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统计分析表明,在10个参试品种中,“沈试17”丰产性、稳产性与适应性均表现突出。丰产性与稳定性参数无明显相关。证明了丰产性与稳产性是彼此独立的两个性状。  相似文献   

4.
5.
紫色甘薯品种主要性状及产量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试验鉴定,初步明确了Ayawyusky、夏引l号等5个紫肉色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水平、食味品质、抗病性以及茎叶与块根的生长特点,认为Ayawyusky作为提取淀粉和紫色素用品种;夏引l号作为特色的优质食用品种。这些紫肉色品种的引进和利用,丰富了我省甘薯品种的种质类型,并提出开展选育紫肉色甘薯新品种,选择互补性较强的亲本品种来配制组合。  相似文献   

6.
水稻新品种的稳定性,是指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保持产量的稳定情况。评价它的优劣,不仅要注意其产量的高低,还要注意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和不同年份间产量的变化。水稻品种的稳定性,是由基因型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因而同一品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表现不  相似文献   

7.
作物品种的稳定性和适应性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9.
10.
作物品种的稳定性和适应性育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1.
以6个旱地小麦品种(系)为研究对象,在宝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试验基地进行试验,从产量、抗逆性、相关性以及聚类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筛选出适宜宝鸡市种植的优质小麦新品种(系)。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平均产量与最高蘖、容重、有效穗、穗粒数呈正相关性;最高蘖与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性;容重与千粒重也呈显著正相关性。聚类分析结果显示,Ⅰ集群中的普冰017和中麦49的产量分别达6 914.29 kg/hm2和6 535.71 kg/hm2,分别高于中麦36(对照)16.0%和9.6%,增产效果显著。同时,普冰017和中麦49的抗逆性强、综合性状好,适宜在陕西关中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用回归系数(b)和广适应性参数估算了3个杂晚组合历年在不同区域范围的稳产性和广适性,探讨它们的演变结果:(1)杂晚组合稳产性和广适性演变过程估值大致为:b1或b值年间波动大,稳产性差。适应性参数和b变化相似。(2)优良杂晚组合从进入区试到示范推广至更换,稳产性和广适性估值可连续达6~8年,但组合间有差异。(3)稳产性好和广适性强的杂晚组合共同特点,生育期、千粒重、穗长、株高的变异幅度和C.V.%平均值小,结实率变异中等。  相似文献   

13.
黄毅  何强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736-11737
[目的]为了分析参比溶液对标准曲线绘制的影响。[方法]利用统计学原理分析了参比溶液对标准曲线绘制的影响,并研究了标准曲线的绘制方法。[结果]参比溶液的使用影响标准曲线的绘制。在测量标样吸光度之前,在有合适的参比溶液进行校正的情况下,应当选择不含截距项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在不使用参比溶液的情况下,应选择含截距项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然后将所得曲线平移,使之通过原点,该过原点的曲线即为所求的标准曲线。[结论]该研究为比色法标准曲线的绘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王庆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6):2279-2280
对小黑麦适应性的分析表明,与普通小麦相比,小黑麦具有较强的抗旱、抗寒性及抗病虫害能力和较高的生物和籽粒产量,且对土壤有较广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7个禾本科牧草品种(系)在四川雅安物候期、产草量、再生速度、茎叶比等性能指标的测定,分析其在川西南的适应性.结果表明:扁穗雀麦G2003-1、林肯无芒雀麦、91-82苇状羊茅和赣引巴哈雀稗表现出了良好的适应性,具有产量高、再生速度快等特点,是建立人工草地、实施种草养畜的优良牧草品种(系),适宜在当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用了二十个冬小麦品种(系)(大粒型)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所考察的五个性状中穗粒数与小区产量呈负相关,而其四个性状与小区产量呈正相关,其中千粒重与小区产量的相关性最强。通径分析表明,千粒重对小区产量的直接和总通径系数都为最大。本文还讨论了大粒型小麦群体中如何利用和发挥小麦的粒重优势,协调各性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主要选取了华阴市种子管理站2018-2019年间的98个冬小麦品种的产量、性状与气象资料,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分析了华阴市气候变化的趋势,结合柱状图分析了不同冬小麦品种在华阴市产量、性状的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试验田98个小麦品种中厚德麦985以折合667 m产480.5 kg,相比对照试验组周麦18增产10.51%稳居产量第一名,该品种的分蘖能力强,抗寒能力较好,抗倒伏能力强,黑胚率低,容重高,其综合性状能力卓越,产量三要素较协调,667 m成穗33.5万,穗粒数28.5粒,千粒重54 g。同时还有丰德存麦23、淮麦1403和西农625小麦品种基于对照表现优异,适合在华阴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本研究为选择适合华阴市本地气候的小麦品种提供理论依据,对小麦产量提升提供合理化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从品种的生长发育、产量构成因素、产量等方面对宁夏平罗县种植的6个水稻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筛选出适合当地气候、土壤、插秧栽培的3个品种,并且对入选品种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粳稻各产量性状间的关系,为粳稻育种和大面积生产提供指导。[方法]以江苏省17个粳稻品种(系)(南粳9108、南粳94140、南粳44、武运粳24号、武运粳23号、武运29154、武运粳21-1、扬粳806、扬粳4227、宁9213、宁9210、宁0212、淮稻5号、淮6188、迟815、盐9029、常粳11-5)为材料,对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穗长等性状进行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产量各性状间存在复杂的关系,产量与各因素的简单相关关系大小为: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偏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各因子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通径分析表明,各因素对产量的作用大小为:穗粒数(d2=0.836)>有效穗数(d1=0.630)>千粒重(d4=0.158)>结实率(d3=0.158);建立的最优回归方程表明,产量与4个因素间存在极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结论]在粳稻的高产栽培过程中,应在适宜穗数的基础上,把促大穗、提高穗粒数作为主攻方向,同时要综合考虑穗粒数和穗数以及千粒重间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20.
"标准差"和"标准误"是贯穿于整个农业试验统计中的表示数据变异程度的两个指标,为避免人们在使用过程中对其互相混淆,文章从"标准差"和"标准误"的意义、特征、计算公式、符号表示等方面做了准确区别并进一步明确其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