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探究单一物料独自发酵和2种物料联合发酵产沼气的效果,在中温(37±1)℃,发酵质量分数为5%,接种物和原料的质量比为1∶3的条件下进行批量式发酵,发酵原料分别为猪粪、紫茎泽兰、猪粪和紫茎泽兰的混合物(质量比为1∶1),发酵时间共65 d。结果表明,猪粪单独发酵时VS产气量为521 mL·g~(-1),紫茎泽兰单独发酵时VS产气量为262 mL·g~(-1),猪粪和紫茎泽兰联合发酵时VS产气量为381 mL·g~(-1);混合发酵的产气效率较紫茎泽兰单一发酵提升了145%,说明在紫茎泽兰发酵体系中添加适当的猪粪有助于提升其厌氧发酵产沼气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不同生境条件下紫茎泽兰的化学防除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紫茎泽兰防除效果好的药剂,在不同生境条件下,采用2种药剂对不同生境条件下紫茎泽兰进行了药剂防除试验。结果表明:74.7%草甘膦铵盐和200g/L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对紫茎泽兰均有较好的防除效果。74.7%草甘膦铵盐和200g/L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有效成分剂量为2241g/hm2、240g/hm2时,药后35d对林地紫茎泽兰的株防效分别为94.1%和85.1%,鲜重防效分别为69.1%和66.9%;对荒地紫茎泽兰的株防效分别为98.4%和92.1%,鲜重防效分别为77.5%和74.6%。2种药剂均可在生产上用于紫茎泽兰的化学防除。  相似文献   

3.
紫茎泽兰化学防除效果的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筛选出对紫茎泽兰防除效果较好的药剂,采用7种药剂对紫茎泽兰进行了药剂防除试验.结果表明:10%甲磺隆和200g/L使它隆有效成分剂量为44.2g/hm2和211.5g/hm2时,第2次药后35d对紫茎泽兰的鲜重防效分别为80.9%和81.0%.10%甲磺隆和200g/L使它隆对紫茎泽兰的防除效果较好,由于10%甲磺隆对后茬作物均有影响,只能在荒坡、山上、公路边、多树山林使用,建议生产上使用使它隆较好.  相似文献   

4.
作为我国首批入侵外来物种之一,紫茎泽兰给入侵地带来了巨大的生态灾害和经济损失。对紫茎泽兰的研究多年来一直受到相关领域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但是其丰富的内生菌资源一直被忽视。对近年来植物内生菌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对植物内生菌农用活性进行了介绍,并基于现有研究成果通过类比、推理等手段探讨紫茎泽兰内生菌农用活性潜力,进而对紫茎泽兰内生菌资源在农业生产中的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香瓜(Cucumis melo L.)皮作为沼气发酵原料资源化利用的可行性,以香瓜皮为发酵原料,在30℃下进行批量式沼气发酵试验,测定发酵过程中的TS产气潜力、VS产气潜力、日产气量、产气速率、p H等指标。结果表明,发酵历时48 d,当发酵体系出现酸化时,在微生物的调节下p H能够很快恢复,产气未受到任何影响。整个发酵过程香瓜皮总产气量3 274 m L,TS产气潜力为726 m L/g(TS),VS产气潜力为777 m L/g(VS),且发酵前后p H变化不大,维持在沼气发酵的较佳范围内。  相似文献   

6.
紫茎泽兰是世界头号入侵杂草,建立紫茎泽兰无性系,可以在短时间内提供大量遗传背景一致的植物材料,以研究它入侵的生理生化及分子生态学机制。利用丛生芽微繁技术培养紫茎泽兰的研究表明:M S 6-BA2.0mg/L NAA 0.05mg/L KT 3mg/L为丛生芽增殖的最适培养基;而1/2M S IAA 0.1mg/L对生根最有利;试管苗经炼苗后移栽成活率达98%。  相似文献   

7.
以紫茎泽兰栽培平菇为材料,采用毒理学试验方法,评估紫茎泽兰栽培平菇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小鼠经口急性毒性LD50>15 000 mg·kg-1,按照GB 15193.3—2003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紫茎泽兰平菇属无毒物质;小鼠30 d喂养试验各组血常规、血生化及脏器系数检查均未见异常;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表明紫茎泽兰平菇无致突变致畸作用。  相似文献   

8.
选择小麦种子作为研究材料,水培条件下进行种子萌发,待小麦幼苗长至15cm时,对小麦幼苗进行NaCl胁迫培养,同时接种紫茎泽兰(Crofton Weed)根分离到的1株内生细菌,通过测定小麦叶片Pro(脯氨酸)和MDA(丙二醛)含量、PPO(多酚氧化酶)和CAT(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探究内生细菌对NaCl胁迫培养后小麦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NaCl胁迫培养条件下接种紫茎泽兰内生细菌后,小麦叶片CAT活性及Pro含量增加;小麦叶片PPO活性及MDA含量变化没有明显规律性,低盐(NaCl 150mmol/L)胁迫培养时接种紫茎泽兰内生细菌短时间内(本试验为7d)对小麦生长有缓解作用,说明紫茎泽兰内生细菌对NaCl(150mmol/L)胁迫培养的小麦幼苗生长有一定的修复作用,紫茎泽兰内生细菌在高盐(NaCl 300mmol/L)条件下生长繁殖受抑制.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德青源黄山生态园鸡舍掺杂有石灰的鸡粪[鸡粪(CaO)]和未掺杂石灰的鸡粪[鸡粪(无CaO)]为原料,对其进行发酵产气试验,底物添加浓度为3gVS/L,接种物有机负荷(F/M)为0.5,对日净产气量、VS产气潜力以及发酵液发酵前后的pH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1)两种发酵物料在发酵的初期都可以正常发酵产气,鸡粪(CaO)产气高峰晚于鸡粪(无CaO)的产气高峰,而其峰值较高; (2)两种发酵物料的产气潜力曲线升高的速率在发酵前3d相似,而第4~8d,鸡粪(CaO)产气潜力增加的速率比鸡粪(无CaO)的快; (3)鸡粪(CaO)的产气潜力大于鸡粪(无CaO)的产气潜力,两种物料的产气潜力分别为439ml/g· VS和375ml/g·VS.  相似文献   

10.
为了了解紫茎泽兰对烟草的化感作用,本试验以云烟85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紫茎泽兰提取液处理烟草种子,测定处理后的出苗率、幼苗株高、根长、叶片数等指标。结果表明,浓度为0.2g/m L的紫茎泽兰提取液对烟草种子出苗抑制作用最大,说明不同浓度的紫茎泽兰提取液对烟草种子出苗及幼苗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草粪比对甘蔗叶干法厌氧发酵产气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不同的草粪比配制原料,进行厌氧发酵,研究草粪比对甘蔗叶干法厌氧发酵产气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草粪比为1∶1和2∶1的处理组产气速度快,有明显的产气高峰,在发酵前40 d就产生了大部分气体。草粪比为1∶1的处理组总产气量最高,达到1 218.46 L,甲烷含量稳定后持续25 d保持在60%以上,草粪比为2∶1的处理组总产气量849.20 L,甲烷含量持续18 d保持在60%以上,草粪比为1∶0的处理组总产气量335.50 L,甲烷含量稳定后保持在45%左右。草粪比为1∶1和2∶1的处理组总固体产气量相差不大,但明显高于草粪比为1∶0的处理组。因此,添加猪粪有利于甘蔗叶干法厌氧发酵的进行,两者混合发酵比单一发酵产气效果要好。在产气高峰之后及时更换物料,可维持较高的产气量以保证实际用气量。  相似文献   

12.
糖类基质产甲烷是厌氧发酵技术的重要内容,如秸秆等许多复杂有机物都是首先水解为可溶性糖溶 液,进一步产酸产甲烷。以葡萄糖为碳源对糖类基质溶液产甲烷的主要影响因素,如有机浓度、碱度、接种量等进行 了研究。结果表明,葡萄糖浓度高于10 000 mg/L 初始浓度时,产气量明显下降,系统酸化难以获得稳定的产甲烷条 件;通过添加碳酸氢钠提高溶液碱度值对增进产甲烷十分有效,在8 000 mg COD/L 初始浓度下,初始碱度值为600 mg CaCO3/L 时可顺利进入产甲烷阶段,在1 500~3 300 mg CaCO3/L 的碱度范围,碱度值增加对提高甲烷产量无显著 影响。影响产甲烷的显著性因素依次为,接种量>初始碱度>初始C/N;初始C/N 与总产气量和甲烷产量的相关性均 较低。  相似文献   

13.
磷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关于磷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研究较少,为此,本文检索了已发表的磷对稻田甲烷排放的相关文章,并对文献数据进行了再挖掘分析,总结归纳了磷对甲烷产生和氧化的可能影响,并对未来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分析发现磷对稻田甲烷排放的调控主要受种植系统和其他施肥情况的影响,一季中稻下大都表现为磷肥施用降低甲烷排放,降幅受其他土壤养分情况影响而不同。磷通过影响水稻根系及其分泌物进而影响土壤碳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土壤磷的有效性,并改变土壤产甲烷菌和甲烷氧化菌的丰度和群落组成来调控甲烷的产生及氧化过程,最终影响甲烷的排放。  相似文献   

14.
以甘蔗叶为发酵原料院研究白腐菌预处理对甘蔗叶产沼气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院添加白腐菌可以加快甘 蔗叶厌氧发酵启动速率院提早出现产气高峰。在白腐菌添加量为1.5%时院发酵40 d 的总产气量最高院可达606 L院最高 甲烷含量为55.9%院干物质产气率可达202 L/kg。在25 d 的发酵时间内院白腐菌添加量不同院产气量相差不大院因此可以 考虑缩短发酵周期院也可以获得较好的产气效果。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院采用白腐菌预处理的甘蔗叶总产气量和最高 甲烷含量均低于纤维素酶预处理院因此还需要从菌种驯化尧预处理时间等方面作进一步的试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太湖蓝藻产沼气潜力及复合折流板反应器(ABR)工艺中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批次发酵方式研究了太湖蓝藻产沼气潜力,并进行了理论值推算。同时采用复合折流板反应器(ABR)工艺,进行了太湖蓝藻厌氧发酵的中试运行,以评估ABR工艺处理蓝藻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35℃、发酵60d条件下,蓝藻实际TS(总固体)产气潜力为378.61ml/g、VS(挥发性固体)产气潜力为410.80mL/g,发酵前15d,产气量占到总产气量的60%以上,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达到46.7%。中试运行结果表明:在有机负荷为10000~30000mg/L、外界气温28℃左右、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0d的条件下,COD去除率平均达到65%左右,pH值较稳定;而当外界温度下降后,延长HRT至20d,COD去除率降低至45%左右。此外,中试发酵沼液中的藻毒素(MC-RR、MC-LR)含量,均低于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制定的基准值(1μg/L),表明厌氧发酵处理可以达到蓝藻无害化处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闽江河口稻田土壤甲烷产生潜力及其对炉渣添加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闽江河口稻田甲烷产生潜力及其对炉渣添加的响应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稻田土壤甲烷产生潜力在培养第3天出现峰值,10-20 cm土壤是甲烷产生的主要发生层;(2)甲烷产生潜力的剖面变异性低于时间变异性;(3)炉渣添加对0-40 cm土壤层次甲烷产生潜力具有抑制作用,但不同土壤层次甲烷产生潜力对炉渣添加比例的响应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7.
生物燃料的生产和利用可减少人类对化石能源的依赖。秸秆富含木质纤维素,是生产生物燃料的重要原料之一,但其结构致密、复杂,生物降解难度大,需要预处理以提高能源转化效率。本研究利用复合菌系MC1预处理高粱秸秆,分析了不同处理时间秸秆的降解特性,比较了秸秆单产甲烷发酵与乙醇-甲烷联产发酵的生物转化效率。结果表明:复合菌系MC1能有效降解高粱秸秆,预处理5 d秸秆的质量损失率达到39.64%,其水解液中可溶性化学需氧量(sCOD)及挥发性有机酸(VFAs)浓度达到最高,分别为8.10 g·L-1和2.92 g·L-1。预处理后秸秆单产甲烷发酵时,5 d-预处理体系的甲烷产量(以挥发性固体计)最大,达到180.68mL·g-1,比未处理秸秆提高了60.56%。预处理后秸秆乙醇-甲烷联产发酵时,5 d-预处理体系乙醇(以挥发性固体计)和甲烷产量最高,分别为79.18 g·kg-1和239.50 mL·g-1,比未处理秸秆分别提高了173.78%和138.74%,且总产能达到11 947.04 kJ·kg-1,是未处理秸秆总产能的2.45倍。高粱秸秆预处理后进行乙醇-甲烷联产比其单产甲烷总产能高出8.21%~65.06%,表明微生物菌群MC1预处理与乙醇-甲烷联合转化是提高高粱秸秆能源转化效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为资源化利用涉烟有机废弃物,以废弃烤后烟叶为底物进行了中温厌氧发酵实验,通过对比研究蒸汽爆破预处理及5种汽爆条件对烤后烟叶产甲烷潜力的影响,探讨汽爆在烤后烟叶厌氧发酵中应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未处理烤后烟叶L0的生化产甲烷潜力值高于绝大多数木质纤维素类废弃物,达到了252.7 mL·g~(-1)VS,且产气周期短,是优良的发酵原料;烤后烟叶在汽爆过程中发生固液组分分离,液体糖难以完全回收进而影响产气。与L0相比,汽爆后烟叶的生化产甲烷潜力均有下降,L1~L5分别降低了11.6%、23.0%、24.0%、22.4%及26.3%。对于烤后烟叶,尽管汽爆预处理能打开物料结构,但也会导致液体糖分大量流失,甲烷产量下降。综合考虑产品价值和处理能耗等因素,在实际应用中直接将烤后烟叶进行厌氧发酵是更优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白洋淀分散鸭养殖产生的污染物是导致其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依据"减量化、就地处置资源化、养分循环"思路,提出湖心岛分散鸭养殖污染控制模式,主要包括:鸭粪收集系统(收集网、径流和冲洗水收集沟)、鸭粪沼气发酵与利用系统、沼液湿地净化和沼渣利用系统。选择安新县安新镇王家寨村占地5 000 m2养殖1 500只鸭的湖心岛建立综合控制示范工程。2010年4~11月,示范工程在典型降雨日和非降雨日排水的COD、总氮、总磷分别为351 mg/L、74.2 mg/L、7.1 mg/L和214 mg/L、42.1 mg/L、5.3 mg/L,水质符合《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596-2001);这是由于源头收集系统收集了陆上活动区40%的鸭粪,同时末端处理系统(沉淀池+人工湿地)对养鸭废水污染物的高效削减。沼气池产生的沼气和剩余的沼液沼渣可以作为能源和肥料加以利用。本文集成湖心岛分散鸭养殖污染控制模式简便、适用,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白洋淀分散鸭养殖产生的污染物是导致其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依据“减量化、就地处置资源化、养分循环”思路,提出湖心岛分散鸭养殖污染控制模式,主要包括:鸭粪收集系统(收集网、径流和冲洗水收集沟)、鸭粪沼气发酵与利用系统、沼液湿地净化和沼渣利用系统。选择安新县安新镇王家寨村占地5 000 m2养殖1 500只鸭的湖心岛建立综合控制示范工程。2010年4~11月,示范工程在典型降雨日和非降雨日排水的COD、总氮、总磷分别为351 mg/L、74.2 mg/L、7.1 mg/L和214 mg/L、42.1 mg/L、5.3 mg/L,水质符合《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596-2001);这是由于源头收集系统收集了陆上活动区40%的鸭粪,同时末端处理系统(沉淀池+人工湿地)对养鸭废水污染物的高效削减。沼气池产生的沼气和剩余的沼液沼渣可以作为能源和肥料加以利用。本文集成湖心岛分散鸭养殖污染控制模式简便、适用,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