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以哈尔滨市常见的26种主要绿化树种为研究对象,利用LCA-4型红外气体分析系统,观测了绿化树种7月的降温增湿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树种的降温增湿效应存在差异.乔木树种中,白桦日释水总量最大(1 963.44 g/m2),樟子松最低(252.72 g/m2);小乔木树种中,文冠果的日释水总量最大(2 877.12 g/m2),野梨和稠李较低;灌木树种的日蒸腾释水总量和日蒸腾吸热总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几种绿化树种的光合特性及生态效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评价北京市几种引进树种和乡土树种的光合特性与生态效益,为北京市城市绿化树种的合理选择与配置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北京市4种主要引进树种(水曲柳、火炬树、七叶树、珙桐)和4种乡土树种(刺槐、侧柏、油松、臭椿),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其光合生理生态指标,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模拟净光合速率与各环境因子间的关系,并对各树种的固碳释氧与降温增湿效应进行分析。【结果】除臭椿和油松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外,其他6个北京市绿化树种净光合速率均呈双峰曲线。影响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子是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光合有效辐射;8个树种中固碳释氧量较高的是臭椿(19.36和14.08g/m2)、火炬树(16.99和12.36g/m2),较低的是油松(5.97和4.34g/m2)、七叶树(10.58和7.69g/m2)。降温增湿能力较高的是水曲柳、臭椿,二者的日蒸腾吸热量分别为5 189.82和5 162.31kJ/(m2·d),日释水总量分别为2 139.37和2 128.03g/(m2·d),降温值分别为0.172和0.171℃;降温增湿能力较低的是珙桐、油松,二者的日蒸腾吸热量分别为1 284.05和856.42kJ/(m2·d),日释水总量分别为529.32和353.04g/(m2·d),降温值分别为0.043和0.028℃。【结论】七叶树和水曲柳适用于居民区,而侧柏、油松更适用于干旱区造林,火炬树虽有着较强的竞争优势,但应慎用;选择绿化树种时,要综合考虑引进树种和乡土树种的生态效益,使其价值达到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护坡植物选择是生态河道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初夏季节5月份选取10种杭嘉湖区域常见的河道护坡植物,测定其生物量及其叶片的蒸腾作用速率,计算这些护坡植物的降温和增湿效应。结果表明:辣蓼和云南黄馨的总根数较高,10种护坡植物的日蒸腾释水量和日蒸腾吸热量差异明显,香蒲草、爬根草和云南黄馨在河道中具有较好的护坡性能。  相似文献   

4.
以长沙市13种常用灌木树种为对象,对灌木树种蒸腾作用速率进行测定,研究灌木树种降温增湿效应。结果表明:同种灌木树种降温增湿量表现出6月较大的有7种,表现出8月较大的有5种,表现出10月较大的仅1种。不同灌木树种在同一月份的降温增湿量,4月以小叶女贞最强,6月、8月和10月均以紫荆最强。灌木树种单位叶面积年平均降温增湿效应表现为紫荆>红叶石楠>小叶女贞>海桐>木槿>火棘>红继木>石榴>杜鹃>腊梅>山茶>大叶黄杨>四季桂。利用统计分析软件,得出灌木树种降温增湿效应最好的是红叶石楠、小叶女贞、紫荆,其次是海桐、木槿、火棘、红继木、石榴,再次是大叶黄杨、山茶、四季桂、腊梅、杜鹃。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12种北京市居住区常见绿化树种蒸腾特性,并以此估量其对于周围环境降温增湿的能力,旨在量化园林绿化树种的生态效益,为城市居住区绿化植物的选择和配置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2个树种蒸腾速率日变化曲线多呈单峰或双峰曲线,基本呈现出早晚低、午间前后高的特点,单日内平均蒸腾速率值最高的为旱柳;除个别树种外,供试树种蒸腾速率与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光合有效辐射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片温度、气温等呈显著正相关,与胞间CO2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单位叶面积和单位土地面积的降温增湿能力最强的树种为旱柳,榆叶梅和一球悬铃木在12个树种中居于前列;水分利用效率最高的为金银木、紫丁香。  相似文献   

6.
成都市32种立体绿化植物降温增湿效应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了成都市32种立体绿化植物,对其降温增湿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8种乔木中,白玉兰和天竺桂的局地降温增湿效应较高,分别降温0.71、0.7℃,分别增湿1.68%、1.57%;4种藤本中,爬山虎和紫藤分别降温0.87、0.75℃,分别增湿1.92%、1.7%;19种灌木中,小叶女贞、栀子、杜鹃、金叶女贞、月季的降温增湿能力较高,分别是1.2、1.37、1.01、1.03、0.97℃,增湿效应分别是3.02%、3%、2.36%、2.24%、2.07%.植物降温增湿效应随着季节的变化呈现了一定规律性,32种植物的蒸腾和降温效应表现为夏季效应高,冬季效应低,春秋两季能力中等;增湿效应表现为秋季较高,夏季其次,冬、春两季较低.在今后的立体绿化中,建议合理搭配,增加城市美景度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择内蒙古农业大学东校区3种主要的校园绿化树种垂柳(Salix babylonica Linn.)、新疆杨(Populusbolleana Lauche.)、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在晴天树木阴影中心原位测定地面温度、大气温度和大气相对湿度,用来研究不同树种的降温增湿效应。结果表明:(1)行道树下空气温度、地表温度的日变化趋势与对照点相似,呈倒"U"字型;但大气相对湿度的日变化趋势正好相反,呈"U"字型;(2)与对照(附近水泥路面)相比,3种主要行道树都具有明显的降温和增湿效应,尤其是1天的中午时段。尤其是1天中的中午的降温效应更为明显。与对照水泥地相比,3种行道树降低大气温度的平均降温率为4.3%~5.1%,降低地表温度的平均降温率为34.9%~42.9%,平均增湿率为29.5%~34.5%;(3)从降温增湿的综合效应来看,垂柳和油松又大于新疆杨,而油松在降低地表温度和增加空气湿度的效应又要大于新疆杨。这除了与不同树种树冠的几何形状、叶面积指数以及树木长势等的不同有关,可能还与不同树种的枝下高有关。  相似文献   

8.
上海城市典型林荫道夏季温湿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上海市6条不同覆盖率的城市林荫道作为研究对象,7:00~19:00每2h对样地样点和对照点的温度、相对湿度进行同步测定,连续测定12h。以无林荫覆盖道路为对照,分析城市林荫道的覆盖率、树种与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之间的关系,为城市林荫道的建设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6个时间段林荫道均表现出降温增湿效应;覆盖率与林荫道降温增湿效应成正相关关系,即林荫道的降温增湿能力随着覆盖率的增加而增强;作为林荫道行道树树种,香樟比悬铃木的降温增湿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9.
以成都市沙河植物廊道广泛应用的8种绿化植物为材料,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进行了光合生理生态指标的测定,并对其固碳释氧与降温增湿效应进行了量化研究.结果表明:整个生长季节同类植物各季节的单位叶面积固碳释氧和 降温增湿能力表现出夏季>秋季>春季.日固碳释氧能力由强到弱为桂花、垂柳、香樟、黄葛树、山杜英、银杏、天竺桂、水杉,年固碳释氧能力由强到弱为垂柳、香樟、黄葛树、银杏、桂花、天竺桂、水杉、山杜英,日降温增湿效果由强到弱为垂柳、山杜英、水杉、天竺桂、黄葛树、香樟、银杏、桂花.据估算,整个沙河植物群落中乔木树种年总固碳量约为5.87×104 t,总释氧量约为4.27×104 t.根据对主要树种固碳释氧和降温增湿能力的分析表明,在树种配置时,垂柳、桂花、山杜英、香樟为优选乔木树种,而银杏的固碳释氧和降温增湿能力较弱,可作为长寿树种和观赏树种适量引种,不宜大面积绿化.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实地观测研究洋浦经济开发区城市森林对降温增湿遮荫的作用,以便评价洋浦城市森林的合适程度和树种与结构的适宜性。结果表明,洋浦城市森林具有一定的降温、增湿与遮荫作用,各观测点的平均降温为0.8℃,平均增湿为5%,平均遮荫为94%。但各观测点所代表的树种和结构组成在降温增湿和遮荫方面的效应不一,最热时段的12:00~13:30和13:30~15:00降温最好的是马占相思与椰子混合林;增湿方面最好的是马占相思与椰子混合林、双排椰子林;遮荫最好的是短穗鱼尾葵。洋浦城市森林的降温效果在午间最好,增湿效应则在午前与傍晚最好,遮荫作用在午间最好。相比之下,洋浦城市森林的降温与增湿效应与三亚城市森林的有相当差距,说明洋浦城市森林在面积、行道树林宽度、密度、树种选择与搭配等尚有许多要改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了解校园生态系统中行道树的生态效应,为校园绿化提供理论指导。以延安大学校园内两种行道树为研究对象,以该校先锋广场水泥地为对照,定点定时地观测光照强度、温度和空气湿度,分析比较行道树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与裸露的广场相比,3条道路的行道树均有明显地降低光强、降低温度和增加湿度的功效,平均遮光率、降温率和增湿率分别为80.2%、21.2%和37.6%。两种树木中以国槐的生态效应最佳,油松次之。这主要与树种的长势及冠幅等有关。因此,应该加强行道树的绿化和管护工作,使有限的校园绿地发挥最大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2.
不同年龄黄山松蒸腾速率及水分利用效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分析仪,研究不同年龄阶段的黄山松在不同季节的蒸腾及水分生理生态的变化.结果表明,3个年龄段黄山松1年生针叶的时蒸腾强度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均呈明显的双峰曲线,但是峰值出现时间不同;幼龄阶段的时蒸腾速率与时气孔导度的日变化趋势的基本相似,而中龄和中幼龄黄山松,其时均蒸腾速率与气孔导度的变化趋势具有明显的差异,说明幼龄黄山松受气孔的限制较明显;蒸腾速率日均值的季节变化3个年龄段黄山松均为夏季的蒸腾速率较高;各年龄段黄山松的水分利用效率变化曲线均为双峰型,年平均水分利用效率的排序为中幼龄(5.062)>幼龄(3.383)>中龄(3.011),中幼龄黄山松具有较高水分利用效率表明其能更好地适应干旱环境;通过季节均值比较,发现夏季黄山松具有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是其能生长在土壤浅薄甚至岩缝中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几种常见城市绿色廊道结构类型对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结构城市绿色廊道的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测定结果表明,乔灌草结构绿色廊道的降温增湿效果最为显著,与单一草地结构比较,O.5 m层次日平均降温为2.8℃,日平均增湿达7.8个百分点;其次是两行行道树结构:最后是多行行道树结构.0.5 m层次与1.5 m层次比较,前者温度普遍高于后者,而相对湿度变化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为揭示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在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对气候因子的响应,通过模拟不同温度、相对湿度、二氧化碳摩尔分数环境,利用Li-6400测定拟合毛竹的光响应曲线和二氧化碳响应曲线。结果表明:在短期二氧化碳摩尔分数倍增的条件下,毛竹的气体交换参数,包括光饱和点均成倍增加,蒸腾速率下降,且二氧化碳响应曲线符合米氏方程;温度在其稳定基础上突然增加或降低都会导致毛竹气孔导度增加,净光合速率减小,而蒸腾速率与温度呈正相关;在大气湿度突然降低的情况下,气孔导度增加,净光合速率有所增加,但蒸腾速率增加的幅度达7倍之多。由此推断,在短期二氧化碳摩尔分数增加的情况下,“施肥效应”会使毛竹的净光合速率增加,但是二氧化碳摩尔分数增加所带来的“温室效应”,及由此可能带来的干旱,使得毛竹的气孔灵敏度和活化的Rubisco数量成为限制性因子,最终限制毛竹的正常生理生长活动。图4表3参21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长春市30种园林树木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单株叶面积指数进行测定与计算,研究了单位叶面积和单株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固碳释氧量与增湿降温量。结果表明,30种园林树木单位叶面积的固碳量在12.78~43.74 g/(m2.d)之间,释氧量在9.29~31.81g/(m2.d)之间,增湿量在2.08~6.32 kg/(m2.d)之间,日降温量为0.40~1.22℃;单株单位土地面积的固碳量在62.18~443.82 g/(m2.d)之间,释氧量在45.20~322.82 g/(m2.d)之间,增湿量在12.52~55.74 kg/(m2.d)之间,日降温量为2.42~10.76℃;说明单株单位土地面积更能准确地反映出树木的固碳释氧与增湿降温能力。乔木类与灌木类之间的平均单位叶面积的固碳释氧量与增湿降温量差异不大,而在单位土地面积的日均固碳释氧量与增湿降温量比较上,乔木类是灌木类的1.3倍。  相似文献   

16.
岳莉然  岳桦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0778-10780,10949
[目的]研究多肉植物长寿花(Kalanchoe blossfeldiana'Sensation')和花蔓草(Aptenia cordifolia)在室内环境中的光合特性和蒸腾特性,为其室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观赏性好、市场拥有率高的多肉植物长寿花和花蔓草为试验材料,通过对室内不同环境中光强、温度、湿度的持续研究,得到了室内光分布的曲线变化图,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室内不同光照强度环境作为试验区域,用LI-6400便携式光合系统测定仪测定试验材料的CO2净吸收速率和蒸腾速率的昼夜变化,分别计算昼夜的固碳量和蒸腾释水量。[结果]长寿花和花蔓草在不同光环境中蒸腾速率的昼夜变化趋势和CO2净吸收速率的昼夜变化相似;从吸收CO2方面考虑,在南向房间中长寿花和花蔓草均宜放在1 052~1 360μmol/(m2.s)的光环境中,在北向房间中长寿花则宜放于北窗区域,而花蔓草易放于东向窗附近区域;从降低空气湿度方面考虑,在南向房间中长寿花和花蔓草宜放在1 052~1 360μmol/(m2.s)的光环境中,在北向房间中花蔓草和长寿花则宜放于北窗区域,且长寿花在北向房间的北窗区域的蒸腾量要比在南向窗区的蒸腾量还多。[结论]该研究可为将长寿花和花蔓草更好地应用于室内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山杏蒸腾耗水规律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山杏造林树种作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山杏蒸腾速率,并结合太阳辐射、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水汽压亏缺、风速等因子,研究了山杏蒸腾速率与环境因子的连日动态变化。结果表明:①山杏蒸腾速率表现出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变化趋势呈现双峰曲线,第一个峰值为148.82 g·h-1,第二个峰值为144.75 g·h-1,并存在“午休现象”,白天蒸腾速率较高,夜晚蒸腾速率较低且变化幅度相对平缓。②山杏蒸腾速率与太阳辐射、空气温度、水汽压亏缺、风速成极显著正相关,与空气相对湿度成极显著负相关,并且与环境因子的响应存在时滞性。③各环境因子对蒸腾速率的影响程度顺序为太阳辐射>空气温度>水汽压亏缺>空气相对湿度>风速。  相似文献   

18.
在不同栽培密度条件下,利用CI-340便携式光合系统,对猫爪草果期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相关的生理因子(叶温、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生态因子(光合有效辐射、大气CO2浓度、气温、大气相对湿度)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先缓慢增加后显著降低,蒸腾速率呈现高-低-高趋势,胞间CO2浓度随密度增加显著升高。经过相关性分析,影响猫爪草光合蒸腾特性的主要因子为大气相对湿度(RH)、大气CO2浓度(Ca)、气孔导度(Gs)和叶温(Tl)。在高密度条件下非气孔因素影响净光合速率(Pn)的变化,在中低栽培密度条件下,气孔因素影响净光合速率(Pn)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山杏蒸腾耗水规律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山杏造林树种作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山杏蒸腾速率,并结合太阳辐射、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水汽压亏缺、风速等因子,研究了山杏蒸腾速率与环境因子的连日动态变化。结果表明:①山杏蒸腾速率表现出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变化趋势呈现双峰曲线,第一个峰值为148.82 g·h-1,第二个峰值为144.75 g·h-1,并存在“午休现象”,白天蒸腾速率较高,夜晚蒸腾速率较低且变化幅度相对平缓。②山杏蒸腾速率与太阳辐射、空气温度、水汽压亏缺、风速成极显著正相关,与空气相对湿度成极显著负相关,并且与环境因子的响应存在时滞性。③各环境因子对蒸腾速率的影响程度顺序为太阳辐射>空气温度>水汽压亏缺>空气相对湿度>风速。  相似文献   

20.
以海南龙船花、凤尾竹、希茉莉、鹅掌柴、红背桂花、红绒球、福建茶、黄金榕、朱蕉、扶桑10种灌木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灌木的降温增湿和滞尘能力。结果表明:在相同环境生长的不同灌木,降温增湿效应不同,鹅掌柴和扶桑的降温增湿能力最好,最高平均降温率分别为10.05%和9.05%,最高平均增湿率分别为17.11%和17.30%;降温增湿效应比较差的是凤尾竹和朱蕉,平均降温率分别为5.97%和5.78%,平均增湿率分别为9.27%和9.23%。不同灌木的滞尘能力也有差异,其中滞尘能力较强的灌木是鹅掌柴和红绒球,雨后12 d鹅掌柴的滞尘能力是凤尾竹的3.57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