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军  何纲  杜鹃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615-16618
[目的]研究红地球葡萄贮藏过程中主要腐烂致病菌及其发病规律,为确定红地球葡萄贮藏过程中的病害提供方法。[方法]使用Martin培养基分离致病菌,PDA培养基鉴定,再将鉴定后的致病菌反接研究侵染规律。[结果]确定红地球葡萄贮藏过程中灰霉菌、交链孢菌、青霉菌3种主要致病菌。其中,灰霉菌在红地球葡萄果粒、果梗检出机率均较高,其次是交链孢菌,而青霉菌果粒、果梗检出频率均较低。灰霉菌、交链孢菌于葡萄果梗、果粒上在有伤和无伤条件下均可侵入红地球葡萄组织;青霉菌在果粒上有伤或无伤均可侵入,在果梗上只有在有伤时才可侵入。灰霉菌和交链孢菌在冷藏保鲜过程中表现较高活力,是主要危害致病菌。[结论]为防止贮藏红地球葡萄腐烂病害发生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哈茨木霉菌是一种重要的生防菌,灰葡萄孢菌是番茄灰霉病的病原菌,通过对峙试验研究哈芡木霉菌对灰葡萄孢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该哈茨木霉菌在室内能够很好地抑制灰葡萄孢菌的生长。哈茨木霉菌的培养采用固液双相培养的方法,用正交试验优化法分别对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该哈茨木霉菌在优化好的固液双相培养基上能产生5.6×109个孢子。  相似文献   

3.
油菜花上真菌种类及其对菌核菌拮抗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油菜初花期与盛花期采取油菜不同部位花瓣和花药进行真菌分离.除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外,还以不同的频率分离到葡萄孢菌(Botrytis spp.),交链孢菌(Alternaria spp.),芽枝霉菌(Cladosporium spp.),叶点霉菌(Phyllosticta sp.),附球孢菌(Epicoccum sp.),镰刀菌(Fusarium spp.).其中葡萄孢菌、交链孢菌、芽枝霉菌出现较早,为初花期主要真菌群;盛花期还分离到叶点霉菌和附球孢菌,以镰刀菌出现最迟.1991年从分离真菌中选择101个菌株.通过培养皿法和花瓣法测定对菌核菌的拮抗作用,初步筛选出A_3,A_(25),A_(26),B_(10),B_(13),B_(11),B_(26),B_(31),B_(3(?)),C_8,E_1和E_2 12个对菌核菌拮抗作用较强的菌株.用以上拮抗菌和菌核菌的孢子悬液于24h 时内在实验室条件下先后喷雾接种开花的油菜植株,所有拮抗菌占领花朵百分率为63%~96%不等,而菌核菌不能定殖其上.1992年从151个分离菌株中,筛选出59个对核盘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真菌菌株,其中葡萄孢菌41个占69.49%,交链孢菌5个占8.47%,芽枝霉菌1个占1.69%,镰刀菌12个占20.34%.  相似文献   

4.
红麻种子携带真菌与苗期病害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查清红麻苗期病害的初侵染源,用平皿测定法对参试17份品种种子进行带菌检查、分离鉴定和接种试验,并对42份品种苗期病情作系统观察.结果表明:红麻种子表面携带真菌有12个属14个种,其优势菌群为交链孢菌(Alternaria)、枝孢菌(Cladosporium)、镰刀菌(Fusarium)、青霉菌(Penicillium)、曲霉菌(Aspergillus)、根霉菌(Rhizopus)和毛霉菌(Mucor)等,不同产地种外带菌种类有异;种子内部潜伏镰刀菌、枝束梗孢菌(Synnematium)、交链孢菌、炭疽菌(Colletotrichum)和葡萄孢菌(Botrytis)等5个属.红麻苗期主要病害为立枯病(Rhizoctoniasolani)、灰霉病(Botrytiscinerea)、茎枯病(Corynesporacassiicola)、炭疽病(Colletotrichumhibisci)和枯萎病(Fusariumvasinfectum).种子携带真菌多数是腐生菌,少数为寄生菌,是引起苗期炭疽病、灰霉病和枯萎病发生的重要初侵染源.立枯病来自土壤带菌,茎枯病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厚朴提取物对4种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本研究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厚朴提取物对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berengeriana)、细交链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e)、污斑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foedans)、香蕉褐缘灰病菌(Pseudocercospora musae)的抑制作用并利用数据处理软件DPS分析了相关数据,结果表明厚朴乙醇提取物对4种病原真菌都有一定程度的抑制,其中对污斑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foedans)的抑制作用最好,EC50值为0.0000069mg/mL,其次为细交链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e)、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berengeriana),EC50值分别为0.0009、0.0208,抑制效果最差的为香蕉褐缘灰病菌(Pseudocercospora musae),EC50值为0.1327 mg/mL;另外比较不同真菌毒力方程斜率,发现香蕉褐缘灰病菌(Pseudocercospora musae)、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berengeriana)对厚朴提取物敏感性较好,污斑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foedans)、细交链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e)敏感性较差。  相似文献   

6.
壳聚糖和大蒜素复合涂膜对葡萄的保鲜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黑提葡萄为材料,研究壳聚糖单一涂膜与壳聚糖和大蒜素复合涂膜对黑提葡萄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涂膜处理均可以有效抑制葡萄的呼吸强度,降低失重率和MDA的积累量,延缓SSC和TA的降解,提高好果率和果实耐压力,维持高活性的SOD,相比之下,大蒜素与壳聚糖复配的可食性膜的保鲜效果明显好于单一壳聚糖处理.  相似文献   

7.
不同浓度壳聚糖膜对葡萄保鲜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红地球葡萄为试材,通过测定贮藏期间葡萄主要生理指标和品质的变化,研究了不同浓度壳聚糖膜对葡萄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用壳聚糖涂膜处理能降低葡萄的鲜重损失和腐烂率,保持葡萄的色泽和亮度,延缓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的降解;其中以2%壳聚糖膜处理保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中华散尾鬼笔提取物对灰葡萄孢霉菌的抑制作用及抑菌机理,通过抑菌试验、酶活试验、电导率试验及菌丝微观结构观测,确定中华散尾鬼笔提取物对灰葡萄孢霉菌的抑制作用,分析提取物对相关酶活性、培养液电导率和菌丝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华散尾鬼笔提取物对灰葡萄孢霉菌菌丝生长的EC50为4. 428 mg/m L;提取物对灰葡萄孢霉菌的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多酚氧化酶(PPO)、果胶酶(Pectinase)、纤维素酶(CL)活性均表现出抑制效果,其中第2天的SOD和PPO活性抑制率分别可达到65. 48%和53. 86%,POD的抑制效果在第4天达到峰值,抑制率为68. 65%;提取物对灰葡萄孢霉菌菌丝形态产生显著影响,导致菌丝生长异常、形态干瘪、菌丝分隔处出现内凹,并伴有菌丝破裂的现象产生。提取物处理的菌体细胞膜透性增强,致各时间点培养液电导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提取物处理的第2天电导率为1 230. 579μS/cm,为对照电导率的1. 3倍。这表明中华散尾鬼笔提取物对灰葡萄孢霉菌有抑制作用,且提取物能抑制与菌丝生长及致病相关的几种酶的活性,影响细胞膜渗透性及菌丝体形态。  相似文献   

9.
壳聚糖复合膜对草菇保鲜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壳聚糖、海藻酸钠和大豆分离蛋白为涂膜材料,按照L9(34)正交试验制作了不同含量配比的复合膜涂膜草菇,在15℃条件下对草菇进行保鲜研究.结果表明,壳聚糖复合膜的膜特性良好,可有效保持草菇的感官质量,降低失重率,减少可溶性固形物(SSC)、可滴定酸(TA)及Vc含量的损失.壳聚糖的保鲜效果达到显著水平(P<0.05),壳聚糖复合膜的最佳配比为1.0%的壳聚糖、5.0%的大豆分离蛋白、0.6%的海藻酸钠.  相似文献   

10.
甘肃河西走廊产区酿酒葡萄附生微生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甘肃河西走廊具有代表性的3个产地(武威、张掖、嘉峪关)的4个品种(‘赤霞珠’‘品丽珠’‘蛇龙珠’‘黑比诺’)成熟期酿酒葡萄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葡萄浆果表面附生微生物的筛查、分离纯化与鉴定,分析葡萄附生微生物区系组成及其种群.结果显示:河西走廊产区酿酒葡萄附生菌相由11株细菌、10株酵母和14株霉菌组成.3个产地成熟期酿酒葡萄附生酵母菌的数量最大,达104~106cfu/g,附生细菌数量为104~105cfu/g,附生霉菌的数量为102~104cfu/g.酵母、霉菌、细菌数量受地域因素影响显著,但受葡萄品种因素影响不显著,且分离鉴定出灰葡萄孢霉(Botrytis cinerea)、交链孢霉(Alternaria alternata)和青霉属(Penicilliumspp.)等主要病害菌.研究结果可为原料采收后的前处理阶段开展有害微生物控制及评价原料耐贮性提供理论依据,并为酿造葡萄酒优良菌株选育提供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明确壳聚糖与有机硅对番茄抗灰霉病菌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叶面喷施法,通过测定在 4 个处理下,即空白对照、灰霉病菌处理、壳聚糖+灰霉病菌处理、壳聚糖+有机硅+灰霉病菌处理,番茄的抗氧化酶活性来研究壳聚糖和有机硅对番茄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壳聚糖+有机硅+灰霉病菌处理组和壳聚糖+灰霉病菌处理组与灰霉病菌处理相比可提高番茄幼苗叶片中抗氧化酶活性,在第 6 天,壳聚糖+有机硅+灰霉病菌处理组和壳聚糖+灰霉病菌处理组的 PAL、SOD、POD、PPO、CAT 活性比灰霉病菌处理组分别提高 27.36%、52.07%、43.55%、82.02%、71.82%和 18.91%、30.22%、57.14%、38.09%、53.64%。[结论]壳聚糖和有机硅可增加番茄幼苗感染灰霉病后抗氧化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2.
云南葡萄病害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道云南22种葡萄真菌性病害,国内未报道的病害有9种,其中5种有描述和附图,即葡萄小褐斑病Anaphysmene sp,叶斑病Discosia sp,黑星病Fusicladium viticis,枝枯病Massamia phomeioides,大叶斑病Pestalotiopsis sp,后3种进行单孢分离接种;另4种为省内未报道的病害,即葡萄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黑点病Septoria sp,黑斑病Alternaria viticola,叶枯病Monochaetia uniseta,亦进行描述并附图。  相似文献   

13.
研究在冷藏条件下纳他霉素复合涂膜处理对葡萄的防腐保鲜效果。以"红地球"葡萄为试材,将质量分数1%壳聚糖分别与质量分数0.2%、0.4%、0.6%纳他霉素复合涂膜处理果实(分别记为T1、T2、T3),以用蒸馏水处理和仅用质量分数1%壳聚糖涂膜处理的果实作为对照(分别记做CK1、CK2),比较处理果和对照果的腐烂率、落粒率、质量损失率及呼吸强度和果实相关生理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CK1的呼吸强度、质量损失率、腐烂率和落粒率均高于CK2,但处理组T1、T2、T3果实的上述指标均低于CK1、CK2,且与对照相比果粒硬度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同时处理组T1、T2、T3的果实维生素C、可滴定酸质量分数较CK1、CK2果实下降缓慢,但对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没有显著影响。纳他霉素复合涂膜处理对红地球葡萄具有良好的保鲜效果,能显著延长果实贮藏时间。综合考虑,质量分数0.4%的纳他霉素壳聚糖复合涂膜处理对葡萄果实的保鲜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中国葡萄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抗药性检测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检测中国葡萄灰霉病菌对苯胺基嘧啶类杀菌剂嘧霉胺的抗药性,明确中国不同葡萄产区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抗药性及抗性频率,为葡萄灰霉病的药剂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从中国葡萄主产区采集、分离纯化104个葡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 Pers.)的单孢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嘧霉胺的抗药性。【结果】中国葡萄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抗性频率为22.22%—62.5%,且以高抗和中抗菌株为主,其中高抗菌株频率达44.23%;葡萄不同气候栽培区的灰霉病菌对嘧霉胺抗药性不同。【结论】中国葡萄灰霉病菌对嘧霉胺的抗药性较为普遍,且存在交互抗性,据此,在葡萄灰霉病的防治中应限制嘧霉胺的使用次数,可与二甲酰亚胺类、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交替使用;引进防治葡萄灰霉病的新型杀菌剂或生物农药。  相似文献   

15.
鲜切红地球葡萄粒用壳聚糖可食性膜涂膜保鲜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了不同配方的壳聚糖可食性膜对鲜切红地球葡萄粒保鲜效果的影响,测定了冷藏期间主要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用壳聚糖可食性膜涂膜处理能明显抑制鲜切葡萄粒的呼吸,延缓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的降解,降低了水分的损失,大大减少了腐烂,其中选用2.0%的壳聚糖、1.5%的柠檬酸、0.5%的甘油、0.1%的苯甲酸钠制成的可食性膜处理组保鲜效果比其它组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蒋立娅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210-7210,7212
研究了生物制剂绿液对苹果轮纹病菌、苹果炭疽病菌、烟青霉病菌、草莓灰霉病菌和黄曲霉菌5种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绿液对几种病原菌菌丝的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为2.18 mg/L;其次是苹果炭疽病菌和苹果轮纹病菌,EC50分别为3.97和7.39 mg/L;而对黄曲霉菌和烟青霉病菌的抑制效果较差,EC50分别为472.79和982.06 mg/L。  相似文献   

17.
保护地主要园艺作物灰霉病菌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保护地几种主要园艺作物的灰霉菌(Bortrytis cinerea)进行了生物学特性比较、致病性测定和可溶性蛋白质电泳研究,并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菌株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个灰霉病菌可分成3类,第1类为草莓灰霉菌和葡萄灰霉菌;第2类包括番茄灰霉菌和黄瓜灰霉菌;第3类为辣椒灰霉。葡萄灰霉菌和辣椒灰霉菌更容易侵染草莓,因此,在田间彼此应避免间作和复作,番茄和黄瓜可以选择其一适当与草莓进行间作和复作,番茄和黄瓜之间应避免间作和复作。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贺兰山东麓葡萄灰霉病菌对目前生产上所使用的8大类杀菌剂的抗药性现状,采用孢子萌发测定法分别对宁夏农垦、青铜峡市、贺兰山沿山等葡萄主栽区的赤霞珠、霞多丽、红地球、乍娜、大青等主栽葡萄品种上的灰霉病菌进行抗药性检测。结果表明:①从药剂水平看,供试灰霉病菌株对氟啶胺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均为0.184 6 μg·mL-1,敏感性最强;其次为啶酰菌胺和咯菌腈,其EC50均低于49.205 7 μg·mL-1;而供试灰霉病菌株对多菌灵和啶菌噁唑产生的抗药性最强,其EC50分别高达36 760.563 6和248055 4 μg·mL-1。②从不同地区看,青铜峡地区的灰霉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平均值为61.29%,对药剂敏感性较好;其次是贺兰山沿山,灰霉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平均值为60.76%;宁夏农垦灰霉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平均值为56.35%。③从不同品种看,鲜食葡萄品种整体较好,其灰霉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平均值为71.40%,对药剂敏感性较好;而酿酒葡萄品种灰霉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平均值为46.88%,抗药性较强。各产区可依据病害发生情况、气象条件及环境因素交替使用不同抗药性杀菌剂,并适当调整药剂浓度,达到高效利用和延缓病菌产生抗药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贺兰山东麓葡萄灰霉病菌对目前生产上所使用的8大类杀菌剂的抗药性现状,采用孢子萌发测定法分别对宁夏农垦、青铜峡市、贺兰山沿山等葡萄主栽区的赤霞珠、霞多丽、红地球、乍娜、大青等主栽葡萄品种上的灰霉病菌进行抗药性检测。结果表明:①从药剂水平看,供试灰霉病菌株对氟啶胺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均为0.184 6 μg·mL-1,敏感性最强;其次为啶酰菌胺和咯菌腈,其EC50均低于49.205 7 μg·mL-1;而供试灰霉病菌株对多菌灵和啶菌噁唑产生的抗药性最强,其EC50分别高达36 760.563 6和248055 4 μg·mL-1。②从不同地区看,青铜峡地区的灰霉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平均值为61.29%,对药剂敏感性较好;其次是贺兰山沿山,灰霉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平均值为60.76%;宁夏农垦灰霉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平均值为56.35%。③从不同品种看,鲜食葡萄品种整体较好,其灰霉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平均值为71.40%,对药剂敏感性较好;而酿酒葡萄品种灰霉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平均值为46.88%,抗药性较强。各产区可依据病害发生情况、气象条件及环境因素交替使用不同抗药性杀菌剂,并适当调整药剂浓度,达到高效利用和延缓病菌产生抗药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湖北省葡萄主产区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多样性,为葡萄灰霉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常规微生物分离法对从湖北省8个葡萄主产区采集的葡萄灰霉病样本进行灰葡萄孢菌分离,在PDA培养基上观察分离物菌落培养形态并测定菌丝生长速率;利用特异引物对各分离物的Flipper和Boty转座子片段进行扩增,区分转座子类型;扩增Bc-hch基因并用Hha I酶切检测分离物的多态性以区分组群;依据菌丝生长速率、菌落形态及转座子类型挑选4株典型分离物在4个葡萄品种果实上进行致病力测定。【结果】从病害样本中共分离获得51株分离物,菌落培养形态表明30株分离物为菌核型,20株为孢子型,仅1株为菌丝型,出现频率分别为58.82%、39.22%和1.96%。所有分离物菌丝生长速率均较高,在10.86~13.94 mm/d。分离物只存在2种转座子类型,其中50株为Transposa型,仅1株为Flipper型。Bc-hch基因Hha I酶切多态性鉴定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均为Group II,为狭义的灰葡萄孢菌。分离物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菌丝生长速率最低的WH3在供试葡萄品种上的致病力均最强,其次是Flipper型分离物SX1,菌丝生长速率最高的XN2和菌丝型WH6分离物致病力均较弱,且不同分离物在不同品种上致病力趋势不同。【结论】湖北省葡萄主产区灰葡萄孢菌菌落培养形态较丰富,所有分离物均为狭义灰葡萄孢菌,只存在Transposa和Flipper 2种转座子类型,前者占绝对优势,典型分离物间致病力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