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5,(1):286-288,324
以内蒙古杭锦旗辖区内可开垦土地和可复垦采矿用地为评价对象,以2012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作为评价底图,采用“限制性”因子评价法对研究区内的677 021.40 hm2耕地后备资源了宜耕性评价,并分析了杭锦旗耕地后备资源的主要限制因素.结果表明杭锦旗宜耕后备资源面积总面积为52 200.02 hm2,占评价对象面积的7.71%.灌溉条件与土层厚度是限制本地区宜耕后备资源开发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为杭锦旗未来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土地整治工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安徽省2012年度土地调查数据库作为评价底图,以全省可开垦土地和可复垦采矿用地作为评价对象,采用"限制性"因子法做宜耕性评价。结果表明,安徽省耕地后备资源总量有112 353.13 hm~2,主要体征是总量少、分布不均,主要地类是内陆滩涂和其他荒草地。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限制性因素有土地规划、开发成本、生态环境和图斑破碎度。研究结果可为安徽省耕地后备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是增加耕地、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一条重要途径。为合理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以融水苗族自治县可开垦土地、可进行耕地提质改造土地和可复垦建设用地为调查评价对象,采用3S技术、野外实地调查等方法,从土地、气候和区位等方面构建耕地后备资源等潜力调查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限制性因子法,对耕地后备资源等潜力进行调查和评价,在此基础上揭示融水苗族自治县耕地后备资源等潜力,为县域内的耕地后备资源等潜力分级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十个典型县域的生态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2011—2015年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测算并分析10个试点县(市)土地利用强度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相关性,从而确立生态敏感性指数,评价试点县(市)2011—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下的生态敏感性程度;具体提出试点县(市)的限制性因素,分析不同类型不同区域的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低敏感区生态环境较为良好,地势较为平坦,不宜耕后备资源的主要限制因素少,有利于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中敏感区的限制因素较多,主要有土壤质地、土壤盐渍化、生态条件等,生态环境得不到保障,易受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影响,应充分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高敏感区生态环境极易遭到破坏,限制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的因素多,开发后备资源时可根据实际情况,以改善自然生态环境为方向制定详细的开发规划和计划,进行水资源平衡分析。  相似文献   

5.
黄土高原典型县域耕地后备资源空间分布与宜耕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有效补充耕地数量、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关键途径,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以黄土高原典型县域山西省忻府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宜耕性评价指标体系,在宜耕性等级划分的基础上分析研究区域耕地后备资源的宜耕程度,并通过核密度估计法对宜耕后备资源的聚集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忻府区耕地后备资源可宜耕面积为1 799.67 hm~2,其中,高度宜耕等级面积为1 203.41 hm~2,一般宜耕等级面积为596.26 hm~2,不宜耕面积为72 854.45 hm~2,宜耕后备资源中主要土地类型为其他草地和内陆滩涂,所占比例分别为42.93%和31.90%;高度宜耕等级图斑的空间分布"热区"范围比较广泛,阳坡乡和三交镇范围内高度宜耕后备资源的数量多且集中连片程度最高,是当地应优先考虑开发的后备资源,一般宜耕等级后备资源可作为储备型后备资源。  相似文献   

6.
目前的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标准存在局限性,影响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为此,本文基于限制性因子法,针对柳州市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展开研究。根据调查区域实际用地情况选取调查对象和方法,通过数据来源与处理,转化不同数据的格式,定义统一的空间坐标系;选取各评价指标,检验指标选取的合理性;基于限制性因子法建立分级标准,划分宜耕地等级,实现柳州市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经评价分析,柳城县的耕地后备资源面积最大,其中,宜垦为水田的面积高达9 755.75 hm2,可直接作为耕地后备资源的面积为4 955.35 hm2,柳江区、柳城县、鹿寨县和融水苗族自治县的一等级地分布面积更大,通过评价可以证明这些县区的土地开发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耕地后备资源宜耕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生态环境、立地条件、区位指标等3个方面选取了9个评价指标,采用极限条件法对山东省耕地后备资源宜耕性进行评价,并分析不同类型耕地后备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山东省耕地后备资源面积为2 100.09km~2,仅占山东省土地总面积的1.33%,其他以草地为主。空间分布呈现出不均衡性,东营市和德州市耕地后备资源数量较多,面积分别为266.59和210.91km~2;青岛市、聊城市、淄博市和威海市耕地后备资源较少,占山东省耕地后备资源面积的比例均3%。不同类型耕地后备资源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可开垦其他草地和可开垦内陆滩涂空间分布差异相对较小;可开垦盐碱地和可开垦裸地空间分布集聚特征明显;其他可开垦耕地后备资源数量较少,但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可复垦采矿用地的空间分布整体上呈现出"西多东少,南多北少"的空间格局。集中连片耕地后备资源面积为576.67km~2,占耕地后备资源总面积的27.46%。相对稀缺、零散破碎化程度较高、空间分布差异显著是山东省耕地后备资源的主要特征。耕地保护不应只注重占补耕地的数量和质量,还应通过适度规模经营等提高对现有耕地的利用效率,因地制宜加强对各类型耕地后备资源的合理保护和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富源县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耕地后备资源分布数量不均、质量不一、开垦难度大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不均衡等诸多问题的制约,如何使耕地后备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尚不明确,因此亟需探索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适宜性.本文旨在在城镇化的背景下,以合理开发耕地后备资源为目标,首先从自然和区位因素对耕地后备资源的影响出发,构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根据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计算适宜性分值并分等.研究富源县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适宜性等级和数量,为整个云南及其他相似区域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研究耕地后备资源潜力为出发点,以农用地分等成果为基础,借助于耕地因素组合,结合研究区后备资源的实际情况,对所选评价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在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条件下,通过一定的改良措施找到相应的目标等别,从而确定耕地后备资源的最大生产潜力.并以卢龙县资料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卢龙县耕地后备资源有51种目标因素组合,5-...  相似文献   

10.
为四川省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决策依据,结合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以县域为研究单元,利用地统计方法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四川省耕地后备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四川省耕地后备资源中可开垦土地占96.89%,其中,其他草地占76.39%,裸地占12.87%;可复垦土地仅占3.11%。耕地后备资源数量的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多集中分布于川南地区,川东和川西分布较少;可开垦土地资源空间分布与耕地后备资源基本一致,可复垦土地多分布于四川盆地。海拔高程、平整系数、地貌类型、耕地面积及城镇化率等因素是四川省耕地后备资源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自然因素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