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小麦品种对麦蚜天敌群落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几个小麦品种的麦田麦蚜天敌群落生物多样性变化及差异,结果表明差异不显著,同时比较了安农84C-1品种1995、1996年年度间麦田麦蚜天敌群落多样性差异,差异也不显著,初步表明小麦品种对麦田麦蚜天敌群落生物多样性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不同物理防治方法对麦田内麦蚜天敌及小麦生长的影响,2011~2012年设空白对照(CK)、黄板、糖醋液、诱芯、灯诱和综防6个麦蚜防治方法处理,观察了麦蚜天敌种群动态以及小麦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CK相比,5种物理防治方法均造成小麦田内瓢虫和蚜茧蜂的种群数量降低,但不同年份间数据差异具有不稳定性,其中,2011年各物理防治方法处理的指标值与CK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而2012年这种差异均不显著;除黄板处理外,灯诱、诱芯、糖醋液以及综防处理对小麦株高和穗长均无显著影响。不同物理防治方法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其中,综防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农业景观格局与过程能够强烈影响寄生蜂对寄主的寻找及寄生作用,寄主密度亦是影响寄生蜂分布的重要因素,然而农业景观的格局和寄主密度对寄生蜂寄生率的相互影响是一项值得研究的工作。在简单与复杂2种麦田农业景观结构下,调查了麦蚜的分布格局与2种寄主密度下麦蚜的初寄生率与重寄生率,分析了景观结构对麦蚜密度的影响、景观格局与麦蚜密度对寄生蜂寄生率与重寄生率的影响及交互作用。结果表明:景观结构的复杂性对麦蚜分布和寄生蜂初寄生率与重寄生率的影响均不明显,但寄主密度与景观结构的复杂性对寄生蜂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交互作用,寄主密度与寄生率呈正相关,寄主密度较低时烟蚜茧蜂为优势种,寄主密度较高时燕麦蚜茧蜂为优势种。麦蚜初寄生蜂与重寄生蜂对寄主密度的反应与其形态学、体型大小以及生活史特征相关,初寄生蜂与重寄生蜂的群落组成显著影响其对麦蚜的寄生率,而与景观结构的复杂性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4.
不同小麦品种麦蚜混合种群数量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九个小麦品种上的麦蚜混合种各数量进行系统调查,经统计分析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对蚜虫发生高峰日5月6日的各品种上麦蚜数量间进行成数检验,品种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5.
在实验室恒温条件下,研究了不同龄期的七星瓢虫幼虫对麦长管蚜和禾谷缢管蚜的功能反应及数值反应,结果表明:(1)七星瓢虫各龄幼虫对两种麦蚜的功能反应均属Holling-Ⅱ型曲线,各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3.4头,2.5头;16.6头,10.6头;36.1头,25.3头;89.9头,82.8头;(2)七星瓢虫幼虫对两种麦蚜的喜食性、增长率和发育速率均无显著差异;(3)七星瓢虫幼虫对两种麦蚜的取食在一阈值之下时,虫体不能完成发育,在阈值点或阈值之上时,取食量与发育速率及增长率皆呈线性关系,符合Beddington模型。  相似文献   

6.
媒介昆虫和西瓜病毒病发生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俊起  王杰  王文谦 《安徽农业科学》2003,31(6):975-976,996
测定了棉蚜、桃蚜、菜蚜和麦蚜对胡瓜花叶病毒 (ZYMV)的传播效率 ,通过随机区组安排蚜虫种类和虫口密度以及饥饿时间和传毒时间两因素实验处理 ,并采用Ducan新复极差测验比较相互之间的差异显著性。结果表明 :①不同蚜虫种类的传毒能力存在显著差异 ,表现为桃蚜 >菜蚜 >棉蚜、麦蚜 ;蚜虫密度以 3~ 5头传毒较好。②桃蚜不同饥饿时间的传毒效率差异显著 ,表现为饥饿时间从 0min延长到 5min可提高传毒效率 ,长于 5min(如 10min)与 5min无显著差异。③传毒时间从 0 .5h到 3h的传毒效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杀虫剂对麦蚜、天敌及后茬玉米田主要害虫与天敌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室内和田间测试了几种杀虫剂对麦蚜、天敌及后茬玉米田主要害虫与天敌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啶虫脒和吡虫啉对天敌瓢虫和麦蚜的选择性最高,对捕食性天敌杀伤率小,对麦蚜防治效果好,且田间连续多年使用吡虫啉防治麦蚜对后茬玉米田天敌和害虫种群影响相对较小;其次是抗蚜威对天敌和麦蚜的选择性较高;另外,赛丹对天敌和麦蚜也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氧化乐果和杀灭菊酯对天敌不具选择保护作用,在防治麦蚜的同时大量杀伤天敌,同时显著降低后作玉米田天敌的数量和益害比。  相似文献   

8.
小麦与不同作物间作对麦蚜发生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小麦与不同作物间作对小麦扬花期和灌浆期蚜虫发生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间作玉米、油葵、黄豆的麦蚜发生数量均显著低于单作小麦(P<0.05);3种间作处理之间蚜虫发生量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以小麦/玉米间作的发生量最少,其次是小麦/油葵间作.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吡虫啉拌种后对小麦蚜虫超长持效期的控制机制,本试验采用测定小麦蚜虫存活时间,麦蚜蜜露排泄量及麦蚜刺吸次数的方法初步研究了不同剂量吡虫啉拌种对小麦蚜虫的影响。结果表明,吡虫啉拌种后在小麦不同生育期对麦蚜表现出不同的控制机制。从麦蚜存活时间和蜜露排泄量来看,拌种后的苗期植株对麦蚜表现出了较强的致死作用,接虫3h后植株上试虫的存活率为0;孕穗期和灌浆期,麦蚜在拌种植株上24h后,存活率分别为42.56%和77.33%,麦蚜蜜露分泌量仅为对照的7.86%和8.59%,麦蚜的存活率虽有明显增加,但其蜜露分泌量却很低,表明吡虫啉拌种在小麦孕穗期和灌浆期对麦蚜有拒食作用。从刺吸次数来看,灌浆期拌种处理与对照差异显著,拌种植株明显减少了麦蚜的再刺吸行为,表现出较强的拒食作用。表明吡虫啉拌种在苗期对小麦蚜虫表现为胃毒作用,孕穗期对麦蚜表现为胃毒与拒食共同起作用,而灌浆期则以拒食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10.
麦蚜俗称蜜虫、腻虫,属于同翅目蚜科. 麦蚜主要有两种,即麦长管蚜在小麦生长期间,在麦株上看见的麦蚜主要是成蚜和若蚜,成蚜又分有翅型和无翅型.麦若蚜额瘤明显,触角长于身体;麦二叉蚜额瘤不明显,触角短于身体.两种麦蚜在全国麦区范围内普遍发生,成蚜和若蚜群集叶部和穗部刺吸汁液,对小麦千粒重有明显影响,同时还能传播病毒病,是农业常见的危害非常严重的害虫.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蠡湖渔业资源的种群组成结构特点,了解蠡湖渔业资源多样性的时空变化规律,于2007年5月至2008年4月在蠡湖设置了10个采样点,调查和分析了蠡湖渔业资源种类和优势种以及群落多样性。结果表明:调查期间,青梢红鲌(Erythroculter dabryiBleeker)和湖鲚(Coilia ectenes taihuensis)是各个监测站点的优势品种;各个站点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介于1.26~2.89之间,依此判定蠡湖渔业资源群落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属于正常水平。渔父岛和鹿丁山以及渔父岛和水上明月站点间H′和Wilhm改进指数(H″)差异显著(P0.05),其余站点间H′差异均不显著(P0.05);10个站点间J差异均不显著(P0.05)。运用GIS软件分析,西蠡湖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明显高于东蠡湖(以宝界桥为界)。  相似文献   

12.
通过田间试验,采用直接观察法,比较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SHZD32-01和受体中豆32各处理田间节肢动物和杂草的数量及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优势集中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等群落特征指数,评价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田间节肢动物和杂草的多样性。节肢动物调查结果显示,SHZD32-01喷施草甘膦、SHZD32-01人工除草、中豆32人工除草3种处理田间烟粉虱、小绿叶蝉、苜蓿盲蝽和中华草蛉等主要节肢动物数量无统计学差异,节肢动物群落特征(物种丰富度、生物多样性指数、优势集中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差异不显著。杂草调查结果显示,人工除草管理下,SHZD32-01和中豆32田间杂草物种丰富度、生物多样性指数、优势集中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差异不显著,反枝苋、藜、稗和鲤肠等杂草密度无统计学差异;与其他2个处理相比,喷施草甘膦45 d后,SHZD32-01田间杂草物种丰富度无显著变化,但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显著下降,优势集中性指数显著上升,鲤肠等杂草密度显著减少(P0.05)。结果表明,SHZD32-01种植1年不影响田间节肢动物和杂草多样性,草甘膦喷施1次亦不影响大豆田间杂草的丰富度。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贵州佛顶山亚热带植物的多样性和建立有效保护机制,应用样方调查方法,对佛顶山的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特征、区系以及生物多样性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佛顶山有维管植物429种,隶属于131科273属,生活型普以高位芽植物为主;种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植物以亚热带分布科和北温带分布属为主;群落垂直结构明显,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不同群落类型不同层次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差异性不明显,表现出群落结构越复杂、物种组成越丰富、优势种越不明显、共优种越多和物种多样性指数越高的特点。样地内树种平均胸径较小,主要优势树种的径级结构呈倒J型。  相似文献   

14.
对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荒坡植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荒坡植物群落物种贫乏,α多样性指数波动幅度均较小,各样地植物群落在物种组成和结构上差异均不明显.因此,必须加强其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保护这些半荒漠地区有限的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15.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是生态系统保护和监测研究的重要内容,该过程迫切需要综合性强、准确性高的指标,能质和生物多样性指标都是生态系统健康评估中的有效指标.以江苏省海岸带游泳和底栖生物群落为对象,沿海岸线从海州湾到长江入海口北岸选取15个站点,调查研究江苏省海岸带生态系统能质和生物多样性及其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江苏海岸带除了中部地区能质和结构能质值较一致(都偏小)外,南北差异明显,生物多样性指数空间分布情况为南部Margalef指数略大于北部,中部较小,Shannon Wiener和Simpson指数空间分布都为南部>中部>北部;能质与生物多样性指标在高级生态系统中反映的生态系统健康状态一致,在中低级生态系统中差异明显;能质与生物多样性指标关联程度低,前者的测算侧重于生态系统中物种的等级,后者的测算侧重于物种的数量;总结能质和生物多样性指标在理论支撑、建立理论视角、与生态系统健康对应关系、应用模型以及局限性等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丰富和完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理论与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6.
转基因玉米对田间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振涛  沈文静  刘标  薛堃 《中国农业科学》2017,50(12):2315-2325
【目的】明确转基因抗草甘膦(EPSPS)、抗虫(Bt Cry1Ab)玉米DBN9936对大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为转基因作物的生物安全提供基本数据。【方法】于2015年玉米生长季,在吉林四平伊通满族自治县实验基地,对比转基因玉米田与对照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与结构。在田间隔离条件下,采用直接观察法、陷阱法和纵剖茎秆等方法对田间玉米植株、地表和茎秆内的节肢动物数量和种类进行统计,分析比较节肢动物的功能群和多样性指数、优势集中性指数、均匀性指数等,并对节肢动物群落的相似度进行比较。【结果】玉米材料上的节肢动物群落由13目、44科组成。主要害虫是玉米蚜、双斑萤叶甲和亚洲玉米螟;捕食性天敌主要为草蛉、瓢虫和蜘蛛等。转基因玉米DBN9936整个生育期植株上的亚洲玉米螟、棉铃虫等鳞翅目靶标昆虫数量显著低于受体玉米DBN318和常规玉米先玉335;双斑萤叶甲的数量与受体玉米DBN318基本一致,但明显高于常规种先玉335,这体现出品种间的性状差异,而非转基因引起的次生害虫数量增大;其他各组处理田间非靶标节肢动物数量未发现显著差异。转基因玉米DBN9936喷施2倍草甘膦除草剂后2周和4周,对其田间节肢动物种类及数量进行调查,发现与DBN318、先玉335和未喷施除草剂的DBN9936相比,各个功能群内种类和数量上没有显著差异。收获期调查钻蛀性害虫的数量和危害情况,发现转基因玉米DBN9936的蛀孔数、活虫数、隧道长度和穗尖被害数等指标显著低于DBN318和先玉335,表现出对亚洲玉米螟和棉铃虫明显的抗性。转基因玉米DBN9936与非转基因玉米DBN318(对照)和常规玉米先玉335相比,田间节肢动物物种数、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和优势集中性指数等指标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无显著差异。无论是否喷施除草剂,转基因玉米DBN9936与受体相比,节肢动物群落相似性指数呈现出逐渐上升并最终维持在高水平的变化趋势,即在生长季各个玉米品种的田间节肢动物群落会由最初的有一定差异逐步趋于一致。【结论】在本研究中,不同地块的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在7月中下旬至8月中旬出现明显的波动,结合气象条件记录和大田观察,可以认为是干旱和双斑萤叶甲暴发而导致群落多样性水平下降,主要体现在优势集中度上升和均匀度下降两个方面。这表明转基因玉米DBN9936田间节肢动物群落结构与受体品系DBN318和常规种先玉335基本相似,与对照相比该转基因玉米对非靶标节肢动物群落影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生物多样性基本概念及其数学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阐述了生物多样性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着重对目前生态界常用的生物多样性测定公式进行了系统分类论述。同时,还对近年来一些新提出的有关多样性度量的数学方法进行了分析介绍。  相似文献   

18.
围栏封育有利于受损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通过在希拉穆仁草原进行5年的围封试验,对样地的植被和土壤种子库进行连续监测的方法,研究围封对退化草地的地上植被与土壤种子库的综合修复效果。结果表明:①围封样地植被产量、盖度和高度等生产性能明显高于重牧样地。种类数和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则围封样地低于重牧样地。围封样地中克氏针茅和羊草等优质牧草占优势,重牧样地中冷蒿、银灰旋花和猪毛菜等劣质牧草占优势。②降水量是影响年际间土壤种子库状况的主要因素。围封可促进草地土壤中各种植物种子的积累。围封样地土壤种子库中克氏针茅占多数,重牧样地劣质牧草种子占多数。围封可提高草地生产性能和土壤种子库的积累,但长此以往不利于草地生物多样性,因此应适当中轻度放牧以提高草地的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9.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及其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自然资源,为人类生存和工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类经济活动的加剧,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威胁。阐述了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价值和现状,分析了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并针对当前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关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