以下几点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9.
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掌握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可有效减轻和控制病虫害对玉米生产的威胁,促进玉米生产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一、玉米苗期病害1、玉米茎基腐病玉米茎基腐病主要危害玉米根部及茎基部,病菌自根系侵入,在植株体内蔓延扩展。轻者一般造成根部和茎基部  相似文献   

10.
玉米茎腐病的发病机理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近几年玉米茎腐病发生呈加重趋势的现状,笔者对玉米茎腐病发生规律进行分析,叙述了玉米穗腐病的病原、发生规律、致病、抗病机理及综合防治等方面的内容和主要研究进展。介绍了国内关于玉米穗、茎腐病病原学及其发生规律的主要学术观点,找出防治措施,为茎腐病的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玉米苯丙烷类次生代谢物与玉米对茎腐病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抗病玉米品种陕单931和感病玉米品种西农11号在抽雄初期接种禾谷镰刀菌孢子悬浮液,于接种后测定茎秆髓部组织内苯丙烷类次生代谢物木质素和绿原酸的变化。结果表明,玉米植株原生木质素与玉米对茎腐病的抗性无关,仅诱导产生的木质素在玉米的抗病性中起作用。并证实玉米植株受到镰刀菌侵染后可产生对镰刀菌有抑制作用的物质。  相似文献   

12.
玉米茎腐病也叫茎基腐病或青枯病,属世界性病害,在我国主要玉米产区均有发生。 1、症状 茎腐病是由多种病原菌单独或复合侵染造成根系和茎基腐烂的一类病害的总称。一般在玉米灌浆期开始发病,乳熟期末期至蜡熟期为显症高峰期。在我国茎腐病的症状主要是由腐霉菌和镰孢菌引起的青枯和黄枯为主。  相似文献   

13.
正玉米顶腐病是玉米顶端心叶腐烂或畸形的总称,是有别于玉米茎腐病的一种新型病害。近年来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重茬种植较多,土壤中积累的菌源数量不断增加,受一些特殊气候的影响,玉米顶腐病的发生危害不断加重,我国西北、东北、华北和黄淮地区均有发生,2013年在河南各地发生普遍。据调查,一般发病轻的植株可抽穗结实,但果穗较小;发病严重的植株雄穗败育,不能正常抽雄散粉,造成授粉不良甚至空秆,严重影响玉米产  相似文献   

14.
玉米茎腐病也叫茎基腐病或青枯病,在我国主要玉米产区均有发生。 1、症状茎腐病是由多种病原菌单独或复合侵染造成根系和茎基腐烂的一类病害的总称。一般在玉米灌浆期开始发病,乳熟期末期至蜡熟期为显症高峰期。在我国茎腐病的症状主要是由腐霉菌和镰孢菌引起的青枯和黄枯为主。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玉米穗、茎腐病病害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详述了中国在玉米穗腐病和茎腐病的病原学、发生规律、致病与抗病机理及综合防治理论与实践方面主要研究进展。介绍了国内关于玉米穗、茎腐病病原学和发生规律研究规律研究方面的主要学术观点,并进行了讨论;在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茎腐病抗机制的基本模式;从侵染循环、血清学、可溶性蛋白、同工酶谱和DNA多态性分析等不同水平上,阐述了玉米穗腐病与茎腐病在病原学和发生规律方面的内在关系,为两种病害的综合防治奠定了重要理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正>玉米顶腐病是一种新病害,主要由土壤中的串珠镰刀菌引发。近几年,该病发生呈上升趋势,危害重,潜伏危险较高。玉米顶腐病是玉米顶端或心叶腐烂的总称,2013年在沈丘县各乡镇发生比较普遍。据调查,一般发病轻的植株可抽穗结实,但果穗较小;发病严重的植株雄穗败育,不能正常抽雄散粉,造成授粉不良甚至空秆,使玉米产量严重受损。由于近年来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加上连年重茬种植,土壤中积累的菌源数量不断增加,再加上受近年一些特殊气候的影  相似文献   

17.
玉米茎基腐病又称玉米茎腐病,俗称玉米青枯病。杂交系品种在地区之间引种频繁,导致该病在各玉米产区之间相互传播,造成植株早枯,籽粒瘪瘦不饱满,发病率达10%~25%,严重达48.6%,造成减产。一玉米茎基腐病1、发病原因主要由腐霉菌和镰刀菌侵染引起。其中腐霉菌生长  相似文献   

18.
<正>玉米是南阳市主要秋粮作物,常年种植面积40万hm2,其经济效益显著,市场前景广阔。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多种病虫害也逐年加重,加上连年重茬种植,土壤中积累的菌源数量不断增加,尤其是玉米顶腐病在南阳市玉米田发生呈上升趋势。据调查,一般发病轻的植株可抽穗结实,但果穗较小;发病严重的植株雄穗败育,不能正常抽雄散粉,造成授粉不良甚至空秆,使玉米产量严重受损,对南阳市玉米生产造成严重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玉米茎腐病的危害症状、病原菌及发病规律进行描述,并从品种、管理、药剂等方面提出防治意见,为识别和防治玉米茎腐病,提高玉米产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玉米茎腐病田间发病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研究了玉米种植播期、密度及施肥等对茎腐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移和密度的增加,茎腐病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在玉米各种施肥配比中,增施钾肥防治茎腐病的效果最为显著,随着钾肥施入量的增加,茎腐病发病率逐渐下降,钾肥从40kg/hm2上升到160kg/hm2,茎腐病发病率从11.0%减少到5.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