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秋冬季节菜蚜在青菜和甘蓝不同叶位上的分布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杭州东郊于秋冬季节对菜蚜在青菜,甘蓝植侏内不同叶位上的分布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桃蚜和萝卜蚜两种菜蚜,主要在嫩叶和老叶的背面取食,成叶背面也有一定数量,但萝卜蚜在成叶上的发生比率较桃蚜明显要高,混合种群在各类叶上的发生比主依作物种类和生长期,两种蚜虫的发生比率及季节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2.
菜蚜的发生特点及其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菜蚜是为害十字花科蔬菜蚜虫的统称,有桃蚜(烟蚜)、萝卜蚜、甘蓝蚜3种。是河南省蔬菜上的主要害虫。在河南省以桃蚜为主,萝卜蚜和甘蓝蚜也有一定的数量。桃蚜除为害十字花科蔬菜外,还为害番茄、马铃薯、辣椒、菠菜等蔬菜及多种果树、花卉。萝卜蚜和甘蓝蚜主要为害十字花科蔬菜。前者喜食叶面毛多而蜡质少的蔬菜,如白菜、萝卜,后者偏嗜叶面光滑蜡质多的蔬菜如甘蓝、花椰菜。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昆明地区菜蚜新蚜虫疠霉发生流行的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2004年对云南省昆明地区十字花科蔬菜田菜蚜种群中新蚜虫疠霉(Pandora neoaphidis)发.生流行的规律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新蚜虫疠霉是昆明地区十字花科蔬菜田桃蚜(Myzus Persicae)、甘蓝蚜(Brevicoryne brassicae)和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3种菜蚜的病原真菌,在昆明地区蔬菜生态系统菜蚜种群中周年发生,对菜蚜种群自然控制具有重要作用.从1~12月,新蚜虫疠霉均自然感染3种菜蚜,感染死亡高峰期出现在春末秋初,其中6、7、8月份自然感染率达最高,分别为43.36%、52.56%和59.94%(2003年)和45.86%、54.78%和61.76%(2004年).新蚜虫疠霉感染死亡蚜虫除无翅蚜外,有翅蚜也表现出较高的感染死亡率,其中以无翅蚜感染死亡率高于有翅蚜,无翅蚜和有翅蚜分别为82.04%和17.53%(2003年)与83.54%和16.46%(2004年).新蚜虫疠霉对不同种类菜蚜自然感染的相对多度顺序为桃蚜>甘蓝蚜>萝卜蚜.  相似文献   

4.
几种杀虫剂防治菜蚜的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 :药后 1d,各药剂处理的防效均大于 89% ,1 0 %氯氰·敌畏EC750ml/hm2 、 1 0 %氯氰菊酯EC4 50ml/hm2 、 80 %敌敌畏EC750ml/hm2 的校正防效显著优于其他各处理 ;药后 3、 5d ,各处理的防效均大于 95%。经方差分析表明 ,3 %啶虫脒EC (正邦 ) 3 0 0ml/hm2 对菜蚜的校正防效显著差于其他各处理 ;药后 7d ,各处理的防效均大于 96% ,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药后 1 4d,各药剂处理的防效均大于 88% ,其中 3 %啶虫脒EC (正邦、沙隆达 )各处理的防效均大于 99% ,对菜蚜的校正防效显著优于其他各处理  相似文献   

5.
1977年~1990年在杭州市郊菜区对菜蚜数量消长状况先后进行了7年的大田调查。结果表明,杭州郊区的菜蚜基本上只有桃蚜和萝卜蚜两种(夏秋季节偶尔有少量瓜蚜),常混合发生在十字花科蔬菜上。两种菜蚜混合种群的发生数量一年中有两个明显的高峰,分别出现在5月和11月前后。但由于温度适应能力等特性的差异而使两种菜蚜的季节消长规律有明显不同。每年隆冬和春初以桃蚜占绝对优势,夏季和秋初以萝卜蚜占绝对优势,而春末夏初和秋末冬初两种蚜虫的比例则交错变换。  相似文献   

6.
调查研究了桃蚜在丘陵地带桃园中的种群消长动态和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该害虫在桃园全年仅在5月上旬至6月上旬出现1个危害高峰;该害虫在桃园中呈聚集型的负二项分布。提出了双对角线5点取样的调查方法和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桃蚜防治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7.
田间收集蚜虫宽缘金小蜂Pachyneuron aphidis(Bouche),采用室内饲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龄期菜蚜茧蜂Diaeretella rapae M’Intosh对蚜虫宽缘金小蜂发育的影响,蚜虫宽缘金小蜂寄生菜蚜茧蜂的蛹,是体外寄生蜂,其对处于预蛹期前的菜蚜茧蜂不会有寄生行为.随着菜蚜茧蜂蛹龄的增加,蚜虫宽缘金小蜂的发育历期由15.22d逐渐缩短为12.21d,重寄生率也由15%逐渐降低为3%,蚜虫宽缘金小蜂的个体发育可分为卵、工龄幼虫、Ⅱ龄幼虫、Ⅲ龄幼虫、预蛹、蛹等6个阶段,文中对各发育阶段作了详细描述,并附有相应的图片。  相似文献   

8.
以苦苣菜蚜和苦苣菜蚜茧蜂的生态学特性为基础,按照系统分析的原理和方法,组建了这一寄主~寄生物混合种群的电子计算机模拟模型,模型能正确模拟野外网室条件下蚜虫数量增长阶段的数量变动和年龄组配,揭示了迁移是苦苣菜蚜调节自身种群数量的主要机制,并给出了蚜茧蜂控制苦苣菜蚜传毒危害的必要条件及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麦田穗期蚜虫及主要天敌田间分布型和消长动态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15块田(次) 的分布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麦田穗期蚜虫、僵蚜(代表蚜茧蜂幼虫)、七星瓢虫的空间分布型均为聚集图式.其(?)的回归式依次为: (?) (蚜)=3.9816+3.1262(?) (?) (僵蚜)=0.4962+3.3849(?) (?) (七星瓢虫)=-0.3466+1.489(?) 同时,对穗期天敌与蚜虫的追随关系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应用地学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油菜角果成熟期桃蚜及萝卜蚜种群的空间结构和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桃蚜种群半变异函数曲线为球型和指数模型,其空间格局为聚集型,变程范围为0.32~16.43 m;萝卜蚜种群半变异函数曲线也为球型和指数模型,呈聚集空间格局,空间变程在0.59~17.39 m。采用GS+对空间分布数据进行插值和模拟,显示桃蚜聚集程度逐渐减小,变程也随之减少;萝卜蚜的聚集程度增加,最终形成一个强聚集中心。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克隆测序的不结球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chinensis)Bc GAPDH(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蛋白质的理化性质、跨膜区、亲水性、亚细胞定位、所含模体及蛋白质结构进行了预测。理化性质分析表明,该酶含有328个氨基酸,相对分子量为35 161.2,p I值为9.03。TMpred跨膜分析表明,该酶没有跨膜螺旋区,这与Prot Scale预测的该酶为亲水性蛋白质相吻合。用Target P server程序预测该酶定位于线粒体上,结构域分析表明该酶含有多种磷酸化位点,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随机卷曲为主。借助SWISS-MODEL软件对该酶进行了三维同源建模。  相似文献   

12.
为探求不同品种不结球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chinensis Makino)的冬性强弱,找出其适宜的春化时间,以4个不结球白菜品种为试材,在3℃条件下分别对萌动种子春化处理10、15、20、25 d,调查不同春化时间对各品种现蕾开花的影响,综合评价植株现蕾开花早晚及开花期植株形态。结果表明,奶白菜最适春化时间为10 d,青梗白菜最适春化时间为15 d,乌塌菜最适春化时间为20 d,京水菜最适春化时间为25 d。4个不结球白菜品种冬性由弱到强为奶白菜、青梗白菜、乌塌菜、京水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结球白菜根肿病抗性的遗传规律。[方法]该研究利用引进的结球白菜与不结球白菜进行杂交,以双亲、F1、F2和BC14个世代联合群体为试材,采用苗期接种鉴定法进行抗性鉴定,并进行 ISSR分子标记筛选。[结果]不结球白菜根肿病抗性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利用ISSR分子标记结合 BSA法获得了与不结球白菜根肿病抗性连锁的分子标记,命名为CR-873。该标记与抗性基因间的连锁遗传距离为9.72 cM。[结论]研究结果可为不结球白菜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不结球白菜BrCBF基因cDNA全序列克隆及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RT-PCR和RACE技术从不结球白菜中克隆到1个抗寒相关基因,命名为BrCBF,基因登陆号为DQ402470.其cDNA全长1 003 bp,含有648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216个氨基酸,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序列与拟南芥、荠菜、甘蓝型油菜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有极高的同源性,且具有CBF典型的保守结构域AP2.  相似文献   

15.
摘要:针对深圳地区叶菜类蔬菜存在施氮量过多、氮肥利用效率过低的问题,基于测土配方施肥的前提下,设置3个施氮水平分别为不施氮肥处理、70%氮肥处理(纯N:105 kg/hm2)、100%氮肥处理(纯N:150 kg/hm2),磷肥和钾肥均按统一标准施用,试验在深圳市农业科技促进中心试验示范场进行, 研究减氮施肥对“雄心一号”白菜薹的生长和氮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100%氮肥处理相比,减氮30%对白菜薹的生物量、株高、薹长、薹粗均无显著差异;适当的减氮施肥不但可以提高氮肥农学利用效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利用率,而且有利于农户增收,提高肥料的产投比。  相似文献   

16.
龚宁  薛长雷  劳保新  杨公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649-10650
[目的]为蔬菜硝酸盐的控制及食物的安全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模拟污染盆栽方法,研究Cu、Cd单一及复合处理对小白菜硝酸盐含量及硝酸还原酶的影响。[结果]各处理组小白菜叶柄中硝酸盐含量明显比叶片中高,叶片中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高于叶柄。1 mg/kg Cd促进硝酸盐的积累,102、0 mg/kg Cd明显抑制叶部硝酸盐的积累。在试验浓度范围内,Cu显著降低了小白菜中硝酸盐含量。Cu+Cd复合处理组硝酸盐含量低于对照组和相同浓度Cd的单一处理,高于相同浓度Cu的单一处理。Cu+Cd复合处理极大地刺激了小白菜叶片中硝酸还原酶的活性,高于对照组。25 mg/kg Cu+15 mg/kg Cd的复合处理使叶片和叶柄中硝酸还原酶活性增加,硝酸盐含量降低。[结论]Cu对Cd造成的硝酸盐累积增高的危害有缓解作用,适量的Cu可以增加小白菜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减少硝酸盐的累积。  相似文献   

17.
不结球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及再生植株的倍性鉴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影响不结球白菜小孢子培养和植株再生的几个因素及再生植株的倍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因型是影响小孢子胚诱导率的最重要因子,正反交材料的胚诱导率无显著差异;供体植株开花后6~10 d培养可获得高的胚诱导率;琼脂在8~12 g·L-1范围内,随着质量浓度的提高可显著提高小孢子胚再生率.结合流式细胞仪和植株形态鉴定,不结球白菜小孢子再生植株自然加倍率总体水平较高,有的高达90%,但不同基因型间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青菜子叶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子叶为外植体,研究了苗龄、培养基中Agar浓度、BA与NAA的组配和添加AgNO3、GA3对子叶产生不定芽的影响.结果表明,5~9d苗龄的外植体最易诱导出不定芽;培养基中BA浓度是影响不定芽形成的关键,BA浓度低于2mg/L,不定芽难以发生,BA6mg/L与NAA0.05mg/L的搭配有利于不定芽形成;在一定范围内不定芽发生频率随着Agar浓度的提高而提高;培养基中添加5mg/L AgNO3,2~3mg/LGA3可以提高不定芽的发生频率;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青菜离体再生体系,利用该体系能够获得较高的芽苗再生频率,但存在着青菜基因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通过设计保守的基因特异引物,运用RT-PCR、RACE技术从不结球白菜中获得1个抗寒相关基因,命名为BrCOR14,登录号为DQ192529,cDNA全长549 bp,含有387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128个氨基酸.该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油菜、拟南芥、荠菜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有极高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20.
采用RT-PCR、5'RACE和3'RACE方法,克隆得到了不结球白菜NJ074晚抽薹基因(BcFLC1)的cDNA全长序列。对BcFLC1基因所编码氨基酸序列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推测得到:该基因cDNA全长909bp,包含576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91个氨基酸。不结球白菜BcFLC1蛋白功能域预测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为MADS盒基因,其编码蛋白的1~60氨基酸属于MADS盒基因蛋白。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BcFLC1基因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叶片中的表达情况不同,抽薹前高于抽薹后叶片中的表达量。BcFLC1基因在不同部位表达也存在差异,表达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叶、茎、花蕾、花和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