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品种集抗病、抗虫、抗旱、耐涝、在铃、高产、生长势盛于一体。2002年在黄河流域抗虫棉区试对照,比中棉所41号增产10.5%,每667平方米产籽棉350  相似文献   

2.
生产上应用的抗虫棉品种甚多,本文通过8个品种的对比试验表明:大棉铃品种中棉所48,铃大,吐絮较畅,抗枯黄萎病能力强,增产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3.
转基因抗虫棉产量形成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品种鉴选的方法,对转基因抗虫棉的产量形成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抗虫棉具有成铃高峰期提前,内围节成铃率高的时空分布特征.中棉所41、SGK321等品种,以伏桃为主的优质节位铃比例可达60%,在关中棉区为丰年能高产、灾年少减产的稳产高产品种类型;中棉所45、99B、33B等品种,伏前桃比例超过50%,秋淋情况下棉铃霉烂率达18.5%~32.3%,为丰年能高产、灾年丰产不丰收品种类型.7月5日~8月5日为中棉所41集中成铃期,与关中棉区的最佳成铃期相吻合,根据转基因抗虫棉中棉所41的生育特性和成铃规律,及时调整改进配套的栽培技术,是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农村新技术》2005,(2):56-56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邮编:455112,电话:0372-2633206)育成的我国第一个双价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中棉所47”通过了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该品种生育期135天,株型较紧凑,吐絮畅,结铃性强,适应性广,铃重约5,5克,衣分42.6%左右。且具有高产、稳产、优质、抗病等优良特性。综合农艺性状优良,将成为我国杂交棉推广的主导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5.
双价转基因抗虫棉一中棉所41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在保持双价转基因抗虫棉特征特性的基础上,经定向系统选育和比较试验育成的优良群体,属常规抗虫棉。于2002年4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一、特征特性中棉所41号生育期132天左右,早熟性好,属早中熟品种。植株近塔形,Ⅰ-Ⅱ型果枝。该品种出苗性能好,前期生长发育快,中期开花结铃集中,苗齐  相似文献   

6.
2002-2003年在关中东部和中部进行了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系)鉴选试验和大面积生产示范.结果表明,中棉所41具有较好的株型结构,果枝节位较高,果枝第1、2间节长度较长,株高、果枝、果节和叶片空间分布较为合理,利于增强近主茎中心空间通风透光性.中棉所41成铃集中,铃重衣分高,早熟性好,对关中棉区生态条件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比33B增产9%~39.8%,具有常年能高产,灾年少减产的丰产稳产性.同时,提出中棉所41促早简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1 注意选用优良品种 由于棉花品种较多,在选用良种时要多加小心注意,通常所说的“良种”,一是综合性状好,产量高,品质好,抗病性强,品种对路;二是种子纯度高,质量好,健子率和芽率较高。当前棉花品种有常规抗虫棉和杂交抗虫棉两类。纯作春棉与套种春棉可选用99B、冀棉668、丰抗6号、中棉所41号、鲁研棉16号、18号常规抗虫棉等,抗虫杂交棉应选用鲁研棉15号,中棉所29号;晚春播或夏套棉可选用中棉所30号、鲁抗890等。  相似文献   

8.
以苏棉 9号为对照 ,对转Bt基因抗虫杂交棉中棉所 2 9F1 代在江苏沿海棉区的种植表现与相关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抗虫性方面 ,中棉所 2 9对棉红蜘蛛等刺吸式口器害虫没有抗性 ;对棉铃虫等咀嚼式口器害虫具有较高的抗虫性 ,其抗性强度依次为 2代 >3代 >4代 ,明显呈现出随棉花植株的生长和棉铃虫代次及虫龄的增加而逐步递减的趋势 ;2个供试品种的棉铃虫落卵量差异不大 ;中棉所 2 9大田捕食性天敌总量比对照品种增加 3成左右 ,寄生性天敌数量远低于后者。抗病性比较 ,中棉所2 9苗期炭疽病、立枯病和苗蕾期枯、黄萎病的发病率和病指均低于对照 ,表现出较高的抗 (耐 )性 ;但铃病数量显著高于对照品种。中棉所 2 9还具有生长旺盛、单株成铃数多、结铃集中、成熟早、铃重高等特点 ;在非施药区 ,中棉所 2 9的籽棉和皮棉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 3 0 .17%和 2 2 .67% ;在施药区 ,中棉所 2 9的籽棉产量比对照增加 5 .40 %~ 6.3 8% ,但由于衣分率低 ,皮棉产量与对照品种相近 ;2个品种施药治虫处理的产量均高于非施药处理。经济效益核算 ,中棉所 2 9比对照品种增收节支近 15 0 0元 /hm2 。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培育成功的棉花新品种“中棉所47”,近日通过了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并取得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中棉所47”是我国第一个双价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综合性状优良,代表了我国抗虫杂交棉新品种的新水平。该品种具有以下基本特征和优异性状:1.基本特征 该品种全生育期133天,株型较紧凑,茎秆茸毛多,叶片中等,色较深,株高95.5厘米,果枝始生节位6.9节,单株果枝数12.8台,单株结铃17.7个,单铃重5.6克,籽指10.4克,吐絮畅,易采摘,衣分42.6%,霜前花率94.9%,色泽洁白,结铃性强,早熟不早衰。2.丰产稳产性佳 200…  相似文献   

10.
<正> 中棉所41是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育成的Bt和CpTI双价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经过全国抗虫棉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1年通过国家转基因安全性评价,2002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这是我国首批审定的双价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  相似文献   

11.
郑华忠 《农友》2002,(2):11-11
抗虫杂交棉中棉所38(中抗A),1999年5月经全国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中棉所38。该品种由河南省唐河县种子公司生产。  相似文献   

12.
中棉所41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培育的双价抗虫棉品种,经尉犁县试种,纤维品质、适应性、抗旱性、抗病性、丰产性等方面均表现优越。  相似文献   

13.
中棉所84     
《乡村科技》2011,(11):6-6
特征特性"中棉所84"为双价转抗虫基因夏棉品种,生育期107天;植株塔形,稍紧凑;叶片中等大小,叶色较深,茎叶多绒毛,果节较短;结铃性较强,铃卵圆形;吐絮畅,易收摘,纤维色泽洁白;株高76.6厘米,第一果枝节位6.1节  相似文献   

14.
《河北农业科技》2005,(10):40-40
1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中早熟品种,生育期120天左右。株高90公分,茎秆粗壮多茸毛,叶色深绿,叶片中等大小。铃大6.5 ̄7克,子指11克,衣分42%。结铃集中,吐絮肥畅,纤维洁白有丝光,早熟不早衰,果枝自然封顶。2产量性状经2001 ̄2002年多点品比试验,皮棉产量平均比对照33B增产20%以上。20  相似文献   

15.
中棉所35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利用生态育种方法选育而成的丰产、优质、多抗的棉花新品种,该品种抗逆性强,耐旱性好,耐水肥性强,出苗快,苗期生长稳健,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适应性强。1997年引入新疆,2001年引进博州;2001、2002年和2003年在博州精河县大河沿子镇三年的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2011.5千克/公顷、2319千克/公顷和2418千克/公顷,分别比新陆早12号增产  相似文献   

16.
湘杂棉3号     
该品种为抗虫杂交棉品种。全生育期126天,中熟;植株呈塔型,棉高128厘米,棉型较松散,叶片大小适中,叶色深绿;结铃性强,内围铃及中批花单铃重6.3克,衣分42%左右,籽指11.0左右,霜前花率高,吐絮畅,易采摘。产量:1999~2001年湖南省区试667平方米产皮棉142.07千克,较对照中杂29增产1  相似文献   

17.
高产、优质、抗病、抗虫杂交棉新品种鲁棉研15号,在1997~1998年山东省抗虫棉区试和1999~2000年全国抗虫棉区试中,表现非常突出,单产均居首位;在1999年山东省抗虫棉生产试验中,单产仍居首位,比对照中棉所29号增产12.5%;在2001年全国抗虫棉生产试验中,单产高居榜首,比对照中棉所38号增产22.5%;是国内目前最优良的抗虫杂交棉新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中棉所41是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最新培育的双价转基因抗虫机制新品种,成为农业部优先推荐的抗虫、抗病棉花新品种。具有抗旱、抗枯、抗黄萎病、高抗棉铃虫、优质高产等优点。其综  相似文献   

19.
大铃抗虫棉,俗称大桃棉,生育期一般为130天左右,其茎秆粗壮、植株高大、叶片中等偏大,单株生产能力强,单株最高成铃可达70~130个,铃重一般在5.8~7.5克左右,中部大铃铃重最高达8克以上,吐絮畅,色泽白,衣分在38%~40%,中后期长势强,铃期稍迟于普通抗虫棉,但铃期发育快而集中,棉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选育的大部分棉花品种(系)都具有良好的丰产性、适应性及抗病性,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分析了我国1999~2005年黄河流域抗虫春棉品种区试材料,以期为我国黄河流域抗虫春棉育种提供参考。1参试品种主要性状分析1·1产量1999~2005年参加黄河流域抗虫春棉品种区域试验的品种(系)有52个[1~7],其中杂交种20个,彩色棉杂交种1个。区试中籽棉比对照增产10%以上的品系,杂交棉占61·9%,皮棉比对照增产10%以上的品系,杂交棉占58·8%。杂交棉单产水平均处于领先位置,其中,在2000年区试中,鲁H9513皮棉产量为1 491·0 kg/hm2,比对照增产9·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