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水质是水产养殖的重要部分,其要求非常高。近几年,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水产养殖水质面临着很大的污染影响,必须深化调控技术的应用,净化水产养殖的水质,为水产养殖提供优质的条件。提高水产养殖的效率,解决水质对水产养殖造成的影响,满足水产养殖的需求。文章以水产养殖为背景,分析了水质调控技术的应用。一、水产养殖水质调控的关键因素水产养殖水质调控,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有助于水产养殖的优质性。水质调控中,需要考虑三项关键因素的影响,分别是:化学因子、物理因子和生物因子,这三项因素决定了水质调控技术的应用效率。  相似文献   

2.
高效净化水产养殖水域紫色非硫光合细菌的分离和筛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水质的恶化和氨的毒性是影响水生生物存活率和产量的主要障碍,因此如何净化水质并高效除氨已成为养殖技术的难点和研究热点。本文以不同的有机质作为唯一碳源定向驯化筛选净化水产养殖水域的光合细菌并通过各菌株生长速率,生物活性、基质利用能力以及实际净化水产养殖水域去除有机质、同化氨,增加溶解氧的比较,筛选出13株较为理想的紫色非硫光合细菌  相似文献   

3.
生物浮床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浮床技术作为生物操纵方法的一种,是一种原位生态修复技术,它是利用浮床植物根系或者茎叶吸收、富集、降解或固定受污染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通过对植物的收割(收获)以实现降低或者消除水体污染物,达到净化水质、修复环境的目的.综述了生物浮床技术的原理与特点及生物浮床的应用效果,并结合生物浮床的技术特点探讨其在水产养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生物浮床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水质的恶化和氨的毒性是影响水生生物存活率和产量的主要障碍,因此如何净化水质并高效除氨已成为养殖技术的难点和研究热点.本文以不同的有机质作为唯一碳源定向驯化筛选净化水产养殖水域的光合细菌,并通过各菌株生长速率、生物活性、基质利用能力以及实际净化水产养殖水域去除有机质、同化氨,增加溶解氧的能力比较,筛选出13株较为理想的紫色非硫光合细菌.  相似文献   

5.
我国作为全球水产养殖大国,养殖规模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池塘养殖是我国最主要的水产养殖模式,在保障优质动物蛋白供给、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养殖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养殖密度持续增加,大量饲料投入和动物排泄等导致养殖池塘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大量氨氮和亚硝酸盐等不仅污染养殖水体,还会严重危害水产动物健康,导致病害频发、药物滥用、食品安全等一系列问题,给水产养殖绿色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挑战,亟需进行养殖池塘水体修复处理。目前,对养殖水体的修复技术主要分为原位修复和异位修复。相较于异位修复,原位修复技术具备节约资源、成本低、无交叉污染等优势,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基于此,该文首先概述了我国养殖池塘水体污染物的主要来源、特征和危害;其次,从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技术 3 个方面总结了我国养殖池塘水体原位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并详细阐述其技术原理、适用范围、应用效果及优缺点;最后,指出当前池塘养殖水体原位修复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并提出一种单塘循环生态养殖模式,为养殖池塘水体修复的未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工业化水产养殖生产的技术难点是养殖废水的净化和高效利用,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溶解有机物是水质污染的重要来源,及时、高效地清除水中溶解有机物能够显著提升净化效率。本文对工业化水产养殖系统中溶解有机物的种类特性、清除设备方法与清除效果、技术发展趋势等进行了初步的比较分析,旨在对优化工业化水产养殖的水质净化处理技术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是世界上的水产养殖大国,我国水产养殖的产量占世界水产养殖总量的65%左右。但我国多年来一直沿用传统的粗放型的养殖方式,这种养殖方式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养殖效率较低。因此,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在水产养殖上,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我国水产养殖行业的产业升级,促进水产养殖产业的转型。1物联网技术在我国水产养殖上的应用状况1.1物联网技术对养殖环境的监控情况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可以实现对养殖环境的水质进行监控和对养殖环境的外部设施进行自动控制。对养殖水质的监控主要是通过自动监控水质系统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由于我国各地水产养殖业大量使用人工饲料,滥用各种抗生素,使得养殖区域水质下降。而不科学的养殖废水处理,使排放的水中营养物质和其他物质都超出国家环保标准,对当地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基于此,分析水产养殖废水污染危害的现状,提出水产养殖废水生物处理技术及其应用,以期对水污染治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新农业》2020,(14)
淡水养殖是我国水产养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保障水产品的安全性,养殖水质修复技术在淡水养殖的应用非常有必要。  相似文献   

10.
在2010年~2013年通过淤泥曝气技术的开发应用,开展了对高密度养殖池塘增氧与水质调节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实验水体的亚硝酸盐含量明显低于CK水体、养殖产量显著提高。养殖水体淤泥曝气技术是高密度养殖水体水质的关键控制技术,养殖水体DO、NH3-N、NO2—N等主要水质指标明显优于对照池,实现了养殖期内低投入、低排放,是一项节能、环保的新型水产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1.
混养池塘生物膜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研究高产混养池塘生物膜载体材料附着微生物对不同碳源物质的代谢特征,采用Biolog-ECO技术和水质分析,分析了罗非鱼和草鱼高产混养池塘生物膜形成过程(0~9 w)中微生物碳代谢变化特征及池塘水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试验期间,混养池塘悬挂生态基对总氮和总磷的去除及对氨态氮、硝态氮和亚硝态氮等水质指标的维持有一定贡献作用;(2)不同采样时间点生物膜附着微生物对碳源的代谢活性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第3、5、7、8周生物膜代谢活性处于较高水平,在生物膜形成过程中,生物膜微生物的代谢活性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丰富度指数、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Mc Intosh指数表现为第3、4、5、7、8周明显高于其他周;(3)对6大类碳源利用率的研究表明生物膜微生物对碳水化合物类和聚合物类的利用率最高;随着生物膜的形成,附着微生物明显提高了对肝糖、N-乙酰-D-葡萄糖氨、β-甲基-D-葡萄糖苷、1-磷酸葡萄糖等碳源的利用率;(4)生物膜微生物代谢特征主成分分析(PCA)表明,不同采样时间点的样方聚集在3个不同的区域,其中第3、4、6、8、9周微生物代谢差异较小,第0周和第1周聚为一体,第5周和第7周聚为一体,但这3个聚集区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为后续在生产实践中利用碳源强化生物膜形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养殖水环境的生物修复作用,进行了固定化光合细菌对养殖水环境的生物修复试验。结果表明,接种固定化光合细菌后12 d,养殖水体的COD值、氨氮分别降低54.29%、80%,DO值上升44%,pH值上升到8.8。表明,应用固定化光合细菌有利于降低水产养殖水体的污染,从而促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大多以多物种生物膜的形式存在,这种生命形式可以增加微生物对外界环境胁迫的耐受性。在多物种生物膜中,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合作、竞争、信号分子的传递、以及水平基因转移等。研究自然环境中多物种生物膜内部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仅对于理解自然生物膜的形成和演替过程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可以为多物种生物膜在环境质量提升、微生物多样性维持等方面提供理论指导。本文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总结了环境中多物种生物膜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室模拟体系下生物膜的构建及其分析检测技术;第二部分论述了天然多物种生物膜内细菌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LabVIEW的工厂化养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封闭式循环水养殖为代表的工厂化水产养殖是世界水产养殖的发展方向,工厂化养殖具有节地、节水、养殖周期短、产量高、易于管理、不受季节变化的限制、效益高等优点,符合我国人多地少、水资源短缺的基本国情.介绍了工业化养殖系统中涉及的装备技术,包括去除固体废弃物和水溶性有害物质、杀菌消毒、增氧、调温、水质测控.介绍了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的组成,指出了该技术应用于养殖业的重大意义,同时提供了在线监测的指标对象,以及分析的方法和仪器.采用LabVIEW开发了一套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具有人机界面友好,数据采集、存储、信号处理及分析功能强大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浅析海水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中国的海水养殖业在养殖面积、放养种类以及产量等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大规模发展海水养殖使局部养殖海域的水环境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养殖业的自身污染已经开始制约渔业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阐述了海水养殖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高效富集磷的周丛生物构建及其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强化周丛生物富集磷的性能,采用斜生栅藻与周丛生物共培养,形成新型的具有高效富集磷能力的人工周丛生物,并探究其特征与富集磷的机制。结果表明:与原周丛生物相比,人工周丛生物7 d磷富集量由(2.26±0.14)mg·g~(-1)显著提高到了(6.79±0.45)mg·g~(-1)。人工周丛生物有更为复杂的表面细胞结构以及更高的三维孔隙度,从而增加了表面磷的结合位点。人工周丛生物中光合作用相关生物,特别是绿藻的相对丰度提高了177.6%,从而增加了周丛生物胞内磷的吸附;胞外聚合物(EPS)中胞外蛋白质和多糖的含量增加,提升了周丛生物胞外磷的富集。周丛生物体系代谢产物的定量分析也表明:人工周丛生物中涉及到组氨酸和维生素B6代谢途径的8种关键代谢物质表达量上调。研究表明,斜生栅藻的引入改进了周丛生物的群落组成,尤其提高了光合自养微生物的丰度,促进了EPS的产率和关键代谢物质表达量的上调,最终提高了周丛生物的磷富集能力。  相似文献   

17.
微生物被膜形成因子及其对厚壳贻贝附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调查环境因子对微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影响以及在此条件下形成的微生物被膜对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稚贝(壳长为1.81 mm±0.13 mm)附着的影响,通过显微共聚焦技术和荧光染色技术,探讨了在18℃条件下盐度为10、20、30时和盐度为30的条件下温度为8、18、28℃时,环境因子对希瓦氏细菌Shewanella loihica ECSMB14101形成微生物被膜产生的影响,调查了上述环境下形成微生物被膜的细菌密度、分布、膜厚等生物学特性及其对厚壳贻贝稚贝附着的影响。结果表明:S.loihica ECSMB14101形成微生物被膜的最终密度随盐度的升高而增加;不同密度的微生物被膜诱导活性不同,且与盐度呈线性关系;微生物被膜上细菌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多,在8℃和18℃时对稚贝的附着诱导活性有显著性差异(P0.05),附着率分别为31%和68%,18℃与28℃时的微生物被膜诱导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盐度和温度的上升,微生物被膜上的细菌分布逐渐密集,膜厚显著增加,且在盐度为30、温度为28℃条件下微生物被膜的膜厚达到最大值(4.4μm±0.1μm);在温度为18℃、盐度为30条件下,膜厚的最大值为(4.3±0.1)μm。研究表明,盐度和温度改变微生物被膜的生物学特性,并导致贻贝附着率的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感潮河道生物膜对重金属的吸附性能及迁移规律。[方法]利用ICP-AES法,测定了感潮河道生物膜(自然和人工培养)及其附近河道底泥(表层沉积物)和水体中的重金属(Mn、Zn、Cu、Pb、Ni、Cd)含量,研究了感潮河道生物膜对重金属的吸附性能,并进一步探究重金属在生物膜和河道底泥中的迁移规律。[结果]在感潮河道环境下,重金属在生物膜中和底泥中的含量水平基本相当;生物膜对重金属的吸附有一定的局限性,其吸附性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生物膜特性、重金属种类和存在形态、底泥中重金属含量、河道水文条件及地质形态、生物膜的成膜时间等;重金属通过水体在生物膜和底泥间迁移,最终达到动态平衡,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结论]该研究为今后利用生物膜法修复感潮河道重金属污染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高密度水产养殖技术是数字化和信息化的产物,在未来水产养殖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将"4T"技术创新地引入高密度水产养殖业,可解决因高密度养殖带来的水产品质下降的问题,保障水产养殖业的绿色高效。在水产养殖行业内,提出了在数据库相互备份的基础上编译相关计算程序。在计算程序的辅助下,采用包括核技术在内的新型灭菌技术,基于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IT信息技术、以蛋白质和基因为代表的BT生物技术、以核反应堆和辐射源为代表的NT核技术、以大数据和区块链为代表的DT数字技术的"4T"融合,形成了一套智能化运行立体网络控制与管理技术。该技术可以实现现代智慧渔业减量增收、提质增效、绿色发展的转变需求。  相似文献   

20.
塔里木河流域淡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淡水养殖业发展一直很稳定,其在渔业经济中的地位不可取代,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养殖环境和条件也随之发生变化,出现了许多妨碍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文章就塔里木河流域淡水养殖业的发展状况与存在问题,从加强养殖环境整治和养殖容量研究、实施良种工程和科技兴渔战略、建设病害防治体系、严格规范养殖行为等方面,提出几点有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