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光温室桃优质丰产高效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婷 《农村科技》2012,(9):49-50
一、品种选择与授粉配置以丽春、中油4号、中油5号、超红珠为主栽品种,每2行交替栽植。二、树形配置日光温室桃树整形选择主干形与开心形相结合配置方式,温室前部采用开心形整形方式,温室中后部采用主干形整形方式,以充分利用温室有效空间,提高产量。三、整形修剪采取生长期修剪、休眠期修剪和采后回缩修剪相结合。1.生长期修剪主要采用抹芽、摘心、疏枝、拉枝等方法。在新梢生长到5~10厘米时,抹去密生枝和双芽枝;新梢长到30~40厘米时反复摘心,至6月中下旬止;疏去过密的新梢和旺枝、徒长枝,打开光路,控制旺长,改善  相似文献   

2.
<正>桃主干形具有适于密植、成形快、早果性强、产量高、结果质量好、管理简便、便于行间机械化作业等优点,不少果农开始采用这树形。如何做到栽培当年能快速成形,修剪技术措施的采取至关重要。一、主干形桃树怎样的树体结构算合理桃主干形是只有一个直立中央主干、主干上骨干枝少、结果枝多的树形,除下部留2个牵制枝外其余直接在  相似文献   

3.
以10 a生乔化红富士苹果(4 m×3 m)为材料,研究了不同修剪处理方法在渭北旱塬地区对苹果结果枝组生长和成花的影响,结果表明:缓放,总枝量、短枝和叶丛枝最多,长枝和中枝比例最低,短枝和叶丛枝比例最高,枝组长度最长、直径最小、体积大,最容易成花。轻回缩,总枝量、长枝量和叶丛枝比例、枝组长度、成花等为中等,中枝比例最大,枝组直径、体积最大。重回缩,总枝量最少,长枝量多,长枝比例最大,中枝、短枝、叶丛枝量最少,中枝比例中等,短枝和叶丛枝比例最小,枝组长度最短、直径中等、体积和基部茎粗最小,成花最差。  相似文献   

4.
(续第2期)3.枝梢管理①整形修剪。定植后2年内要基本完成整形修剪工作,形成丰产树形。金银花是木质藤本植物,生长量大,易于整形。生产上适用的有干墩式圆头形、匍匐式扇状形、篱架式三主枝扇状形等3种树形。一是干墩式圆头形修剪。定植后苗木及时打顶去尖,新梢萌发后留一个梢作主干培养,其余抹除,主干培养枝长至60厘米长时打顶促分枝,力争培养出三四个健壮分枝,50厘米以下主干上的萌发枝要全部抹除,促其增粗直立成墩。在前3年培养主干期间,应当依次进行新枝打顶促分枝,向四周分枝扩展,形成上小下大,内空外圆的伞状圆头形树形。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安徽省淮河以南降水量多的区域桃树下半部光秃枯死,及桃栽培不适宜机械化生产的难题,提出一种高光效适宜机械化操作的桃树新树形,即倒“个”形新树形。倒“个”形新树形的桃树中央干强而直立,无主枝、侧枝,中央干上除基部着生2个调节枝组外,其余直接分生小型结果枝组;树高2.5~3.0 m,冠径1.5~2.0 m,主干高度50~70 cm。该树形能促进桃树早产、丰产、稳产,延长桃树盛果期树龄,提高果实商品率和优质果率。  相似文献   

6.
研究分析中国樱桃品种诸暨短柄樱桃自然丛状形、自然开心形、Y字形、主干分层形等4种树形对树体生长习性、产量、站立采摘率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丛状形、自然开心形和Y字形树形可显著降低树冠高度,扩大冠幅,有利于采摘,此3种树形可在生产中应用,其中,Y字形树形具有早果性,适宜密植,可应用于设施栽培。  相似文献   

7.
棚室桃种植投资大,当年定植,当年成花,果农可提早获益。生长期修剪在棚室桃树当年定植、当年成花起到决定性作用,技术也很难掌握。生长期修剪可以调节生长发育,减少无效生长,节省养分,改善光照,加强养分合成,调节主枝角度,平衡树势,促进新梢基部花芽饱满。可采取以下六项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1加强采后管理提高花芽质量油桃采收后,疏除树体中上部遮挡光照的“帽子枝”,结果枝回缩更新。柱形整枝的中心干在2米处落头,疏除中上部直立旺枝,每树留3~4个健壮新梢做辅养枝,其余结果枝留基部1~2个隐芽并重回缩,重新培养结果枝。修剪后补充肥水,每株穴施尿素150克,过磷酸钙200克,硫酸钾200克,施肥  相似文献   

9.
一、揭膜大棚果采收后,可以揭膜,揭膜前,要将风口开到最大,夜间不关,让树体进行充分锻炼。二、修剪揭膜后进行修剪。栽植密度大的幼树,以重回缩为主;密度小的树以疏密为主;辅以回缩。1.桃密植桃树,对大枝全部进行回缩,行距较大时,可在行间留一较长大枝,成“Y”字形。对水平生长  相似文献   

10.
刘艳玲 《吉林农业》2010,(8):134-134
文章通过樱桃的整形和修剪两个部分,阐述了樱桃自然丛状形、自然开心形、主干疏层形、"Y"字形树形的整形和幼树时期、盛果时期和衰老时期的修剪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