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邢星 《农村科技》2014,(1):35-36
<正>土壤盐碱化(土壤盐渍化)是指盐分不断向土壤表层聚积形成盐渍土的自然地质过程。研究表明:土壤母质、质地、地形、新构造运动、水文条件和人为活动等是影响盐碱土形成的重要因素。一般将土壤层0.2米厚度内可溶盐含量大于0.1%的土壤称为盐渍土。土壤盐渍化分盐化与碱化2种类型,故又称为土壤盐碱化。当土壤表层中的中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沼肥对盐渍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以轻盐渍土壤S1、中度盐渍土壤S2、重度盐渍土壤S3为研究对象,研究了4种处理(不施肥、沼肥、化肥和沼肥+化肥)对盆栽棉花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土壤中酶的活性大小为轻盐渍土壤中度盐渍土壤重度盐渍土壤;施用沼肥及沼肥+化肥处理的4种土壤酶活性均高于不施肥和施化肥处理,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4种土壤酶活性增加幅度在1.09倍~2.17倍之间;不同盐渍化土壤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为:非盐渍化土壤中度盐渍化土壤重度盐渍化土壤。在南疆阿克苏地区进行棉花种植,盐渍化程度低的土壤中施用沼肥比盐渍化程度高的土壤中施用沼肥更能有效提高土壤酶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新疆开都河流域下游绿洲盐渍化土壤特征。[方法]采用传统统计学方法,分析开都河流域下游绿洲的土壤含盐量及主要盐基离子的特征值。[结果]研究区0~10 cm土层土壤属于重度盐渍化土壤,10~30和30~50 cm土层土壤属于中度盐渍化土壤,土壤盐分具有一定的表聚性。各层的盐渍化类型主要是以氯化物-硫酸盐型盐渍化土为主,其次是硫酸盐渍土,其他类型盐渍土比例极小。不同采样深度内,各层盐基离子含量呈自上而下变小趋势。[结论]该研究可为精细农业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
德州市土壤盐渍化概况及改良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主要论述了德州市土壤盐渍化分布概况及主要改良利用技术,对轻度盐渍土实行土壤隔层、抑制地表返盐碱,引黄灌溉、大水压碱,扩大肥源、林农配置等;对重度盐渍土采取生物治理与设施隔盐技术;对盐碱涝洼地采取了台基鱼塘和发展种植养殖业,为改良利用盐渍化土壤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蔬菜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形成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次生盐渍化是造成保护地土壤障碍的主要因素之一。有关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的研究一直受到各国学者的普遍重视。本文对保护地次生盐渍土的特性、成因及防治措施进行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6.
土壤盐渍化是影响区域生态环境稳定性以及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以新疆典型盐渍化土壤—渭-库绿洲为研究靶区,采用传统统计学方法,利用研究区7次不同采样时间和空间的土壤含盐量、pH及盐基离子等野外调查数据,对研究区土壤酸碱度、盐渍化类型及程度进行了分级。结果表明:渭-库绿洲盐分有强烈表聚性,春季土壤含盐量大于秋季土壤含盐量,研究区盐渍化情况较严重,土壤含盐量往加重的方向发展;研究区土壤属于微碱性土,春季土壤碱化强于秋季;各层土壤盐渍化类型主要以氯化物-硫酸盐型盐渍土和硫酸盐渍土为主,土壤中的氯化物在土壤剖面中呈自上而下减少的趋势,而硫化物呈自上而下增多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以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为例,在5种盐分光谱指数(NDSI、SI、SI1、SI2、SAVI)基础上,选择Sentinel2A多光谱影像中的3个红边波段和近红外窄波段进行扩展,提出了新的基于红边和近红外窄波段的光谱指数,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方法构建土壤电导率遥感反演模型。结果表明:相对传统光谱指数,引入红边1波段(B5)和近红外窄波段(B8a)的光谱指数与土壤电导率相关性显著提高;基于Sentinel2A影像的PLSR的土壤电导率信息建模效果较好(R2=0.77),模型准确、可靠。盐分反演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盐分含量整体较高,盐渍化影响范围广泛。自绿洲内部向外围由非盐渍化向轻度—中度—重度盐渍化过渡,绿洲西部、南部轻度盐渍土分布较多,绿洲东部、东南及西南方向有重度盐渍土及极重度盐渍土分布,盐渍化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8.
以松嫩平原典型区域(主要是黑龙江省大庆市)为研究对象,以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将2000、2007和2014年三期TM/OLI遥感数据分类,得到遥感解译图像。分别以转换矩阵和LUCC模型归纳分析土地利用类型转化趋势。差异分析得出,土壤重度、中度、轻度盐渍化与农业用地间土地覆盖类型转换频繁;动态计算各种土地利用类型,2000~2007年农耕不合理导致土壤盐渍化面积增加,2007~2014年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相对稳定。研究将遥感手段应用到土壤盐渍化监测中,为大庆市及整个松嫩平原盐渍化发展趋势判断、盐渍化治理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防治是设施栽培中普遍存在的技术难题.本文根据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综述了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诱发的作物生长发育营养障碍因子及土壤次生盐渍化发生机理,从离子组成变化的角度阐述了保护地次生盐渍土的基本特性,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防治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不同盐渍化程度下滨海盐渍土有机碳矿化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明滨海盐渍土有机碳的矿化特征及控制因子,在黄河三角洲滨海地区距海由远及近的方向上,采集6种不同盐渍化程度的土壤(距海最近的盐渍土BZ1和BZ2为“光板地”盐渍土,BZ3~BZ6均为农田盐渍土)进行室内培养,测定土壤有机碳的矿化速率,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量、细菌真菌比值等指标与土壤有机碳矿化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滨海盐渍土的盐渍化程度在距海由远及近的方向上呈升高趋势,其中“光板地”盐渍土BZ2的盐渍化程度最大。在255 d的培养期内,各盐渍土有机碳矿化速率随时间的动态变化均为对数函数关系(P<0.01),表现为培养前期矿化速率较快、中期显著下降、后期趋于平缓,其中“光板地”盐渍土BZ1、BZ2有机碳矿化速率显著小于农田盐渍土BZ3~BZ6(P<0.05)。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随时间的动态变化可以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P<0.01),拟合结果表明,不同盐渍化土壤的潜在可矿化碳(C0)差异显著,“光板地”盐渍土的C0值显著低于农田盐渍土(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与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微生物总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75、0.954、0.893),与全盐(TS)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13);土壤TS与SOC、TN和微生物总量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38、-0.876和-0.843),而与细菌真菌比值的相关性不显著(相关系数为0.784)。研究表明,不同盐渍化程度下滨海盐渍土的有机碳矿化规律显著不同,土壤盐分可能是通过影响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固持能力来控制滨海盐渍土有机碳的矿化特征,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