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农”问题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所面临的关键问题,推进农业高校的改革发展以促进“三农”问题解决和城乡协调发展,是我国高等农业教育理论界要研究的重大课题,国外农业高等教育在这方面的经验对我国有启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实现我国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富裕的重大决策,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工程.《决定》内容丰富,要求明确.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我把这些内容和问题称作“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332113’工程”.一、“三农” 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问题.“三农” 问题:即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农民问题,既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自身的基本问题,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基本问题.在12亿人口的中国,如果没有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现代化,也就谈不上社会主义现代化.所以,无论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角度,还是微观角度来说,都应当把“三农” 问题放到首要议事日程上来.而解决“三农”问题的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就是农业要发展,农村要繁荣,农民要富裕.  相似文献   

3.
“三农”(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把各项工作的侧重点始终着眼于农村、立足于农业、服务于农民,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要发展农业、建设农村、增加农民收入,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城镇结合、以工带农、招商引资”正是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论破解“三农”问题和发展农村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大伟 《农技服务》2007,24(2):120-121
“三农”问题是事关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性问题,是能否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解决“三农”问题关键是要减轻农民负担,搞好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管理体制的战略性改革。就如何破解“三农”问题和发展农村经济,提出了一些想法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5.
解决“三农”问题是带有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我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农业基础地位较弱,农村经济文化社会事业发展水平较落后,这一国情现实决定了解决“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和难点。今年是实施“十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我们要根据新情况、新问题,认真谋划“三农”发展的大计,为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奠定基础。为此,省政府提出了我省”十一五。发展三农的新方略。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民收入明显增加。但是,目前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清除,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成为当务之急。现从“三农”问题的现状出发,分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三农”问题的关系,最后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发展阶段和发展任务的科学把握,也是新阶段“三农”工作指导思想的发展。新阶段“三农”问题的中心任务是要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国外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经验和我国十几年来产业化实践充分表明,推进农业产业化是新时期破解“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举措和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我国要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解决“三农”问题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普遍认为 ,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农村城镇化 ,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途径。而笔者认为 ,根据我国农村的情况来看 ,这种观点和做法是不切实际的 ,而制度建设、资金保障和市场开发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农村经济长期落后于城市经济,使得“三农”问题长期困扰着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实现小康的难点在农村,要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性任务,关键在于把“三农”问题解决好。  相似文献   

10.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新时代,我国“三农”工作发展已取得巨大成就,但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过程中仍然存在不足。因此,要通过不断加强和完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夯实农业强国建设的安全根基,构建农业强国建设的发展平台,激发农业强国建设的主体动力等路径,从而实现从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13亿人口就有8亿农民在农村,并且地区间差异也很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在农村,“三农”问题已经成为我们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瓶颈”。中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未来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它已经关系到我们整个国家的命运,关系到我们现有现代化水平能不能维持,关系到2020年人均GDP3000美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能不能实现。就此而言,解决“三农”问题须臾也不能放松。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必须统筹城乡发展,要加快城镇化建设,大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这是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发展农业旅游 解决"三农"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三农”问题成为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和难点问题。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反映了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和采取的有效措施。解决“三农”问题,不仅仅要发展高效优质农业,还应从农业之外的其他产业中寻求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当今社会“三农”问题尤显重要。特别是加入WTO后,环境变化了,市场开放了,解决“三农”问题就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主要问题。进入21世纪,“三农”问题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是21世纪头20年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坚持把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5.
民营企业胎生于“三农”,和“三农”密切相关,相互推进。民营企业的发展,反哺了“三农”,对支持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和支持农村社会事业建设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说:发展民营企业,是解决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三农"问题的经济原因及解决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即“三农”问题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问题.“三农”问题对于维护整个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对于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至关重要,文章分析了“三农”问题产生的经济原因和主要表现,阐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7.
农业高等院校大学生服务"三农"意识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为民  王成章 《农业与技术》2003,23(6):39-41,65
当前农业、农村、农民中存在相当突出的问题,原因主要是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体制、机制、政策、环境以及农业天然生产要素不适合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三农”问题是能否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其解决的成效如何是我国建设事业成败的关键,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单靠减轻农民负担,搞好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管理体制是不够的,还需要解决人才问题。如何发挥农业高等院校人才优势,引导学生服务于“三农”就显得尤为必要了。本文就如何加强农业高等院校学生思想教育,破解“三农”问题,提出了一点想法。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是我国实施现代农业、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这20字方针,内容丰富,涵义深刻,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蕴涵着四个新的思想和思路。第一,通过统筹城乡发展破解“三农”问题。第二,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破解“三农”问题。第三,通过明显改善农村的整体面貌破解“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制定了一系列的支农、促农、惠农政策和措施,鼓励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引导金融机构服务“三农”,致力于建设、发展新农村大业。党的十七大报告更是明确指出: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三农”问题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影响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三农”问题出现的现状及特征进行原因分析,提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相关财政政策发展趋势和重点。由“抽血”到“补血”,由“农业”到“农民”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财政政策发展趋势,重点应放在以下几个方面:促进三个方面走向市场化;农民教育与培训;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农田水利的建设;农村生活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