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阐明了在三江平原区域采取浅翻深松耕作措施,可有效地改善土壤耕作层及心土层的物理性质,增加了土壤全量及速效养分,抗涝防旱效果显著,促进大豆生长发育,综合其它高产技术,显著提高大豆产量,为三江平原区域低湿地大豆单产水平提高找到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三江平原低湿耕地白浆土上玉米的微区试验,细致地研究了不同肥田垄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取深松、耙茬、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措施建造肥田垄,对改良土壤结构,改善土壤的耕性,增强白浆土的抗旱防涝能力,以及对调节土壤保肥、供肥能力均具有明显效果,可显著提高低湿白浆土玉米的产量。  相似文献   

3.
通过在三江平原低湿耕地白浆土上玉米的微区试验,细致地研究了不同肥田垄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取深松、耙茬、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措施建造肥田垄,对改良土壤结构,改善土壤的耕性,增强白浆土的抗早防涝能力,以及对调节土壤保肥、供肥能力均具有明显效果,可显著提高低湿白浆土玉米的产量。  相似文献   

4.
松嫩—三江平原地区农业水土资源匹配格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构建农业水土资源匹配测算模型以及区域基尼曲线,计算了松嫩—三江平原地区的水土资源匹配系数和水资源—耕地资源基尼系数,对区域的水土资源匹配程度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松嫩—三江平原水土资源匹配系数、水资源-耕地资源基尼系数分别为0.381 04 m3/hm2、0.445 8,水土资源匹配较不均衡;水土资源匹配程度空间差异性较为显著,粮食主产区松嫩—三江平原中部的四平—长春—松原—哈尔滨—绥化—齐齐哈尔一线及三江平原腹地佳木斯一带水土资源匹配程度较差甚至极差。在未来水土资源的优化配置中,应注意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控以及水资源空间匹配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三江平原地区水土资源优化配置思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的概念和内涵出发,针对三江平原水土资源特点及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三江平原地区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思路,并重视水资源的合理与高效利用,在大力发展农业的同时,切实地保护湿地,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大区对比法对浅翻深松改良低湿耕地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浅翻深松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地温,增加土壤渗透性,增强了低湿耕地的抗涝保墒能力,提高了作物产量,是低湿耕地改良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粉煤灰的施入,对三江平原低湿易涝白浆土的理化性状有较好的改良作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白浆化的发展,同时补充了土壤中的微量元素,从而达到提高作物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三江平原低湿耕地大豆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三江平原地区低湿耕地湿、冷、硬、旱、板、瘦等限制大豆高产因素的特点,以“六五”试验的垄底深松、垄下分层深施肥、垄上双条精量点播为基础,采用工程、耕作与生物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建成一个低湿耕地大豆抗旱涝、高产稳产、抗病质佳、节能高效的生产规范化体系(模式)。通过加深耕层、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扩大了土壤生态容量,有利于大豆和土壤微生物区系的生长发育。增产效果与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的内涵,并在分析贵州喀斯特坡耕地水土资源利用现状的基础之上,探讨了坡耕地水土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优化配置研究的不足,提出应加强坡耕地水土资源综合利用基础理论研究,以期为贵州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的合理配置和坡耕地水土资源综合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粮食生产离不开水土资源的支持,探究农业水土资源配置与粮食产量之间的关系,可以为实现粮食的稳产增产提供决策依据。运用DEA模型,测算2003—2015年三江平原地区粮食产量“十二连增”背景下23个县域尺度的农业水土资源配置效率,并通过构建耦合协调模型,分别选取2003年和2015年2个时间断面,从时空维度对各县域单元的农业水土资源配置效率与粮食产量的耦合协调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从耦合协调关系的时间序列看,三江平原地区整体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数值皆呈波动上升趋势,且由中等协调的磨合阶段向高度协调的耦合阶段过渡;(2)从空间格局来看,三江平原地区东部、北部的耦合协调水平高于西部、南部,且边缘优于腹地;(3)研究期间,虽然农业水土资源配置效率与粮食产量的耦合协调水平皆有所改善,但仍有县域耦合结果欠佳且地区间差异明显。总体上看,因地制宜,完善农业生产配套设施,促进农业水土资源合理配置,发展精准农业,是三江平原地区粮食进一步增产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三江平原八五0农场低湿耕地湿、冷、硬、板、瘦是大豆高产的主要障碍因素,采用“沟、管、洞、缝”工程措施。以粮豆作物轮作周期为单元,以垅作深松为基础,建立土壤丰产库。应用“三垅”栽培技术进行增肥分层深施,降密提高匀度,实施良种、良法和大豆的经济学高产播期,在生物学播期之前这一研究成果与促控结合的配套技术措施,实现了大豆高产,为三江平原2067万hm2低湿耕地大豆中产变高产提供了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山西省境内汾河、桑干河、滹沱河等河流沿岸地区,地下水位很高,土壤鹽渍化严重,鹽碱低湿地很多;近年来结合增产油料,在鹽碱低湿地区大量种植向日葵,已成为合理利用盐碱地的主要措施之一。目前全省向日葵种植面积已发展到五十余万亩,绝大部分是利用鹽碱低湿地种植的。通过历年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三江平原八五0农场低湿耕地湿、冷、硬、板、瘦是大豆高产的主要障碍因素,采用“沟、管理、洞、缝”工程措施,以粮豆作物轮作周期为单元,以垅作深松为基础,建立土壤丰产库,应用“三垅”栽培技术进行增肥分层深施,降密提高匀度,实施良种、良法和大豆的经济学高产播期,在生物学播期之前这一研究成果与促控结合的配套技术措施,实现大豆高产,为三江平原206.7万hm^2低湿耕地大豆啼变高产提供了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通过2年对低湿地深松种植大豆的研究,在低湿地改平翻耕法为深松耕法,高起垄,保持垄形,可有效地克服低湿地土壤理化性状不适合大豆生长发育的缺点,提高大豆产量。深松、高起垄、保持垄形,提高种床位置、苗后深松的农艺组合,是低湿地大豆高产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低湿草场翻耙改良试验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江平原现有草场面积213.1万hm2,其中有以小叶章为优势种形成的沼泽化草甸草场124,9万hm,占58.6%,发展草地畜牧业具有广阔的前景,但多年来由于盲目开垦,不注重草场的合理利用和建设,破坏了低湿草地的生态平衡,致使天然草场产草量下降,质量变劣,畜牧业发展迟缓。然而人们对改良低湿草场发展低湿草地生态畜牧业认识不足,付诸于实施的行动就更少。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提高低湿草地畜牧业生产水平,近年来黑龙江省科委下达了“低湿草场综合开发治理试验示范”的国家农业重点科技攻关课题,我们经过了7年时间对该草场进行了翻耙、重…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三江平原黑朽土水分物理性质研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黑朽土水分状况不良,土壤温度不易提高,土壤粘结性强,土壤膨胀性大。黑朽土不良水分物理性质是造成低产和不稳产的主要原因。所以,在农业生产中应有的放矢地采取一些工程措施和农业措施来改善黑朽土不良的水分物理性质。  相似文献   

17.
华南地区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华南地区水土资源概况,指出了耕地减少,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土壤和水域污染等将是华南地区水土资源持续利用的最大障碍;分析了后备水土资源潜力,现有耕地潜力,坡耕地尾潜力和改革种植制度提高复种指数的潜力,并提出相应的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8.
黑龙港地区是华北平原缺水最为严重的地区,大面积分布的沙质潮土保水性差,综合水土资源质量偏低,亟须开展与沙质土壤相适宜的节水灌溉技术研究和推广.通过分析黑龙港地区水土资源质量,选择地埋滴灌节水技术开展试验研究,通过灌后土壤水分动态监测,分析了滴灌和漫灌2种灌溉条件下土壤含水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试验结果表明,地埋滴灌技术相比大田漫灌土壤水分散失缓慢,节水效果明显,是解决沙质土区漏水漏肥严重、实现水土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19.
为在寒冷低湿的黑龙江省三江平原上营造出速生、丰产、优质的杨树混交林,1981-1994年采用高台整地进行不同类型混交、不同方式混交。不同密度混交、施肥混交造林技术措施的研究。经过10多年的试验与观测,利用杨树混交林丰产造林技术单位面积产量提高17.1-42.5%,单株材积生长量提高25.4-117.1%。  相似文献   

20.
总结鹤岗地区土壤耕作模式,包括平原易旱区土壤耕作模式、冷凉低湿易涝区土壤耕作模式、丘陵漫岗土壤耕作模式、水稻田土壤耕作模式,以提高鹤岗地区农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