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用3种不同剂量60Co-γ射线辐射处理2个玉米自交系种子,对其诱变后代M1生物学效应及其M3株系主要性状的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2个玉米自交系M1植株均受到明显的抑制及辐射损伤,具体表现在,株高和穗位高降低,叶面积减小,并且这种抑制损伤效应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大;它们的M1雄穗长和雄穗分枝数均降低;低剂量处理就能引起RO8的穗长和48-2的穗行数在M1代产生较大变化。②诱变后代M3株系各性状出现不同程度的正向突变和负向突变,其中株高、穗位高及叶面积平均值与对照有显著差异的M3株系频率高于主要雄穗及果穗性状,说明这些性状的诱变效果更好;诱变后代各性状的变异幅度和变异系数增大,表明辐射诱变能扩大玉米主要性状的变异谱,拓宽选择范围。此外,在48-2的M3代还获得了2个籽粒颜色发生突变的株系和2个雄性不育突变株系。  相似文献   

2.
用3种不同剂量60Co-γ射线辐射处理2个玉米自交系种子,对其诱变后代M1生物学效应及其M3株系主要性状的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2个玉米自交系M1植株均受到明显的抑制及辐射损伤,具体表现在,株高和穗位高降低,叶面积减小,并且这种抑制损伤效应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大;它们的M1雄穗长和雄穗分技数均降低;低剂量处理就能引起RO8的穗长和48-2的穗行数在M1代产生较大变化.②诱变后代M3株系各性状出现不同程度的正向突变和负向突变,其中株高、穗位高及叶面积平均值与对照有显著差异的M3株系频率高于主要雄穗及果穗性状,说明这些性状的诱变效果更好;诱变后代各性状的变异幅度和变异系数增大,表明辐射诱变能扩大玉米主要性状的变异谱,拓宽选择范围.此外,在48-2的M3代还获得了2个籽粒颜色发生突变的株系和2个雄性不育突变株系.  相似文献   

3.
对吉粳88水稻种子及减数分裂期幼穗进行了不同波长、功率及时间的激光处理,对种子的激光处理由于强度不足,品种性状未发生遗传变异,对幼穗的激光处理适当增加了强度,结果有的处理组合在M1和M2代均出现了变异株,其中早熟变异的出现频率最高,占变异株数的75%,其次为粒重变异、芒性变异、穗粒数变异、着粒密度变异和株高变异,占变异株数的比例分别为67%、58%、58%、50%和42%。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创制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无性系突变体库的适宜方法,以组织培养繁殖的柳枝稷品种‘Alamo’的穗芽作为外植体材料,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MS)对其进行诱变处理,并对EMS处理的最佳浓度和时间组合以及M1代田间生物学性状变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EMS诱变处理的最佳组合为用浓度0.047mol/L的EMS处理4h;M1代田间性状检测表明,变异群体在株高、分蘖数、开花期等性状上存在广泛变异,初步创制出一个柳枝稷穗芽无性系突变体库。  相似文献   

5.
重离子束在玉米诱变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为扩大玉米种质资源,用重离子^7Li和^12C分别辐照玉米品种农大108种子胚,研究重离子束辐照玉米种子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所用能量和剂量的重离子^7Li和^12C对M1出苗率影响不明显;重离子辐照后,M1代产生了5株黄化苗,6株雄性不育,2株无雄穗,1株抽雄期提早等多种变异植株、M2代获得了多穗玉米突变类型.变异材料可供进一步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空间诱变水稻后代重要性状的遗传与变异情况,为水稻空间诱变育种提供借鉴。【方法】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籼型水稻单株纯系品种广恢998、HR15、特B、湛B、双青B和II-32B的干种子,以各品种地面种子为对照,在相同条件下种植后,考察其后代(SP1~SP4代)主要经济性状(粒长、粒宽、穗粒数、千粒质量、单株粒质量、结实率)和农艺性状(株高、剑叶长、剑叶宽、穗数、穗长)的表现及其遗传变异情况。【结果】6个空间诱变水稻品种SP1代的大多数性状与各自地面对照差异不明显;而SP2代的主要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则出现了正、反2个方向的强烈分离变异,各品种突变株主要性状的极差和变异系数均值均远大于其对照,还出现了特大粒、特大穗等特殊突变体,变异类型极为丰富;SP3代的性状大体与SP2代相似,SP2代中的突变性状大多在SP3代中重现;至SP4代时,大部分变异性状已基本稳定。【结论】水稻干种子在空间条件下所产生的变异,能稳定地遗传给后代;空间诱变育种可以成为一种新的水稻诱变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60Co-γ射线辐射马铃薯块茎M2代群体的诱变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60Co-γ射线的不同辐射剂量对马铃薯块茎M2代群体的诱变效应。[方法]以云薯2号和鄂马铃薯5号为试材,采用60Co-γ射线的4种辐射剂量(5、10、15、20GY)分别对2个马铃薯品种的休眠块茎进行辐射诱变,分别测量2个马铃薯品种M2代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干物质、淀粉含量以及产量等农艺性状,研究60Co-γ射线的不同辐射剂量对马铃薯M2代群体的诱变效应。[结果]不同辐射剂量对同一马铃薯品种M2代主要农艺性状产生的变异程度不同;相同辐射剂量对不同马铃薯品种M2代主要农艺性状所产生的变异程度不同。60Co-γ射线诱变改良个别性状(早熟、抗病性、高产、叶绿素含量)较有效,60Co-γ射线诱变马铃薯的适宜照射剂量为10~20GY,从2个马铃薯品种M2代中共单选出41个优株系。[结论]对马铃薯进行辐射诱变是一种有效的育种手段,但大多数突变是隐性突变,辐射诱变育种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烟草航天诱变育种规律,充分利用该技术创制烟草育种材料、培育新品种,利用航天诱变技术处理9份我国主要烟草品种(系)种子,繁育多代待其性状稳定后,在每个品种(系)中随机选择20份诱变单株,利用42对目标序列多态性引物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到200条变异条带,各品种(系)变异条带数为1~45条,其中LS-2产生的变异条带最少,仅有1条,云烟85产生的变异条带最多,为45条;通过对各品种(系)的遗传相似性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烟草品种(系)及其航天诱变后代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32~1.00,其中烟草品种K346及其航天诱变后代的差异最大,遗传相似系数仅为0.32。在各品种航天诱变后代中均存在遗传相似系数为1.0的单株;K346、翠碧一号、云烟85及其诱变后代中都存在原始亲本与诱变单株遗传相似系数为1.0的现象,而云烟317、云烟87、红花大金元、K326、CF209及其诱变单株中没有出现。航天诱变育种技术可对参试烟草品种产生较好的诱变效果,烟草品种不同,其变异程度差异较大;在烟草基因组上航天诱变位点的发生具有一定随机性,但是推测在烟草基因组上可能存在容易发生诱变的区域。这些研究结果将为航天诱变育种技术在烟草育种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3个普通小麦推广品种为材料,种子先经理化诱变处理后(EMS_(0.2)M,r—射线30KR,SA2mM),接种M_1代幼胚进行离体培养,比较了再生R_2代不同处理的变异频率。结果表明,EMS 处理后R_2代的变异频率和不分离变异所占比例最高;有益变异频率的提高以r—射线处理的R_2代最为显著,SA 处理也具有提高R_2变异频率的作用,但其有益变异及不分离变异与R_2对照接近。诱变处理后R_2代与R_2对照相比,对变异谱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对采自8个不同地区的49份花序下垂的披碱草属种质材料进行了形态学鉴定和分类。利用25个形态学特征对其进行了系统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种质材料属于老芒麦、垂穗披碱草和短芒披碱草3个种,而且在同一种内不同居群间具有较大的形态变异,根据这些形态变异,可将老芒麦分为典型老芒麦、粗壮多花老芒麦、分枝型老芒麦和密穗老芒麦4个类群(生态型);垂穗披碱草分为典型垂穗披碱草、高大多小穗垂穗披碱草和分枝型垂穗披碱草3个类群(生态型)。  相似文献   

11.
宫晶  傅兆麟  孙丽娜  余薇  何丽香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1977-11979
为了探索有芒小麦穗间芒长与粒重的关系,选取66个小麦品种,对不同基因型小麦芒长,芒黄速率与穗粒数、穗重以及千粒重之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芒长与穗粒数、穗重呈正相关,与千粒重呈负相关,线性关系不显著。芒黄速率与穗粒数呈负相关,与穗重、千粒重呈正相关,线性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对冬小麦与天蓝偃麦草属间远缘杂交的回交世代中几个主要性状的遗传表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对于小麦~天蓝偃麦草属间杂种 F_1的不育性,采用普通小麦通过一次回交即可得以克服,而且在 B_1F_3中可分离出大量育性较高的植株;(2)天蓝偃麦草所特有的抗病、大穗多花等优良性状可直接传递给杂种后代;(3)杂种后代具有明显的超矮亲遗传现象;(4)杂种后代的变异类型极为丰富,为小麦杂交育种提供了宝贵的原始材料。  相似文献   

13.
野生二粒小麦是现代栽培小麦的祖先种,含有极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利用来自以色列Gitit的野生二粒小麦G18-16与来自欧洲的硬粒小麦栽培品种Langdon杂交构建的重组自交系F6代152个家系,进行了抽穗期、单株有效穗数、穗粒数、穗长、芒长等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TL)分析,发现全部家系在5个性状上表现出宽广的遗传差异。14个穗部性状加性QTL被定位,LOD值为1.9~13.4,贡献率为7.3%~54.2%。控制抽穗期的QTL共3个,定位在3A(2个)和7B上;在2A(2个)和5A上共找到3个控制穗粒数的QTL;在5B上找到2个控制单株有效穗数的QTL;控制穗长的3个QTL分布在5A(2个)和7A上;在4B,5A和7A上共找到3个控制芒长的QTL。获得的QTL可用于今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改良现代栽培小麦。  相似文献   

14.
黑麦染色质诱导小麦群体数量性状变异及特异株系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普通小麦 (TriticumaestivumL .)My84 4 3与栽培黑麦 (SecalecerealeL .)自交系R3的远缘杂交回交后代(BC2 F5)群体中的 119个株系 2 340个单株与产量构成因素有关的数量性状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黑麦染色质导入小麦背景后 ,在回交和连续多代自交过程中 ,小麦和黑麦染色体相互作用 ,形成了与小麦亲本性状完全不同的特性 ,数量性状发生了较大变异。黑麦染色质的导入 ,对穗颈距的长短影响最大 ,结实小穗数的影响最小 ;单株变异系数以穗颈距 >穗粒数 >有效穗 >千粒重 >株高 >穗长 >剑叶长 >结实小穗数为序而变化 ;与对照相比 ,达显著水平变异株系的频率以株高 (73 3% ) >穗颈距 (6 6 7% ) >穗长 (6 0 % )和穗粒数 (6 0 % ) >千粒重 (5 3 3% ) >结实小穗(46 7% ) >剑叶长 (33 3% ) >有效穗 (6 6 7% )为序而变化。黑麦染色体的导入可以有效地获得株高 ,穗颈距 ,穗长 ,穗粒数和千粒重 ,结实小穗 ,剑叶长等一系列变异株。通过黑麦染色体导入 1RS/ 1BL背景 ,能够有效地降低株高 ,增加穗长、穗颈距和穗粒数 ,从而为改良小麦育种群体提供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50份杂草稻和18份栽培稻的9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变异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杂草稻株高、穗长、平均穗粒数、结实率、芒长、芒色、粒色等植物学特性均较栽培稻变异大。Neis遗传多样性值(h)明显高于栽培稻,表明杂草稻比亚洲栽培稻具有更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高粱DNA导入小麦后代的和面仪曲线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粱外源基因导入小麦后代的面团流变学特性有较大的变化,和面时间、峰高和七分钟尾高均超过或低于受体的后代,而且因受体不同表现有所差异;后代的七分钟带宽不同程度地大于受体;外源DNA导入小麦引起品质的变化,为选育高产、优质的新品种(系)提供了机会。  相似文献   

17.
以普通小麦3338和斯卑尔脱小麦Altgold为亲本杂交,从F2代开始采用单粒传法构建了含188个重组近交系的群体,对该群体的抽穗期、株高、每穗小穗数、穗长、不孕小穗率、旗叶长、旗叶宽、芒长8个农艺性状的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重组近交系群体存在着广泛的遗传变异,各性状的变异系数在6.55%到93.38%范围内变化。除芒长、穗长外,其余6个性状都符合或近似正态分布,表现为数量性状遗传特点,是一个适合遗传作图的理想群体。对株高和抽穗期两个性状的遗传参数进行了估计,广义遗传力分别为88%和58%。  相似文献   

18.
用矮变1号与农林10号小麦矮源,分别以同样的组配方式进行正反交试验。结果表明:(1)矮变1号株高的遗传,不同于农林10号的隐性遗传方式,可认为控制矮变1号株高遗传的主要矮化基因是部分显性的;(2)矮变1号各组合子二代分离出超矮秆植株的比例显著大于农林10号;(3)相关性分析表明,杂种后代随着株高的降低,不孕小穗增加,主穗粒数减少,穗粒重和株粒重明显下降。但是,不同杂交组合的表现不尽相同。“矮变1号”ד8582-201”,子二代平均株高44.7厘米,在田间以矮、齐、多穗而注目,杂种穗粒性状的表现也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19.
用云南稻品种(籼粳各二)与普通稻品种(籼粳各一)杂交,其F_2的抽穗期、单株有效穗、株高、主穗总粒数、结实率和百粒重六性状均出现了广泛的分离,从中可以选择出综合性状较好的个体。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选用3种不同品质类型的4个冬小麦品种,研究其产量在新疆乌鲁木齐、昌吉和木垒3个试验点的环境变异。结果表明,不同品质类型的冬小麦品种产量差异较大,中筋小麦的产量高于其他类型;同一品质类型小麦的产量在不同地区间存在差异,其中木垒点小麦产量高于乌鲁木齐点,乌鲁木齐点高于昌吉点;不同品质类型的小麦在不同试验区产量差异显著,中筋冬小麦与其他品质类型相比,其产量受生态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冬小麦的千粒重和穗粒数在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呈现出较大的变异,不同品质类型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