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为了掌握玉米新品种全玉1233在阜南县种植的最佳密度进行探讨筛选,作者结合本地实际,于2019年6-10月,对该品种安排了5个种植密度,比较分析了各种植密度处理下全玉1233主要农艺性状、产量等方面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全玉1233在阜南县种植时,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农艺性状中株高、穗位高、节间长堵均表现为逐渐增加,产量性状中穗粗、百粒重等均表现为逐渐降低,茎粗表现为逐渐降低,抗病能力变化不明显,抗倒伏能力逐渐降低,产量先增加后降低,6.75万株/hm2时的种植密度下产量达到10192.5㎏/hm2。建议在阜南县大面积推广时,种植密度选择6.75万株/hm2左右。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谷子邯谷2号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邯谷2号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共设置6个密度处理水平,分别为45万、60万、67.5万、75万、90万、105万株·hm-2,分析了邯谷2号的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结果表明,随着密度水平的增大,谷子的株高、生育期呈逐渐增大的趋势,茎粗、穗长、穗粗、植株干重、成穗率、单穗重、穗粒重、出谷率和千粒重均呈逐渐减小趋势,处理间差异显著。谷子产量随密度水平的增大呈先升高后降低,当密度为67.5万株·hm-2时,产量达最大值5 720.67 kg·hm-2。通过曲线估计得到的二次曲线方程y =-0.6915x+98.194x+2 194.014能够有效模拟邯谷2号的种植密度与产量的关系,当x=71,即谷子密度为71万株·hm-2时,邯谷2号可获得理论产量最大值为5 679.94 kg·hm-2,与实测适宜密度基本一致。因此,邯谷2号最佳种植密度范围为60万~90万株·hm-2。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最佳种植密度和施氮量以提高小麦新品种长糯麦1号产量,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研究了种植密度(A1,180万株/hm2;A2,270万株/hm2;A3,360万株/hm2)和施氮量(N1,120 kg/hm2;N2,180 kg/hm2;N3,300kg/hm2)对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和种植密度互作对长糯麦1号的主要物候期和穗长均无显著影响,但对其株高、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影响显著。在该试验条件下,实现优质专用小麦长糯麦1号高产的适宜种植密度和施氮量组合为A2N3,即:种植密度为270万株/hm2、施氮量为300 kg/hm2。  相似文献   

4.
2019-2021年连续3年在陕西省泾阳县试验示范基地选取不同类型夏玉米品种,研究了4种密度对植株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探索各品种在关中灌区最佳种植密度。结果表明:各品种同一年度间株高、穗位、倒伏率、倒折率和空秆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有增高趋势,穗行数、行粒数和穗粒数有降低趋势,在4.5万株/hm2和6.0万株/hm2密度条件下百粒重较大。关中灌区陕单650最佳种植密度为7.5~9.0万株/hm2,郑单958最佳种植密度为6.0~7.5万株/hm2,陕单609最佳种植密度为9.0万株/hm2,东单60最佳种植密度为6.0~7.5万株/hm2。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发挥品种和密植栽培的增产优势,完善良种良法配套,提升玉米单产水平。兴平市农技、种子等部门于2021年开展不同类型夏玉米品种与密度配置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对参试品种的穗长、穗行数、行粒数可造成一定影响,但对株高、穗位高、穗粗、百粒重、含水量等影响不明显,在45000株/ hm2处理下,参试品种产量在p<0.01、p<0.05水平上差异表现显著或极显著,在60000株/hm2处理下,陕单609与陕单636在p<0.05水平上产量存在显著差异,在75000株/hm2密度处理下,陕单636与陕单609、郑单958在p<0.05水平上产量有显著差异,在90000株/hm2密度处理下,陕单636、陕单8806与陕单609在p<0.05水平上产量间存在差异显著。综合分析认为,中熟品种陕单609、郑单958可在兴平地区>60000株/hm2以上密度种植;早熟品种陕单636与晚熟陕单8806产量水平低,没有推广价值,晚熟品种东单60贪青晚熟成熟度差,不宜推广种植;早熟品种陕单650综合表现好,籽粒脱水快,耐密性强,可作为籽粒机收品种示范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新品种永优1573籽粒灌浆速率和脱水速率相关性状的影响。4种种植密度分别为6.0、6.75、7.5和8.25万/hm2,并设计了6.75万/hm2种植密度下郑单958、先玉335作为对照。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提高,各个性状总体逐渐减小的变化趋势,但未受到显著影响。通过籽粒百粒干重和灌浆速率,定位到永优1573合适种植密度,在此密度水平下,与对照品种相比,永优1573在籽粒干物质积累上处于优势水平,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水平。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快速评价选育新品种产量形成机理,定位种植群体水平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11个参试品种的物候期、抗逆性,对植株、穗部性状、品质、经济性状及产量进行比较分析,在这11个参试品种中,大同29号、长农36、黑谷子,陇谷13、九枝谷等5个谷子品种表现比较突出,产值分别为16243.08元/ hm2、15064.04元/ hm2、9134.14元/ hm2、5350.92元/ hm2、369.40元/ hm2。增产率分别为61.33%、55.34%、34.41%、20.20%、1.40%。增产效果较为明显、经济效益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盐池县干旱半干旱、中低肥力条件下30000株/hm2、37500株/hm2、45000株/hm2、52500株/hm2、60000株/hm2、67500株/hm26个马铃薯栽培密度的田间试验观测,分析了不同密度的生长发育状况、产量水平与经济效果的差异,种植密度30000株/hm2,无论是农艺性状、生物产量,还是经济效益,均好于其他几个处理,初步认为当地马铃薯栽培密度以30000株/hm2~37500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9.
为探求不同种植密度对大蒜鳞茎形状、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大名紫皮蒜、永年白蒜2个大蒜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各设6个密度处理水平,分析了不同种植密度对大名紫皮蒜、永年白蒜2个大蒜品种鳞茎形状、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名紫皮蒜、永年白蒜2个大蒜品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鳞茎单头重、直径逐渐显著降低,商品性逐渐降低,产量虽然逐渐增加,但经济效益却先升高后降低。根据密度与产量、利润拟合的曲线可以得出,大名大蒜种植密度为76.57万株/hm2、永年大蒜种植密度为99.07万株/hm2时,大名紫皮蒜鳞茎达到理论最大产量22 965.80 kg/hm2、永年白蒜鳞茎达到理论最大产量19 026.45 kg/hm2;大名紫皮蒜种植密度为63.64万株/hm2、永年大蒜种植密度为77.47万株/hm2时,大名紫皮蒜鳞茎达到理论最大利润33 589.98 元/hm2、永年白蒜鳞茎达到理论最大利润30 230.48元/hm2。综合分析可以得出,邯郸地区大名紫皮蒜适宜的种植密度为63.64万~76.57万株/hm2、永年白蒜适宜的种植密度为77.47万~99.07万株/hm2。  相似文献   

10.
以马铃薯新品种鄂马铃薯18为材料,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设计(L33),研究了种植密度、底肥、追肥对鄂马铃薯18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是马铃薯产量、株高、单株块茎数的主要影响因素,种植密度、底肥、追肥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程度为密度>追肥>底肥。9个处理组合中A3B3C1(密度60000株/hm2,底肥750kg/hm2,追肥150kg/hm2)处理下产量最高,为33390.00kg/hm2,分析发现A3B2C1处理组合(密度60000株/hm2,底肥600kg/hm2,追肥150kg/hm2)可获得最高产量,是最佳处理组合。  相似文献   

11.
以籼粳杂交晚稻春优84为试验材料,研究6个不同播期和6个栽插密度对单季稻春优84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春优84随着播期的延迟,全生育期显著缩短,株高、穗长逐渐降低,有效穗、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最终造成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其中以播期5月10日~6月9日产量较高;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加,春优84有效穗不断增加,穗长、千粒重不断降低,每穗穗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均表现为为先增加后降低,最终造成产量递减的趋势,其中以栽插密度11.11~14.31万丛/hm2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2.
以高产优质杂交水稻品种泰优058为材料,研究了2个播期、3种插植密度、2种种植规格和2种土壤类型处理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泰优058在高产插植期内,插植越早越好,并提倡大小行插植;水稻品种泰优058生产上应推广合理密植技术,油菜茬宽行(等行)窄株(9-10)×5寸插植,插植密度18~19.5万穴/hm2,大小行采取(10+6)×5寸的株行距,插植密度19.5万穴/hm2;小麦茬宽行(等行)窄株9×5寸插植,插植密度19.5万穴/hm2;大小行采取(10+6)×5寸、(12+6)×5的株行距,插植密度19.5-22.5万穴/hm2;随着插植时间的推迟,插植密度应有所增加,但最高不能超过22.5万穴/hm2。  相似文献   

13.
以神木市常规栽培的地方谷子品种晋谷29为材料,设不同密度、不同留苗方式处理,对其整个生长期进行追踪观察,考究生育性状和经济性状,分析得出在陕西省神木市最优种植密度和留苗方式,旨在为谷子高产高效栽培和小型机械化播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密度及留苗方式不同对晋谷29各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很大,随着密度的增加,谷子株高、穗长、穗粗、穗粒重呈降低趋势,进而影响产量增加。因此,从高产栽培方面考虑,晋谷29在神木市山旱地种植,每穴留苗2株,密度达到180 000株/hm~2时产量达到最高,为5 050.25 kg/hm~2。  相似文献   

14.
3:采用三因子五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种植密度、纯N用量、K20用量对留叶枝棉花籽棉产量与霜前籽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K20用量对籽棉产量影响很小,纯N用量与籽棉产量呈直线回归关系;种植密度和纯N用量存在反向交互作用,共同影响籽棉产量,在纯N施用量小时增加密度能增产,当纯N施用较多时适当减少密度对增产有利。K2O用量增加可提高霜前籽棉产量,但过量使用会降低霜前籽棉产量;种植密度同纯N用量也存在反向交互作用,共同影响霜前籽棉产量,在纯N用量小时增加密度可增加霜前籽棉产量,当增加纯N用量时适当减少密度能提高霜前籽棉产量。根据电子计算机进行的模拟仿真试验,本试验在在籽棉单产3750-4125kg/hm2与霜前籽棉单产3000-3300kg/hm2、籽棉单产4125-4500kg/hm2与霜前籽棉单产3300-3600kg/hm2、在籽棉单产>4500kg/hm2与霜前籽棉单产>3600kg/hm2条件下,其产量与品质兼顾的优化措施组合方案分别为:种植密度29831~31938株/hm2纯N用量266.95~304.88kg/hm2K20用量185.71~213.62kg/hm2;种植密度27022~31424株/hm2纯N用量259.08~334.17kg/hm2K20用量166.95~218.39kg/hm2;种植密度17870~20310株/hm2纯N用量444.42~488.35kg/hm2K20用量144.24~209.71kg/hm2  相似文献   

15.
以先玉335、京科968、迪卡159和赤单228为供试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有高中低3个密度处理,研究其对4个玉米品种产量及其生长发育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4个玉米品种穗长、穗粒数和千粒重均呈逐渐减少的规律性变化,这表明种植密度的增加影响玉米果穗的形成和灌浆。玉米不同品种果穗生长情况均是前期较慢,后期呈现指数增长,增长迅速。从产量结果看:赤单228最佳种植密度为8.25株·hm-2,迪卡159在种植密度是8.25株·hm-2。而京科968和先玉335产量在7.50株·hm-2时,产量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玉米新品种“华玉”518最佳种植密度,2020年在运城市盐湖区进行了密度比较试验。结果显示,植株特征特性表现出随密度加大株高、穗位均增高,穗长、千粒重降低,对产量影响显著。当密度为6万株/hm2,其产量最高,6.75万株/ hm2次之,因此最佳适宜密度为6万株/ hm2左右。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种植密度与微量元素锌和硒对糯玉米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穗轴粗等穗部性状和鲜籽粒产量的影响,以‘陕白糯11’和‘陕彩糯1954’为材料,以种植密度为主区,设3个水平:D1 (3.75 万株·hm-2)、D2 (4.5万株·hm-2)和D3 (5.25万株·hm-2);以微量元素为副区,设置为叶面喷施锌(M1)、硒(M2)和水(CK)。结果表明,喷施锌硒有利于糯玉米穗部性状的改善和产量的提升,但效果并不显著。种植密度会显著影响糯玉米的鲜籽粒产量,在一定的密度范围内,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增大。D3M2是实现‘陕白糯11’穗部性状的改善和产量提升的较优组合,在D3M2处理下,‘陕白糯11’鲜籽粒产量最高 (9 068.61 kg·hm-2),与对照相比增加8.14%;而‘陕彩糯1954’在D3M1处理下鲜籽粒产量 (7 622.46 kg·hm-2)和鲜果穗产量(10 565.61 kg·hm-2)最高,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7.10%和7.18%。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适宜机械化生产的早熟油菜新品种,本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法,选择有代表性的油菜品种(组合)在云南省冬春季半干旱地区罗平县进行品种筛选试验。对选用的 14 份供试材料,分别从产量、生育期、抗病抗寒性、抗倒伏性、经济性状、株型性状等方面进行考察。结果表明,表现好的品种(组合)有4个,分别为希望988(产量3554.96 kg/hm2)、18JD003(产量3395.97 kg/hm2)、云油杂30号(产量3234.47kg/hm2)、渝油55(产量3216.97kg/hm2),且耐旱性强、生育期适中、抗倒伏、综合农艺性状较好,具有高产、早熟、适宜机械化生产的特点,适合在罗平旱地及相似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对新品种‘鸿油88’和‘秦油558’关键生物学指标的影响,以‘青杂5号’为对照,设置5个种植密度,分析其对生长发育、植物学性状和产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增加,‘鸿油88’ 和‘秦油558’的成熟期提前,株高、单株角果数降低,而单位面积产量先增后降,‘鸿油88’在65万株·hm-2(D2)、90万株·hm-2(D3)、105万株·hm-2(D4)密度下,实收产量达3 333 kg·hm-2,比对照在相同密度约增产111~755 kg·hm-2;‘秦油558’在65万株·hm-2(D2)、90万株·hm-2(D3) 密度下,实收产量分别达3 222 kg·hm-2和3 211.11 kg·hm-2,比对照在相同密度约增产0~100 kg·hm-2,因此,认为‘鸿油88’的适宜种植密度为每公顷65万~105万株·hm-2,‘秦油558’ 的适宜种植密度为65万~90万株·hm-2。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探索小麦品种百农207在河南中部地区最佳种植密度与施肥量组合,建立百农207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以种植密度的4个水平和施肥量的4个水平,共16种组合方式进行田间试验。结果显示:种植密度对产量、株高、每穗粒数性状影响显著,施肥量对产量、穗数、千粒重、湿面筋含量、面团稳定时间、吸水率和蛋白质含量性状影响显著,百农207在种植密度为18万株·hm-2,施肥量为750 kg·hm-2组合条件下产量表现最佳,为7 359.0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