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水稻白叶枯病是水稻的重要病害之一,又是国内植物检疫对象。往年本病在我省发生面积不大。1990年由于水稻引种带菌及气候条件适宜发病等原因,在郑州稻区大面积发生蔓延,造成减产10%左右。14%克菌铜水剂是郑州农化厂生产的一种新型广谱性杀菌剂,对水稻白叶枯病具有特殊的保护和治疗作用。1990年我们对水稻白叶枯病进行药  相似文献   

2.
一、水稻稻瘟病、稻曲病、白叶枯病的防治稻瘟病、稻曲病是我省目前水稻的主要病害;白叶枯病在局部区域发生严重。针对这三大病害,建议选用菌立停1%水剂与美生80%可湿性粉剂或农力托25%可湿性粉剂混用,可有效治疗并预防稻瘟病、稻曲病、白叶枯病的发生和蔓延。1.菌立停1%水剂所  相似文献   

3.
为了大量培养水稻白叶枯病病原菌的噬菌体 ,继而利用噬菌体防治水稻白叶枯病。试验设计了 10种液体培养基 ,分别对水稻白叶枯病病原菌进行培养。研究表明 ,这 10种培养基中 ,1、4、7号培养基最适合水稻白叶枯病病原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水稻白叶枯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也是我县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由于品种、菌源、特殊的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白叶枯病在我县呈逐年加重趋势,其中2005年大流行,2006年重发生,对我县的水稻生产构成极大威胁.  相似文献   

5.
<正> 白叶枯病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发生频次高,发病程度重.70年代六安地区白叶枯病发生严重.80年代初,由于采取以推广抗病品种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病害基本得到控制.近两年特别是1987年,忽视了抗病品种的作用,扩大了感病的杂交稻,致使该病有很大程度的回升.在研究水稻白叶枯病发生规律的过程中,初侵染源的问题一直受到重视.50年代,南京农业大学和江西省农科院研究证明,我国水稻白叶枯病初次侵染源以稻种为主.60年  相似文献   

6.
衢州水稻白叶枯病发生及综合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勇  贝雪芳  卢王印 《浙江农业科学》2018,59(12):2196-2198
近年来由于灾害性天气多发、菌源的累积、稻种调运频繁、水稻品种抗性下降以及田间肥水管理不当等原因,导致水稻白叶枯病呈上升势头,局部地区发生严重,对水稻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针对水稻白叶枯病发生规律和发病因素,通过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控对策及技术措施进行探究,以期为水稻白叶枯病的综合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 水稻白叶枯病是我省稻作的主要病害,历年为害严重.在大流行的年份里,可以明显地看到浅水灌溉的稻田,水稻发病轻,深水灌溉的发病重.过去研究认为,秧苗期淹水过深能加重白叶枯病的发生与发展,因为水层过深易引起稻根腐烂,增加了病菌侵染的机会.然而白叶枯病的发生,主要在水稻孕穗至抽穗期,所以本田期灌水深浅与白叶枯病发病轻重的关系非常密切.水层究竟以多深为宜,是当前生产上迫切需要明确的问题.为此,1978年我们进行了预备试验,本文报道的是1979年和1980年的试验结果. 一、试验材料和方法1979年供试水稻品种,早稻为二九青、广陆矮4号,中稻为南京11号、汕优6号,晚稻为当选晚2号、105、后选2号.灌水深  相似文献   

8.
<正> 白叶枯病、纹枯病和稻瘟病称为水稻的三大病害,特别是前两种病害在我省新老稻区,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有些年份稻瘟病发生也较重.大发生年,一般减产10-30%,严重的可达50%以上,成为水稻生产上的大障碍.白叶枯病是一种细菌病害,其症状可分为三种类型:病斑从叶尖开始沿中脉或叶缘  相似文献   

9.
《广东农业科学》2009,(5):19,28
利用抗Ⅴ型菌基因xa5结合稻瘟病抗源.选育出广东首个抗白叶枯病强毒菌系Ⅴ型菌并抗稻瘟病的优质水稻新品种白香占.该品种的育成,对提升我省抗病育种水平,解决白叶枯病强毒菌系Ⅴ型菌病区及稻瘟病区生产所需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 白叶枯病是我省水稻主要病害。种植抗病高产的水稻良种是防御白叶枯病的经济有效措施。近年来,我省推广以抗病品种为中心的综合防治措施,危害已显著减轻,增产效果明显。但部分地区因感病品种栽培面积大,常因温湿度适宜发病以及暴风雨袭击等导致暴发流行,严重影响水稻生产。为加速水稻高产、优质、多抗良种的选育和推广,1980—1987年我们开展了水稻品种(组合)的白叶枯病抗性鉴定和利用研究。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1.
利用抗Ⅴ型菌基因xa5结合稻瘟病抗源.选育出广东首个抗白叶枯病强毒菌系Ⅴ型菌并抗稻瘟病的优质水稻新品种白香占.该品种的育成,对提升我省抗病育种水平,解决白叶枯病强毒菌系Ⅴ型菌病区及稻瘟病区生产所需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自杂交水稻汕优63大面积种植后,寿县沿淮沛地区水稻白叶枯病再度回升,连年发生流行。为此,本文分析探索了近五年水稻白叶枯病发生流行规律,总结防治效果,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1976年以来,我省开展了水稻品种抗白叶枯病联合鉴定.1979年省农科院植保所稻病组组织有关单位,统一计划,进行白叶枯病抗性和丰产性区域试验,以期明确不同抗病丰产良种的适应地区,评定其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水稻白叶枯病和细条病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总结福建省水稻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流行、分布为害、病区划分及防治对策,并比较其异同。白叶枯病主要发生在60 ̄70年代;细菌病则以80 ̄90年代为主。品种抗性、菌源多寡、气候是否适宜,是决定病害流行的重要条件。病原菌蛋白质图谱测定,其相似系数越大的菌株致病性越相近。菌源除稻草、稻草、稻桩外,还存在于杂草寄主,白叶枯病菌的杂草寄主种类比细条病菌的多。常规稻抗白叶枯病的品种,一般也抗细条病;  相似文献   

15.
<正> 水稻白叶枯病是水稻三大严重病害之一。全国除新疆、内蒙、青海和甘肃等省区未发现外,其余省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危害。据湖南省农科院、农学院报道,在海拔1000米以上稻田也有白叶枯病的发生。六十年代我省仅在南部稻区有点片发生,七十年代蔓延达50万亩,八十年代初期再次扩大,达70余万亩,且遍及南北稻区,损失严重。如临汝县1970—1982年,该病大流行三次,损失稻谷40—90%。因此,作好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对实现我省水稻稳产、高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张桂芬鲁传涛申效诚(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郑州450002)高伟(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开发公司)王克荣(获嘉县植保站)杨永升(原阳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水稻白叶枯病是我省水稻上重要的检疫性病害。1958年传入我省,6...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江、浙地区和上海部分地区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已呈逐年上升态势,局部已发病成灾,对水稻安全生产构成极大威胁。浦东新区2004年仅在机场镇发现条纹叶枯病,发生面积为40亩,到2005年全区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面积迅速上升到1906亩,其中发病率20%以上的面积有310亩,部分田块病株率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18.
对湖北省种植面积较大的 11个三系杂交稻组合的抗性研究发现 ,均不抗我省白叶枯病优势菌群Ⅳ致病型代表菌株浙 173和稻瘟病。这将使我省水稻白叶枯病和稻瘟病大发生存在潜在威胁。根据我省水稻生产实际 ,提出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杂交稻凋萎型白叶枯病,是同为水稻白叶枯病病原菌侵染引起的白叶枯病的另一种病状。一般在移栽到大田后30天之内出现,病株心叶卷曲,失水青枯而死。部分病株不立即枯死而继续生长,但至孕穗抽穗期成枯孕穗或半枯穗。剖开病株,在叶鞘内侧或茎腔中可见大量菌脓。在收割后的田间残留稻桩中,也常可看到这种菌脓干结粘附。对于稻桩上潜藏的病菌能否存续传病,1977~1979年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相似文献   

20.
杨荣明 《农家致富》2014,(14):34-35
一、白叶枯病白叶枯病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是江苏省水稻上的重要病害,随着抗病品种的大面积种植,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一直发生较轻。本世纪初以来,仅在沿淮、沿海的部分杂交稻与个别粳稻品种上发生。水稻受害后,叶片干枯,瘪谷增多,千粒重降低。一般减产10%~30%,严重的减产50%以上,甚至颗粒无收。1.发生规律白叶枯病的病源主要来自越冬的带菌谷种和病稻草,病稻桩里的病菌在冬后形成干的菌脓,遇水即可传播、侵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