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以兰溪市马涧镇杨梅为研究对象,利用兰溪国家一般气象站2009-2018年的气象资料及杨梅生长发育资料,从温度、日照、相对湿度等气象要素对杨梅生长的气象条件进行了分析,得出满足杨梅生长发育的适宜气象服务指标;同时,对兰溪市出现的农业气象灾害进行气象条件分析,研究探讨了杨梅所遇到的气象灾害的分布特征和发生规律,总结得出了杨梅在农业气象灾害中的预警指标和防御措施,为开展相关气象服务提供参考,进一步加强农业气象服务的时效性及针对性,从而提高针对杨梅的农业气象服务能力及水平。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靖州气候观测资料与杨梅生长情况,主要探究了靖州气候变化对杨梅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靖州热量、水分、光照条件总体上比较适宜杨梅品种东魁、木洞等生长发育,但是由于气候的不断增暖,也应注意一些极端灾害性天气对杨梅生长发育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3.
利用新宾县近10年地栽香菇发育期(4—9月)气温、相对湿度、光照等资料,结合香菇生长发育的气象学指标,分析新宾县发展地栽香菇的有利气候条件,提出新宾县地栽香菇栽培的生产建议。  相似文献   

4.
利用峡江县1978-2008年气候观测资料,依照杨梅生长发育的生物学习性,对峡江县杨梅种植区的光、热、水等气候条件进行了统计分析,找出影响杨梅产量品质的气象灾害,并提出防御对策,为今后峡江县杨梅的稳产、高产、优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1986~1990年在浙江省杨梅产地所测得的杨梅品质资料,结合实际观测的小气候和各气象站的资料,研究了不同坡向,不同海拔高度及不同地理位置杨梅品质与气候生态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兰溪海拔500米范围内,杨梅酸度和可溶性固形物随海拔高度的分布呈一抛物线型,有一个酸度低、固形物高的高度范围.在浙江30°N左右的山地,与南坡相比,北坡的散射光与直射光之比的比例大,气温较低,空气湿度高,适宜杨梅生长发育,杨梅果形大、品质好.5~6月的气温、湿度与杨梅果实的酸度、固形物、糖酸比等相关性极好.本文还建立了杨梅果实品质各指标与气候生态因子的简单回归模式,比较计算值和实测值,精度较好.  相似文献   

6.
对比分析浙江农林大学东湖校区杨梅群落与杉木群落下层的小气候差异和气候舒适度等级.分别于2009年5月、7月、10月及2010年1月各选择2个晴天定点同步测定杨梅Myrica rubra群落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群落内小气候因子.研究结果表明:7月和10月杉木群落下层气温高于杨梅群落,且1月杉木群落下层昼间气温波动幅度也比杨梅群落大;5月、7月和10月杨梅群落的相对湿度略高于杉木群落,而1月则以杉木群落较高,且波动幅度更大;两个森林群落内风速日波动幅度较大,其中以杨梅群落风速观测值的极差明显大于杉木群落;杨梅群落的气候舒适等级高于杉木群落.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茶叶生长发育所需的光照、温度、水分、相对湿度等气候条件,并提出营造防护林、合理密植、病虫害防治、适时合理采茶等技术,从而达到茶叶高产、稳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于茶叶生产与气候条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阐述了茶叶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温度、光照、相对湿度等气候条件.提出了采取病虫害防治、选择山区中层作为种植基地、适时合理采茶等技术,从而达到茶叶高产、稳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浙江杨梅主产地气候资源和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1961~2005年的逐日气候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和气候趋势系数法,分析浙江省19个观测站的年总辐射、年日照时数、年平均气温、年积温、年降水量等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浙江省杨梅主产地的温度偏高,雨量和光照适宜,气候条件利于杨梅栽培。从气候变化趋势来看,热量条件明显增加,降水表现为缓慢增多,而日照呈现为明显的下降趋势。因此,在杨梅栽培和引种时,要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影响,实现浙江杨梅产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广东气候特征适宜杨梅的生长,品种资源十分丰富,在查阅有关果树资料和广泛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发现目前广东省11个市41个县(区)有杨梅成片栽培、野生或半野生分布,依照果实色泽大致可分为乌杨梅、红杨梅和白杨梅3个品种群;通过对广东目前主栽杨梅品种(系)的特征和经济性状进行初步分析,发现有7个杨梅品种(系)表现较好,可以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油茶育苗嫁接成活率与气象因子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丽华  杨明  姚国军  杨文雄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352-17353
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玉屏县2008~2010年油茶育苗嫁接栽植成活率与气象因子的关联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关联度较大的前3个因子是5月中下旬、6月、7月平均气温,其中以5月中下旬平均气温与苗木嫁接的成活率关系最为密切,关联度达到0.92;关联度中等的因子有7月蒸发量、6月≥35℃高温日数;关联度相对较小的为降水因子。  相似文献   

12.
根据多年引种枣树生长发育期的观测资料,并结合部分红枣产地气象资料,对且末县红枣高产、优质气象条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且末县温度、降水、湿度、光照等气象条件非常适宜红枣的生长发育及优质红枣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任道龙  易志学  吴放 《北京农业》2012,(18):157-158
近年来随着雷山县旅游事业的兴起,开发旅游气候资源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要。通过分析雷山县40年的温度、降水、湿度、日照等气候资源分析。结果表明:雷山县的平均气温在15~16℃,高温日数较少;年平均降水量为1321.5mm,降水多集中在4-9月;日平均日照时数为5h年平均相对湿度在77%~83%,季节之间变化幅度小。综合各气象因素分析,雷山县的气候资源有利于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气候旅游资源条件非常优越。  相似文献   

14.
商毅  刘青  吉奇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6):2580-2581,2636
利用本溪县新、旧站点搬迁前2011年逐日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相对湿度、平均风速、降水量等资料,运用统计分析对新旧站要素进行对比分析,并建立了新站与旧站气象要素的订正模型。结果表明,站点搬迁造成环境变化大,常规观测要素气温、风速和降水量等差异明显,新站比旧站气温低,湿度、风速偏大;新站与老站温度、湿度、降水等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订正模型回代误差小。  相似文献   

15.
选取兴安站1961--2006年气象观测资料,利用5年滑动平均处理方法统计分析了兴安县近46年气温、降水、湿度、日照等气候要素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46年来兴安县年平均气温呈增暖趋势;年降水量各年代变化不同,但总体呈增多趋势;年日照时数处于下降趋势;而平均相对湿度无明显变化趋势;同时,兴安县气候变化特征中还存在气温与降水年变化趋势之间表现出气温偏低时降水偏少、气温偏高时降水偏多现象,气温与日照的年变化趋势之间有气温偏高时日照偏少、气温偏低时日照偏多现象。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主要气象因子与草地螟种群数量变动的相关关系。【方法】2015和2016年通过诱虫灯,在哈巴河县研究主要气象因子对草地螟种群数量变动的影响,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6月中旬和7月中旬草地螟越冬代成虫和第一代成虫达到种群数量的高峰期。逐步回归分析得知,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平均空气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和降雨量是影响草地螟种群数量变动的主要气象因子。最高温度、最低温度的增大,限制草地螟数量的增多。【结论】哈巴河县6~8月的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和平均温度有利于草地螟生长发育,故该时期是草地螟在研究区域猖獗发生期。  相似文献   

17.
采用红外线二氧化碳分析仪闭路气流法于夏季晴天测量湿地松、杜英和杨梅等的光合特性和光合日进程, 并同步测定光合有效辐射强度、气温和空气相对湿度对光合日进程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湿地松、杜英和杨梅的光补偿点分别为86 , 34 和45 molm-2 s-1 ;饱和点分别为1 200 , 760 和1 050 mol m-2 s-1 ;表观量子产额分别为0.020 3 , 0.053 1 和0.038 8 ;最大净光合速率分别为7.15 , 12.50 和7.85 molm-2 s-1 。根据对光补偿点、饱和点、表观量子产额和最大净光合速率的分析, 湿地松、杜英和杨梅均为阳性植物, 湿地松对光强的生态适应范围最广, 对强光的适应性最强, 杜英对光强的生态适应范围偏窄, 对弱光的利用效率最高;它们的光合日进程曲线为双峰曲线类型, 存在光合午休 现象, 光合午休可能是高温和低湿造成的。通径分析表明, 对湿地松和杨梅光合日变化直接影响最大的生态因子是气温, 其次是空气相对湿度和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对杜英的光合日变化影响较大的生态因子是空气相对湿度和气温。图2 表3 参10  相似文献   

18.
刘盛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751-15752
利用巴楚县气象站1970~2000年6~8月逐日实测地面降水资料、水汽压、24h变压、气温、相对湿度、最高气温、最低气温资料,从中发现11:00水汽压、14:0024h变压、17:0024h变压、17:00气温、17:00相对湿度、17:00最高气温减最低气温与每次降水的出现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并通过使用真值图预报方法来预报未来24h有无降水,经试报实践证明,预报准确率达75%。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1990-2008年围场县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面积与气象条件进行相关分析,表明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是生物因子在适宜的气象条件下发生作用的结果。气温、降水、相对湿度、日照时数等气象条件是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的决定性因素。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阴雨连绵或多雾、多露最有利于晚疫病的发生和流行。以受灾率作为马铃薯晚疫病气象等级的划分标准,选取与晚疫病相关的前期气象要素作为预报因子,采用综合聚类法建立了马铃薯晚疫病气象等级的预报模型。回代结果表明,用气象综合聚类法类做马铃薯晚疫病的气象等级预报,可以为控制晚疫病的蔓延,赢得宝贵时间,提高气象决策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0.
利用1961—2015年濉溪县日照、气温、降水等气象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濉溪县气候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5年濉溪县全年和冬夏季日照时数明显减少,4月增加;全年和1—4、10月平均气温显著升高,年均最高气温无明显变化,全年和1—6、9—10、12月最低气温显著上升,全年和1—3、5—8、12月温差显著减少;9月降水量趋于减少,全年和春季雨日显著减少;全年和冬季、春季、夏季蒸发量显著减少;相对湿度、湿润指数略有降低,9月湿润指数趋于减少。可见,近55年濉溪县气候呈现“暖干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