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此项研究旨在利用营养丰富的乳清和药食同源的生姜为原料,开发具有营养保健功能的新型饮料-乳清姜汁发酵饮料。为饮料工业的发展开辟新领域。在研究中通过采用均匀设计的试验方法,对乳清姜汁发酵饮料发酵过程中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得出相关试验结论。其中碱性蛋白酶水解试验最优条件为,酶量为0.03%,pH值8.0,温度50℃,时间120min。乳清姜汁发酵试验最优条件为,乳酸菌种接种量为3%,乳清和姜汁的比例4:1,发酵时间5h。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并优化牛蒡乳酸菌发酵饮料的工艺条件,为牛蒡的深加工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牛蒡为原料,经去皮、切片、护色、烫漂、匀浆、酶解、抽滤、发酵、调配、灭菌等工序加工牛蒡发酵饮料,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牛蒡乳酸菌发酵饮料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试验得到制作牛蒡乳酸菌发酵饮料的最优工艺条件:白砂糖为牛蒡原汁的8%,酸奶(乳酸菌)为牛蒡原汁的15%,发酵时间为8h,发酵温度为45℃。[结论]在该试验工艺下研制出的牛蒡乳酸菌发酵饮料营养丰富,风味独特。  相似文献   

3.
蜂蜜发酵饮料是利用酵母菌对蜂蜜先进行一次酒精发酵,然后再用醋酸菌对发酵醪液进行二次醋酸发酵而制成的一种新型饮料。试验结果表明,蜂蜜发酵饮料不仅香气充足,酸甜可口,含有原蜂蜜特有的营养成分,而且提高了蛋白质含量,糖度显著降低,增加了醋酸、乙醇、酯类等物质,是普通人、老年人、糖尿病人和肥胖病人的一种纯天然营养保健饮料。  相似文献   

4.
甘蓝榨汁经加工处理,进行自然发酵和人工纯接种发酵。发酵产品不添加化学防腐剂、色素、香精,得到营养丰富、有益于人体健康的饮料。本实验从不同来源的菌种筛选出适宜甘蓝汁发酵用的菌株,确定了菌种之间的组合和配比,探索了适于甘蓝汁乳酸发酵的最佳温度、时间、起始 pH 值,确定了发酵工艺。  相似文献   

5.
食用菌乳酸菌发酵饮料是近年来开发研制的一类新型食用菌饮料,也是一类新型乳酸菌发酵饮品。食用菌含有丰富的营养,适合乳酸菌生长:而乳酸菌本身就是一种益生菌,且生长过程中还能产生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和特有的风味。因而两者的结合具有营养互补、功能互补的增效作用,是一种较理想的营养保健饮品。  相似文献   

6.
基于乳酸菌发酵的苹果饮料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市场上的果汁乳酸饮料的营养和质量,采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对乳酸菌发酵苹果饮料工艺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宜苹果品种为富士与国光重量比1:1复配,乳酸菌发酵条件为发酵剂接种量5%、发酵温度18-28℃,发酵苹果饮料配方为发酵苹果汁30%、发酵液25%、砂糖12%,加水量为33%(调配时加人).  相似文献   

7.
白灵侧耳发酵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谦  卢朝亮  黄荣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3):3988-3989
以白灵侧耳液体发酵液和桔汁为主要原料,生产富合营养的健康茵体发酵饮料.通过扩大培养发酵参数变化确定发酵时间为144 h:以白灵发酵原液、桔汁、蔗糖、CMC为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从口感、滋味气味、色泽及液体状态为评分标准来确定最佳配制方法,得到饮料的配方为发酵原液25%,桔汁43.7%,蔗糖31.2%,CMC 0.03%.  相似文献   

8.
脱腥紫菜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紫菜为原料 ,浸提出有效成分后 ,分别用赖氏乳酸菌、植物乳酸菌、产朊假丝酵母和干酵母发酵脱腥 ,制成营养丰富、口感良好的紫菜饮料。试验结果表明 ,浸提液最佳pH值为 3,赖氏乳酸菌发酵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正> 以大豆和鲜牛奶为原料,经过工艺研制的凝固型混合酸奶,不但具有乳酸菌发酵制品特有的风味、营养和保健作用,而且为绿豆的深加工以及丰富乳酸发酵饮料市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金耳发酵滤液经适当调配酸甜比例,即可制成金黄色,不添加任何色素及香料的营养丰富、口味纯正、风格独特、具有保健作用的天然饮料,该饮料除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氨基酸、矿质元素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外,与一般饮料不同之处是含有一种真菌药用多糖,它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炎能力,从而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搅拌型花生酸奶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花生仁为原料,通过正交优化试验设计筛选出发酵剂的添加量,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及各种添加剂用量,并制成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具有保健功效的发酵型花生奶。  相似文献   

12.
刺梨原汁发酵酒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采用稀释平板涂抹法和 HPL C分别对发酵苹果渣的微生物及有机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发酵苹果渣中的主要微生物是酵母菌、醋酸菌和乳酸菌 ;发酵苹果渣中的有机酸主要是醋酸 (占有机酸总量的4 5 .84 0 % )和乳酸 (占有机酸总量的 4 4 .74 6 % ) ;在发酵苹果渣中尚未发现有害菌  相似文献   

14.
发酵温度和时间对豆粕发酵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饲用豆粕进行发酵试验,研究发酵温度和时间对豆粕发酵品质的影响。发酵温度为25,30,35,40℃,发酵时间为0,24,36,48,60,72,84,96 h,并对温度和时间的互作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未发酵豆粕相比,发酵温度和时间对发酵豆粕pH、粗蛋白含量和酸结合力均会产生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且温度和时间存在交互作用。发酵的适宜温度和时间分别是35℃和72 h,其粗蛋白含量最高,为54.22%,较未发酵豆粕提高8.65%(P〈0.01),pH和酸结合力显著低于未发酵豆粕(P〈0.05)。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枸杞汁经过不同菌株发酵后品质与挥发性成分的变化,采用酵素食品中分离的4株菌分别发酵枸杞汁,比较不同发酵枸杞汁的黄酮、蛋白质、总酚和挥发性成分等产品特性。结果表明:各菌种发酵液中黄酮含量均有显著增加;蛋白质和总酚含量差异显著,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发酵液蛋白质含量最高,为(599.50±1.53)μg·mL-1,巴达维亚芽孢杆菌(Bacillus bataviensis)发酵液含量最低,为(168.11±1.00)μg·mL-1;总酚含量最高的是巴达维亚芽孢杆菌(Bacillus bataviensis)发酵液,为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发酵液总酚含量的1.10~3.01倍。各菌种发酵液共检测到挥发性成分52个,其中共有成分24个,但含量在各菌种发酵液中存在显著差异,酸类物质对发酵后的枸杞汁风味影响较大。综合各个指标,4种菌株中的Bacillus bataviensis最适宜用于枸杞汁发酵,其发酵的枸杞汁风味柔和,且品质指标和感官评价均优于其他菌株发酵的枸杞汁。  相似文献   

16.
传统普洱茶渥堆发酵一般包含数吨茶叶基质,发酵中存在热传递不均匀的问题.为此建立了浅盘普洱茶发酵系统,并比较了浅盘与传统普洱茶发酵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化学成分差异.测定发现2种发酵过程化学成分变化规律类似,浅盘发酵出堆样的水浸出物、可溶性糖、茶红素和黄酮质量分数显著高于传统发酵出堆样(p0.05),茶褐素质量分数显著低于传统发酵出堆样(p0.05). 2种发酵过程微生物群落结构不同,传统发酵出堆样品优势细菌为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考克菌(Kocuria),优势真菌为曲霉属(Aspergillus)、芽生葡萄孢酵母属(Blastobotrys)和根毛霉(Rhizomucor);浅盘发酵出堆样品优势细菌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欧文氏菌属(Erwinia),优势真菌为Brunneoclavispora和曲霉属(Aspergillus).审评结果表明, 2种发酵出堆茶样都具有较好的感官品质.今后还应研究优化浅盘发酵的条件,以提高普洱茶品质.  相似文献   

17.
对木屑堆积发酵料栽培食用菌降低污染的原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发酵料能减少污染与其可溶性糖分的减少,粗蛋白、全 N、全 P等营养物的增加,产生抑菌物质以及发酵过程高温杀死料中的大部分虫卵、病菌等有关.用发酵料栽培毛木耳能大幅度降低霉菌污染,提高品质,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18.
通过正交试验,确立了胡萝卜绿茶酸乳饮料的主要原料配比和发酵工艺条件,最适配方为ω(胡萝卜汁)=25%、ω(绿茶茶叶)=0.4%、ω(奶粉)=10%、ω(白砂糖)=7%;采用燕塘酸奶活化、驯化得到的发酵剂最适发酵条件为:接种量妒(发酵剂)=4%、发酵温度42℃、发酵时间4.5h.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果汁澄清处理对脐橙酒高级醇和挥发性酯类香气成分形成的影响,利用壳聚糖对脐橙汁进行澄清处理,分别对不同澄清度的脐橙汁调整可溶性固形物为18%、pH3.5,接入0.02%的活性干酵母于20℃下发酵。结果表明,脐橙汁未经过澄清处理,发酵后酒的高级醇含量达0.48g/L左右,当果汁透光率在80%时,高级醇含量降至0.27g/L。GC—MS检测结果表明,脐橙酒的主要香气成分是柠檬烯和乙酸辛酯,清汁发酵较原汁发酵分别提高了10.76%和15.89%,表明对脐橙汁进行澄清处理有利于脐橙酒香气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仪器检测法在广西野生茶制红茶发酵控制中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用广西野生茶资源制工夫红茶时,采用分光光度计在460nm处检测发酵叶茶汤的吸光度值,通过吸光度值的变化来控制其发酵程度,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广西野生茶制工夫红茶,在发酵过程中,发酵叶茶汤的吸光度值呈规律性变化,其吸光度值的变化规律为:由小→大→小,当监测到发酵叶茶汤的吸光度值由大到小变化时,立即停止发酵,进行干燥,所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