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树流胶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树流胶病为福州地区李树发生普遍而严重的病害。研究证实:其病原为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 (Moug.exFr.)Ceset de Not),其无性阶段为壳梭孢菌(Fasicoccum sp.)。病菌生长发育的最适条件是:菌丝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快,最适pH值为6-7,光照可促进病菌菌丝体产生分生孢子。  相似文献   

2.
雪岭云杉芽枯病是发生于乌鲁木齐市南山实习林场的一种我国新记录病害。此病在南山林场的发病率达35.7%;从调查的树冠部位来看,上部发病率最高;从树冠方位看,东面发病率最高,北面最低。病菌以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分别在云杉小枝上发病的顶芽和侧芽内越冬,病原菌可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经鉴定,人工培养条件下的病原菌的无性态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Kuhn),最适生长温度为(20±1)℃,最适光照时间为6h。由病组织分离结果可知,在枯死的叶芽上还附生有交链孢(AlternatiaNes)、曲霉(AspergilusMichwliexLink)、小菌核菌(SclerotirmTodeetPersoon)3种真菌  相似文献   

3.
柱花草炭疽病菌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柱花草炭疽病菌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柱花草炭疽病菌为盘长孢状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Penz)Sacc.)病菌生长温度15~36℃,适宜生长温度25~30℃分生包子萌发的温度6~40℃,最适萌发温度为28℃,分生孢子饱和温度下萌发率为83.1%,在饱和湿度加水滴中达87.9%,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49℃,10min病菌生长的pH值是2.5~  相似文献   

4.
玉米新病害—鞘腐病研究初报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明确中国玉米产区发生的新病害—鞘腐病的症状及其致病病原菌的种类。【方法】田间调查进行症状描述,采集不同地区玉米鞘腐病典型病斑,对分离获得的可疑病原物进行培养、致病性测定以及ITS序列测定分析。【结果】玉米鞘腐病菌的形态学与已报道的层出镰孢菌[Fusarium proliferatum ]相同,ITS序列测定分析该菌与层出镰孢菌的同源性达100%;人工接种寄主表现与田间自然发病相同症状。病菌生长适宜温度为25~30℃,最适温度为28℃。病菌大、小两型分生孢子的萌发适宜温度均为25~30℃。【结论】玉米鞘腐病为中国玉米发生的一种新病害,其病原菌为层出镰孢菌[Fusarium proliferatum (Mats.)Nirenberg]。  相似文献   

5.
采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 对烟草低头黑病菌的分生孢子进行单孢培养和悬滴法载玻片培养研究。结果表明:该菌产生的椭圆形、新月形两种孢子属于一种分生孢子的不同发育阶段。新月形孢子为烟草低头黑病菌的分生孢子。不同发育阶段的分生孢子都有较强的萌发能力。人工培养条件下,除分生孢子盘上产生分生孢子外,菌丝可直接产生分生孢子。菌丝体上形成典型的瓶体状分生孢子梗。  相似文献   

6.
云南灯盏花根腐病病原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根腐病是云南省灯盏花人工驯化栽培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病害,是限制灯盏花人工栽培产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确定引起灯盏花根腐病的病原物,可以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人工栽培田间的灯盏花根腐病进行调查、采样,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进行了田间人工接种。【结果】观察发现感病后植株地上部先萎蔫,然后整株枯死。根部和茎基部变为黑褐色,将根切开,可以明显看到维管束组织完全变为黑色。分离得到的病原菌在标准培养基上初生菌落为白色,后为红色和红褐色。无性繁殖产生大、小两型分生孢子,大型分生孢子较少,镰刀状;小型分生孢子产生量很大,卵形至棍棒形。在弱培养基(2%的水琼脂)上产生厚垣孢子。【结论】这种新发现病害是由半知菌亚门丝孢纲瘤座菌目镰孢菌属拟枝孢镰刀菌(Fusarium sporotrichioides)引起,本文是国内外对该病害的首次报道,而且灯盏花是拟枝孢镰刀菌的新记录寄主。  相似文献   

7.
松枯梢病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我省松枯梢病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松枯梢病是松色二孢菌侵染所致,其症状与有关报道基本相似,在我省分布24个县(市、区),为害21种松树.分生孢子一年有3个释放高峰,主要发病时间为4月初至11月中旬,有2~3个发病高峰期,病菌分生孢子产生释放、病害发生发展与温湿度、降雨量密切相关.种子不带菌,但从幼苗直至大树均可受病菌侵染.  相似文献   

8.
高粱新病害-靶斑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我国高粱上发生的一种新病害-高粱靶斑病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⑴引起靶斑病的病原菌为蜀黍生离蠕孢菌「Bipolaris sorghicola(Lefebvre&Shetwin)Shoem」;⑵病菌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5 ̄30℃,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0 ̄30℃;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pH为3 ̄6;⑶该菌能利用多种碳源作为营养;以木糖、半乳糖、菊糖为佳,其次为蔗糖、麦芽糖等;利于病菌生长的培养基为玉米粉、燕麦片和白高粱煎汁培养基;⑷田间土壤表面残落的和堆积在村屯附近的高粱秸垛表面的病残叶上的病菌,是翌年田间病害发生的主要初侵染来源;⑸所鉴定的620份高粱不同品种资源中,对靶斑病的感病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26份为免疫和高抗资源。  相似文献   

9.
苹果树腐烂病侵染来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苹果、梨、山楂、桃、杏、杨树腐烂病病原菌的培养性状、产孢条件和数量、分生孢子器及分生孢子的大小进行比较,种间存在明显差异。交互接种试验表明,苹果壳囊孢(CytosporasP.)能够侵染苹果、梨、山楂、桃、杏、杨树枝条,接种发病率为5%~100%;梨壳囊孢(C.carphhosperma)、山楂壳囊孢(C.oxyacanthae)、核果壳羹孢(C.leucostoma)—桃和杏树的分离物均能够侵染苹果枝条,接种发病率为60%~100%;金黄壳囊孢(C.chrysoperma)虽然不能侵染苹果枝条,但是苹果壳囊孢(Cytosporasp.)能够侵染杨树枝条,接种发病率为100%。因此,6种树木上的腐烂病菌均可成为苹果树腐烂病的侵染来源。  相似文献   

10.
对栽培滇龙胆炭疽病的病害症状、病菌形态、病菌培养性状、致病性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症状的2种滇龙胆炭疽病分别由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Sacc.] 的2个种(分化型)侵染所致,2种胶孢炭疽菌的菌落形态、分生孢子及附着孢形状等方面有差异,且有性阶段的子囊、子囊孢子也有一定差异.病菌有性阶段为小丛壳菌属(Glomerella Spaulding et Schrenk).  相似文献   

11.
为有效控制陕西关中地区枣树生产中危害不断加重的枣缩果病.通过田间定点、定株调查,对陕西大荔县6处枣园枣缩果病的病原菌越冬场所、侵染循环规律进行了调查.并对发病情况、病情指数和流行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病原菌于5月下旬开始侵染,7月中旬开始发病,8月下旬至9月中旬为田间发病高峰期.病原菌主要靠风雨传播,从水孔、气孔及果洼侵入枣果而发病.枣树皮、枣头、枣吊、枣枝条、枣落叶都是病原菌的越冬场所.其发生与枣果发育期、枣吊位置、挂果量、气候因子、立地条件、虫害、栽培品种及管理水平有密切关系.根据缩果病发病规律,提出了合理选择园址、选择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等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2.
淡水螯虾传染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clarkii)的人工养殖热潮正在我国部分地区兴起,由于养殖者缺乏饲养克氏原螯虾的经验和技术,随着养殖面积的迅速扩大,不明原因的疾病暴发性发生正在威胁着克氏原螯虾养殖的可持续发展.由致病性细菌、病毒和真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对人工养殖克氏原螯虾的危害严重.本文对克氏原螯虾传染性疾病和防治技术的国内外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养殖者和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是新疆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在生产中马铃薯植株出现黄化矮化现象明显,严重影响了产量。为了摸清马铃薯黄矮病发生及危害情况,于2006~2007年对新疆天山以北乌鲁木齐、沙湾、奇台、玛纳斯、克拉玛依、奎屯、阿勒泰、伊犁和塔城等主要马铃薯种植区的马铃薯黄矮病进行了调查,典型症状为:植株极端矮化偶伴有顶端丛生,由新叶向老叶黄化,病薯块茎小而轻,出现龟裂,表面凹凸不平。其发病率为22%~80%,病情指数为0.19~27.56。对上述调查结果从种植地区海拔高度、马铃薯品种、栽培管理、栽培土壤的方面进行了分析。同时,通过对马铃薯黄矮病的发病情况和近3年马铃薯产量分析,初步了解马铃薯黄矮病的危害程度并做出病害损失估计。  相似文献   

14.
玉米病原微生物来源广泛,包括真菌、细菌、病毒和卵菌纲等,常在叶片、雌雄穗和根茎等部位引起病症, 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影响。玉米属异花授粉作物,地域分布广泛,遗传资源丰富,基因组多样性明显,蕴含着 大量质量和数量性状抗病位点。近年来,针对玉米主要病害开展了大量的抗病基因定位和发掘工作。到目 前为止,至少克隆了4个主效抗病基因,定位了大量的抗病基因/QTL位点,获得了一批抗病获选基因。在理论 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分子标记辅助的抗病基因/QTL的回交导入和聚合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改良效果。从 玉米真菌病害、病毒病、卵菌纲和细菌病害等方面,总结了近年来玉米抗病遗传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梨锈病田间发病规律及发病影响因素,为梨锈病抗病性鉴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翠冠×金星杂交梨苗为试材,采用田间发病和人工接种鉴定方法,对梨锈病发病规律及抗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梨杂交实生苗对梨锈病的抗性表现出广泛的分离,不同年份梨杂交实生苗锈病病情指数概率分布差别较大;田间发病条件下,病害分布呈多峰型,人工接种呈单峰型;同一年份不同时期杂交实生苗对梨锈病的抗病性不一致;梨锈病病情指数与桧柏和梨树间的距离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性逐年增强。【结论】梨树杂交苗单株对梨锈病抗性年份间有差异,同一年内不同时期也不一致;对锈病人工接种鉴定,应进行多次接种,才能筛选出综合抗性较强的单株;进行田间抗性鉴定时应考虑梨树与桧柏距离对病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地理植物病理学(Geophytopathology)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文献的归纳和分析,论述了地理植物病理学(Geophytopathology)概念、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发展。基础学科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本学科的形成提供了技术手段,对病害宏观发生趋势预测的迫切需求为地理植物病理学的形成提供了动力,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地理植物病理学会成为一门既有一套理论体系又有实践价值的新学科。  相似文献   

17.
报导了安阳县某鸡场突然暴发传染病。短短4天内死亡700余只,通过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实验室检查等综合诊断,确诊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用法氏囊弱毒疫苗加适量奶粉进行饮水免疫,并对部分鸡注射高免卵黄抗体,连用3天,70%病鸡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8.
2005~2009年对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下属3个品种试验圃的桑树杂交组合进行连续5年的花叶病田间发病规律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桑树杂交组合对花叶病的抗性有差异,其中以A2×9512、桂桑优62-B、C2×K1、A51×G3、A2×G30、A2×93133、A2×伦109、A2×94168、A2×9102等杂交组合的抗性较好;而同一杂交组合群体不同年份花叶病发病情况也有差异,随着树龄的增加,桑树杂交组合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可见,桑树杂交组合对花叶病的抗性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通过选育抗花叶病品种(或组合)、合理的人为干预能够有效地防治桑树花叶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制备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H9亚型禽流感[ND-IB-AI(H9亚型)]三联灭活疫苗。[方法]以NDV La Sota株、IBVM41株、AIV(H9亚型)WD株为毒种,分别接种鸡胚,制备NDV、IBV及AIV(H9亚型)抗原液;采用病毒超滤系统浓缩病毒抗原液,并用甲醛溶液进行灭活;将浓缩灭活后的3种抗原液按一定比例混合(1∶1∶1),以司本80及吐温80为乳化剂,10号白油为佐剂,乳化制成ND-IB-AI(H9亚型)三联灭活疫苗;对制备的疫苗进行无菌检验和物理性状观察。[结果]共制备了3批ND-IB-AI(H9亚型)三联灭活疫苗实验室制品,经无菌检验为阴性,外观为乳白色,剂型为油包水型(W/O型),粘度6.36.8 s,离心和37℃放置21 d均不分层。[结论]所制备3批ND-IB-AI(H9亚型)三联灭活疫苗均无细菌污染,其物理性状均能达标。  相似文献   

20.
猪链球菌病是有兽疫链球菌引起的临床多型性传染病,病菌经呼吸道、皮肤操作及口腔粘膜感染。表现为局部脓肿、关节炎、脑膜炎、心内膜炎、甚至败血症等不同症状,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5-11月发生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