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研究了湘农玉13号在长沙与郴州的产量与氮肥利用率差异。结果表明:在施N0~180kg/hm2范围内,施氮量增大,湘农玉13号的农艺性状与果穗性状明显改善,产量与氮累积量显著提高,而氮肥利用率显著下降;2008年,湘农玉13号在郴州地区种植较长沙地区产量高20%以上,氮肥利用率高1.61~3.23个百分点。有关湘农玉13号在长沙与郴州地区的产量潜力以及最高产量下的施氮量和氮肥利用率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优质常规稻桂香3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其产量和氮素积累与分配特点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方法]田间试验设置5个施氮水平,分别为0、120、150、180和210 kg/ha,测定不同施氮水平下,桂香3号作晚稻种植的产量及其构成、氮素积累与分配比例和氮肥利用率.[结果]桂香3号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施氮量超过150 kg/ha后产量下降;施氮量主要影响桂香3号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对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差异不显著;桂香3号氮素吸收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氮肥施用过高不利于后期氮素向穗部分配;氮肥偏生产力(NPFP)、氮收获指数(NHI)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NUEg)均随施氮量的升高而下降,但施氮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氮肥农学利用率(NAE)、生理利用率(NPE)和吸收利用率(NRE)的增加.[结论]优质常规稻桂香3号适宜施氮量为150kg/ha,其产量最高,达7374.1 kg/ha; NAE、NPE和NRE也均达最大值,分别为15.9 kg/kg、43.8 kg/kg和36.3%.  相似文献   

3.
以玉米品种宣会7号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9个施肥(N0,空白;N1,常规肥;N2,马铃薯腐殖酸肥;N3,有机无机结合;N4,推荐肥;N5,长效玉米专用肥;N6,长效玉米专用肥一次底肥;N7,七乡130测土配方施肥不追肥;N8,七乡130测土配方施肥追肥)处理,研究减施氮肥对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7个减肥处理均未造成玉米显著减产。7个减氮处理对玉米的氮肥农学效率均无显著影响。N2、N3、N5、N6、N7、N8较N1处理均显著增加玉米的氮肥偏生产力48.19%、39.62%、41.22%、89.43%、88.64%、23.25%,N1与N4处理相比差异不显著。玉米施肥采用七乡130不追肥、长效玉米专用肥和马铃薯腐殖酸肥较理想,比常规肥增产增收效果好,可达到节肥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余慧 《宁夏农林科技》2021,62(4):13-15,24
针对彭阳县覆膜玉米氮肥施用量不明确、氮肥利用率低等问题,采用田间试验开展地膜玉米氮肥效应研究,设不施任何肥料,施N肥0、105、210、315、420 kg/hm26个处理.结果表明:6个处理中,施氮量为315 kg/hm2,玉米产量最高,达15038.1 kg/hm2,净收益最高,达12507.00元/hm2.通过施...  相似文献   

5.
氮肥用量和氮源形态对饲料玉米氮素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东莞市桥头农科园饲料玉米上进行试验,结果显示氮素用量为30kg/667m^2时,双苞植株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单苞植株,且单株籽粒干物产量最高,不论单、双苞植株的氮素产投率,低氮处理(15kg/667m^2)都明显高于高氮处理(30kg/667m^2);同一施氮量条件下,双苞植株的氮素产投率显著高于单苞植株,平均增加87%,氮素产投率的对数与单株苞数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低氮处理条件下,其相关系数(r)为0.86;高氮处理条件下,其相关系数(r)为0.77。在高氮处理条件下,按铵态氮和硝态氮各半混合施用的玉米籽粒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6.
施氮量对不同牧草高粱品种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各牧草高粱品种的生理性状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得到了晋中地区种植牧草高粱最佳的肥料管理方案及适合栽培的品种,为晋中地区科学合理种植牧草高粱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节肥增效施肥模式,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倒伏、品质下降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以水稻品种“吉农大138”为材料进行2年大田栽培试验,研究了4种施肥模式农民传统(T1)、增密减氮(T2)、改良农民传统(T3)、有机肥替代化肥(T4)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密减氮和改良农民传统比农民传统的2年产量分别平均提高11.42%和3.31%;穗数分别提高19.75%和14.75%,千粒重分别提高8.72%和4.99%,每平方米穗数对产量贡献最大;增密减氮比农民传统的氮肥偏生产力增加29.01%;且水稻后期的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和SPAD值均比农民传统模式更优化。增密减氮施肥能够增加水稻的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干物质量、光合势和增加水稻产量,有利于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并可减少氮肥施用量,是一种较好的水稻轻简化栽培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8.
氮肥施用量、施用时期及运筹对水稻氮素利用率影响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常规籼稻、杂交籼稻和少数常规粳稻的氮肥利用率呈现随施氮量的增加先上升,至中肥处理达最大,高肥处理显著下降的趋势;不同叶龄追施氮肥的时期与氮肥利用率呈二次曲线关系;前期施氮量占总施氮量的比例与氮肥利用率之间呈显著的抛物线关系。总的来说,氮肥施用量过小过大,氮肥追施过早过迟,氮肥前中后期运筹不合理,水稻的氮素利用率均不高,造成氮肥浪费甚至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9.
探讨不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及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增产显著,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氮肥利用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不断降低,说明合理的氮肥管理有助于改善群体质量和促进水稻优质、高产。结合生产实际,江苏省里下河地区的适宜施氮量为300 kg/hm2。  相似文献   

10.
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粳稻D46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成都平原区粳稻产量与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协同高效的最优施氮量和栽插密度,为制定高效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粳稻D46为供试品种,设置3个施氮水平(N 150、225、300 kg·hm-2)和3个栽插密度(2.000×105、2.667×105、4.000×105穴·hm-2),研究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粳稻D46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均显著影响粳稻D46产量及其构成因素(P<0.05).粳稻D46籽粒产量随施氮量(<225 kg·hm-2)和栽插密度(<2.667×105穴·hm-2)的增加而增加,在施氮量225 kg· hm-2和栽插密度为2.667×105穴hm-2时,水稻产量最高(7 580 kg·hm-2)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提高氮肥施用量,氮肥农学利用率(NAE)、生理利用率(NPE)、偏生产力(NPFP)和氮素稻谷生产效率(NUEG)均显著降低(P<0.05),而氮收获指数(NHI)和氮素表观利用率(NAUR)无明显变化.随着栽插密度提高,NAE、NPE和NPFP均降低,其中NAE和NPE降低程度较大,而NUEG、NHI和NAUR变化不大.[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成都平原稻作区施氮量为225 kg·hm-2、栽插密度为2.667×105穴hm-2时,能够促进粳稻D46高产和提高氮素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1.
不同产量类型水稻基因型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差异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21  
【目的】明确不同产量基因型水稻氮素营养吸收、利用差异。【方法】采用大田试验,以长江中下游地区5种生育期类型中相对高产和低产的20个粳稻品种为材料,研究施氮量为225kg·hm-2水平下两种产量类型水稻的产量、氮素积累量、氮素吸收速率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差异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随着生育期的延长,高产水稻类型的平均产量分别比低产类型高31.62%、31.94%、39.47%、26.21%和21.82%;氮素生育期累积量和氮素利用率随着生育期的延长呈逐渐增加的趋势,高产类型明显高于低产类型;氮素阶段性积累量和阶段性吸收速率的变化为:移栽至拔节和拔节至抽穗阶段为高产类型高于低产类型;抽穗至成熟阶段部分基因型表现为低产类型高于高产类型,但差异不大。相关分析表明,水稻产量与氮素积累量、氮素利用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各阶段的氮素吸收速率亦呈正相关关系,其中移栽至拔节阶段达极显著水平,其余阶段未达显著水平。【结论】相对于低产基因型水稻,高产基因型在各个生育阶段的氮素积累量、抽穗前的氮素吸收速率及氮素利用效率均较高。可见,高产与提高氮素的积累和利用在品种本身的改良上可得到统一。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陕西关中地区不同小麦品种产量以及氮、磷利用效率差异的生理机制,于2018-2020年在陕西省杨凌区开展了2个施肥水平(不施肥-CK、施氮、磷肥-NP)和15个小麦品种,共计30个处理的大田试验。两年小麦的产量范围分别为1 928~4 590 kg·hm-2和2 537~8 473 kg·hm-2,小麦品种和施肥均显著影响小麦产量,品种和施肥也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两年试验结果均表现为NP高产-CK高产的品种有‘伟隆123’‘伟隆121’‘中麦895’。品种和施肥也显著影响氮、磷利用效率,二者交互作用也显著。第一年NP氮高效-CK氮高效品种为‘伟隆123’,第二年为‘伟隆169’‘伟隆121’‘漯麦8号’‘小偃58’‘西农979’和‘伟隆158’。两年结果均表现为NP磷高效-CK磷高效品种为‘伟隆169’和‘伟隆123’。高产小麦品种主要与花期叶面积指数和地上部生物量高、花后旗叶SPAD(叶绿素相对含量)变化速率快,促进花前可溶性糖转运有关。氮利用效率高的小麦品种花期叶面积指数和旗叶碳氮比大,花后旗叶碳氮比变化速率快、可溶性糖转运量大。磷利...  相似文献   

13.
不同氮素管理方法下棉花产量和氮肥利用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滴灌条件下,研究农民习惯施氮模式、过量施氮模式、基于无机氮储量(Nmin)的氮素管理模式、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氮素营养诊断和氮素推荐施肥技术对棉花产量、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氮素营养诊断施肥技术和基于土壤Nmin的氮素管理模式比常规施肥模式分别减少了氮肥施肥量37.8%和56.3%,同时获得与常规施肥量相同的产量;与农民习惯施氮量相比,基于Nmin的氮素管理模式提高氮肥利用率27.80%,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氮素管理方法提高氮肥利用率16.96%;基于Nmin的氮素管理方法硝态氮残留为负值,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氮素管理方法比农民习惯施氮量减少了土壤硝态氮残留89.02%。基于Nmin或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氮素管理方法可明显提高氮肥施肥推荐质量,减少氮肥浪费,并减少对环境的氮排放。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小麦增产与氮素高效利用的目标,以天津地区主推小麦品种'衡观35'、'衡4399'和'济麦22'为供试材料,于2018—2019年在冬小麦生长季内开展不同小麦品种和施氮水平的田间试验,施氮水平为不施氮(N1),225 kg·hm-2(N2)和300 kg·hm-2(N3)3个.结果表明,N2和N3比N1的小麦产量分...  相似文献   

15.
控释氮肥对夏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016年在安徽颍上县布置田间小区试验,设不施氮肥(CK)、 农民习惯施氮(CN)、100%N量控释氮肥(CRN1)、60%N量控释氮肥+40%N量普通氮肥(CRN2)、85%N量控释氮肥(CRN3)和70%N量控释氮肥(CRN4)6个处理,研究了控释氮肥用量及与普通氮肥配施对夏玉米产量及氮肥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施用控释氮肥均能提高玉米产量和产值,CRN2较CN显著增产13.74%,CRN1增产4.84%,CRN3与CN产量相当.控释氮肥通过提高玉米穗粒数来提高产量.氮肥表观利用率以CRN2最高,CRN1次之,均显著高于CN.农学效率CRN2显著高于CN,CRN1高于CN,生理效率CRN2高于CN.偏生产力控释氮肥处理均高于CN.氮肥效益以CRN2最高,比CN增收758元/hm2.综合产量、氮肥利用率和氮肥效益指标考虑,夏玉米种植上以控释氮肥配施普通氮肥效益最佳,其次为100%N量控释氮肥一次性施用,减氮15%施用控释氮肥不减产.  相似文献   

16.
氮肥用量对芸豆氮肥利用率和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品芸2号、英国红、龙芸6号和龙芸4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氮肥用量对芸豆氮肥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四个芸豆品种的产量均在N30处理时最高,由回归拟合方程可知,氮肥用量与产量关系密切。四个品种的最佳施氮量分别为:品芸2号39.01kg/hm2,英国红29.82kg/hm2,龙芸6号33.72kg/hm2,龙芸4号32.15kg/hm2。四个品种芸豆各处理植株的吸氮量随着干物质的积累而增加,处理间的差异则因品种的不同而异。四个品种氮肥吸收利用率均在N30处理最高;而低氮处理有利于芸豆农学利用率的提高;氮肥偏生产力均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降低;品芸2号和英国红的生理利用率N15处理最高,而龙芸6号和龙芸4号两个品种分别在N60和N30处理下达到最高值。  相似文献   

17.
不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氮素吸收及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氨水平下,增加氮肥施用量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水稻有效穗数、籽粒产量、生物产量、籽粒和稻草N含量及氮素积累量,但施氮量达到一定水平后,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籽粒产量、生物产量、籽粒氮素积累量均以施氮180 kg/hm2处理最高;籽粒、稻草N含量.稻草氮素积累量及氮素总积累量则以施氮225 kg/hm2处理最高,而N180处理仅次于N25处理;氮肥用量对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影响明显,氮素利用效率(NUE)、氮素收获指数(NHI)、氮素农学效率(NAE)、氮肥利用率(RE)和氮肥偏因素生产力(PFP)等指标均随氮肥施用量的提高而降低,施氮180 kg/hm2处理的氮素吸收利用各项指标均高于施氮225 kg/hm2处理.相关性分析表明,籽粒和生物产量是影响氮素积累及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重要影响因子,单位面积成穗数和结实率对氮素利用吸收效率的影响也较大.  相似文献   

18.
有机氮部分替代无机氮对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研究等氮条件下,不同比例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对稻田土壤氮素动态、水稻氮素吸收累积、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施肥处理均能显著改善土壤矿质氮的供应和水稻生长状况.有机肥氮100%替代化肥氮的处理水稻籽粒产量较不施肥对照增加,但显著低于全化肥氮处理和有机肥氮部分替代化肥氮处理.25%有机肥氮与75%化肥氮配合处理水稻籽粒产量最高,氮肥利用率高于其他施肥处理,为48.6%.说明有机肥氮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部分替代化肥氮.  相似文献   

19.
以汕优63和淮稻9号为试材,设置不同氮肥管理模式,研究其对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法(FFP)相比,实地氮肥管理模式(SSNM)增产6.32%(汕优63)和3.3%(淮稻9号),SS-NM的氮肥产谷效益和农学利用率分别较FFP提高了35.68%(汕优63)、40.48%(淮稻9号)和172.61%(汕优63)、154.50%(淮稻9号),SSNM的氮素转运率显著高于FFP。说明在产量不降低甚至有所增加的前提下,实地氮肥管理可减少氮肥施用量,并较大幅度地提高水稻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20.
氮肥实时实地管理对水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以降低氮肥施用量、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氮肥对环境的污染,以黔两优58杂稻为材料,贵州省中低产稻田面积最大的黄泥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量和氮肥实时、实地管理对水稻叶绿素含量、产量、植株吸收氮素含量和氮肥利用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实时、实地处理水稻叶片在抽穗灌浆期叶绿素含量(SPAD值)较高;产量显著高于常规施氮水平(N8、N12和N16);实时、实地处理水稻植株氮素吸收量在主要生育时期介于N8和N16处理之间;氮肥生理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收获指数均最高,与3种常规施肥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