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熵权法的兰州市耕地整理潜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在构建耕地整理潜力分析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熵权法和综合评价法对兰州市耕地整理潜力进行了评价,旨在为兰州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以及在实施土地整理中确定土地整理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奠定基础.评价结果表明:耕地整理潜力应通过人均新增粮食产量、人均新增耕地、新增粮食产量、新增耕地系数这4个指标来评价;在评价指标权重分布上,人均新增粮食产量>人均新增耕地>新增粮食产量>新增耕地系数,说明耕地整理的社会、经济效益要重于耕地面积的增加;兰州市耕地整理潜力由大到小可分为4个等级,整理潜力最大的区域包括皋兰县、永登县、榆中县;整理潜力次之的区域为七里河区;安宁区已无整理潜力;从单项指标来看,榆中县新增耕地面积最多,皋兰县经济效益最大,而永登县的社会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2.
土地整理潜力评价是土地整理规划的基础性工作,是合理有效安排土地整理工作的根本依据。以上饶市为例,在耕地整理潜力测算的基础上,采用多因素评价体系法对上饶市耕地整理潜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并划分潜力级别,并与传统的单因素法评价结果进行了对比与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多因素评价体系法比单因素法更全面、科学、可取,从而为今后的耕地整理潜力评价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以农(耕)地整理、农村居民点整理、土地开发、土地复垦为主要内容的土地开发整理对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我国土地开发整理有关概念进一步厘清,并就土地开发整理挖潜过程中涉及到的潜力区分级指标、挖潜途径、重点区域设置模式等进行探讨,认为划分潜力区级别时应全面考虑相关因素,宜推广“综合不同开发整理效益”的重点整理区域设置模式等。  相似文献   

4.
贵州绥阳喀斯特山区的土地整理潜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促进贵州喀斯特山区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提高土地优化配置和改善生态环境,以土地利用现状图层及属性数据为基础资料,通过ArcGIS对贵州省绥阳县进行空间叠置分析、空间模型分析完成基础数据获取,并依据各潜力模型对潜力单元进行划分。结果表明:绥阳县在耕地、农用地、土地开发和土地复垦因子中增加的耕地系数分别为5%、10%、68%和45%,依据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绥阳县耕地整理潜力属Ⅱ级,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属Ⅰ级,土地复垦潜力属Ⅰ级,土地开发潜力属Ⅰ级。因此,绥阳县土地整理应以增加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以及合理保护未利用土地模式为主,提高土地整理潜力及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以河北省平山县为研究对象,对居民点整理潜力进行评价研究,首先分析了平山县土地利用现状:平山县的土地利用主要以农用地为主,存在耕地面积下降,人地矛盾突出,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占用耕地,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等问题。根据土地整理潜力评价模型及相关评价标准,对平山县居民点整理潜力进行测算和评价,结果表明:河北省平山县居民点土地整理实际潜力最大的是杨家桥乡,最小的是西柏坡镇,现实潜力除了受到理论潜力大小的影响外,还受到自然、社会经济生态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江西省上高县为例,运用实地采样调研、室内分析化验与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土地整治区域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及等级变化进行研究,探讨南方水稻主产区的土地整治对耕地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整治后耕地等级整体提升,少了四级地,整治后耕地主要为一、二级地;土地整治项目对耕地自然条件改善不明显,对农田基本建设条件改善比较明显。耕地质量不同级别交换系数的估算,为产权调整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沙湾县耕地整理潜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依据耕地整理目标和潜力评价的原则,以新疆沙湾县为例,通过构建新增耕地系数、耕地产出提高率、防护林比重提高率和田块大小提高率的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利用GIS技术建立耕地整理潜力评价信息系统,提高土地整理工作中耕地整理潜力评价的质量、效率和辅助日常管理服务.[结果]基于GIS的耕地整理潜力评价的基本思路和步骤,并利用多因素综合法完成沙湾县耕地整理潜力的综合评价.[结论]该方法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但随着耕地整理潜力评价工作的深入,应不断完善耕地整理潜力评价系统.  相似文献   

8.
从科学发展观来看,耕地在数量上的扩张是有限的,但在提升耕地质量方面却具有相对大的空间。土地开发整理的基本功能是有效补充耕地面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和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其本质就是有效提高耕地质量。笔者根据项目区土地整理初步工程设计,结合农用地分等成果,对土地整理前后耕地质量变化情况做出评价,使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现重耕地数量到重耕地质量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地形地貌对土地整理新增耕地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重庆市具有典型代表的浅丘、深丘和中低山3种地貌类型为研究对象,通过1:2 000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地形图,结合第一次土地详查资料,研究了地形地貌对土地整理新增耕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地形地貌下土地整理新增耕地数量有较大差异,整理前浅丘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以水田为主,净耕地系数较高,深丘和中低山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以旱地为主,净耕地系数较低;实施土地整理后,浅丘区的新增耕地率较小,为4.98%和5.02%,深丘和中低山区新增耕地率较大,分别为10.95%,5.47%和16.07%,10.15%.因此,地形地貌可以通过影响土地利用现状和净耕地系数影响新增耕地潜力,对土地整理新增耕地的影响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0.
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对国家土地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整理,因为中国土地广袤、人口众多的复杂关系,当时为了解决国家粮食安全问题,对于土地开发整理是以增加耕地面积为大方向。近年来各地政府更加重视土地开发整理,从而达到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实现耕地总量平衡的目的。文章通过对土地开发整理、耕地质量特点的分析,探讨目前我国土地开发整理及耕地质量存在的问题表现和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农用地整理作为土地整治的重要内容,土地整治规划目前成为国土方面的热点,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建设用地不断增加,耕地数量不断减少、质量相对下降的趋势不断加强,适当合理地开展土地整治项目特别是农用地整理项目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该研究以抚州市崇仁县农用地整理为例,从潜力大小、现实两方面入手,构建了多因素组成的农用地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方法和综合评价模型对农用地整理潜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可对农用地整理潜力评价和具体项目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科学指导土地整治项目区耕地质量评价工作,构建服务于土地整治的区域性多重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分级方法.研究立足土地整治的工程特性和具体实施内容,认为针对土地整治项目区的耕地质量评价应该包括耕地的地力质量、工程质量、空间质量和生态质量4个方面.借鉴耕地质量评价相关研究成果,根据土地整治项目区内生需求与外生因素,结合东北地区区域特点,构建服务于土地整治项目区的多重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相应的指标赋分规则,并基于几何平均法的耕地质量评价分级,将耕地质量划分为1-10个级别的4大质量等级.应用该方法对土地整治项目区进行多重耕地质量评价,能够清晰、全面地判别耕地的各维度质量变化情况,为耕地质量提升和土地整治工程管护提供针对性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3.
耕地质量等别评定在新增耕地、旱田改水田、高标准农田建设、增减挂钩、土地复垦、土地整治项目中广泛涉及,如何整理出一套能够真实的反应耕地质量等别的评定体系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使用的是农用地质量分等法,随着土地整治工程措施的实施,产生了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指标与土地整治工程措施不对应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明乐乐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8):190-193
近些年来,土地整治在增加耕地数量,提升耕地质量,促进耕地生产能力提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国家对土地整治工作的进一步推进,相关学者对土地整治与耕地质量之间的研究日益增多。笔者通过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总结和梳理,指出现有研究成果不足并提出未来重点研究方向,为我国耕地质量提升与管理提供理论支撑。研究采用文献综合法和总结归纳法,结果表明目前研究重点集中在土地整治区耕地质量评价方面,应加强不同类型、不同区域土地整治与耕地质量变化规律研究,并进一步量化土地整治与耕地质量之间的关系,为下一步土地整治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土地整治的山地丘陵区耕地质量潜力测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准确地识别土地整治改良因素和科学地测算耕地质量潜力对耕地质量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我国现有的耕地质量评价体系,分析土地整治工程措施对山地丘陵区耕地质量的影响,提出了一套服务于山地丘陵区土地整治的耕地质量提升潜力测算方法;并通过准确识别土地整治改良因素,确定提升方案,测算了重庆市綦江区耕地质量提升潜力.结果显示:1)研究区现状国家利用等指数区间为648.02~1 659.33,整治后国家利用等指数区间为761.81~1 783.04,耕地质量平均可提高0.79个利用等;2)得到的现状耕地利用等指数与折算为基准作物的实际产量的相关性(R~2=0.895 0)大于农用地分等成果(R~2=0.797 4);3)高潜力分等单元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为平坦、水源较为充足的丘陵地带,整治重点是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低潜力分等单元主要分布在陡坡中山地带和有石灰岩分布的喀斯特丘陵区,整治重点为防止水土流失与保护生态环境.本研究提供的潜力测算方法适应了差别化土地整治需求,保证了测算结果的真实性和潜力实现的可行性,可为山地丘陵区土地整治耕地质量潜力测算提供参考.不同的地质地貌类型,耕地质量提升的核心因子有所差异,土地整治的工程措施应有侧重点.  相似文献   

16.
依据农用地分等定级的理论及成果,充分考虑我国现有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所存在的问题,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目标等别的确定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并以河北省太行山山地丘陵区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确定了目标等别的确定方法,其结果可以为初步设计中土地整理工程设计和土地整理施工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并且可以作为一种依据,来保证补充耕地达到质量上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针对江苏省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耕地数量减少较快,耕地质量出现隐患等耕地利用中的问题,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工在此基础上的同一提出了江苏省保护耕地的对策;保证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促进江苏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基于农户决策行为的耕地质量评价理论与方法构建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研究农户决策行为与耕地质量评价和保护之间的规律,提出基于农户决策行为的耕地质量评价方法和耕地质量保护对策势在必行.在对国内外农户耕地利用决策、耕地质量评价进行回顾总结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基于农户决策行为的耕地质量评价研究是未来耕地质量评价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为此从耕地质量评价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基于农户决策行为的耕地质量评价的相关理论、指标体系构建及其相关研究方法.在理论研究方面,重点研究农户耕地利用目标差异性及其时间空间变化规律,分析农户在不同耕地利用强度下的耕地质量影响过程及其效应,分析这种影响效应的自然过程与农户耕地利用之间的协调和复合关系.在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方面,要构建基于农户决策行为的耕地质量评价体系,并从农户对于耕地质量评价要素的影响关系出发,构建合适的耕地质量评价要素的分值体系,以分析由于农户决策行为差异性造成耕地质量空间变异性的特征规律.在耕地质量评价研究方法方面,不仅要借助传统的学科方法,还要引进遥感信息识别技术、地理空间分析技术、空间尺度分析技术,以提升基于农户决策行为的耕地质量评价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9.
科学合理地测算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尤其是现实潜力,是开展农村居民点整治和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重要依据。以鹤壁市为例,从各乡(镇)的自然、社会、经济和土地4方面的限制性因素进行分析,利用熵值法和聚类分析,对鹤壁市各乡(镇)农村居民点进行了现实整治潜力测算与整治分区。结果表明,鹤壁市农村居民点整治现实潜力综合修正系数为0438 7,增加耕地系数仅为2967%,农村居民点整治理论潜力转化为现实潜力的可行性较差。鹤壁市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较大的地区主要位于城市郊区和浚县的粮食主产区,此区域地形基本以平原为主,土层深厚、质量较好,土地自然限制性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