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熟中粳临稻16号特征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稻16号是山东省沂南县水稻研究所以临稻11号为母本、淮稻6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中熟常规中粳稻新品种,该品种集优质、高产、多抗于一体,尤其是对水稻条纹叶枯病表现出较高的抗性。在多年试验示范的基础上,总结出其优质高产栽培策略:在培育适龄壮秧的基础上,通过扩行减苗、调肥控水、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措施,实现穗(单位面积穗数)、粒(每穗总粒数)、重(千粒重)最佳组合与高产优质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铁春三号小麦新品种,表现高产稳产、优质、抗病、抗逆性强,适应性较广。产量稳定性好、千料重稳定性亦好,回归系数都接近于1,离差方差(S^2d)接近于0。穗粒数稳定性较好,改善环境条件,有利于穗粒增多。要获得高产必须在稳定千粒重的基础上,保证基本苗数,增加穗粒数而获得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3.
香粳圣稻2572的特征特性及高产保优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圣稻2572是山东省水稻研究所以辐香938为母本、香粳9407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中早熟香粳稻新品种,该品种集优质、高产、多抗于一体,尤其是对水稻条纹叶枯病表现出较高的抗性。在多年试验示范的基础上,总结出其优质高产栽培策略:在培育适龄壮秧的基础上,通过扩行减苗、调肥控水、综合防治病虫草害、适时收获等措施,实现穗(单位面积穗数)、粒(每穗总粒数)、重(千粒重)最佳组合与高产优质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2年的区域试验表明,谷优627表现抗稻瘟病,产量较高,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穗总粒数、单位面积有效穗对产量的贡献率都较大,分别达47.32%和39.84%,穗总粒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r=0.4392*)。高产栽培策略是创建理想的高产群体,协调穗粒结构,在合理密植的基础上,主攻穗总粒数。提出了配套高产栽培与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5.
五优613是高产优质的杂交稻组合,在大埔作抛秧栽培更有利于发挥其增产优势。对五优613作抛秧栽培的产量结构分析表明,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对产量的直接贡献最大。该组合的高产栽培技术要主攻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在此基础上提高结实率及增大千粒重以实现高产。并介绍了作抛秧高产栽培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杂交中稻培两优3076穗大粒多,产量潜力大。试验表明,在栽培上(尤其是在肥料不足的情况下)追肥适当后移,即增加穗、粒肥用量,可兼顾其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对养分的需要,提高肥效,在获得一定穗数的基础上,增加穗粒数和提高结实率,发挥穗大粒多的优势以获得高产,是该品种实现增产增收目标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商洛地区小麦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互关系,以15个小麦新品种(系)为材料,对其穗粒数、667 m穗数、千粒重、生育期等7个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穗粒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最大,生育期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偏相关分析显示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穗粒数,其次是667 m穗数,而生育期对产量的负向效应最大;在通径分析中,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直接作用大小为穗粒数>667 m穗数>株高>基本苗>千粒重>穗长>生育期。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一致表明,穗粒数是影响小麦高产育种的主要因素,其次为667 m穗数,生育期对产量的副作用最大。因此在新品种的选育时,选择熟期偏早,穗粒数和667 m穗数多的品种(系),更容易获得高产。该研究为商洛地区小麦育种和高产栽培提供了新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超高产特优质水稻根系特点初探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超高产和超高产(特)优质大穗型品种的根系发达,伸长快,深生,粗生,新育成的超高产(特)优质品种胜泰1号和奇妙香2号等的单株穗重,单茎穗重,每穗总粒数和实粒数等达到或超过“早长”超高产大穗型品种特青2号,幼穗分化期的单茎干重除特青2号为1.51g外,其他大惠型超高产品种都是穗数高产品种双桂36的2倍以上,都具有极显著的早长特性。  相似文献   

9.
抗虱青是南京农业大学选育的高产、优质、多抗中籼稻多系新品种。笔者于1995、1996年在安徽省不同生态稻作区选8个试点,2a共16个点(次)对其经济性状表现进行试验,结果显示:抗虱青在安徽作单季中稻种植总体上表现出高产、稳产,中迟熟、有效穗数中等,中高秆,大穗、粒多,结实率高等特性。适宜在安徽单季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小麦高产栽培的最终目的,是在单位面积上获得高产优质的籽粒。即在提高光合总生产量的基础上,把植株制造的光合产物最大限度地累积到籽粒中去,以增加粒重。在小麦高产栽培中,只有当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三者协调组合下,才能获得合乎理想的产量。其中穗数是高产的基础,但当穗数达到一定限度后,就要从提高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即增加穗重上下功夫,才能进一步高产。而要增加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又不能不从改变个体发育环境上探索新的途径。几年来,我们通过穴播的种植方式,在降低群体的前提下,促使个体得到充分发育,能大大改善生育后期的光合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