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与农村的社会团结类型不同,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简称"低保")制度的框架基本上直接"移植"到农村,造成农村低保制度瞄准偏误率高.以农村乡土社会的"差序格局"为理论支撑,实地调研河南省北部A村"人情保"现象,结合A村的经济和社会环境,具体分析了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礼治社会、村民的社会、关系取向性对确定低保对象的影响.同时探究其深层原因,发现"人情保"的源问题,提出弱化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对村民行动影响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社会资本失范是中国农民组织化水平低的主要原因,表现为:因为差序格局的农村社会网络关系分散;因为信任缺失以致组织契约基础丧失;因为互惠匮乏以致利益矛盾突显;因为共同价值迷失以致组织精神困乏。农民组织化在维护农民的政治和经济利益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社会资本可以促进组织的发展,是组织运行的深层社会基础,因而,可以通过重构网络关系,加强教育宣传,重构结构合理、功能积极的社会资本,提高中国农民组织化的低水平状态。  相似文献   

3.
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推动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社会时代,信息社会也将根本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在谈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时,袁振国教授曾生动形象地说:“电脑屏幕和互联网正在构造一个既远离我们可又环绕我们的世界,加拿大的科幻家为这个虚拟世界起了一个名字叫赛伯空间(Cyberspace)。这个空间每天都在扩展,它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普及到世界的每个角落,并且会把人类分成两种人群:进入赛伯空间的人群和没有进入赛伯空间的人群。这个空间并不是空的,它的里面充满了人文景观和诱人图画,积聚世界上的各种文…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农民关系网络相关理论:差序格局理论、弱关系强度理论和强关系力量与"人情与面子"理论。分析了农民的关系网络结构:差序格局下的农民关系网络结构,可以根据Granovetter理论将其分为3个圈层:强关系、弱关系和无连带关系,这3个圈层对农民创业过程的机会选择、创业融资和企业发展阶段有着深刻影响,创业农民只有理性认识不同的关系圈层,才能最大限度挖掘嵌入其中的创业资源。在此基础上,分别从机会选择、创业融资、企业发展3个阶段对中国农民创业过程中的关系选择做了详尽分析。  相似文献   

5.
杨林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629-12632
介绍了中国语境下家庭教会的内涵,论述了从单一到多维的乡村社会的"差序格局",并探讨了家庭教会在乡村社会中的社会交往。  相似文献   

6.
费老将我国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概括为差序格局。但现代化进程使得传统农业社会的背景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礼治在后乡土社会下是否仍能完成维持秩序的使命涵待考虑。笔者通过分析在不同社会发展背景下两种社会在差序格局下对人们相互关系、行为的影响,试论证在社会转型中,乡村社会约束机制必然需要经历从礼治向法治的转变,并针对目前礼法的冲突,提出嬗变途径。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是"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加强美丽乡村生态环境建设是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熟人社会的乡村,其生态环境治理存在低效性,乡村生态环境多元共治面临着差序式信任乏力、传统规范约束力弱化以及社会参与网络松散等现实困境。解决这一难题重点在于:通过培育信任资本、强化规范约束以及构建参与网络,建立健全乡村生态环境多元共治的信任体系、互惠规范,达成政府引导、企业参与、民众自治的乡村生态环境多元共治合作。  相似文献   

8.
袁小平  熊祯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252-16255
通过对江西省安福县3个农业村庄的村民的手机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了手机下乡的社会功能。结果表明,手机对农民具有多功能性,既方便了村民之间的社会联系,又在村民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娱乐等功能,由此也形成了村民对手机的依赖;由于手机的使用嵌入于社会结构,所以手机对直系亲属间的关系影响较小,但能增强农民亲属间的互动与感情;手机对村庄治理有促进作用,但对提升村民参与意识的作用不明显;手机拓展了农民的社会关系网,培育和强化原来差序格局圈层外的各类"弱关系";手机的广泛使用提升了农民消费倾向和心理宽容度。  相似文献   

9.
农村居民送人情主要是基于情感性表达和工具性表达两种原因。人们送人情遵循的是"差序格局"和"互惠原则",但是有时为了得到资源支配者的帮助,会打破差序性。人情的泛化会变成人们的负担,应限定在一定范围内为宜。  相似文献   

10.
画里话外     
<正>中国乡土社会的基层机构是一种我所谓"差序格局",是一个"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费孝通《乡土中国》乡土社会是靠亲密和长期的共同生活来配合个人的相互行为,社会的联系时长成的,是熟习的,到某种程度使人感觉到是自动的。——费孝通《乡土中国》可以说,西部是今天中华文化最后的栖息地,原生态的文明还散发着它纯正的袅袅炊烟。——徐兆寿《一切的开始,从认识这里开始》我后来一再感知着黄河于兰州人的意义。当我游走于南方一眼望不到边的平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