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枇杷种质资源繁殖更新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相同的种植管理条件下,利用解放钟枇杷实生苗作砧木嫁接枇杷种质资源,调查小苗嫁接成活率、成苗率、苗期生长量和枝梢数。结果表明:①255份枇杷种质资源的嫁接成活率、成苗率、苗期生长量及枝梢数差异明显,变异系数15.07%~28.45%;嫁接成活率与成苗率、苗期生长量、枝梢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422 1、0.329 9、0.283 7;②来源于云南的枇杷种质资源苗期生长量最大,显著大于新西兰、江苏、日本、福建、湖北的种质资源,四川的枇杷种质资源枝梢数最多、广西的最少,差异显著;③野生资源的苗期生长量较栽培品种大,呈极显著差异;④多倍体枇杷种质资源的嫁接成活率、成苗率、苗期生长量及枝梢数均极显著低于二倍体枇杷。  相似文献   

2.
我国枇杷种质资源与育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枇杷的起源、系统分类和品种鉴定等方面综述了我国枇杷的种质资源研究现状;介绍了枇杷的引种、选种、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枇杷种质资源的概况、基础研究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并对今后枇杷种质资源研究和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评价早熟枇杷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用RAPD标记对贵州省内收集的16份和省外引进的3份早熟枇杷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从60条引物中筛选出6条稳定扩增的引物,共扩增出85条带,其中多态性带67条,多态性比例为78.82%。聚类分析,结果为19份早熟枇杷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遗传距离在0.10~0.54;当GD=0.32时,19份早熟枇杷种质资源可以分为5类。结论:聚类结果与形态特征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这为早熟枇杷种质资源的保存、利用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枇杷果实采后主要生理变化及采收与保鲜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枇杷为原产我国的亚热带名果,我国拥有丰富的枇杷种质资源和大量优良品种,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0%.枇杷自春季到初夏成熟,正值一年中鲜果供应淡季,早熟枇杷在南方素有"早春第一果"之美誉.  相似文献   

6.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24份白肉枇杷种质资源进行分析.从89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6条多态性好、扩增清晰的引物,共获得195个位点,有153个多态性位点,多态性百分率78.46%.采用NTSYS-PC2.0分析软件进行聚类分析,24份白肉枇杷种质资源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55~0.89,在遗传系数为0.72处将24份白肉枇杷种质资源划分为3类.结果表明,白肉枇杷种间在分子水平上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供试白肉枇杷的亲缘关系与地理来源相关性不甚明显,多数来源相同的种质资源遗传关系近,但也存在明显的不同来源地的种质资源聚为一类;同期检测到的7条特异性条带,可作为供试白肉枇杷的6个品种鉴定的参考性标记;获得的部分特异标记可以区分贵妃、新白1号和新白8号.  相似文献   

7.
在自然发病情况下,连续2年对168份枇杷种质资源叶斑病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供试的枇杷种质资源病情指数为3.8~47.6。依据病情指数,采用聚类分析法将其抗性分为5类:8份资源表现为高抗,分别是木罗枇杷、大毛枇杷、栎叶枇杷、卓南1号、荔枝枇杷、龙早1号、塘头3号和港口11号,24份表现为抗病,82份表现为中抗,52份表现为感病,森尾早生和香城4号2份资源表现为高感。对不同抗病类型种质的叶片气孔特征与其抗性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表明,枇杷叶下表皮气孔密度和大小均与其抗性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
为了筛选出适合贵阳地区的矮化砧或矮化中间砧枇杷种质资源,以贵阳市农业试验中心枇杷种质资源圃中47份枇杷种质为试材,采用Q-聚类分析、R-聚类分析方法,对枇杷种质进行树体生长型分析及其亲和力鉴定研究.结果显示,47份枇杷种质的树高、干径、冠径、叶幂层、各级主枝、枝梢级数之间都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47份枇杷种质可分为5类生长型:普通型、开张型、半开张型、普通-半开张模糊型、矮化型;47份枇杷种质嫁接亲和力及风折率相差较大.通过嫁接亲和力及风折率的筛选试验,表现良好的5个种质为大五星、黔星、边阳矮冠、老妪和贵蜜.结合生长型和嫁接亲和力分析,筛选出适合贵阳地区及周边地区栽培亲和力强、矮化性好的种质老妪和边阳矮冠2个.  相似文献   

9.
我国枇杷种质资源丰富,枇杷各部位中均含有丰富的药用、食用物质,在枇杷生产管理中有大量枇杷叶片、枇杷核被丢弃,造成了大量资源的浪费.为进一步充分开发利用枇杷中的有效成分,探索枇杷对非生物胁迫的耐受机制,提高枇杷利用率并减少其受到的胁迫伤害,本文综述了枇杷中三萜、挥发油、黄酮类、糖苷、有机酸等有效成分的含量变化、分布部位等研究现状,及枇杷在温度、水分等其他非生物胁迫下的生理形态变化、耐受程度和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并对建立完善枇杷中有效成分代谢合成机制体系、未来枇杷非生物胁迫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提高枇杷资源的综合有效利用程度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枇杷主要种质资源的总体性状,分析其果品的商品价值,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20份白沙枇杷资源的果实性状进行了因子分析,并对其植物学特征进行了描述,为我国枇杷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并为进一步研究白沙枇杷品种分类提供参考。结果表明:20份枇杷资源的果实性状综合因子得分较高的为‘冠玉’,较低的为‘早黄’,其余果实特性一般,结合其它植物学特征描述,‘冠玉’在果重、果形、风味、丰产性、耐贮性、抗寒性等方面都有较明显的优势,可进行适量推广。  相似文献   

11.
 对国家果树种质福州枇杷圃内枇杷种质资源的果肉硬度与果肉化渣程度、果肉质地、果实汁液、单果重、果肉厚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皮厚度、果面茸毛密度、果面茸毛长度、来源地、果肉颜色和果皮颜色等14个性状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枇杷种质果肉硬度与果肉化渣程度、果肉质地、果实汁液、果面茸毛密度、果肉颜色关系较密切,果肉不化渣、果肉质地致密、果肉汁液少、果面茸毛稀疏、果肉黄色和橙黄色和果实成熟期较早的枇杷种质果肉硬度较高。枇杷种质果肉硬度与单果重、果肉厚度、果皮厚度、来源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面茸毛长度、果皮颜色未见明显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2.
基于Internet的种质资源数据库平台建设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实现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甘蔗、枇杷和龙眼等优势研究品种种质资源数据的共享,我们采用动态web数据库的策略,执行浏览器/服务器(B/S)体系结构,建立了基于Intemet的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平台。对种质资源数据进行统一、规范的管理,实现种质资源数据库的共建、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13.
枇杷主要种类的RAPD分析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应用14个10聚体随机引物对解放钟、森尾早生、旱钟6号、贵州野生、台湾枇杷、栋叶枇杷、乌脐、白梨、洛阳青、俨糖枇杷、湖北六二等11个枇杷品种或种类的基因组DNA进行RAPD扩增,共得到130条扩增带,其中33条为非多态性条带,多态性程度为74.62%。进行聚类分析,以D1=0.599进行划分时,可将枇杷的11个遗传资源分成栽培和非栽培两个类群。以D2=0.649进行划分时,8个普通种可分为两个类群,即白肉类群和红肉类群,并在DNA分子水平上说明枇杷果肉色泽可作为分类的一个指标。运用RAPD技术为枇杷遗传资源的鉴定和分类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崇州枇杷茶野生大茶树种质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开展崇州枇杷茶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评价与利用工作,调查了四川崇州枇杷茶野生大茶树的分布范围,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6种不同类型(依次编号为A类、B类、C类、D类、E类、F类)枇杷茶树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了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崇州枇杷茶野生大茶树主要分布于N30044’01.55″~N30048’19.35″、E104003’32.16″~E103028’22.42″、海拔507~1106 m的自然群落中,种群内变异类型较多,遗传背景复杂,资源丰富。表现出树体高大直立、叶大具稀钝齿、叶片革质、花大、果壳硬厚等典型野生性状,不同类型间植物学特征差异显著。综合树型、叶尖、子房茸毛的有无等演化路径,初步判断不同类型枇杷茶树分属陈亮、虞富莲等分类系统中的秃房茶和普洱茶,已由野生型的C类、D类茶树向栽培型的E类茶树演化,逐渐近似于栽培种,并存在多数过渡类型茶树。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蒙自市大枇杷果品的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建立无公害大枇杷生产基地,增加农民收入。现提出蒙自市大枇杷无公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措施,以供大枇杷种植户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6.
研究枇杷多糖对草金鱼Carassius auratus免疫功能的影响,为水产动物病害的防治及充分利用枇杷资源提供依据。以草金鱼为试材,通过注射的方式免疫草金鱼,研究枇杷多糖对草金鱼超氧化物歧化酶、溶菌酶、酚氧化酶、白细胞吞噬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注射枇杷多糖质量浓度为1.0mg·mL~(-1),免疫21h时草金鱼血液SOD、溶菌酶活性均达到最大,分别为37.8U和128U;注射枇杷多糖质量浓度1.5mg·mL~(-1),免疫28h时,草金鱼血清酚氧化酶活力和白细胞吞噬率均达最大,分别为4.1U、55.68%,说明枇杷多糖可以提高草金鱼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莆田代表性枇杷园土壤的农化性状及相对应的枇杷叶样的矿质营养状况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土壤酸度偏低,58.17%的果园土壤pH〈5.0,且pH对枇杷树体的矿质营养影响最大,土壤pH与叶片的P、K、Zn和Mn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与Mg、Cu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有机质、有效钾、代换性钙和代换性镁含量属中上水平,全氮、有效铜和有效钼含量属中下水平,碱解氮和有效硼普遍较缺乏,而有效磷、有效锌、有效铁和有效锰则较丰富。枇杷树体N、Fe、B和Mo营养水平普遍比较适宜,P、Cu营养水平中等偏丰富,Zn、Mn营养较丰富,但K、Ca、Mg绝大多数样品表现为缺乏。除土壤全氮、代换性镁与叶片的N、Mg含量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外,其它的土壤农化指标与叶片的矿质营养含量相关均不显著,说明难于利用土壤分析结果来判定枇杷矿质营养状况,通过土壤施肥亦不易立即提高树体营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