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不同萃取头萃取萝卜风味物质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PDMS/DVB和DVB/CAR/PDMS两种萃取头,以固相微萃取(SPME)法提取萝卜风味物质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风味物质成分进行鉴定,分析比较两种萃取头提取的风味物质成分差别,以确定适宜的萃取头。结果表明:两种萃取头的固相微萃取共检测到29种风味成分,PDMS/DVB提取数量为17种,DVB/CAR/PDMS为27种;PDMS/DVB萃取头所萃取的醇类、异硫氰酸酯类的数量比DVB/CAR/PDMS萃取头少2种,烷烃类少3种,杂环类少1种,酯类、酮类均未检测到;DVB/CAR/PDMS萃取异硫氰酸酯类、烷烃类、醛类、杂环类、酮类、醚类及醇类的灵敏度高,PDMS/DVB萃取芳香族类的灵敏度高。因此,根据获得风味物质数量、种类以及灵敏度,供试萃取头中,DVB/CAR/PDMS比PDMS/DVB更适于提取分析萝卜风味物质成分。  相似文献   

2.
顶空固相微萃取与GC-MS联用的鱼露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确认鱼露挥发性风味的关键成分。[方法]使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与气相-液相(GC-MS)联用分析了4种不同鱼露样品的挥发性风味,初步确定了其中某些关键成分,并通过正交试验L16(45)确定了顶空固相微萃取的最佳条件。[结果]利用HS-SPME与GC-MS联用可以很好地分析鱼露挥发性风味;固相微萃取的最佳条件为:将鱼露pH值调节至6.0,使用100μm PDMS萃取头在40℃水浴温度下萃取25 min,解析12.5 min。含氮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和醛类物质是鱼露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主要成分。[结论]有机酸能有效地改善鱼露的风味。  相似文献   

3.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萃取2品系菠萝蜜果实不同部位的风味物质,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进行鉴定。结果表明:Hb与M-1菠萝蜜果肉、果腱、果皮中分别检测到49、51;54、36;34、49种风味物质,其中,Hb果肉、果腱、果皮主要以乙酸丁酯、乙酸异戊酯、乙酸乙酯为主,而M-1果肉、果腱、果皮均以乙酸丁酯含量最高、乙酸异戊酯次之;Hb及M-1具有相似的风味物质,但品系浓度差异造成各自风味特异。  相似文献   

4.
青方腐乳是我国传统腐乳中风味最为独特的品种,目前关于其挥发性风味物质研究较少,对其风味物质萃取方法缺少比较研究。本文比较了同时蒸馏萃取、顶空固相微萃取和动态顶空法对青方腐乳挥发性风味物质的萃取效果,并对动态顶空法萃取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动态顶空法萃取效果优于同时蒸馏萃取和顶空固相微萃取,萃取的风味物质数量分别是同时蒸馏萃取和顶空固相微萃取的1.7和2.7倍,峰面积分别为二者的1.2和21.5倍;使用动态顶空法,在萃取温度50℃、平衡时间40min、吹扫时间60min时可得到相对最佳的青方腐乳挥发性风味物质萃取效果。  相似文献   

5.
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传统发酵和高温发酵两种工艺酱醅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表明,与高温发酵相比,传统发酵产生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较多(包括醇、醛、酯、酮、烃、杂环、腈、酸、醚、酚等),较高温发酵多34种风味物质,酯、醛、烃、杂环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6.
加工工艺对腌腊鱼中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技术初步鉴定了不同工艺制作的腌腊鱼中挥发性物质的组成,结果表明:腌制可促进鱼中挥发性物质及前体向腌腊鱼相关风味物质的转化;酯类化合物是腌腊鱼中可能的特征性风味物质,2种浓度盐水腌制的腌腊鱼中均含有乙酸-11-十二烯-1-酯、十二酸甲酯、12-甲基十三酸甲酯、14-甲基十五酸甲酯、Z-9-十六烯酸乙酯和邻苯二甲酸二叔丁酯等多种酯类化合物,但主要挥发性成分组成差异明显;低温干燥有利于促进腌腊鱼风味的形成,干燥时应使用较低的温度。  相似文献   

7.
不同施肥处理对萝卜风味物质影响的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顶空萃取(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测定了不同施肥处理萝卜果实中风味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1)不同施肥处理萝卜中共检测出14种风味物质,主要包括六大类物质,其中异硫氰酸酯类7种、醇类3种、醚类1种、醛类1种、酮类1种及烷烃类1种。(2)鲁萝卜6号的主要风味物质是异硫氰酸酯类、醇类、醚类。(3)不同施肥处理造成了萝卜共有风味成分含量的差异及特有成分的存在,造成了萝卜风味种类及数量的变化以及萝卜辣素含量的变化,形成不同的风味差别。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以不同品种的番茄为研究对象,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测定分析其挥发性物质,通过主要成分分析研究不同品种番茄的风味差异,为人们选购番茄提供参考,同时,为番茄风味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大曲中占主要贡献的风味物质,探究各风味物质间的相关性,为研究大曲及大曲酒中风味物质提供参考。[方法]从车间随机选取12块大曲作为样品,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三重四级杆气质联用(GC-QQQ)全扫描技术分析大曲中挥发性组分,以峰面积作为原始数据矩阵,使用DRAUG算法计算出数据中的主要组分数,然后使用奇异值分解计算出原始数据的特征值、特征向量,经特征向量将原始数据转化为一系列主成分,对这些曲块进行分类,最终以综合得分的形式对各块大曲进行排序。[结果]大曲的主要风味物质主要指向2-戊基呋喃、酚类物质、酯类物质;供试样品中B17号样品风味最好,B33号样品风味最差;酯类物质间的相关系数大于0.8。[结论]大曲的主要风味物质为酚类物质、酯类物质,酯类物质间的相关性强。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中国传统发酵干香肠挥发性风味成分,以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为发酵剂,采用传统中式干发酵香肠制备工艺制备香肠。通过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技术,对以植物乳杆菌为发酵剂生产干香肠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定性和相对含量分析。结果从香肠中鉴定的挥发性物质有37种,其中酯类占全部挥发性成分含量的42.07%、醛类占31.22%,是主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  相似文献   

11.
咖啡在研磨过程中易挥发性风味物质大量散失,为探索不易挥发性物质在研磨过程中的变化,将焙炒好的咖啡豆用植物粉碎机粉碎,然后用臼式研磨机按不同时间进行研磨,用正己烷做溶剂进行萃取后,用GC/MS进行图谱扫描,分析咖啡在研磨过程中不易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咖啡在研磨过程中不易挥发性风味物质散失严重,到第9分钟时散失率达13.1%,25min时风味物质散失率达到26.4%。各风味物质的散失活性不同,且对热的反应也不同。  相似文献   

12.
定量卤制鸡肉挥发性风味物质剖面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研究鸡腿原料肉、定量卤制过程和传统卤制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组分及含量,并详细阐明各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呈香特征,为定量卤制风味调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白羽肉鸡鸡腿为原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联用技术,定性定量测定鸡腿原料肉、定量卤制过程中4个阶段(滚揉、烤制1、蒸制、烤制2)与传统卤制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组分及含量,通过挥发性风味物质在水中的气味阈值计算其气味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确定定量卤制过程中的特征风味物质、主体风味物质和修饰风味物质,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聚类分析法(cluster analysis,CA)对各挥发性化合物的OAV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定量卤制加工过程4个阶段中分别鉴定出54、60、60、60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为醛类、酮类、醇类、酯类和烃类,均高于原料肉的9种和传统卤制的44种。定量分析发现,滚揉阶段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来自于香辛料液。烤制1阶段鸡腿肉中开始产生特征风味物质反,反-2,4-癸二烯醛、1-辛烯-3-醇等,蒸制阶段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含量最高,此阶段鸡腿肉经蒸制成熟,为风味形成最主要阶段;烤制2阶段定量卤制鸡腿肉中的总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含量远高于传统卤制,说明在风味呈现上,定量卤制比传统卤制更加浓厚。定量卤制鸡腿过程中特征性风味物质主要为己醛、正辛醛、壬醛、反-2-壬烯醛、反,反-2,4-癸二烯醛、反,反-2,4-壬二烯醛、苯乙醛、桉叶油醇和月桂烯,其OAV值均显著高于原料肉和传统卤制。主体风味物质为OAV﹥1的正辛醛、反-2-癸烯醛、反,反-2,4-癸二烯醛、1-辛烯-3-醇和芳樟醇;修饰风味物质为酮类、酯类和部分醇类物质。由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可知,鸡腿原料肉、定量卤制的4个阶段和传统卤制的风味轮廓差异显著,且在PC1和PC2构建的平面上区分度较好;主体风味物质可聚为4类,且每类都含有代表定量卤制过程中特征性活性物质。【结论】基于气味活性值剖面分析的方法,阐明了卤制鸡肉风味活性物质的构成及发育规律;与传统卤制相比,定量卤制在挥发性风味物质呈现方面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3.
啤酒中风味物质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婷婷  胡连花  王雅玲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1862-11863
对目前常用的啤酒中风味物质检测技术进行了系统阐述,对各种方法作出比较并归纳了它们的特点及适用范围,指出啤酒中风味物质检测技术的研究动态,旨在能为啤酒中风味物质的深入分析研究及相关评价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常压煮制和高压煮制2种煮制方式,以及煮制30min、60min、90min、120min、180min和240min等6种煮制时间对白胡椒煮制液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及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子鼻的主成分分析可以区分不同煮制条件下的煮制液;煮制方式和时间对胡椒煮制液中风味物质的含量影响较大;白胡椒煮制液中的主要风味物质是单萜类化合物,大部分风味物质的相对含量随着煮制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增加后缓慢降低的趋势;在不同煮制时间下,与常压煮制相比,高压煮制下白胡椒煮制液中主要风味物质的差异更大;常压煮制则适用于单萜类化合物的缓慢溶出,高压煮制更有利于倍半萜类物质的快速溶出。  相似文献   

15.
代吉文毛  俞福 《安徽农业科学》2013,(36):13938-13939
[目的]分析犏牛屠宰性能和风味物质.[方法]以青海犏牛为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青海犏牛性能指标测定和风味物质进行测定,并通过相关文献对比分析青海犏牛与牦牛的屠宰性能及风味物质.[结果]青海犏牛体尺性状和屠宰性状优于牦牛,且风味物质谷氨酸钠、肌苷、肌苷酸和硫胺素均高于牦牛,其风味更加优质鲜美.[结论]青海犏牛杂种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食品质量及风味档次也在逐步提升、丰富,香精正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奶味香精作为当今食品工业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香精之一,在香精运用中更越来越占据重要地位。但由于奶味香精中风味物质组成较其他食用香精复杂得多,而且含量极少,所以奶味香精香气成分的分离不仅是个重点而且是个难点。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和有关部门专业人士的倾心研究,奶味香精分析技术的发展正在不断的完善与改进。就奶味香精分析技术的重要性、种类、意义予以仔细剖析,旨在为此项研究进展提供一个阶段性的总结,希望能在我国奶味香精分析技术研究进展的道路上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挥发性风味物质在碳水化合物中释放与保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味的优劣逐渐成为食品能否得到消费者青睐的重要参考指标。碳水化合物作为食品主要营养成分之一,已被发现其对食品中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保留与释放会产生显著的影响。本文综述了碳水化合物与风味化合物的作用方式,并分别从碳水化合物、风味化合物2种角度对挥发性风味物质在碳水化合物基质中释放与保留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阐述,以期为风味物质在碳水化合物基质中的可控释放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风味是番茄一个重要的品质指标,近年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番茄的风味包括甜味、酸味、香味等,与果实中的可溶性糖含量、有机酸含量、挥发性芳香物质种类及含量有关。本文从影响番茄风味的主要组成成分,以及这些成分对番茄风味的贡献入手,对番茄果实主要风味贡献物质及其生物合成途径和其中涉及的主要酶展开讨论,对这些物质形成的遗传机理方面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合论述,就番茄果实风味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番茄品质研究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今后番茄风味品质研究和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河南浓香型烟叶致香物质及风格成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河南烟区是我国浓香型烟叶的主要产区之一,但近年来存在着浓香型风格弱化的问题。从烤烟致香物质产生的主要途径出发,比较了河南与其他烟区烤烟致香物质及风格的差异,综述了省内各烟区的生态环境和烟叶致香物质及风格状况,指出气候和土壤生态的特异是形成河南浓香型烟叶风格的重要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恢复并发展河南浓香型烟叶生产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干腌火腿加工工艺对其风味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味物质赋予了干腌火腿独特的品性。在长时间腌制发酵过程中,火腿的加工工艺方式将影响生产出的现代化火腿中风味物质的成分,从而影响火腿的质量及口感。尤其是加工过程中温度、湿度和盐含量等参数的控制,与火腿中优良风味物质的形成及火腿品性的提升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