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再造乡村     
从一个穷得要饭的乡下孩子,到拥有数十亿家产的房地产大亨,梁希森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人们关注他、议论他,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财富和传奇,更因为他一抖手4000万元,为村民出资盖别墅的壮举。有人说他傻,有人说他精明,而梁希森却说,这是他再造乡村的一个梦。  相似文献   

2.
出生于1940年,由沈阳四中1961年高中毕业后,开始从事商业工作。在商海中,他干过运输工、装御工、勤杂工、锅炉工,当过营业员、采购员、业务员,直至经理、书记等职,一干就是三十六个年头,他就是沈城第一位茶叶工程师——赵忠武。今年五十八岁的赵忠武,并非科班出身,他真正从事茶叶这一行,要算从1982年茶叶放开后,他当中和福茶庄经理开始。也许是他干一行爱一行的天性,也许是多年茶香的熏陶,使他对茶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几乎成了一个茶叶迷。他走安徽,跑福建,下苏杭,去云南,几乎踏遍了祖国名山大川的主要名茶产…  相似文献   

3.
今年41岁的王保君,有着21年的农行工作经历。2002年以来,他先后担任过靖宇支行、梨树支行、公主岭支行行长,现任长春市开发区支行行长。人称“急先锋”,一个“急”字透出他风风火火、雷厉风行的性格,一个“先”字透出他抢先、争先、不畏强手、敢为人先的顽强风格。工作中他是一个陛格很急的人,但急不等于浮躁,恰恰造就了他凡事必争先,不服输的劲头儿。同志们给他的评价是“一心想干事的人!”  相似文献   

4.
20年前,他带领全家开垦荒地,创办了团场规模最大的家庭农场;10年来,靠勤劳的双手走上致富之路,并成为闻名全师的劳动模范,大家送他外号“郝百万”。20年后,虽已退休的他仍不辍劳作,要在养殖业上做大文章,再创二次辉煌。他一生中有三个最大的愿望:创办家庭农场、入党、当劳模。如今,他走了,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劳模精神。他就是自治区劳动模范、共产党员、新疆兵团农五师八十七团五连退休工人郝新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谢丛财是敦化市沙河沿镇凉水村人。1999年,他开始经销农副产品,无论黄豆、玉米,还是水稻,只要有货,他总能找到销路,因为他的价格总是比别人高,并且是现金兑现,农民愿意把产品卖给他。  相似文献   

6.
乐平市坎上乡南岸余家村有位53岁的种菜老把式,他叫余明贵。2000年,他在自家的2.5亩菜地里获得2.46万元的纯收入,成为坎上乡乃至乐平市首屈一指的种菜能人。余明贵种菜有自己的五字经,那就是勤、新、紧、早、特。致富勤为径,老余种菜也不例外。他种菜有三勤,即手勤、脚勤、心勤。就拿他种乐平节节小南瓜来讲,他发现这种小南瓜植株底部几节无雄花,雌花不能正常授粉受精,从而影响产量。于是,他便在南瓜地里种了一些西葫,利用西葫雄花对南瓜雌花进行人工授粉,从而使该品种南瓜节节座瓜,产量提高了许多。另外,他还利…  相似文献   

7.
今年46岁的季洪仁是江苏省响水县一名普通农民。1978年,季洪仁以两分之差高考落榜。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对服装设计着了迷。他借来有关服装设计的书籍学习。买不起布料,他就用废旧报纸装裁。没有缝纫机。他就用手一针针地缝。白天他设计、计算,晚上在煤油灯下缝制。经过艰苦的磨练,季洪仁终于熟练掌握了10多种服装的裁缝技术。他设计的服装近百种,其中30多种服装设计还获得了国家、省、市奖励。业余时间他撰写学术论文,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  相似文献   

8.
小周所在的企业由于经营不善破产了.他便成了一名下岗工人。迫于生计,他在市里的农贸市场租了一个摊位,专营各类水果。开业之后,小周凭着自己以诚待人、不哄骗顾客、足斤足两的经营理念.很快打开了市场。可是尽管他得到了顾客的信赖,也吸引来不少顾客,但他的收入却非常微薄,根本无法养家糊口,为此他很苦恼。  相似文献   

9.
他能让长30米、宽8米、高6米、重4吨的飞机瞬间消失,他创造了海上变飞机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他只是一个读过4个月书的农民,却敢于挑战大卫·科波菲尔,他就是汪奇魔。  相似文献   

10.
他,一个极普通的人,没有“官”腔“官”调,但有朴实、忠厚的品德;他,不善言辞,但协调工作能力强,做事比说事多。在他的心底,只想为全村老百姓多做好事,多做实事,换得大家安居乐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中,他把自己所有的能量都贡献出来,带领村支委一班人,为同呼吸共命运的全村父老乡亲创造出一个美好的明天。他,就是默默无闻、踏实工作的山西省长治市郊区黄碾镇西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喜良。  相似文献   

11.
张佑民 《农友》2002,(12):10
陕西省礼泉县南坊镇水平村的王忠霞,前些年学会了做豆腐脑。这几年,由于苹果效益不景气,于是他又重操旧业,干起了老本行,但他从不去集市上,而是走村串巷卖。他做的豆腐脑味美香醇,价格低,份量足,因此深受村民欢迎。大家从地里干活回来,都来吃他做的豆腐脑,觉得既经济又实惠。如今他的豆腐脑已经卖到了相邻的五井、米仓、中信、安坡等村,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兴国县城岗乡石浒村有个37岁的农民姜万响,他充分发挥村里种桂花树的传统优势,扩种繁育,贩运桂花树苗、大树,经过两三年的拼搏,办起了村级园林公司,他也由原来的贫困户变成了桂花树产销大户。1997年,姜万响来到广东东莞园林公司打工。打工期间,他认真学习施肥、整枝、防病、防虫技术,并想尽办法打探苗木来源、销路、价格。经过三年打工学习,他对园林方面的管理知识了如指掌,特别是对桂花等园林树木的情况有了全面的了解。他惊栽种桂花树;在西部大开发中,一些城市的扩建美化也急需桂花树。他马上想到自己的家乡素有栽桂花…  相似文献   

13.
13分钟19条信息,95万被划走2月6日中午12点多,王先生刚吃完中饭,忽然,他的手机响了起来。第一条、第二条,他并没有注意。但之后不断响起的短信提示音,让他觉得很不寻常,看清手机上的短信内容后,他吓得额头冒出冷汗。  相似文献   

14.
杨广东是江西省广昌县头陂镇山下村长家湾村小组人,今年32岁。他中等个子,胖胖的身材,一双充满睿智与精明的眼睛,给人以亲切和自信的感觉。认识他的人起先叫他“杨老板”,后来则叫他“大能人杨老板”。称谓的变化,折射出他几番沉浮的创业轨迹。其实,“杨老板”以前是名不副实的。1993年,他跟村里签订了一份面积100亩、承包期为八年的果园承包合同。他的致富“如意算盘”打得很精,实行两手抓,即一手抓果园经营,树上挂果(梨树、枣树等),地下生瓜(西瓜、南瓜等),山腰收茶油;一手抓木头贩运。可是人算不如天算。承包…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隆尧镇尧庄村有个给猪看病、阉猪的土兽医,叫马生运,今年50多岁了,“老黑”是他的外号。年轻时“老黑”学会了一手阉猪技术,他每天骑车奔走在周边的村庄,车把上常挂个红布条(这是阉猪的标志),他收费合理,待人热情,一般阉一头猪收费3-5元,要是本村乡亲需要他阉猪时,他都分文不收、他还买了些科技养殖方面的书刊,学会了不少养殖技术。逐渐“老黑”不光给人家阉猪,而且谁家的猪有个大病小灾的,打个防疫针的,都要找“老黑”帮忙防治,“老墨”是有请必到,慢慢地他治猪治病的经验也多了。“老黑”爱好养猪,他…  相似文献   

16.
黄斌,优秀共产党员、高级农艺师、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他是茫茫鄂托克草原上最辛苦的一位农艺师,也是一台蒙汉团结友爱的“播撒机”。他30年如一日工作在同一个单位,做着同一件事。他的人生信条是:人一辈子做好一件事足矣。他把一生都献给了他挚爱的农业事业, 把改善农牧民生活质量当成了他一生的心愿。  相似文献   

17.
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技人员,没有太多嗜好,平时最喜欢的是在水稻田里与泥巴亲昵,与秧苗相拥为伴。用他自己的话说:“身为农技人员,就应该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做点事”。他追求一个目标——为保障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他具有很好的口碑,被农民誉为“穿拖鞋教授”、“及时雨卓高”等。他,就是尤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教授级高级农艺师、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卓传营。  相似文献   

18.
六年前,他下岗待业,穷困潦倒;六年后,他叱咤商海,家财万贯。 六年前,他迷惘徘徊,了然漂泊;六年后,他植根农业,如鱼得水。 下岗职工范安全扎根高山,大力发展反季节无公害蔬菜,创造了六年收入过百万的奇迹,是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成功范例。那么,他是如何在短短六年时间内从衣食无着摇身一变为百万富翁的呢 ? “是火烧坪这片神奇的土地,给了我绿色的希翼” 1993年,范安全万般无奈地离开了他心爱的驾驶室,由一名县粮食运输公司的司机变成了无业游民。下岗后,回到偏僻闭塞的乐园老家,他一度迷惘过,面对年迈的双亲,天真无邪的孩子,他更真切地感受到了男子汉家庭主心骨、顶梁柱的责任。在冥思苦想生存之道的时候,火烧坪迅速崛起的蔬菜产业,使他茅塞顿开。他认为随着人口急增、企业改制、城镇人满为患,就业困难,但一切生活资料来源于农村,土生万物,农村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火烧坪高山无公害蔬菜更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几经权衡之后,他迈出了“丢下方向盘,攥起锄头把”的决定性一步。 1995年,他在火烧坪乡黍子岭村以 40元一亩的价格承包了 100亩荒山,他要把这 100亩不毛之地变成一切从零开始的跳板,变成他再就业的试验田,他下定了破釜沉舟的决心。没有资金,他东拼西凑,远借近赊,说尽好话;没有技术,他拜当地农民为师,不耻下问,甘当小学生;没有人手,他上巴东,到五峰,跑细双腿请来了点工。苦心人,天不负。这一年火烧坪高山蔬菜喜获丰收,范安全也一炮打响,一年净赚 8.9万元。品尝着成功的喜悦,范安全的头脑变得异常的冷静。他敏感地认识到, 1995年的“暴富”极有可能为 1996年引来一场非理智的狂潮般的效仿,而单一的品种,急剧膨胀的规模,潜藏着巨大的市场危机。事实果被范安全不幸言中。 1996年铺天盖地的球白菜贱卖到 200元一车,许多外来投资商损失惨重,血本无归。范安全科学的预测,使他躲过了空前一劫。 1997年,就在许多外来承包者偃旗息鼓、激流勇退的时候,范安全不退反进,毅然增加蔬菜面积 150亩,种植结构也作了大幅度调整。这年夏秋的持续干旱帮了范安全的大忙,他的蔬菜俏销江南,创商品收入 44万元,纯收入 12万元。自此,范安全的腰杆子硬了,气更壮了,信心更足了。他以其对市场的敏锐洞察,以科学的生产管理模式实现了三年收入翻三番: 1998年收入 20万元, 1999年总收入近 40万元。 2000年,他进一步扩大蔬菜规模,蔬菜总面积达到 450亩,全年纯收入 78万元。  相似文献   

19.
《百姓》2009,(7):34-35
陈奕迅永远听不够。去年他的声音犹在耳边,今年夏天,他又来了。他永远是搞笑的、鬼马的,每一次都把观众逗到捧腹不止。这一次,谁知道他又耍什么宝?继续穿着婚纱上舞台,又或者蹦蹦跳跳不停歇?  相似文献   

20.
有这样一个农民,他和他的十届菜博会一起走过。从开始的参观者、学习者到后来要展位、开新闻发布会、办图片展的传播者,菜博会为他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展示舞台。他也利用菜博会的超高人气,传播了蔬菜知识,给自己带来订单,做大做强了自己的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