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分析农民"离土"问题产生的原因,认为中国的城市化是世界城市化水平不同阶段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民市民化。借鉴杭州等地农民市民化的解决方案,提出农民"离乡不离土"和"离乡又离土"是在中国不同发展阶段下农民市民化的有效途径。依法自愿有偿"离土"是农民市民化应遵循的原则。公平、系统、分类分阶段推进农民市民化是解决农民"离土"问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民分化在过程中首先表现为职业上的非农化,大量农民通过"离土不离乡"和"离土又离乡"两种渠道,以"农民工"的身份实现着职业的非农化和自由流动,市场化改革带来的社会职业设置的差异,使得农民就业空间在增大的同时,农民群体在社会利益获得和分配上出现了极大的差异,农民垂直向度的经济分化在市场化进程中出现了新的特征,农村社会结构逐步转型。  相似文献   

3.
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城乡结合部失地农民的休闲生活带来了不同程度的辐射作用和示范效应。文章以闲暇时间、休闲活动、休闲心态为维度对位于南京江宁城乡结合部的Q 村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观察访谈。调查发现,失地及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发展引发了蝴蝶效应,农民职业、收入、消费结构等发生变化和转型;农民休闲活动内容表现为传统的消逝和现代的崛起,以非支出型的消极休闲为主;农民休闲意识觉醒,休闲价值观提升,但囿于经济原因,陷入想休闲而不能休闲的困境,并提出提高农民休闲质量,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更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至关重要的是要在“双创”背景下,提高农民造血功能,实现农民稳定性“增收”。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与郊区农民教育培训发展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农”问题是当前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三农”依然是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作者在分析上海郊区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特点与郊区劳动力现状的基础上,就郊区农民教育培训发展的任务、模式创新进行了探析,提出了郊区农民教育培训的任务是农业的生产培训、农业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民的生活教育培训,并从创新发展的角度提出了能力本位的培训模式、素质教育的培训模式和远程教育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5.
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化发展的“顶级阶段”,它要求在城乡协调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城镇建设来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并最终消解城乡二元结构。农民市民化,指的是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借助于工业化的推动,让世世代代生活在农村的大部分农民,离开土地和农业生产活动,进入城市从事非农产业,其身份、地位、价值观念及工作生活方式和交际方式向城市市民转化的经济社会过程。解决农民市民化的问题需要多头并进,除了继续推进农民工、城郊农民向城市转移外,还必须根据城乡一体化的内在要求加大居村农民市民化的力度。居村农民市民化理当成为我国农民市民化的重头戏,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市民化,目前面临诸多因素的制约,要克服农民市民化中的种种制约,必须在人们的思想观念、城镇建设和发展、农民工权益保障、制度层面、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建设及政府的管理和服务上求得全面突破,这样方能让更多的农民变为市民,加快实现农民市民化。  相似文献   

6.
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化发展的”顶级阶段“,它要求在城乡协调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城镇建设来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并最终消解城乡二元结构.农民市民化,指的是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借助于工业化的推动,让世世代代生活在农村的大部分农民,离开土地和农业生产活动,进入城市从事非农产业,其身份、地位、价值观念及工作生活方式和交际方式向城市市民转化的经济社会过程.解决农民市民化的问题需要多头并进,除了继续推进农民工、城郊农民向城市转移外,还必须根据城乡一体化的内在要求加大居村农民市民化的力度.居村农民市民化理当成为我国农民市民化的重头戏,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市民化,目前面临诸多因素的制约,要克服农民市民化中的种种制约,必须在人们的思想观念、城镇建设和发展、农民工权益保障、制度层面、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建设及政府的管理和服务上求得全面突破,这样方能让更多的农民变为市民,加快实现农民市民化.  相似文献   

7.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上楼”农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调研发现,生活满意度、幸福感与就业、文化活动及心理调适等密切相关,未“上楼”农民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高于“上楼”农民。农民上楼过程中,要适应城市生活,完成“心理城市化”,需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设起心理调适的长效机制和体系,同时,农民自身也需要做好心理调节,做好心态调整。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根本推动力。要让更多的农民实现市民化转变,能够与“四化”同步发展,能够共享社会发展成果,达到城市化是农民市民化的舞台和载体,农民市民化是城市化的结果和目的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发展。现阶段农民市民化还存在很多现实的、制度性的、深层次的困境和障碍,阻碍着农民市民化步伐。笔者分析了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变革的困境,提出了相应地解决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坚持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贯穿新农村建设全过程的基本方略,在建立意共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上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特别是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明显,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城乡居民在收入和生活水平方面的差距仍然较大,“三农”问题成为跨越式发展的第一大难题。统筹城乡发展作为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本方略,正是破解“三农”难题的治本良策。  相似文献   

10.
城乡一体化是一个逐渐城市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农村与城市在区域、产业、市场、基础设施、文教卫和社会保障方面逐渐融合,城乡的差异性逐渐消融,在这一动态变化的过程中,农民的生活方式及生存状态都在经历着主动或被动的变化,深刻影响着农民的生活及农村的发展,由此引发的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城乡结合带社会治安问题等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1.
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应刚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4):106-108,124
未来最主要的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空间在农村居民点用地上。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改善了农民的居住观念,构建了和谐的新农村局面;加快了城市化进程,解决了农民剩余劳动力转化的后顾之忧;同时,其体现了集约节约的用地理念,保证了建设用地不增加、耕地总量不减少的原则;也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了有效平台。从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城镇建设用地需求量、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潜力、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选择等方面阐述了重庆市巴南区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并分析了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分析,展望了全面推进农村居民点整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2.
纵观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的发展历程,指出城镇化的推进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导致农村人口的大量迁移,传统社区遭到破坏,农村社会迅速分层,农村地域也出现了居住空间布局的贫富分异现象,社会隔离已经产生。随着人口的迁移,旧村庄农用地大面积抛荒与新农村农用地大面积流失并存。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社会隔离、土地资源浪费和农业凋敝等问题,认为城乡规划在农村地域上不应盲目采用城市建设模式的误区,而应从农村发展与农民地位出发,重构农村社会生态,引入非物质形态领域规划,使物质形态规划拥有坚实的基础,以期引导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农民中的一部分进入城市,开始市民化的进程。在已有的研究中,学者们往往关注被动失地农民,却忽略了一个主动融入这一进程的群体——主动失地农民。用社会分层理论对主动失地农民进行分析研究,从主客观方面多个维度分析了造成农民主动失地的原因以及主动失地农民的构成情况。  相似文献   

14.
社区支持农业(CSA)——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绿色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支持农业(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以下简称:CSA)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及销售模式,农业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达成合作关系,由消费者提前支付农业生产费用或参与农业生产劳动,农户则保证定期向消费者提供安全的农产品,双方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CSA提侣有机生产,侣导互助合作,具有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当今我国正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城乡发展不平衡,城市扩张带来的耕地减少、生态破坏、农民失地,产业化生产带来的食品安全、小农生产生存空间被压缩等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同时,处理好“三农”发展问题,最终实现城乡发展的一体化和可持续?对于该问题,CSA模式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本文主要分三个部分来进行相关问题的探讨,即:CSA的概念,当前我国城乡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以及CSA模式在城乡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埃比尼泽?霍华德《明日的田园城市》一书的研究,结合英国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曾经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对中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土地问题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中国城市发展及其土地制度的缺陷,并借鉴田园城市关于土地制度论述的精髓,认真思考了中国土地制度、城乡矛盾和解决“三农”问题的趋势,提出了解决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过程中必须不断完善土地制度、建立公平机制、科学制定规划、促进土地经营流转,从而促进城乡共生共融、和谐发展的主张  相似文献   

16.
刘珍玉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9):1942-1944
新农村建设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农民教育观念的提升,反映在农民教育支出比重增加、男女教育均等化、教育期望值提升等方面.但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民的教育观念尚需进一步更新,这需要国家从财政投入和教育政策等多方面入手,促使农村和城市在教育硬件和教育观念上对接,以促进农村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地农民是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必然产物。伴随中国城市化进程,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日益突出。笔者对失地农民就业情况的实证分析,提出扫除制度障碍,强化政府责任,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失地农民就业模式,为解决失地农民就业开辟新的路径。并将扶持集体经济的发展作为解决失地农民就业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贾淑品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2079-12081
构建和谐社会,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一环是建立新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而皖北贫困地区农村社会保障更是其中薄弱的一环,其解决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新农村建设乃至整个社会的持续发展及和谐社会的构建。针对当今皖北贫困地区农村社会保障的现实背景、存在问题及已有研究理论进行仔细分析后,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健全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等,以构建切实有效的农村社会保障模式。  相似文献   

19.
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都是我国目前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没有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将失去客观基础;没有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将丧失原动力。坚持二者的协调发展是我国目前城乡统筹的具体实现形式。但在其协调发展中存在城乡公共产品供给不平衡、城市群发展不充分、生产要素不能自由流动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运作乏力等多方面的问题,应从公共产品均衡机制、城市群发展机制、要素流动机制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的构建和完善等方面,促进我国目前的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速度的加快,失地农民的数量逐年攀升,失地农民在失去土地的情况下面临着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分析了我国在对失地农民征地安置过程中存在着分配不规范、安置补偿费标准低、就业难和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等问题;对此提出:分配规范化与补偿合理化、拓宽失地农民的就业渠道和完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