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芝麻叶片表皮蜡质与干旱的关系,以3个新育成的黑芝麻品系盛花期叶片为材料,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其叶片表皮蜡质成分及绝对含量,以此建立芝麻表皮蜡质成分分离与鉴定技术。结果表明,在采用的气相色谱分离条件下,芝麻叶片蜡质成分分离较彻底,共鉴定出28种化合物,包括11种直链烷烃、7种支链烷烃、9种初级醇和1种甾族化合物,其中直链烷烃和支链烷烃为蜡质主要成分,并且以C33烷烃的相对含量最高,约占蜡质总含量的30%;3个材料叶片蜡质成分及所占比例相似,但总含量存在差异,其中冀1-98-5为(2.75±0.34)μg·cm-2、冀9014选单-5为(4.06±0.66)μg·cm-2、冀9104-742为(4.12±0.35)μg·cm-2;经扫描电镜观察,芝麻叶片上下表皮均为薄膜状蜡质层,无明显蜡质晶体存在。  相似文献   

2.
烟草叶片表面蜡质成分及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叶片表皮蜡质组成以及蜡质的含量,以NC89为材料,对其叶片进行蜡质提取,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和气相色谱-火焰离子化检测仪(GC-FID)对提取的蜡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同时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其叶片表面蜡质超微结构。结果表明:烟草叶表皮蜡质经GC-MS分析,共鉴定出化合物23种,主要为直链烷烃与支链烷烃,并含有少量的初级醇以及三萜类化合物;表皮蜡质含量为(5.578±0.463)μg/cm2,直链烷烃[(2.717±0.345)μg/cm2]与支链烷烃[(2.052±0.120)μg/cm2]为蜡质主要组分。直链C31烷烃含量最高,初级醇和三萜类化合物含量相对较低。扫描电镜观察到烟草叶片上下表面蜡质层都较平滑,无明显的蜡质晶体。  相似文献   

3.
用超临界CO2流体和GC-MS技术萃取及鉴定腊梅叶挥发性成分,并用琼脂扩散法测定腊梅叶挥发性成分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从挥发性成分中共鉴定出25种化学成分.腊梅叶挥发性成分主要为稠环芳烃、烷烃、醇、烯、酚、酯和少量脂肪酸.其中醇相对含量占37.75%、烷烃相对含量占28.58%、烯烃相对含量占11.15%、稠环芳烃萘占10.23%、酯相对含量占4.31%,酚相对含量占2.84%,脂肪酸相对含量占0.47%.包括叶绿醇(36.16%)、十四烷(10.1%)、十五烷(2.95%)、2,7,10-三甲基十二烷(8.93%)、植烷(3.14%)、环扁桃酯(1.22%)、2,4-二叔丁基苯酚(2.84%)、β-波旁烯(3.16%)、石竹烯(2.43%)、β-榄香烯(1.69%))、萘(10.23%)和肉豆蔻酸(O.47%)等成分.抑菌实验表明,腊梅叶挥发性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变形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对金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最强.上述结果显示腊梅叶具有重要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深度开发和利用烟草资源。【方法】以红大烟花为研究材料,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制备红大烟花香料,用SDE/GC-MS和内标法分析其挥发性成分,并进行卷烟加香试验。【结果】(1)红大烟花香料中共鉴定出45种挥发性成分,有酮类、醛类、醇类、酸类、酯类、萜烯类、酚类以及杂环类等物质,总含量高达327.393μg/g,其中醇类、酮类和醛类相对含量较高,分别为114.081μg/g、84.547μg/g和28.059μg/g,共226.687μg/g,占总挥发性成分的69.24%;(2)香料中主要香气成分有寸拜醇、茄酮、糠醛、西柏烯、新植二烯、β-大马酮、苯乙醛和巨豆三烯酮等,占总挥发性成分的66.01%;(3)该天然香料对丰富烟香、提高卷烟舒适度具有一定应用价值。【结论】红大烟花具有深度开发价值,其开发的香料可作为卷烟加香加料的天然香原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探讨绿茶味香瓜子成分。[方法]采用SDE/GC-MS法分析绿茶味香瓜子挥发性香气成分,使用内标法计算各成分相对含量,结合保留指数定性确定绿茶味香瓜子成分。[结果]绿茶味香瓜子中共分析鉴定出85种,其中果壳中69种,果仁中62种,二者相同成分45种,不同成分40种。果壳和果仁中相同的化学成分有乙基麦芽酚、环己酮、苯乙醛、茶香酮等物质,是构成绿茶香瓜子香气的基础成分。绿茶香瓜子果壳主要香型物质为肉豆蔻酸(44.13μg/g)、白菖蒲油萜(4.02μg/g)、(Z)-香芹醇(2.16μg/g)等。果仁主要香型物质为(E,E)-2,4-癸二烯醛(19.25μg/g)、己醛(6.47μg/g)、(E,Z)-2,4-癸二烯醛(6.13μg/g)、茶香酮(5.62μg/g)和香兰素(3.35μg/g)等。这几类物质在果壳和果仁中含量相差较大,是构成香气差异的主要成分。[结论]该研究为开发绿茶味香瓜子的价值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6.
以狼爪瓦松种子诱导的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了光照强度对愈伤组织生物量及黄酮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强度为15~30("mol·cm~(-2)·s~(-1))时,有利于狼爪瓦松愈伤组织鲜重和干重的增加;对于狼爪瓦松中酚的积累,光照强度为15("mol·cm~(-2)·s~(-1))时,其含量(17.4mg/g DW)及生产量(68.53mg/L)最高。而当光照强度达到30("mol·cm~(-2)·s~(-1))时,可得到最高的多糖含量(125.8 mg/g DW)和生产量(615.05mg/L)。对于黄酮类物质,光照强度为15("mol·cm~(-2)·s~(-1))时,最有利于山奈酚-3-O-芸香糖苷的积累,而槲皮素、山奈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异槲皮苷的积累在光照强度为30("mol·cm~(-2)·s~(-1))时最佳;总黄酮的含量(3 816.6mg/g DW)和生产量(18 654.0mg/L)在光照强度30("mol·cm~(-2)·s~(-1))时达到最大值。因此,光照强度是狼爪瓦松愈伤组织有效物质积累和生物量增加的影响因素之一,在愈伤组织培养时将光照强度调节为30("mol·cm~(-2)·s~(-1))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烘干的铁皮石斛原球茎和花挥发性成分,利用GC-MS技术测定了65℃烘干后提取的原球茎和花挥发性成分及其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原球茎和花分别鉴定出58、59种成分,包括醛类、有机酸类、醇类、酮类、酯类、烷烃类、烯烃类等,共有成分24种。原球茎和花的挥发性成分含量均以有机酸类最高,相对含量分别为22.43%和22.39%。原球茎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排在前10位的依次为正十六酸(14.72%)、己醛(8.67%)、十五烷酸(6.95%)、2-戊基-呋喃(4.70%)、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4.57%)、庚烷醛(4.24%)、芳樟醇(3.57%)、2-甲基二十烷(3.22%)、桑柏醇(3.03%)和植醇(2.67%),占挥发油总量的56.34%。花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排在前10位的依次为正十六酸(10.85%),2,3-脱氢-1,8-桉叶素(7.20%)、十五烷酸(6.30%)、β-异佛尔酮(4.73%)、9,12-十八碳二烯酸甲酯(3.39%)、四乙二醇(2.98%)、己醛(2.93%)、十四烷酸(2.92%)、9,12,15-十八碳三烯酸甲酯(2.88%)和α-异佛尔酮(2.35%),占挥发油总量的46.53%。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 QuEChERS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枇杷中氯苯嘧啶醇残留量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N-丙基乙二胺(PSA)净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结果表明:氯苯嘧啶醇在0.5~200μg·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4),检出限为0.14μg·kg~(-1),定量限为0.5μg·kg~(-1);氯苯嘧啶醇在2、20、200μg·kg~(-1)添加水平下,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7.0%、97.4%和96.7%,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8.3%、7.9%和4.3%。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能够满足残留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对番茄叶片蜡质积累的影响,及蜡质含量与蜡质合成相关基因β-酮脂酰-辅酶A合成酶(SLCER6)表达的关系,为植物表皮蜡质抗旱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番茄品种Micro-Tom为材料,在其花蕾期进行干旱胁迫后,当植株表现出明显缺水症状时分别采集第1叶位至第7叶位的叶片,以同期正常浇水番茄植株作为对照,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和气相色谱-火焰离子化检测仪(GC-FID),对7个叶位叶片的蜡质成分和含量进行检测,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叶片的表皮超微结构,同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分析蜡质合成相关基因SLCER6的表达情况,最后对蜡质及其各成分含量与SLCER6基因表达量变化值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1)干旱胁迫后番茄叶片上、下表面超微结构与对照组基本一致,均没有蜡质晶体覆盖,且较为光滑,呈薄膜状结构,但皱褶明显减少,细胞凸起增多。(2)GC-MS和GC-FID分析表明,从对照组中共鉴定出24种蜡质成分,番茄叶位间蜡质含量存在一定差异,但均以烷烃含量为主,其平均含量为(1.794±0.397)μg/cm~2,占蜡质总含量的93.83%,并含有少量的三萜类、初级醇和豆甾醇成分,但这3种化合物只占到蜡质总含量的4.66%。(3)干旱胁迫并没有造成番茄叶片蜡质组分以及烷烃碳链的改变,但能够极显著增加蜡质的总含量,尤其是烷烃类物质,与对照组相比,干旱胁迫组烷烃含量平均增加了161.15%,是三萜类、初级醇及豆甾醇成分总增加率的1.6倍。(4)SLCER6基因在番茄不同叶位叶片中均有表达,其表达量从第1叶位到第7叶位总体呈下降的趋势;干旱胁迫后,SLCER6基因表达量均显著增加。【结论】干旱胁迫能够极显著增加番茄叶片蜡质总含量,增加的成分主要是烷烃;干旱胁迫也能够诱导SLCER6基因表达量上调;番茄叶片蜡质积累与SLCER6基因表达量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27%戊唑·噻霉酮EW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出新的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替代药剂,提高建湖县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水平,特进行了27%戊唑·噻霉酮EW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田间药效评估试验。结果表明,27%戊唑·噻霉酮EW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较好。在小麦齐穗初花期(扬花5%~10%)用第1次药,隔6d用第2次药,27%戊唑·噻霉酮EW600、750g/hm~2处理对小麦赤霉病的病穗防效分别为55.17%、55.90%,病指防效分别为57.73%、62.05%,与对照药剂40%多·酮WP2250g/hm~2处理的防效相当;27%戊唑·噻霉酮EW900g/hm~2处理的病穗防效、病指防效分别为64.66%、69.54%,优于对照药剂40%多·酮WP2250g/hm~2处理的防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