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7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就是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应用到新农村建设中就是"以农民为本"。"以农民为本"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条件;"以农民为本"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的。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坚持"以农民为本",就必须加强对农民的科学文化教育并尊重农民,不断提高农民的主体性;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和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积极促进农民增收并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2.
文章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全面理解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一切从农村的实际出发,结合中等农业学校的特点,把实现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为此,必须积极开展"村官"培训,造就大批建设新农村的"抓手";加快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培植大批建设新农村的科技示范户;大规模培训农民,使之成为建设新农村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长岭县把新农村建设工作纳入日程,党政齐心,上下联动,各乡镇、各部门按照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县新农村建设亮点多、招法新,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长岭县突出抓好粮食产业,着力发展优质畜牧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苏南、苏中、苏北具有代表性的5县(市)调研,总结江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取得的实践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基于江苏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提出加快江苏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建议: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研究制定农村产权政策和土地流转政策,保护农民利益,确立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优先让当地村民经营土地,适度规模;整合财政支农投入,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强农民新社区软件建设.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建设的典范郝堂村近三年发展迅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把农村互助金融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发动机;二是政府、民间公益组织、乡村基层组织的协同治理机制。新农村建设应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尊重和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政府要为社会公益组织参与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6.
关于新形势下开展农民培训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浪潮中,如何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最根本的是要以人为本,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他们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由此可见,新时期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如东县致力于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新型农民,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促使农村整体面貌出现较大改观,逐步把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重点是加强村镇建设规划和环境整治,建设新村镇;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培育新农民;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倡导新风尚。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前提和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8.
建设新农村,必须把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作为出发点。汉川市湾潭乡湾潭村党员干部在带领村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通过完善公共设施、大力发展村镇经济及改善农村社会风貌等举措,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典范。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培育新型农民。随着农村男性劳动力的转移,农业生产人群中妇女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农村女性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但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开发极为不足,严重地影响了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发挥。因此,必须把大力开发农村女性人力资源作为一项基本战略,增强开发意识;建立多元化投资主体,增加农村女性人力资本投资;发展农村女性教育,提高妇女素质;改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状况,切实提高其社会地位;切实保障农村妇女健康权益,提高其身体素质等培育和开发农村女性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0.
农村法治建设的社会性阻却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雅丽 《河南农业》2007,(19):48-49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加强农村法治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提高农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把农村法治建设作为推进  相似文献   

11.
王文锋 《河南农业》2011,(20):14-15
建设社会主叉新农村是涉及亿万农民切身利益的伟大事业,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真正的主力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而且是建设新农村的动力来源,更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必须把蕴藏在农民群众中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充分发掘调动出来,把农村丰富...  相似文献   

12.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需要培养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我国农村人力资源虽然丰富,但整体素质较低,缺乏有效的开发和创新机制,我们应把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放在新农村建设的首位,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为农村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浙江省义乌市把农村住房改造建设作为改善农民居住条件、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民心工程",坚持"政府主导、试点引领、改革推动",大力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4.
张燕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4682-4683,469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当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巨大,但整体文化素质偏低、科技素质不高、经营管理能力差,这一现状与新农村建设对农民素质的要求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就是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新型农民,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把培育和发展新组织作为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核心在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和扶持农民走向新的联合与协作,加快培育和发展农村各类新型合作组织。基于此,本文认为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可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动农业生产发展;提高农业整体效应,实现农民生活宽裕;提高农民的文化道德素质,促进乡风文明;统一组织力量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变农村面貌;提高农民的民主意识和民主管理水平,加快实现农村管理民主。  相似文献   

16.
<正>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工作。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灵魂,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培养新型农民、促进农村和谐、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等具有重要意义。但农村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需要政府、社会、农民各方共同努力。农村文化建设要以政府为主导,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念建设融入农村文化建设全过程,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  相似文献   

17.
<正>柳河县凉水河子镇党委、政府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立足本镇实际,围绕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方针,抢抓机遇,注重工作实效,以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核心,着力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城镇环境整治、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镇新农村建设驶入快车道。1.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凉水镇始终把特色富民产业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第一要务。通过县委、县政府的积极招商引资,汇源集团龙韵酒庄土地流转项目落户我镇,并以此为契  相似文献   

18.
谈临沂市河东区培养新型农民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必须以建设新农村为首要任务,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农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作为着力点,把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新型农民作为根本途径。介绍了新型农民的含义、指出培养新型农民的意义,并以临沂市河东区为例,总结了培养新型农民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农业、农村、农民等方方面面的事情。其中,种子产业与农业、农民关系甚密,在新农村建设中不可忽视。一、把种子产业作为切入点,促进新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建设与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存在差距,主要因素是政府对农民素质重视不够,农民自身认识不到位和城乡二元结构所致。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处理好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的关系,把提高农村科技文化素质放在首位。其措施是强化政府职能与引导作用,全面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农科教结合,以职业学校为主,发挥各类学校的作用;以村为单位,普及农村图书室;组织农民开展丰富多样的科技文化活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