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道在广东省广州市芒萁叶柄上发现的散斑壳属一新种,即芒萁散斑壳。对该种作了拉丁文特征简介、汉文描述和图解。主模式标本保藏于安徽农业大学森林保护教研室。  相似文献   

2.
根据子囊盘的形态及其在基物中的位置和松针上线纹的特征,将四川二郎山云南松针上的散斑壳划分为针叶树散斑壳(Lophodermiumconigenumu)、松针散斑壳(L.pinastri)、印度散斑壳(L.indianum)和四川散班壳(L.sichuanense),其中以针叶树散斑壳出现最多。并对其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作了描述。  相似文献   

3.
松落针病是一类常见病害,危害松杉柏树幼苗、幼树及成株,造成严重损失。本文报道了松树上的5种散斑壳菌。(Lophodermium conigenum(Brunand)Hilitz,L.pinastri (Schrad ex Hook)ehev,L.nervisequium (Dcet Fr)Rehm,L.juniperinum(Fr)Rehm,L.macrosporum(Hartig)Rehm.并主  相似文献   

4.
陕西松树散斑壳分类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据Minter关于松散斑壳(Lophodermium Chev.)的分类原则,将分布于陕西的华山松、油松、马尾松、湿地松和白皮松等松树上的散斑壳鉴定为9个种。其中中国新纪录种1种:L.molitors Minter;6个国内已知种:乔松散斑壳(L.pini—excelsae)、针叶散斑壳(L.conigenum(Brunaud)Hilitz)、光亮散斑壳(L.niens Darker)、南万散斑壳(L.australe Dearn)、大散斑壳(L.maximum B.Z.He)和白皮松散斑壳(L.pini—bungeanae Y.R.Lin);待定种2个。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板栗二斑栗象(CurculiobimaculatusFaust)的系统研究。文中报道二斑象甲在云南各地的分布,为害情况,不同地理位置的翅斑变型及主要生物生态学特性。以物候学方法预测预报成虫的发生期。提出秋后翻犁栗林空地,施用球孢白僵菌(Beatveriabassiana(Balsamo)Vnilemin),保护利用捕食性、寄生性天敌的系统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黄山杜鹃上的两个散斑壳属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生于黄山杜鹃 [Rhododendron maculif erum Franch.ssp.anhweiense( Wils.) Chamb.]上的散斑壳属 ( Lophodermium Chev.)二新种 :厚唇散斑壳 ( L.pachychilum Y.R.Lin & Z.S.Xu sp.nov.)和红褐散斑壳 ( L.ruf um Y.R.Lin & K.Lisp.nov.)。提供了新种的拉丁文简介、汉文描述和形态特征图。模式标本存放在安徽农业大学森林保护教研室 ( AAUFP)。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9个重复性好、条带清晰的引物对散斑壳属(Lophodermium Chevall.)的15个菌株进行ISSR-PCR扩增.通过聚类分析,得出ISSR分析结果和表型形状的分析结果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从而确定了形态学特征以及寄主种类差异等在散斑壳属种阶元分类上的重要性.同时说明了ISSR技术可以较好的应用于散斑壳属种内和种间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样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斑痣盘菌目一新种—隐齿裂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生于甜槠栲「Castanopsis eyrei (Champ.)Tutch.」和木荷上的斑痣盘菌目一新种,即隐齿裂菌。对该种作了拉丁文,汉字描述和图解,主,副模式标本保藏于安徽农业大学森林保护教研室。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针叶树上的散斑壳属(Lophoderm ium)的24个菌株进行了RAPD分析。通过聚类,得到针叶树上的散斑壳属各分离株之间的遗传距离为1.98-4.87,表明种内及近似种间的遗传变异较大,多样性丰富;根据遗传距离,将针叶树上的散斑壳属24个菌株分为A、B、C、D 4类。结果表明影响此类菌遗传多样性的因素有菌株形态学、寄主范围、寄生部位等,相比之下,前两者对此类菌的遗传变异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芒萁是我国南方红壤侵蚀区生态恢复的重要植物。为探讨微生物菌肥对芒萁生理特性的影响,施用不同种类的肥料,测定不同施肥处理下芒萁叶片抗氧化酶、渗透调节物质和光合指标。结果表明:菌肥施用下,芒萁叶片的生理活性受到明显影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呈显著下降趋势,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提高,芒萁抗氧化系统对施肥反应不一;施用菌肥的芒萁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可溶性糖(SS)含量和相对电导率(REC)降低,而叶片叶绿素总量(Chl)提高。菌肥能够改善因土壤养分贫瘠造成的逆境胁迫,而且可提高芒萁抗逆性,从而增强其生理活性、促进其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